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84條債務加入

合同法84條債務加入

發布時間: 2021-03-05 13:18:19

1. 不太理解合同法83條

《合同法》第八十三條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時,債務人對讓與人享版有債權,並且權債務人的債權先於轉讓的債權到期或者同時到期的,債務人可以向受讓人主張抵銷。

本條規定了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抵銷權可以向受讓人行使。既然受讓人接受了讓與人的債權,那麼為了保護債務人的利益不受侵害,受讓人對於讓與人基於同一債權而應該承擔的義務也應當承受,包括債務人的清償抵銷權。由於合同權利的轉讓知識發生債權人的變更,而不設計院合同權利義務關系內容的改變,因此並不影響債務人的合同權利。債務人在原債權人轉讓其權利後,可以向受讓人即新的債權人主張抵銷。通過抵銷,節省給付的交換,降低交易成本,同時確保債務人的債權。

所謂抵銷,就是二人互負到期債務,各以其債權以充當債務之清償,而是其債務與對方的債務在對等額內相互消滅。本法第99條對抵銷進行了規定。

債務人向受讓人主張抵銷權除了具備本法第105條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具備兩個要件:(1)債權轉讓發生效力,即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
(2)債務人對原債權人即讓與人享有到期債權,也就是說該債權已屆清償期。

