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探望權帶走小孩

婚姻法探望權帶走小孩

發布時間: 2021-02-11 02:44:34

❶ 兒媳離婚帶走孩子,爺爺奶奶能要求探望權嗎

兒媳離婚帶走孫子,爺爺奶奶是否能要求探望?這個問題涉及到的法律專業術語是「隔代探望權」。對於祖父母、外父母是否享有「隔代探望權」,法律對此沒有明確,國內存在各種爭議。作者認為是有的!

結束語:

本文僅告訴了大家實現隔代探望權的法律依據問題,但脫離現實去談論法律理論毫無意義。不管是兒媳離婚將孩子帶走,也是兒媳喪偶改嫁將孩子帶走,老人應當充分考慮到對方的實際情況,與前兒媳、孩子搞好關系,也能更好地去探望孫子。如果雙方關系弄僵了,即便法院判決允許隔代探望,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不配合,故意製造障礙,見面只會增加矛盾,不會增加感情。

❷ 探視權不允許對方接走可以嗎

針對探視權,法律的規定是很寬泛的,並沒有明確的要求,關於探視的時間、地點、次數及方式已雙方協商為准。所以一般在不影響孩子正常學習生活的情況下,與擁有撫養權的一方協商好,是可以將孩子接走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三十八條 離婚後的子女探望

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2)婚姻法探望權帶走小孩擴展閱讀:

《婚姻法》第48條規定:「對拒不執行有關撫養費、贍養費、財產分割、遺產繼承、探望子女等判決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有關個人和單位應負協助執行的責任。」但是須注意的是,這里強制執行的對象只能是拒不履行協助責任的有關個人和單位,而不是子女。

因為探望權糾紛案件涉及人身問題,如果執行不當,會對子女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傷害。因此,《適用<婚姻法>的解釋(一)》第32條規定;「婚姻法第48條關於對拒不履行協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權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的規定。

是指對拒不履行協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權的有關個人和單位採取拘留、罰款等強制措施,不能對子女的人身、探望行為進行強制執行。」此外,如果子女已滿10歲,對是否進行探望已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和認識能力,人民法院應當徵求子女的意見,如果子女不同意的,不應當強制執行探望權。

❸ 沒結婚探望權可以接走孩子嗎

拒絕對子女探視違法。
【婚姻法】第三十八條: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第二十四條 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離婚判決中未涉及探望權,當事人就探望權問題單獨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二十五條 當事人在履行生效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的過程中,請求中止行使探望權的,人民法院在征詢雙方當事人意見後,認為需要中止行使探望權的,依法作出裁定。中止探望的情形消失後,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通知其恢復探望權的行使。
第三十二條 婚姻法第四十八條關於對拒不執行有關探望子女等判決和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的規定,是指對拒不履行協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權的有關個人和單位採取拘留、罰款等強制措施,不能對子女的人身、探望行為進行強制執行。

❹ 離婚所說的有探視權是只能見不能帶走嗎

探視權,是指法庭授予無生活監護權的父母一方的,對其子女進行經常性看望的權利。但由於探望權的性質的認識還存在分歧,因此給司法實踐帶來諸多不便。法律規定:可以依法探望,對於是否可以帶走,沒有明確規定。

❺ 我們是協議離婚的,當時我沒要孩子,我只有探視權,可是他只准我去看孩子不準把孩子帶走,我該怎麼辦

我國《婚姻法》增立探望權制度,法律明文規定探望權,其宗旨就是以維護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權益,使離異子女既有父愛又有母愛,切實保護其子女的身心健康。因此,《婚姻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得很清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撫養、教育子女既是權利又是義務。同樣,探望權也既是父母的權利又是義務。我國實行計劃生育,一對夫婦一般只生一個孩子,因此,探望子女的權利制度在《婚姻法》中增立,直接保護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權益。但是,近些年來,我國離婚率的不斷增高不下,離異子女生活於單親家庭,要麼失去父愛,要麼缺少母愛,子女成了離婚的受害者。為了減少父母的離婚給子女成長進步、身心健康帶來的傷害,使離異子女得到完整的父母之愛,有利於子女的身心健康,為了這個宗旨,所以我國《婚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了子女探望權制度。即: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以上法條,從四個方面體現立法精神即宗旨。一是離婚父母依法享有對子女的探望權,侵犯這種權利就是違法行為;二是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父母雙方協商約定;三是雙方協議不成時,據主張權利一方的起訴,人民法院對子女探望權有判決的權利;四是探望權在一定條件下應予以限制,即中止探望或恢復探望。單從法條上看,體現立法宗旨不明顯,切實保護離異子女的合法權益,在法條上還有待加強。

