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實踐性合同

合同法實踐性合同

發布時間: 2021-02-11 01:43:08

Ⅰ 1.我國《合同法》規定屬於實踐合同的有( )。 A.買賣合同 B.委託合同 C.保管合同 D.借貸合同

  1. 實踐合同又稱要物合同,是指除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還須交付標的物方能成立的合同。諾成合同與實踐合同區分之意義在於確定合同是否成立以及標的物風險轉移時間。

  2. 諾成合同以合意為成立要件,實踐合同以合意和交付標的物或完成其他給付義務為成立要件

  3. 在諾成合同中,交付標的物或完成其他給付,系當事人的給付義務,違反該義務便產生違約責任。在實踐合同中,交付標的物或完成其他給付,不是當事人的給付義務,只是先合同義務,違反它不產生違約責任,可構成締約過失責任。

  4. 諾成合同,是指當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一旦經對方同意即能產生法律效果的合同,即"一諾即成"的合同。特點在於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告成立。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實踐合同,是指除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以外尚須交付標的物才能成立的合同。在這種合同中,除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之外,還必須有一方實際交付標的物的行為,才能產生法律效果。實踐合同則必須有法律特別規定,比如定金合同,保管合同等。

  6. 諾成合同與實踐合同的區別並不在於一方是否應交付標的物,而在於二者成立的時間不同。諾成合同自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達成合意時起合同成立;實踐合同則在當事人達成合意之後,還必須由當事人交付標的物以後,才能成立。

  7. 《合同法》186條中規定了贈與人的任意撤消權:贈與人在贈與財產轉移前可以撤消贈與,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贈與合同是實踐合同。因為需要注意的是:贈與合同的成立、生效是不同的。只要當事人雙方有贈與財產和接受贈與財產的合意。那麼贈與合同就宣告成立,轉移財產只是該合同的生效要件。

  8. 《合同法》又列出了兩種特殊的贈與合同,即具有救災,扶貧和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的當事人只要有承諾,就不得反悔。

Ⅱ 實踐性合同指的是什麼合同

以合同的成立是否須交付標的物或完成其他給付為標准,合同分為諾成性合同與實踐性合同。諾成性合同,是指當事人各方的意思表示一致即成立的合同。實踐性合同,又稱要物合同,是除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外,尚須交付標的物或完成其他給付才能成立的合同。
在傳統民法中,借用、借貸、保管、運送等屬於實踐性合同。隨著現代化經濟生活的發展,尤其是銀行業、倉儲業、運輸業的發展,若仍堅持在雙方當事人達成合意之外還須以物之交付為合同成立要件,不利於保障營業者一方的利益,因而銀行信貸合同、倉儲保管合同和鐵路、航空等運輸合同,早在我國經濟合同法上均已脫離實踐性合同的范圍,而成為諾成性合同。
區分諾成性合同與實踐性合同的法律意義在於,二者成立的要件與當事人義務的確定不同。所謂合同成立的要件不同,是指諾成性合同僅以合意為成立要件,而實踐性合同以合意和交付標的物或完成其他給付為成立要件。所謂當事人義務的確定不同,是指在諾成性合同中交付標的物或完成其他給付系當事人的給付義務,違反該義務便產生違約責任;而在實踐性合同中交付標的物或完成其他給付,不是當事人的給付義務,只是先合同義務,違反它不產生違約責任,可構成締約過失責任。

Ⅲ 諾成性合同與實踐性合同的適用范圍是什麼

我國合同法中有幾種合同是實踐合同

由於對實踐合同含義的不同理解,導致了學者對我國《合同法》有名合同中究竟有幾種是實踐合同的不同認識。以下筆者將對存在爭論的各種合同進行評介。

1贈與合同。在《合同法》頒布之前,我國立法對贈與合同沒有具體規定,但從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的司法解釋中可知「贈與關系的成立,以贈與財產的交付為准。」在我國合同法的起草過程中,立法者對贈與合同是實踐合同還是諾成合同存在爭論,最終合同法拋棄了要物性與諾成性的爭論,規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但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應前款規定。」據此,有學者認為「我國《合同法》對贈與合同的實踐性與諾成性採取了兩分法,將一般的贈與合同(不區分書面贈與和口頭贈與,但不包括具有社會公益和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經過公證的贈與)原則上規定為諾成合同;而將具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以及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為實踐合同。」9但筆者認為,我國合同法未明確規定以贈與財產的移交作為贈與合同的生效要件,所以贈與合同是諾成合同。