2. 民法中的債權和債務轉讓的責任怎麼承擔

(一)、案件定性方法。
1、案件定性的性質。案件定性是事實問題,事實問題是指關於事實上發生了什麼問題,事實問題的處理,應憑證據,由法院依自由心證認定之。[1]而要對案件進行定性,必須了解釋合同的內容及合同的履行情況,為此法官必須通過對合同的解釋,明確合同的主要權利和義務,從中歸納出合同的主要特徵,作為三段論中的小前提,因此定性是事實認定問題;案件定性也是法律問題,法律問題是指該發生的事件,依規范上的標准,具有如何之意義的問題,法律問題的處理,則由法院將該當之法律適用於其所認定事實為之。[2]案件是什麼性質必須找尋到相應的法律條文才能得出結論,是適用法律的結果,因此案件定性是法律問題。定性的過程實際上是法官在案件事實與法律規范之間往返的流轉。在認定事實過程上中法官已經有意或無意尋找相應的法律條文,如甲公司對乙公司提出的訂約條件表示同意,法官在腦海里就會產生一個結論,甲公司的同意行為就是合同法上承諾,要約與承諾達成一致時合同成立;在適用法律過程中法官必須比較案件事實所形成的特徵,將法律條文作為大前提,將事實特徵作為小前提,通過三段論邏輯推理得出判決的結論。如甲公司與乙公司訂立了一份合作協議,約定甲公司投入乙公司開發的房地產項目1000萬元,期滿一年歸還,乙公司在項目完成10日內將1000萬元本金及20%的稅後利潤支付給甲公司,乙公司未按照合作合同的約定向甲公司歸還本金,支付利潤,引起糾紛。法官在尋找大前提過程中,必須結合合作合同所體現的主要特徵,經過若干次在法律與事實特徵之間的往返流轉,直到法律特徵與事實特徵一致或整體一致時,往返流轉才結束,甲公司名義上是合作投資,實際上是借款,這個結論是法官在合作合同內容與相應的借款法律規范或合夥法律規范之間往返流轉得出的結論。
2、案件定性的二種方法。 (1)、案件類型特徵歸屬法。案件屬於什麼類型,不是法官憑感覺隨意確定的,而是要依類型觀察來確定。法官對案件定性必須尋找相應的法律規范所歸屬的有名合同,以該有名合同作為大前提,案件事實特徵作為小前提,運用邏輯三段論得出案件的性質。如法律上定義性概念因反映的法律事實特徵已被窮盡地羅列,只要將系爭法律事實涵攝於某一定義性概念下,案件性質可以單純地通過邏輯的推論加以確定,如《民法通則》第92條規定,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第93條規定,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有權要求受益人償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費用。《民法通則》對不當得利和無因管理作出了定義規定,其列舉的法律事實特徵是窮盡的,法官只要將案件事實涵攝於該定義性概念之下,案件的性質就能確定了。但有些法律概念並不是定義性概念,而是類型式的概念,如融資租賃屬於類型式的概念,對於類型式的概念不能簡單地進行涵攝推理來確定合同的性質。台灣學者黃茂榮認為,類型式的概念與定義性概念有二點區別:一是人們相應於類型式概念所創之用語無法涵蓋人們擬藉以描述之對象之一切重要特徵。反之定義概念則不多不少地涵蓋了其所指稱的對象之一切重要特徵。二是類型式的概念用語所涵蓋的特徵,在類型式的概念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分量並非絕對。即其中之一特徵也許較其他特徵重要,或某特徵對該類型而言缺也無妨。申言之,在類型的判斷上由系爭法律事實的各種特徵所構成的整體面貌是否與法律所預定的類型相符才是決定的。而在狹義概念中的每一特徵均為不可或缺,也無由評量何者為重何者為輕。由此可知類型式概念的外延模糊、不確定,因此在操作上就不能以簡單的、純邏輯的方式行之,而須或多或少地作價值判斷。如委託理財合同案件與法律規定的類型不完全一樣,它融合了幾種類型合同的特徵,如何定性爭議很大,涉及到五種性質的合同類型:委託合同、行紀合同、借款合同、合夥合同、信託合同。在判斷委託理財合同性質時,必須充分考慮系爭案件的法律事實的各種特徵所構成的整體面貌與所涉的五類合同中哪類合同的主要特徵更接近,如一方當事人自行開立資金和股票帳戶,並將資金打入其開設的資金帳戶,委託某證券公司買賣國債或操作股票,某證券公司承諾按合同約定期限歸還本金和相應的收益。資金的所有權是委託人的,證券公司只是使用委託人的資金,通過履行合同回購國債或操作股票收取傭金,並負責歸還本金,這類合同內容所體現的整體面貌與借款合同所體現的主要特徵最為接近,基本上可以定性為名為委託理財,實為借款合同,法院應當按借款合同的法律規定作出裁決。 (2)、考察系爭合同目的法。有時用類型歸屬法很難判斷合同的性質,這時可以考慮當事人訂立合同的目的,從而來解釋合同的性質。由於我國法律禁止企業之間拆借資金,因此,有些企業以合作、聯營的名義訂立如房地產開發合同,合同一般都約定,一方投入資金,到期另一方歸還本金,並支付紅利。這類合同名義上是合作,但其目的是借款,合同性質通常定為借款。
(二)、本案是債務轉讓還是債務加入。
對本案性質有二種觀點。一是債務轉讓。所為債務轉讓,是指在不改變債的內容的前提下,債權人、債務人通過與第三人訂立轉讓債務的協議,將債務全部或部分地移轉給第三人承擔的現象。債務轉讓必須具備四個條件,第一是有效的債務,債務有效存在是債務承擔的前提。債務自始無效或者承擔時已經消滅的,即使當事人就此訂有債務轉移合同,也不發生效力。第二是被轉移的債務具有可移轉性。不具有可移轉性的債務,不能夠成為債務轉移合同的標的,如與特定債務人的人身具有密切聯系的債務,需要債務人親自履行,不得轉讓;當事人特別約定不能移轉的債務以及不作為義務只能由約定或特定的當事人承擔,不能轉讓給他人。第三是第三人須與債權人或者債務人就債務的轉讓達成合意。有兩種情形,1、第三人與債務人訂立債務轉讓合同。第三人與債務人訂立的債務轉讓合同,自債務人與第三人達成合意時成立;2、第三人與債權人訂立債務承擔合同。《合同法》第84條規定:「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從該法條的字面理解,似乎只有債務人才有權轉移債務,並未規定債權人對債務進行移轉的權利。由於債務是為了債權人的利益而設的,在債務的移轉問題上,債權人擁有比債務人更為優越的地位,根據「舉重以明輕」的解釋規則,應當認為既然債務人可以移轉債務,債權人當然也可以移轉債務。因此,第三人完全可以通過與債權人訂立債務移轉合同。第三人與債權人訂立債務轉讓合同,不需要債務人的同意,因第三人代債務人履行債務,對債務人並不不利,債務人一般不會反對,即使債務人反對,而第三人自願代其履行,債權人又願意接受第三人履行的,自無使債務承擔合同歸於無效的必要,所以第三人與債權人訂立的債務承擔合同,不必經債務人同意即可生效。[3]第四是債務轉讓須經債權人同意。第三人與債權人訂立債務轉讓合同本身表明債權人同意,不需另外的表示。在第三人與債務人訂立債務轉讓合同時,則必須經債權人同意。如果第三人沒有足夠的能力和信用履行債務時,債權人的利益無法得到保障。因此我國《合同法》第84條規定:「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的同意。」如果是並存的債務,就不需要債權人同意,因第三人對債的關系的加入,並沒有導致原債務人脫離債的關系,第三人與原債務人共同對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加強了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
本案中,農資供應站應當向經銷部支付貨款本息88萬元,農資供應站所欠經銷部的債務是因買賣化肥而產生的合法有效的債務,雙方當事人也沒有約定該債務不可轉讓,是可轉讓的債務,三河農場作為農資供應站的全資開辦單位在農資供應站沒有參與的情況下直接與債權人經銷部達成代農資供應站歸還貨款的協議,符合債務轉讓的一種方式,債權人經銷部與第三人三河農場訂立債務轉讓協議不需要債務人農資供應站的同意,因此,農資供應站沒有參與協議的訂立,並不影響債務轉讓,且由於三河農場是農資供應站的開辦單位,該債務轉讓協議的訂立應當推定債務人農資供應站是明知的,該債務轉讓協議對農資供應站發生效力。因此,三河農場與經銷部訂立的協議符合債務轉讓的法律特徵,本案性質是債務轉讓合同糾紛。
第二種觀點認為本案的性質是債務加入。債務承擔分為免責的債務承擔和並存的債務承擔。免責的債務承擔是第三人取代原債務人,成為新債務人,原債務人脫離債的關系,由第三人直接向債權人承擔債務。第三人不履行債的義務時,債權人不得再請求原債務人承擔債務,只能請求第三人承擔債務不履行的損害賠償責任或者請求人民法院向第三人強制執行,原債務人對第三人的償還能力並不負擔保義務。並存的債務承擔有效成立後,第三人加入到債的關系中來,成為新的債務人,同原債務人一起對債權人連帶承擔債務,第三人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也可以請求原債務人履行債務。[4]債務加入屬於並存的債務承擔,我國民法通則、合同法沒有規定債務加入(擔保除外),因此,債務加入只是學說上提出的概念,司法實踐中哪種糾紛類型屬於債務加入不明確,往往爭議很大,難以達成共識。根據學說上提出的債務加入概念,結合司法實踐經驗,債務加入案件有以下特徵:1、第三人單獨與債權人訂立代債務人還款的協議,債務人不參加協議的訂立,協議內容不涉及債務人是否免除還款責任,如乙公司欠丙公司200萬元,甲公司向丙公司承諾,代乙公司歸還欠款200萬元,每年歸還20萬元。2、第三人與債務人通常是關聯企業,如第三人是債務人的開辦單位、控股股東,或與債務人是人、財、經營混同,實際上是兩塊牌子一套班子,或與債務人具有多年往來的貿易關系,或有關行政單位指令第三人幫助還款,等等;3、債務人通常喪失了償還債務的能力,而第三人從債務人處取得過利益,或債務人向債權人清償債務後同樣影響到第三人的利益。從上述債務加入案件的特徵可以看出,債務加入案件與債務轉讓、第三人代為履行案件及保證債務在履行方式上有相同之處,造成在實踐中容易混淆,難以判斷,如債務轉讓案件中也存在第三人直接與債權人訂立還款協議,債務人並不參加協議的訂立的情形;第三人代為履行案件也表現為第三人向債權人歸還欠款,保證人也是加入到債的關系中,區別的關健是:債務加入中的第三人與債務人之間往往有利益關系,債務人的還債行為直接影響到第三人的利益,如公司還債,控股股東收益減少;屬於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哪個公司歸還債務對兩個公司的利益影響是一樣的;第二點區別是第三人加入到債的關系中,獨立於原債務人,區別於擔保人的從債務,保證債務附屬於主債務;第三是代為履行的第三人不是合同主體,當其不履行債務時,債務人仍然要向債權人承擔責任,而債務加入中的第三人是連帶責任人,是合同主體。如在債務人的法律地位不明確的情況下,法官的價值判斷通常是偏向於債權人,而不是債務人,而債務加入比債務轉讓更加能保護債權人利益。本案中,三河農場是債務人農資供應站的開辦單位,債務人農資供應站沒有參加還款協議的簽訂,三河農場與經銷部訂立的協議中沒有明確免除農資供應站的還款責任,因此是

