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與社會主義道德的關系是
⑴ 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道德是法律產生的前提和基礎,為法律提供了堅實的社會道德支撐;而法律則是道德的深化,通過法律手段來保障道德的實施。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必須同時加強道德建設和法制建設,以實現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緊密結合。
通過立法,直接把社會主義道德中的最低限度義務法律化,使之成為全社會共同遵守的法律義務。例如,將見義勇為等先進行為納入法律保護范圍,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積極引導人們向先進榜樣學習,培育良好的社會風尚。通過公正執法,懲治不道德行為,增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政務公開、審判公開等措施,既可增強公民監督意識,又可強化公務人員的廉政意識;依法打擊制假售假,可以促進職業道德的形成;依法懲處虐待老人行為,可以促進家庭美德的培育。通過各種形式的法制宣傳活動,增強公民的法律意識,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實現奠定道德基礎。
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通過普及理想、道德、文化、紀律和法制教育,通過在城鄉不同范圍的群眾中制定和執行各種守則、公約,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政府應依法對這些活動提供一定支持和指導幫助。
建立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必須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各級黨組織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要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黨員要成為實踐社會主義道德的楷模。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核心,而以德行政是以德治國的基本要求。在法德兼治,相輔相成的指導下,構建起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體系。
⑵ 試論述社會主義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的關系。
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的關系 一、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具有共同的性質、任務和目標。 1.有著共同的指導思想和階級本質。 思想:都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的,都是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體現。都是為人民服務的,為社會主義服務的。 2.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有著共同的任務和目標。 二、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的互相配合、互相促進和互相補充關系。 1.社會主義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的互相配合、互相促進關系主要表現在: ①法律和道德都把公民素質的重要內容作為自己的行為規則來要求,使之得到強化。 ②社會主義法律把社會主義道德的某些要求法律化,使之規范化、制度化,並運用國家強制力來保障其實施。我國法律把嚴重違反社會主義道德規則的行為用法律來加以制裁和打擊。 社會主義社會主義道德把「遵紀守法」作為社會美德來倡導,對破壞法紀的行為加以譴責。 2.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的互相補充,主要表現在: 社會主義法律所沒有或難以涉及的地方,社會主義道德卻能發揮作用。 三、提高道德水平有助自覺守法、護法。 人們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提高了,就會轉變守法觀念,變「要我遵守」為「我要遵守」。 提高社會成員的道德水平,有助於人們更自覺地與違法犯罪現象作斗爭。 補充: 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行為規則。 1.形成的方式完全不同。 2.依靠的力量完全不同。 3.發揮作用的廣度和深度也不相同。
⑶ 論述社會主義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的關系
1、有著共同的指導思想和階級本質。都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的,都是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體現。
2、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有著共同的任務和目標,那就是是為人民服務的,為社會主義服務的。
3、社會主義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的互相配合。社會主義法律把社會主義道德的某些要求法律化,使之規范化、制度化,並運用國家強制力來保障其實施。
(3)法與社會主義道德的關系是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在性質、作用和目標上的一致性,決定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實踐證明,法治和德治是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兩種方式,忽視其中任何一個,都將難以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只有讓法治和德治共同發揮作用,才能使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做到法安天下、德潤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