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的社會作用局限性

法的社會作用局限性

發布時間: 2021-02-06 21:41:59

1. 法的局限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法的局限性
1、法律具有保守的傾向。法律的穩定性(實質上就是傾向於過去、傾向於保守)與社會生活的變革性總是產生矛盾與沖突,因而出現「時滯」問題。
2、法律具有不能適時應變的弊端。法律規范從概括性、一般性、抽象性的特點中派生出僵化的一面。因而,當面對具體個案時,它就有可能成為非正義的、僵化的規則。
3、法律無法窮盡一切可能發生或存在的社會現象,因此會存在遺漏。因為(1)立法當時不可能完全預料社會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事物;(2)法律畢竟是通過簡明扼要的言詞來表述社會現象的,任何語言都不是萬能的,它不可能包羅萬象去窮盡所有的行為與事件;(3)法律調整的范圍只限於那些有必要運用國家強制力去干預的社會關系,而在社會關系中的不少方面用法律干預是不適宜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而法律也不必去窮盡一切社會現象。
4、法律語言有其拙劣性,它留有許多自由裁量的餘地,給適用帶來標准難以統一的問題。盡管法律是統一的行為尺度,但它存在許多不能作具體、確定規定的地方,這主要有:一是需要作價值判斷的規定,如涉及「適當」「必要」「正當」「合理」等詞彙之外;二是後果歸結中關於罰則幅度的規定,如「有期徒刑3年至7年」這樣的規定,就需要進行自由裁量。法律推理過程中往往會離不開適用者的主觀意志。因而也就滲透了適用者個人的非理性因素。
5、法律存在著從管理走向強制,從控制走向壓制的潛在危險。
6、法律是通過法定程序經由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執行的,這就會引起法律執行的成本問題,即司法與行政資源的投入問題。
7、法總是十分依賴其外部條件,其作用總是容易受社會或人為因素的制約。
為了減少和克服法的局限性,應當進行適當的彌補和匡正。補救措施包括:規范並加強法律解釋,判例形式的補充,法律程序的科學設計,提高執法隊伍素質,造就職業法律工作者,其他治國手段(道德、政策、行政等手段)的輔佐,等等。

2. 如何正確認識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法的保障和促進社會發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像任何事物一樣,法的作用也有其局專限性.這可從以下四個屬方面加以說明:
(1)法並不是調整社會關系的唯一手段.社會關系紛繁復雜,調整社會關系的手段很多,例如道德、思想教育、宗教等.法律只是其中之一.而且,有的社會關系,法律只能起到輔助作用,有的社會關系不能由法律予以調整.
(2)「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因為即使制定得很好的法律,也需要合適的人正確地去執行和適用;也需要大多數社會成員的支持;而且法律的實現必須要有相應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條件的配合.
(3)法律的抽象性、穩定性與現實生活的矛盾.現實生活是具體的、多變的,千態萬狀,因此,法律本身總會存在一定的漏洞、空隙等.
(4)法律所要適用的事實有些無法確定.
總之,法的作用在現代社會是巨大的,但它不是萬能的,有其局限性.

3. 如何看待法的局限性

理解法的局復限性與政權看待法的作用是制分不開的。正確看待法的作用既不能用法律萬能主義的觀點,也不能採取法律虛無主義的態度,應當看到法有自己的積極作用,但也有自己的局限性。(1)法只是許多社會調整方法的一種。(2)法的作用的范圍不是無限的;(3)法的涵蓋性和適應性也有一定的限度;(4)在實施法律所需要的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法不可能充分發揮作用。與法的局限性相聯系的是法治的代價問題。主要有以下情形:
第一, 把法律作為治國的主要方式,因而政治目標的實現手段受到了限制。第二,法治意味著權力受到制約,因而權力的靈活性會降低。第三,在利益沖突的情況下,可能犧牲掉某些個案中的實體正義。第四,某些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不受法律調整,國家和政府應當保持寬容。第五,總體上法治會提高社會控制的效率,具體情形下,會導致辦事效率的低下。