2運輸合同。關於運輸合同是諾成合同還是實踐合同,學者中有不同的看法。一種觀點認為:「運輸合同一般為諾成合同,但以托運單、提單代替書面運輸合同的,因承運人往往需要收取貨物並核查後才能簽發提單或在托運單上蓋章,故這類合同應為實踐合同」。10另一種觀點認為:「客運合同為實踐合同,貨運合同為諾成性合同。」11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運輸合同為諾成合同,但雙方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12筆者認為運輸合同為諾成合同。因為,第一如果認定運輸合同為實踐合同,則承運人在同意托運而未實際交付貨物前,合同並不生效。即使其後對托運人交付的貨物不予接受和托運,也不承擔違約責任,這樣對托運人是極不公平的,會嚴重影響托運人和收貨人的生產經營活動。同樣,若托運人不交付貨物,即使承運人已為托運作了准備,也不能追究托運人的違約責任,則會影響承運人的營業。將運輸合同規定為諾成合同,符合了現代化社會中專業化的要求,保護了托運方和承運方的共同利益。第二,提單和客票並不是合同的標的物,而只是運輸合同存在的證明,因此不能將提單和客票的交付視作運輸合同生效的條件。綜上所述,運輸合同應為諾成合同。

3保管合同與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保管合同與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被我國學者公認為實踐合同。筆者認為既然將這兩類合同歸為實踐合同則這兩類合同必然具有某種內在的共性,需要法律加以特殊的規定。但筆者卻未發現這兩種合同之間的內在共性。唯一使這兩種合同與其他有名合同相區分的特徵是「交付物才成立或生效」,這種共性的缺乏與特徵的存在顛倒了因果關系的邏輯性。而且,我國合同法中對保管合同與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規定有所不同。根據我國《合同法》第367條「保管合同自保管物交付時成立,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而《合同法》第210條「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因為將標的物的交付視為合同成立的條件與我國合同法中關於合同成立的規定相沖突,所以筆者建議修改我國《合同法》第367條為「保管合同自保管物交付時生效,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Ⅳ 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以下合同中屬於實踐性合同的是( )

實踐性合同,又稱要物合同,是除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外,尚須交付標的物或完成其他給付才能成立的合同。
在傳統民法中,借用合同、借貸合同、保管合同、運輸合同等屬於實踐性合同。

Ⅳ 實踐性合同與諾成性合同到底有什麼區別

諾成合同抄與實踐合同的主襲要區別在於:
1、兩者成立與生效的時間是不同的。諾成合同自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達成合意)時起合同即告成立;而實踐合同則在當事人達成合意之後,還必須在當事人交付標的物以後,合同才能成立。
2、諾成合同與實踐合同的確定,通常應根據法律的規定及交易而定。

Ⅵ 合同法中的實踐合同怎樣理解

實踐合同,又稱要物合同:是指除經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還需以交付合同標的物為合同成立或生效的要件。實踐合同是與諾成合同相對應的,對於它們的區分主要是產生的法律後果不同。在諾成合同中,如不交付標的物則會構成違約責任。而在實踐合同中,如果不交付標的物則合同無法成立或者生效,也就不存在違約,如要追究責任的話應是締約過失。
實踐合同僅僅達成合意不行,還要交付標的物。例如:借用、民間的借貸、保管、定金都是實踐合同。通常,依據我國法律規定,保管合同是標的物交付時成立,而自然人借款和定金合同是達成合意時成立,交付時生效。
多數觀點認為區分實踐合同與諾成合同的意義有二:其一,兩者成立或生效的時間及要件不同。筆者認為:實踐合同與諾成合同在成立或生效的時間及要件上的不同是「區分論」設置的一種劃分標准,不能以這種劃分的標准作為劃分後所具有的意義;其二,對當事人義務的規定不同:諾成合同中交付標的物是當事人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違反該義務便產生違約責任;而在實踐合同中交付標的物或完成其他的給付不是當事人的給付義務只是先合同義務,違反它不產生違約責任,可構成締約上的過失責任。締約上的過失責任是合同責任向締約階段的擴展和延伸,其與違約責任之區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締約過失責任違反的是法定的先合同義務,而違約責任違反的是約定義務;其次,締約過失責任要求行為人主觀上有過失,而違約責任是一種無過錯責任,只要有違約行為存在,除法律規定的少數免責事由外,行為人一般都要承擔違約責任;再次,從責任方式上看,締約過失責任僅有賠償損失和返還財產兩種方式,而不是像違約責任方式那樣多樣化。由上述區別可以看出違約責任是比締約過失責任涵蓋性更強的責任形式。對實踐合同中違反「交付標的物」義務的當事人應追究違約責任還是締約過失責任呢?試舉例說明:甲乙系好友,雙方於2001年7月11日約定由甲於7月21日借給乙人民幣10萬元,在7月18日雙方關系惡化,甲拒絕借錢給乙。在該例中,乙可以依據合同法第42條第3款「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的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追究甲的締約過失責任。由於締約過失責任是較違約責任輕的一種責任形式,所以在這種狀況下追究甲締約過失責任與立法者設立實踐合同以保護無償的出借人的立法目的相吻合。但如果乙在甲交付貨幣之前拒絕借用,甲依據合同法規定追究乙的締約過失責任,而在這種狀況下追究乙締約過失責任明顯不如追究乙違約責任更有利於保護甲的利益,這就與設立實踐合同的立法目的相違背。規定以標的物的交付作為合同的成立或生效要件是為了保護出借人和保管人的利益,但這種特殊的保護措施在減輕出借人和保管人的合同責任的同時也剝奪了他們獲得有效的補救的權利,實踐合同與諾成合同的區分理論已經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

