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美國同性婚姻法什麼社會問題

美國同性婚姻法什麼社會問題

發布時間: 2025-09-16 22:16:09

Ⅰ 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法案保障同性婚姻,同性婚姻應該受到法律保護嗎

我覺得同性婚姻應該受到法律的保護,因為目前同性婚姻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現象,雖然大多數人不贊同,但是這種關系並沒有因為抵制而消失,反而繼續存在於生活中,這種法律保護不僅僅是為了維護他們的婚姻,更是在維護整個社會的秩序。具體如下細說:

最後:

我本人對同性婚姻受到法律的保護是比較贊同的,希望我國也能夠早日出台這方面的法律,維護更多群體的合法利益。

Ⅱ 該不該讓同性戀結婚

「該不該讓同性戀結婚?」,這個問題只有政府才能最後決定,而比此問題更重要的是「同性戀婚姻」對於政府,對於同性戀群體,對於異性戀群體都分別有什麼意義和影響。
首先,從政府的角度來看,第一,「人身權」又分為人格權和身份權,身份權就包括了血緣、婚姻、繼承等等,允許同性戀婚姻,意味著政府承認和賦予了同性戀群體作為公民的最基本權利,是人權的一種體現。第二,同性戀婚姻法的通過有利於緩解一些社會問題,比如:性病、艾滋病的傳播;同性戀與異性戀者結婚等等。
其次,從同性戀群體而言,能夠得到法律的認可和受到法律的保護就是莫大的受益。
再次,對於異性戀者而言,至少從心理上可以減少「被同性戀者騷擾」、「減少艾滋病感染風險」等顧慮。
以上只是說了同性戀婚姻的一些好處,嚴格的說應該是「表面的好處」,而實際上這些「好處」完全可以流於空想。原因有很多,政府允許同性戀婚姻合法化,通過「同性戀婚姻法」,在很大程度上還有作秀的成分,其實允許同性戀婚姻何必如此大費周章,只需要將現有婚姻法「婚姻」的定義中的「一男一女」四個字去掉就可以了,從此點可以看出,政府(包括那些已經通過同性戀婚姻法的國家政府)從本質上仍然把同性戀群體劃分為大眾以外獨立的一個群體,大家要知道,將大眾劃分為兩個不平等的群體,權利義務必然不會平等(如果平等就不會劃分),這只會有害而無利,而隨著婚姻法的通過,與之相關的繼承法(同性配偶離婚或一方死亡等情形導致繼承和雙方分割共有財產)等的出台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再者從同性戀群體本身來找原因。同性戀婚姻並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同性戀群體自身的問題。其實我可以這么說,相比外國同性戀群體以及異性戀群體,中國的異性戀群體對同性戀的支持度和開放度的發展速度可以媲美外國的30年,也就是大眾對同性戀群體的理解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然而讓人悲哀的是同性戀群體自己的「發展」速度非常的緩慢,甚至目前還在逗留在「原始」階段。這種例子太多了,最主要的就是表現在同性戀群體對自己的接受和承認程度。雖然明知道自己是同性戀但是因為無法接受自己的性傾向而做出很多不好的事情,比如抵受不了社會和家庭的壓力而選擇與異性戀者結婚(以欺騙、隱瞞真相的手段殘忍的傷害了無辜的異性是非常不道德的),還有所謂的「1和0」的劃分,「T和P」的劃分。拿1(男同性愛中的插入者)和0(男同性愛中的被插入者)來說,中國以及亞洲地區的同性戀群體甚至將其引申為做1的是「老公」,做0的是「老婆」,生活中一個人主導,另一個人依附。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這種男女雙方不平等的異性戀的生活模式已經逐漸在衰落、被淘汰,反而被同性戀群體爭相模仿,這多少與亞洲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最主要的是中國同性戀群體自己還沒有真正的接受自己,認為做0自己就不是「真正的男人了」,似乎如果不做0,就還不是完全gay。所以同性戀婚姻法的通過對解決這些問題可以說毫無助力。最重要的是同性戀群體本身要「爭氣」婚姻本身就是形式性的,如果沒有良好的感情基礎,即使結婚,仍然會離婚,所以婚姻並不是愛情的保障。即使通過婚姻法,同性戀群體依然需要面對家庭及社會的壓力,說白了,就算現在讓同性戀結婚,可是又能有多少同性戀者敢於走出檯面,光天化日的在大眾眼皮底下結婚的呢。
而對於性病的控制,實際上同性戀婚姻法的作用也不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同性戀群體還仍未開化,尋找一夜情、money boy等等性發泄的同性戀者大有人在,這都不是婚姻法能夠解決的,再者,同性戀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的說法已經不現實。2008和2009年年初,中國衛生部都公布了一些關於之前一年HIV的統計數字,兩年結果幾乎相似,也就是在新感染案例中,異性間感染佔48%左右,而同性間感染僅佔12%。但這些數據,未被媒體充分報道,所以這個疾病也仍然被很多人視為同性疾病,這是十分危險的。中國以後也像美國一樣,會有越來越多的生存感染者了。中國到目前為止,基本上還是主要將注意力集中在預防上,這當然是很重要的,但很快中國就需要面對如何為那些已經感染病通過服葯長久維持正常生活的人了。他們的心理、社會支持,就業問題,反歧視問題等等,都會很快浮出水面了。
綜上所述,同性戀婚姻合法化應該贊成,一個人的基本權利的基本權利必須得到承認,但是,現在根本還遠遠不具備其實施的條件。最後我要奉勸一句同性戀群體的各位朋友,很多問題都在於我們本身,自己不自強、不爭氣,還想要誰來尊重你呢,要人權、要平等不能光成天坐在那裡喊口號,自己要拿出行動來「健康」自己,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Ⅲ 如何看待美國同性戀婚姻在所有州合法化