4. 法的作用的局限性有哪些

(1)人的因素
從社會調整的手段來看,法律只是人的行為和社會關系的調整手段之一,在復雜內的社會關系和社會問題容面前,除了採用法律手段之外,還需要與其他社會規范配合使用,甚至在有些時候,法律並非首選的方式和手段。
從調整的范圍來看,法律作用的深度和廣度是有限的。
從人對法律的認識和利用的角度來看,法律的作用也有局限性。人的認識水平和相應的道德、文化素養等都會制約和影響法律作用的發揮。
(2)社會因素
法律應當以社會為基礎,不能超出社會發展需要,不能去創造和改變社會。法律作為社會規范之一,它的運行必然受到其他社會規范以及相應的社會條件和環境的制約,在不同的社會條件和社會環境中,法律發揮作用的程度是不同的。
(3)法律自身因素
僵硬性,法律是一種概括性的規范,它只關注於人們行為的共性,當把概括性的規范適用於千差萬別的個案的時候,有時候會出現合法性和合理性之間的矛盾,形式上合法,實質上不合理,這時,法律出現了僵硬性。
滯後性,法律的穩定性和社會的千變萬化造成法律的滯後性。
法律是一種以語言為工具和載體的規范體系,語言表達力的局限也是法律作用的局限性所在。

5. 急!!!舉例說明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1、還有抄很多是由道德規范調整的,比如小孩子在要尊敬長輩,不需要法律調整因為其太過嚴厲
2、宗教中教徒與教主的關系、友情中的朋友關系、愛情中的男女朋友關系,法律肯定不會規定你跟女朋友約會時該不該吻她吧
3、只是在出現黑客攻擊計算機系統後才有計算機領域的相關立法,雖然已經立法但是損失已經產生。法的滯後主要體現在立法的滯後上

6. 法的局限性有哪些

法的局限性有:

1、法律具有保守的傾向法律具有不能適時應變的弊端。

2、法律無法窮盡一切社會現象,因此會存在遺漏。

3、法律語言給適用帶來標准難以統一的問題。

4、法律存在著從管理走向強制,從控制走向壓制的潛在危險。

5、法律執行的高成本問題。法總是十分依賴其外部條件。

(6)法的社會作用局限性擴展閱讀:

另外,法的作用的局限性有:

1、法律調整的范圍和深度是有限的,因為:法律只能調整人的外部行為而不涉及人的思想,而行為根源於思想,法律不能解決行為的根源。思想問題最終得靠其他方式來解決。法律只調整人的某些行為,而不能是全部行為。友誼、愛情、信仰就不適宜用法律來調整特別是用法律來強制。

2、法律可能會有空白或漏洞,因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立法者不能預測到未來發生的一切社會關系,因而法律必然會有空白或漏洞。法律應該是穩定的,但是法律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是頻繁變化的。面對頻繁變化的社會關系,立法難免具有滯後性,這種滯後會導致法律上的空白。

3、法律可能會有僵硬性,因為:法律應該是普遍的、概括的,概括性的法律概念有可能不能夠涵蓋紛繁復雜的現實世界,因而法律有可能不周延,存在漏洞。亞里士多德說:「法律所考慮的是多數案件,亦即一般性的和一般的情形,但法律對特殊的情況卻無法加以說明;在獨特的案件中法律常常不能做到公正。」

4、法律可能會具有不確定性,因為所有的法律規范都是通過語言表述的,而語言具有模糊性因而法律有可能具有不確定性。

5、形式化和程序化是法律的重要屬性。雖然程序化有助於限制公權力,從而達到保障人權的目的,但是追求形式化和程序化有可能是以犧牲實質正義和個案正義為代價的。

6、法律與事實之間對應的難題是人力無法完全克服的。法律適用者面對的事實永遠是「已經過去的事實」,認定和確定事實的過程實質上是法律適用者將「過去的事實」還原為「現在的事實」,而且由於人的理性的有限性,還原的過程不是一個完全等值的過程,而是一個不斷接近的過程。