Ⅶ 十五種有名合同里,那些為實踐性合同

十五種有名合同里,實踐性合同有四種:

  1. 保管合同。

    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並返還該物的合同。保管合同一般為實踐合同,但當事人另有特別約定的除外。

  2. 定金合同。

    定金合同是合同當事人在訂立主合同時,為了保證主合同的履行,簽訂從合同約定一方當事人預先支付給對方一定數額的貨幣,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收回或者抵作價款的一種擔保合同。

  3. 借用合同。

    借用合同又稱「使用借貸合同」,是出借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將出借物無償交給借用人使用,借用人在一定期限內或使用完畢後返還原物給出借人的合同。借用合同的顯著特點是無償性、互助性、返還性。

  4. 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

    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是指借款人和貸款人均為自然人的合同。


(7)合同法實踐性合同擴展閱讀:

一、十五種有名合同

  1. 買賣合同。

    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有償轉移標的物所有權是買賣合同最基本的法律特徵。

    買賣合同是雙務有償的有名合同,一般為諾成合同、非要式合同。買賣合同中的當事人是出賣人和買受人。出賣人、買受人的權利義務是相對應的,所以說買賣合同是雙務合同。

  2. 贈與合同。

    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與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贈與合同是單務的、無償的、諾成性的合同。

  3. 借款合同。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向金融機構貸款的借款合同是諾成性的;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是實踐性的,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

    借款合同應採用書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間借款另約定的除外。

  4. 租賃合同。

    租賃合同是出租人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租賃合同是諾成合同。租賃合同最長期限不得超過20年。超過20年的,超過部分無效。租賃期滿也可續訂合同,但續訂的租賃期仍不得超過20年。

    租賃期六個月以上的,合同應採用書面形式;未採用書面形式的,視為不定期合同。

  5. 承攬合同。

    承攬合同是指承攬人按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合同。

  6. 運輸合同。

    運輸合同是承運人將旅客或者貨物從啟運地點運輸到約定地點,旅客、托運人或者收貨人支付票款或者運輸費的合同。

    運輸合同分為客運和、貨運合同和多式聯運合同。運輸合同一般均為格式條款合同。

  7. 技術合同。

    技術合同是當事人就技術開發、轉讓、咨詢或者服務訂立的確立相互之間權利和義務的合同。包括技術開發合同、技術轉讓合同、技術咨詢合同和技術服務合同四種。

  8. 保管合同。

    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並返還該物的合同。保管合同一般為實踐合同,但當事人另有特別約定的除外。

  9. 倉儲合同。

    倉儲合同是保管人儲存存貨人交付的倉儲物,存貨人支付倉儲費用的合同。倉儲合同為諾成合同。

  10. 委託合同。

    委託合同是委託人和受託人約定,由受託人處理委託人事務的合同。

  11. 行紀合同。

    行紀合同是行紀人以自己的名義為委託人從事貿易活動,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

  12. 居間合同。

    居間合同是居間人向委託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

  13. 融資租賃合同。

    融資租賃合同是出租人根據承租人對出賣人、租賃物的選擇,向出賣人購買租賃物,供給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融資租賃以融物為形式,以融資為內容。典型的融資租賃關系涉及三方當事人,即出租人、承租人、出賣人,包括融資租賃合同和買賣合同兩個合同。租賃關系以買賣關系存在為前提的,買賣關系是租賃關系實現的保證。

  14. 建設工程合同。

    建設工程合同是承攬合同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指承包人進行工程建設,發包人支付價款的合同。建設工程合同包括勘察合同、設計合同、施工合同。

  15. 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

    供用電合同是供電人向用電人供電,用電人支付電費的合同。供用電合同通常為格式合同,屬連續合同,其標的性質決定了合同一般不存在退貨、返還、恢復原狀等問題。

二、如何區分諾成合同與實踐合同

  1. 實踐合同,又稱要物合同,是指除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外,還須交付標的物或完成其他現實交付才能生效的合同。

  2. 諾成合同,又稱不要物合同,是指僅以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為成立要件的合同。

  3. 諾成合同和實踐合同區分:

    第一,成立的要件不同。

    第二,當事人義務的確定不同。



熱點內容
勞動法第20條第2款規定 發布:2025-09-18 13:29:14 瀏覽:942
民法典中物權編 發布:2025-09-18 13:27:21 瀏覽:980
倫理道德的事 發布:2025-09-18 13:24:27 瀏覽:645
法治內容手抄報 發布:2025-09-18 13:19:11 瀏覽:783
私單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8 13:16:55 瀏覽:18
2018年注會經濟法記憶背誦 發布:2025-09-18 13:16:09 瀏覽:701
法學鼻祖皋 發布:2025-09-18 13:10:05 瀏覽:707
西北師范大學法律碩士 發布:2025-09-18 13:06:17 瀏覽:95
成立法律援助站 發布:2025-09-18 12:46:59 瀏覽:274
司法考試考試大綱 發布:2025-09-18 12:46:50 瀏覽: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