法院積極介入同性婚姻是否會適得其反很多支持同性婚姻進路的人擔心法院一味強調平等保護同性婚姻會招來更多的反對,事實上這樣的擔心也不是多餘的,1996年在夏威夷州通過了州憲法修正案來應對法院的判決,同年,國會通過了《捍衛婚姻法案》,此法案的目的就在於允許各州拒絕承認可能在夏威夷締結的同性婚姻。在馬薩諸塞州最高法院承認同性婚姻後,馬薩諸塞州議會2004年3月採納一項禁止同性戀婚姻的州憲法修正案草案,盡管這項修正案還需經過兩次投票才能通過,即使通過也要到2006年底才能生效。布希總統主張修改憲法,從聯邦法的高度禁止同性戀結婚;截止 2004年11月2日結束的美國全民選舉和公投中,有十一個州進行了關於同性婚姻修憲的投票,並且都通過了排斥同性婚姻的州憲法修正案。[19]所以佛蒙特州高院的審慎進路得到了比較高的評價,也就是說認為同性伴侶有州培權得到本州對異性伴侶所有的利益和保護,並且讓州立法機關去起草合適的法律,後來州立法機關創立了「 民事結合(civil union)」。艾斯克瑞奇認為綜合這些案件的教訓,有時候法院拒絕非主流的權利是為了將來更有效的實施:「延遲正義不等於拒絕正義,有時候權利踏著像小貓那樣輕的腳步走過來。」而事實上「民事結合」的弊端也很明顯,同性伴侶沒有辦法享受聯邦的權利如同性伴侶的移民權,而且不能得到別的州的承認,所以艾斯克瑞奇認為這是同性伴侶中的「隔離但平等」機制。(第198——199頁)而這種不能正名的婚姻本身就體現了對於同性伴侶的歧視,甚至污名,因為生怕他們玷污了婚姻的神聖。而作者反駁了這種擔心,作者認為在聯邦的意義上修憲來保持傳統婚姻模式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很多反對同性婚姻的議員也認為這應該是一州范圍內的事,剛性憲法是很難進行憲法修訂的,美國聯邦憲法最近一次修正案第27修正案是在1789年提出的,203年以後才得以完成。更重要的是,一旦宣布同性婚姻的合法性,支持反對同性婚姻的攻守位置就發生了轉換:第一次,反對同性婚姻的人不得不承認被放在了這樣一個位置,即他們正在試圖剝奪同性戀的基本憲法權利,這是一個很大的政治障礙,焚燒國旗比同性婚姻更不受歡迎……再也不能說婚姻絕對是兩性結合是自然的不言而喻的,再也不能說對同性婚姻的倡導是一場邊緣的運動。(第204—205)實際上這樣的微妙轉換也一直在暗中進行,支持傳統婚姻的一方已經是在用「捍衛婚姻」這樣的語調了,異性壟斷婚姻模式沒有受到真正挑戰的國家才是同性婚姻真正的邊緣化,而這種對同性婚姻的態度很類似於美國軍隊里對同性戀的態度:不問不說(don『t ask don』t tell)。要真正擺脫邊緣化還是要靠時間來消磨掉各種歧視和污名,但是權利的取得有可能走的更快,在墮段襲胎案里可以看到大眾態度的復雜,當57%的美國公眾認為墮胎就是謀殺,同樣一半多的人認為婦女有權利選擇墮胎。(第206頁)所以如果人們認為墮胎就等於謀殺還能支持墮胎權,反對同性婚姻的人也可能在實踐中寬容不對任何人造成直接傷害的同性婚姻。[20]所以正如法院對焚燒國旗的保護沒有阻止人們對國旗的自豪,對同性婚姻的司法保護也不會降低婚姻在美國人心中的位置,而且這將意味著法律平等保護的承諾落到了實處。 同性婚姻、後現代、中國語境同性戀問題常常和後現代思潮相聯系,後現代法學中除女權主義法學流派外,還有同性戀法學,盡管後者的影響要小一些,不過同性戀問題卻不必然是後現代問題,在一本介紹美國憲法的專著里,作者在談到同性戀問題時用的標題是:後現代的困惑?同性戀問題。 [21]而所談的問題卻主要是同性戀的非罪化、平等保護這樣的同性戀權利問題,這是典型的現代性視角,而本書關於同性婚姻的論證也是典型的現代性進路,論證的指向主要是傳統的保守思想,而在同性婚姻的問題上,後握跡兄現代思路也是不容忽視必須要面對的。