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重大過錯

合同法重大過錯

發布時間: 2021-03-08 05:23:17

Ⅰ 重大過失和重大誤解之間有什麼區別

重大誤解是指行為人因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和數量等發生錯誤認識,使行為的後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並造成較大損失的行為。
重大過失是指在正常情況下責任人在法律行為能力范圍內能夠預見而沒有預見或已經預見但輕信事故不會發生而未採取措施所造成的事故及損失為過失,重大過失是一般人都能預見,作為有相應工作能力的人員卻沒有預見或疏忽輕信不回發生而造成的事故就是重大過失

所謂重大誤解的合同是指合同當事人因自己的過錯,對合同內容發生嚴重的誤解而訂立的合同。在重大誤解合同中,由於當事人內心意志與客觀事實不一致,使其行為造成與行為人事實追求相違背的後果。我國《合同法》、《民法通則》在立法上將重大誤解的合同定位為一種可變更、撤銷的合同

參考資料: 網路
回答者: 絕的反擊 - 初入江湖 三級 2009-7-11 17:52
首先、重大誤解中的「重大」和重大過失裡面的「重大」不是一個意思。
重大過失裡面的「重大」的程度是指以一般人善良人的注意義務應該可以避免而沒有避免。在一些專業領域的專業人士,有時即使盡了上述注意義務也可能構成重大過失,比如醫護人員。重大誤解裡面的「重大」是指對實際情況的認識程度來說的,越是對合同的的主要條款認識錯誤「重大」性越大,也就是這里的「重大」它具有客觀性,取決於對那些條款認識錯誤,而與主體的主觀認識能力沒多大關系。
其次、民法上的重大過失區別於刑法上的重大過失。仔細考慮一下也應該能明白,所以樓上的有點弄混了,那是刑法上的重大過失。

至於你說的這個案例,既可以說是重大誤解、也可以說顯失公平。但不能說是重大過失而撤銷合同,因為「重大過失」是自己的過失,而卻要對方承擔解除合同的非利益,有合同的公平原則。合同法也沒有規定說重大過失可以解除合同的,相對人過失導致合同不成立的,承擔締約過失責任。

其次給你一點民法學習的建議,民法特別是合同法講究意思自治,而撤銷權、合同無效判定則是對合同的意思自治的限制,所以除非有明文規定,否則一般不去確認合同無效,能變更而盡量不去撤銷。 民法雖然也是法律 但更傾向於契約法。