三、探望權的法律問題

第一,法條未明確規定子女享有探望權。以上所述,探望權的立法宗旨是為了子女身心健康,保護子女的合法權益。但是,現行法條的探望權卻只規定了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才享有探望權,而沒有明確子女享有探望父或母的權利。子女是有血有肉有思維能力的人,有想念父或母的時候,依照《憲法》和《未成年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子女享有探望權是合法的。探望權以子女利益為最優先考慮,因此,探望權法條應補上子女享有探望權這個缺陷。

第二,法條限制了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未成年人的合法權利。父母離婚後,通常是由父或母一方直接撫養子女。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雙方協議,這個協議沒有考慮子女建議,限制了子女的合法權利。特別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子女,具有一定的是非曲直分辯能力,自願跟隨父或母生活對自己更為有利,具有自由選擇權。同樣,在父或母對子女探望或子女對父或母探望方式、時間等問題上,子女應當享有選擇的權利和參與協議的權利。因此,探望權法條應增補10周歲以上子女對探望方式、時間等享有選擇和參與協議的權利。

第三,法條中「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這里的另一方單指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指向面太窄。我國婚姻家庭的生活現狀很特殊,大部分離婚父母的子女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其他親人代撫養,特別在農村更為普遍。還有造成離婚的原因各式各樣,離婚父母的矛盾自然影響祖父母與外祖父母和其他親人之間的關系。這些復雜關系,給探望權利的實現往往帶來很多難度。為解決這一問題,另一方應指向寬廣面,應包括直接代撫養子女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人。

第四,嚴重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中止探望事由應法定。一般離婚父母,矛盾都比較激烈,特別是為爭取子女撫養和探望權利等,曾產生過矛盾,在子女面前數落對方缺點、過錯是常見的事情,使對方在子女的心中形象被貶。這些不能認為是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因此,一般的只要不發生嚴重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不能隨意中止探望權。為了司法實踐操作方便,應把嚴重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中止探望事由以法律條文予以確定。

四、立法角度的法律思考

綜合上述司法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結合探望權制度的立法宗旨和法律條文中的缺陷,從立法角度的法律思考出發,建議在婚姻法第三十八條中增加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第一、子女享有探望父或母的權利;10周歲以上的子女對探望方式、時間等有參與父母一同協議的權利;有申請要求父或母中止探望的權利。

第二,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另一方包括直接代撫養子女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人。

第三,有下列嚴重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中止事由之一的中止探望。

(一)患有嚴重危害子女健康的傳染疾病的;

(二)對子女犯有嚴重違法或犯罪行為的;

(三)有吸毒、賭博等不良生活方式或慫恿子女犯罪的;

(四)有借機藏匿子女企圖成行為的;

(五)其他違背子女意願或嚴重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

五、完善後的法律條文

《婚姻法》第三十八條: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子女有探望父或母的權利,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或直接代撫養子女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人有協助的義務。

行使探望權的方式、時間由父母與十周歲以上子女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父或母探望子女,有下列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之一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

(一)患有嚴重危害子女健康的傳染疾病的;

(二)對子女犯有嚴重違法或犯罪行為的;

(三)有吸毒、賭博等不良生活方式或慫恿子女違法犯罪的;

(四)有借機藏匿子女企圖或行為的;

(五)其他違背子女便理意願或嚴重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

中止的事由消失後,由人民法院依法恢復探望的權利。

❻ 未離婚一方私自帶走孩子違法嗎

不算。可以離婚爭取撫養權。離婚訴訟中,抄孩子的撫養權的確定以有利內於孩子成長為原則,綜合容考慮雙方的撫養能力來確定。如果孩子跟隨您更有利孩子成長,則法院會將孩子判歸您所有。
不直襲接撫養孩子的一方應按月支付孩子的撫養費,標准為月工資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不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享有孩子的探望權,另外一方應當協助。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婚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離婚 探視權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你可以向法院申請。 (1)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嚴重疾病或因傷殘無力繼續撫養子女的;(2)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盡撫養義務或有虐待子女行為,或其與子女共同生活對子女身心健康確有不利影響的;(3)十周歲以上未成年子女,願隨另一方生活,該方又有撫養能力的;(4)有其他正當理由需要變更的。