後現代思路認為同性婚姻本身就是保守的,因為它接受了婚姻的價值,對於主流價值有著太多妥協,所以不應該是異性戀同化同性戀,而是同性戀同化異性戀,同性戀之間的性交往模式應該為人類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艾斯可瑞奇教授大致對同性婚姻意識形態的幾個派別做了如下的梳理:前現代關於自然性別角色的理論激發了虔誠的傳統主義者的抗議,現代自由主義強調個人選擇自由的理論是支持同性婚姻的支柱,後現代強調自由選擇之上還有壓迫性的文化限制,這使得他們反對同性婚姻。[22]同性戀問題上的後現代意識集中體現在酷兒理論(queer theory)中,這種理論反對男性和女性、同性戀和異性戀這樣的二元對立,向社會的「常態」挑戰,反對僅僅把婚內性關系和以生殖為目的的性行為當作正常的,每一個人的性別身份都是不固定的,流變的,這種理論不僅要顛覆異性戀的霸權,而且要顛覆同性戀的正統觀念,既然傳統的家庭模式固化了性別壓迫,那麼傳統家庭價值也是壓迫性的。[23]美國的性道德一直以婚內一夫一妻的生殖性活動為核心,人們擔心同性戀的性規范向傳統家庭模式「投降」將會使得不願意不能夠進入婚姻的群更加邊緣化,所以酷兒理論拒絕異性文化的規范作為酷兒生活標准,多元的性生活值得同樣的尊重,反對國家表達對不同類型的性的尊重或者合法性授權。同志運動是要挑戰管制體系而不是接受管制,而同性婚姻尋求國家的承認、合法化和正當化怎麼可能會不對其他群體造成不承認、不正當、不合法的效果。 [24]從現代主義的立場我們當然可以有很多回應,比如對同性婚姻的承認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沖擊了傳統性別的僵化模式,而非酷兒理論所認為的固化了傳統模式,否則你就不可能解釋傳統主義為什麼那麼反對同性婚姻,而同性的結合也為異性戀創造了新模式,佛蒙特州「民事結合」的模式就和歐洲一些國家的登記伴侶關系一樣,可以適用於不願意進入婚姻的異性戀之間的鬆散的同居模式,這不就是酷兒理論所追求的構建新的人際交往模式嗎?更重要的是有很多同性戀希望能夠進入婚姻,而這樣的訴求不能僅僅以「中了異性戀霸權的毒」來解釋,追求創造性的酷兒理論家們只看到人的喜新厭舊一面,忽視了人追求安全穩定的一面,中國「少年夫妻老來伴」、「滿堂子孫不如半路夫妻」的說法驗證了人對家庭的需要除了財產、孩子和性之外的情感需求。這種需求是很現實的,並非是壓迫文化的虛妄產物。更何況保守主義中的洞見也向我們展示了人對於傳統的依賴有著「理性不及」的一面,誰可以和傳統完全一刀兩斷呢?不過我雖然不同意酷兒理論的前衛、不向傳統做任何妥協的激進,我卻欣賞對傳統所做的批判,這展示了傳統婚姻必須要改變。也就是在此基礎上,筆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當同性戀不再是罪,當同性戀也不再是病,當同性戀的性權利得到了更多的支持,主流意識形態必須面對這樣的問題:如果非婚同居、性交易、性亂交都是同主流道德不相吻合的,那麼如果拒絕了同性婚姻,同性戀還能怎麼做?詳見 /Freepaper/_5.htm

熱點內容
新任領導幹部法律知識培訓 發布:2025-09-17 00:13:26 瀏覽:800
對刑事訴訟法46條的理解 發布:2025-09-17 00:07:05 瀏覽:662
日常交通法規小常識 發布:2025-09-17 00:04:01 瀏覽:17
有關經濟法專利版權糾紛的案件 發布:2025-09-16 23:47:28 瀏覽:527
違反經濟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23:46:04 瀏覽:305
郭銳律師 發布:2025-09-16 23:44:57 瀏覽:700
法院施教疆 發布:2025-09-16 23:36:38 瀏覽:520
法院面試面試題 發布:2025-09-16 23:33:51 瀏覽:599
關於道德綁架的小故事 發布:2025-09-16 23:22:34 瀏覽:638
民法典29 發布:2025-09-16 23:17:49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