3. 合同法第80條和第84條的規定是效力性規定還是管理性規定

根據《合同法》第八十抄條規定,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第八十四條規定, 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
以上兩條規定,是合同法第五章中,關於合同的變更和轉讓的相關規定。這是強制性的管理規定,不屬於效力的范圍。

4. 合同法83條什麼意思

我已回答了一次,不幸網速較慢,沒有保存成功。就是說債權人想轉移債權,讓別內人當容債務人的債主,但債務人說你先別急著轉,先說說我到底欠你多少錢吧。你看你欠我的那個錢已到期了或者剛到期,咱們抵銷一下,最終剩下多少轉多少。

這是說債務人行使抵銷權的時間是有限制的,通知時不抵銷,過了時間就不能向新的債權人主張抵銷了。

5. 新勞動合同法 83條84條的內容是什麼

上網搜啊!懶抄啊!給你說吧襲:第八十三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與勞動者約定試用期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違法約定的試用期已經履行的,由用人單位以勞動者試用期滿月工資為標准,按已經履行的超過法定試用期的期間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第八十四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熱點內容
合同法第七十七條 發布:2025-09-17 09:13:58 瀏覽:64
馬雲被印度法院傳喚是真的嗎 發布:2025-09-17 09:08:04 瀏覽:872
行政法不同效力層次的金字塔 發布:2025-09-17 09:04:28 瀏覽:867
海正法院 發布:2025-09-17 09:00:07 瀏覽:109
關於報飛機票勞動法 發布:2025-09-17 08:54:29 瀏覽:591
經濟合同法下載 發布:2025-09-17 08:48:00 瀏覽:772
法院拍賣公告時間 發布:2025-09-17 08:41:32 瀏覽:216
法學屠龍技 發布:2025-09-17 08:36:02 瀏覽:514
社會與法欄目劇全集消失的妻第四集 發布:2025-09-17 08:34:54 瀏覽:47
jm法律碩士雙證 發布:2025-09-17 07:51:14 瀏覽: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