法律適用過程中的事實是為證據所證明的法律事實,而非真正的客觀事實,因而會因為事實認定出錯而發生冤假錯案。

7. 法律的局限性

法律的局限性:

1、法是社會發展的主觀因素,法不能違背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2、法自身的各種屬性決定了並不是每一種社會關系都適合於法律調整,並且法不能代替其他的社會調整形式,而應當與其他社會調整措施相配合。

3、社會對法的利用程度影響著法的作用的發揮,一定的社會關系要求有適當的法律調整,法律規定超過了由社會制約的程度或達不到這個程度,都會對社會關系的發展帶來消極影響,使社會陷入過分的組織性(僵死、刻板)或無組織性。

(7)法的社會作用局限性擴展閱讀

認識法律的局限性的意義:

(1)法並不是調整社會關系的唯一手段。社會關系紛繁復雜,調整社會關系的手段很多,例如道德、思想教育、宗教等/法律只是其中之一。而且有的社會關系,法律只能起到輔助作用,有的社會關系不能由法律予以調整。

(2)「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因為即使制定得很好的法律,也需要合適的人正確地去執行和適用;也需要大多數社會成員的支持。而且法律的實現必須要有相應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條件的配合。

(3)法律的抽象性、穩定性與現實生活的矛盾。現實生活是具體的、多變的,千態萬狀。因此法律本身總會存在一定的漏洞、空隙等。

(4)法律所要適用的事實有些無法確定。

8. 法律作用的局限性是什麼

1、法律只能保障一個社會的道德底線,對很多領域如感情領域的事情是不能調整的,這是法律在適用領域上的局限;法律由於要保證其穩定,將永遠滯後於現實的發展,對很多層出不窮的新問題和新情況,無法進行及時調整;

2、對一些已有行為,法律的有關規定也會因為年代久遠而顯得不合時宜。比如我國法律到現在為止對精神賠償問題依然是模稜兩可。法律適用上沒有太大的靈活性,因此,只能維護一種相對意義上的公平,而無法做到全面絕對的公平。

9. 簡答:法的局限性

法的局限性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法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法一般不能違背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2、法自身的各種屬性決定了並不是每一種社會關系都適合於法律調整,並且法不能代替其他的社會調整形式,而應當與其他社會調整措施相配合。

3、社會對法的利用程度影響著法的作用的發揮,一定的社會關系要求有適當的法律調整,法律規定超過了由社會制約的程度或達不到這個程度,都會對社會關系的發展帶來消極影響,使社會陷入過分的組織性(僵死、刻板)或無組織性。

(9)法的社會作用局限性擴展閱讀

法的特徵

1、法是調整人的行為的規范。表明了法與思想意識和作為政治組織的國家、政黨的區別。

2、法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具有普遍約束力。法由國家制定或認可,這是從法作為一個整體來說的,實際上,它是由各種不同層次或類別的國家機關或專門組織制定或認可的,它們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是不同的。

3、法規定了權利和義務。法律上的權利是指一定的主體(個人或組織)具有自己可以這樣行為或要求其他人作某種行為的資格和能力;義務是指一定的主體必須這樣行為或不這樣行為的責任。

4、法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在所有社會規范中,只有法才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

熱點內容
最高人民法院刑法修正案九 發布:2025-09-16 09:57:53 瀏覽:460
施工升降機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6 09:57:20 瀏覽:94
特別行政法案例 發布:2025-09-16 09:48:42 瀏覽:7
婚姻法2020年5月份還讓離婚嗎 發布:2025-09-16 09:17:14 瀏覽:926
同事不按規章辦事 發布:2025-09-16 08:53:35 瀏覽:148
道真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6 08:30:28 瀏覽:773
鐵路規章都有啥 發布:2025-09-16 08:24:05 瀏覽:860
法律服務需求分類 發布:2025-09-16 08:18:25 瀏覽:502
武隆區法院 發布:2025-09-16 08:17:19 瀏覽:399
工廠倒閉勞動法賠多少錢 發布:2025-09-16 08:06:32 瀏覽: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