Ⅱ 合同法第425條如何體現過錯責任原則

居間人應當就有關訂立合同的事項向委託人如實報告。
居間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委託人利益的,不得要求支付報酬並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本條是對居間人報告義務的規定。
1.關於居間人的報告義務
居間人的報告義務是居間人在居間合同中承擔的主要義務,居間人應依誠實信用原則履行此項義務。
居間人應當就有關訂立合同的情況應當向委託人如實報告。這是居間人在居間合同中承擔的主要義務,居間人應忠實而盡力地履行這項義務。在指示居間中,對於關於訂約的有關事項,如相對人的信用狀況,相對人將用於交易的標的物的存續篇狀況等,居間人應就其所知如實向委託人報告。這是需要指出的是,居間人對於相對人,並不負有報告委託人有關情況的義務。在媒介居間中,居間人應將有關訂約的事項向各方當事人如實報告,也就是說,不僅應將相對人的情況報告給委託人,而且也應將委託人的情況報告給相對人,不論是居間人是同時受相對人的委託,還是未受相對人的委託,居間人均負有向委託人和相對人雙方報告地的義務。基於此,媒介居間人的報酬原則上由交易雙方當事人即委託人和相對人平均分攤。
訂約的有關事項,包括相對人的資信狀況,生產能力、產品質.量以及履約能力等與訂立合同有關事項。訂立合同的有關事項根據不同的合同還有許多不同的事項。對居間人來說,不可能具體了解,只須就其所知道的情況如實報告委託人就可以了。但作為居間人應當盡可能掌握更多的情況,提供給委託人,以供其選擇。依德國的有關判例和學說,依照誠實信用原則,居間人就一般對於訂約有影響的事項雖不負有積極的調查義務,然就所知事項負有報告於委託人的義務。此與我國合同法的規定是一致的。
委託人與居間人訂立居間合同,往往是由於信息不夠靈通,才請居間人為自己辦理事務,其目的就在於通過居間人找到訂約的機會。而這一目的的達到,居間人按照委託人的要求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據實報告是十分重要的。報告不真實,將誤導委託人訂立有可能受到損害的合同,這與居間合同的本意是完全違背的。
2.損害賠償責任
居間人有如實報告的義務,如果居間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委託人利益的,不得要求支付報酬並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誠實信用原則應是居間人履行合同指導思想之一。居間合同的履行過程中,居間人必須實事求是地就自己所實際掌握的信息,如實地向委託人提供最方便、最有利、最有價值、最及時的訂約渠道,並保證提供的信息真實和可靠,沒有任何隱瞞欺騙或摻雜任何自己主觀臆測,對於有影響的事項及商業信息,如第三人的資信狀況、支付能力、標的物是否有暇疵等,居間人都必須據實、公正的報告,而不得弄虛作假,從中盤剝漁利,不得與第三人惡意串通損害委託人的利益,也不得惡意促成委託人與第三人訂立合同。如果居間人沒有盡到以上這些忠實的義務,反而為獲取居間報酬而故意作虛假介紹、或者是與一方當事人事先串通好,故意告知虛假事實以促成委託人與第三人訂立合同,從而損害了委託人或者第三人的合法利益,這些情況一旦發生,居間人非但無權向委託人請求居間報酬,而且還應當就自己因其故意提供虛假情況而給委託人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居間人違反上述報告義務,故意提供虛假情況,損害委託人利益的,不但無權向委託人請求支付報酬,而且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這里即有違約責任,又有侵權責任。
例如,甲委託乙為其購買原裝彩色電視機一台。經乙尋找認識了丙,在丙向乙介紹產品時,乙發現彩電不是原裝的,而是組裝的,但想到優厚的勞務費,況且丙暗中又給了乙"好處費",於是,乙沒有將實情告訴給甲。在甲與丙簽訂買賣合同後,甲發現了問題,便向丙提出損害賠償要求。此案中的乙為了拿到居間勞務費,不僅沒有履行據實報告的義務,而且還採取隱瞞真相的手段,與第三人惡意串通而損害了甲的合法權益。因此,乙不僅無權向甲主張居間報酬的請求權,而且就其故意造成的損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除上述義務外,基於誠實信用原則,居間人還負有其他一些義務。例如,居間人不得對交易雙方訂立合同實施不利影響,從而影響合同的訂立或損害委託人的利益;在居間活動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循商事慣例和交易習慣,不得從事違法的居間活動等。
同時本條第二款規定,在居間人促成合同成立的情況下,居間活動的費用,由居間人負擔,這時居間人所需的居間費用,通常被包括在居間報酬內,所以居間活動的費用,由居間人負責。這特別是在居間報酬內,所以居間活動的費用,由居間人負責。這特別是在以居間為業的情形,居間費用自然屬於居間人營業費用的一部分,理應不得再請求委託人負擔。但在居間人未促成合同成立時,依據本法第427條的規定,居間人可以要求委託人支付必要的費用。

Ⅲ 合同法中過錯與重大過失區別

合同中的抄一般過失是指,襲在盡了一般注意義務的情況下仍然還有可能發生的過失,避免這樣的過失要有謹慎的數以義務才可以避免的。重大過失,是指只要進到一般的注意義務就可以避免的過失。造成損失的情況是由於他沒有盡到起碼的注意義務造成的。這只是理論上的理解,要是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

Ⅳ 合同法中,違約責任,因過錯致損,和致損有過錯的意思有啥區別

1.贈與合同抄:
《襲合同法》第189條規定:因贈與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的,贈與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客運合同中承運人對旅客自帶物品的毀損責任:
《合同法》第303條規定:在運輸過程中旅客自帶物品毀損、滅失,承運人有過錯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3.保管合同:
《合同法》第374條規定:保管期間,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毀損、滅失的,保管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保管是無償的,保管人證明自己沒有重大過失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4.倉儲合同:
《合同法》第394條規定:儲存期間,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倉儲物毀損、滅失的,保管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因倉儲物的性質、包裝不符合約定或者超過有效儲存期造成倉儲物變質、損壞的,保管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Ⅳ 一個合同條款同時免除一般過失責任和重大過失責任,該合同條款是否因違反《合同法》第53條而完全無效

只是免責條款無效,抄其襲他的仍然有效。53條中的說法是造成人身傷害而不能免責,造成傷害的一方是要賠償受害方得損失,如果合同中約定「對別人造成傷害而不需要賠償」的條款,那麼這個條款是無效的,但是其他的合法條款仍然有效。

Ⅵ 合同法中第五十八條中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應該怎麼理解

法條原文

第五十八條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內的財產,應當容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法條文義解釋