❼ 探視權 請問,離婚多年,孩子跟女方,男方出很少撫養費,從不來看孩子。突然要來看孩子,可否把孩子帶

根據《婚姻法》的有關規定,離婚後,不撫養孩子的一方有權利探望孩子的,撫養版孩子的一方有義務權配合。
本案中,男方出的扶養費少,不影響男方行使探望權,女方不能以此為由拒絕男方探視孩子。
男方和女方約定好了後,男方向女方表明帶孩子去哪,去干什麼事情,以及幾點送孩子回來,約定好了後,男方是可以把孩子帶走。但帶走孩子只能去約定的地方,做約定好的事情,到點後將孩子交還給女方。

❽ 離婚後探望孩子能把孩子帶走嗎,探望時帶走孩子怎麼辦

夫妻離婚時,其實往往受傷害最大的是孩子。離婚後,孩子就失去了一個完整的家,給其心理上會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按照婚姻法規定,夫妻離婚後,孩子只能跟父母一方共同生活,不與孩子共同生活的一方應當以支付撫養費的方式履行扶養義務。但是,父母離婚是不能影響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子關系的,因此,不與孩子共同生活的一方是有探望子女的權利的。 離婚時,往往夫妻雙方都想爭奪孩子的撫養權。離婚後,夫妻常常也因孩子探望權發生不少糾紛。現實中,經常發生一些父母不讓對方探望孩子的行為,比如把孩子藏起來、不讓孩子見對方,這嚴重的損害了對方的探望權,也損害了孩子的利益,是違法的,不對的。 有些離婚後不與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人,離婚後往往心有不甘。因此,在離婚後探望孩子的時候,想要把孩子帶走。這里所說的帶走,可不是帶出去玩玩,父母探望孩子不一定就要跟探望犯人一樣必須待在固定的屋子。這里所說的帶走,是說有些父母,希望離婚探望孩子的時機,把孩子偷偷帶走,以後就一直與自己生活在一起。 離婚後探望孩子不能把孩子帶走?按照法律規定,孩子的撫養權由夫妻協商確定或者法院判決確定,也就是說,離婚時撫養權歸誰,離婚後撫養權就歸誰。撫養權是一種權利,是權利就不能隨意侵害。離婚後探望孩子時把孩子帶走的行為,就侵犯了對方的撫養權。如果情節嚴重,甚至以後連探望孩子的機會都沒有。因此,離婚後探望孩子時不能把孩子帶走。 離婚後探望孩子時把孩子帶走的行為,屬於侵犯另一方撫養權的行為。按照法律規定,夫妻離婚後應當遵守離婚協議書或者法院判決書中關於孩子探望權和撫養權的規定。如果離婚探望孩子時把孩子帶走,那麼另一方就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中止探望權。 探望時帶走孩子怎麼辦?《婚姻法》第三十八條第三款規定:「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原因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婚姻法將中止探望勸行使的法定事由概括地規定為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即探望給子女的身心造成損害。根據司法實踐,其情形主要有:(1)探望權人是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2)探望權人患有嚴重疾病,可能危及子女健康的;(3)探望權人在行使探望權時對子女有侵權行為或者犯罪行為,損害子女利益的;(4)探望權人與子女感情嚴重惡化,子女堅決拒絕探望的;(5)其他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 因此,離婚探望孩子時把孩子帶走的話,如果情節嚴重,法院會中止其探望權。 以上就是對「離婚後探望孩子能把孩子帶走嗎」「探望時帶走孩子怎麼辦」所作的解答。總之,探望權是父母的權利,但是必須要妥善行使探望權,如果探望孩子時把孩子帶走,還能造成法院依法中止探望權,這可就得不償失了。探望權和撫養權息息相關,如果您真的想跟孩子生活在一起,那麼最好是爭取孩子的撫養權,撫養權在離婚以後是可以變更的。因此,您可以積極聯系律師,他們會協助您搜集證據,這樣可以在離婚後要回孩子的撫養權。

熱點內容
勞動法第20條第2款規定 發布:2025-09-18 13:29:14 瀏覽:942
民法典中物權編 發布:2025-09-18 13:27:21 瀏覽:980
倫理道德的事 發布:2025-09-18 13:24:27 瀏覽:645
法治內容手抄報 發布:2025-09-18 13:19:11 瀏覽:783
私單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8 13:16:55 瀏覽:18
2018年注會經濟法記憶背誦 發布:2025-09-18 13:16:09 瀏覽:701
法學鼻祖皋 發布:2025-09-18 13:10:05 瀏覽:707
西北師范大學法律碩士 發布:2025-09-18 13:06:17 瀏覽:95
成立法律援助站 發布:2025-09-18 12:46:59 瀏覽:274
司法考試考試大綱 發布:2025-09-18 12:46:50 瀏覽: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