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之後,導致合同自始無效。無效,是指不發生法律效力,也就是不發生訂立合同的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所預期的法律效果。但是,無效並不是不產生任何法律後果,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後,當事人也要承擔返還財產、折價補償、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民法通第六十一條第一款規定:民事行為被確認為無效或者被撤銷後,事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給受損失的一方。有過錯的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相應的責任。本條的規定與民法通則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Ⅶ 合同法中的「重大誤解」需要如何認定

司法實踐中,當事人主張雙方存在重大誤解的情形較為普遍,尤其是在簽訂買賣合同等交易行為中。對合同內容重大誤解的認定可以參考如下方面:一、重大誤解應當是由於誤解人自己的大意、缺乏經驗或者信息不通而造成的,是受害方當事人自己的過失,而非合同相對方的欺詐、脅迫或乘人之危。二、重大誤解中的誤解應是對合同內容構成重大誤解。也就是合同雙方的意思表示不一致。三、產生重大誤解的合同能直接影響到當事人所應享有的權利和義務,合同的履行會使得誤解者的利益受到較大的損失或者達不到誤解者訂立合同的目的。四、重大誤解導致合同撤銷,應當是由於誤解才導致簽訂合同。若沒有誤解則當事人將不訂立合同或者雖然訂立合同但合同條件將發生重大改變。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當事人有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三個月內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七條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一)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重大誤解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三個月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Ⅷ 因重大過失簽訂的合同是否有效

「因重大過失而簽訂的保險合同無效」,《合同法》和《保險法》沒有這樣的規定。版《保險法》規定了投保權人有如實告知義務,如果投保人故意或因重大過失沒有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視具體情況,保險公司可依法律規定分別行使解除合同權或不負責賠償保險金。

Ⅸ 勞動合同法中的重大過失多少叫為重大過失

所謂過失是指主觀對上的一種心態,民法上把過失劃分為一般過失和重大過失,回一般過失,它是答指行為人雖然沒有違反對一般人的注意程度的要求,但沒有達到特定身份人的較高要求。重大過失,它是指行為人不僅沒有達到法律對他的較高要求,甚至連對普通人的一般要求也未達到。

Ⅹ 合同法 重大誤解

合同法的重大誤解。
1:重大誤解可分為雙方的重大誤解和單方的重大誤解。參考國外立法和國內審判實踐,我們認為,雙方重大誤解應當具備以下幾項條件:
2:與合同訂立時存在的事實有關。被合同雙方據以錯誤判斷的事實必須是在訂立合同時存在的事實,而不是在訂立合同後才發生的事實。這樣的錯誤便不是對合同訂立時所存在的事實的判斷錯誤,而是對合同訂立後將要發生的事實的判斷錯誤。
3:該事實必須是合同訂立所依據的基本前提條件。假設在4月份,一位土地承包人簽訂一項合同,按當時的市場價格出售將在6月份收獲的小麥,則訂立合同時的小麥市場價格便構成了合同訂立所依據的基本前提條件之一。
4:重大誤解須是本質性的,一般誤解不構成重大誤解。所謂重大誤解是本質性的,是指表意人如不發生重大誤解就不可能為該意思表示。實踐中本質性的重大誤解一般涉及行為性質、標的物、對方身份等重要因素。
5: 受重大誤解不利影響的合同方不承擔重大誤解發生的風險。換言之,重大誤解與某一事實相關聯,對於該事實發生重大誤解的風險已被設想到,或者考慮到相關情況,該重大誤解的風險應由重大誤解方承擔,此時該重大誤解方不得請求撤銷。
6:重大誤解非由表意人重大過失所引起,否則該表意人不得以重大誤解為由請求撤銷。:單方重大誤解除須符合上述各項條件外。但一方重大誤解,另一方已依對合同的信賴行事時,除非另一方也發生重大誤解,或另一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重大誤解但未提醒,使對方一直處於重大誤解之中,不得主張重大誤解。

熱點內容
東莞勞動法夜班工資標准 發布:2025-09-16 22:36:05 瀏覽:566
黃平法學院 發布:2025-09-16 22:30:16 瀏覽:247
美國同性婚姻法什麼社會問題 發布:2025-09-16 22:16:09 瀏覽:366
qq飛車官方條例 發布:2025-09-16 22:12:52 瀏覽:454
招募法律服務志願者 發布:2025-09-16 22:08:03 瀏覽:195
做實思想道德 發布:2025-09-16 21:59:41 瀏覽:704
上海律師法律服務 發布:2025-09-16 21:29:15 瀏覽:888
民訴訟法200 發布:2025-09-16 21:23:12 瀏覽:916
合同法249條 發布:2025-09-16 21:20:51 瀏覽:760
法官官職大嗎 發布:2025-09-16 21:19:55 瀏覽: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