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經濟法談貿易戰
1. 閱讀中美貿易戰相關信息,談談你對國家競爭優勢的理解。
中美之間為非敵非友的利益關系。兩國將朝著積極,合作,全面的方向發展。
中美兩國,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明顯的成本優勢,廣 闊的市場和無可限量的發展潛力; 一個是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經濟, 科技實力的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兩國的關系,直接影響到世界經濟的發展。就中美當前的關系來說,問題與沖突同樣存在。就中美目前的情況來看,還在意識形態,政治影響,經貿摩擦等方面存在問題。在現代國家的發展進程中,經濟是一個國家強大的物質條件,是最核心,最現實也是最切實的國家利益,直接決定著國家的地位與影響力。所以經貿是國家間關系的晴雨表。中美兩國處於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兩國之間的經濟關系具有很強的互利性和互補性。同時,在互相競爭中,又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摩擦。中美在經貿中存在的摩擦 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貿易差額,人民幣匯率,知識產權保護。 不斷擴大的中美貿易逆差是中美關系動盪的一個決定因素。中美之間存在很大的貿易差額,一方面與中美雙方採取的統計方法有關,另一方面又與美國將經濟問題政治化有關。
中國向美國的出口產品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主要是農產品,附加值低,滿足了美國一般消費者的需要。而美國向中國的出口產品以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 但美國把經貿政治化,以安全為由拒絕向中國 出口高新技術。 美國的高新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技術產品在美國對外出口中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處於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對技術產品的需求不斷擴大。美國的這種經貿限 制,嚴重影響了貿易的互補性,導致貿易差額進一步擴大。由中美貿易逆差這問題來看,中美缺失的是一種理解,信任。正是這種不理解,不信任,造成了貿易摩擦。中美雙方只有靜下心來,加強了解,信任,才是更好的解決方法,而不是直接對抗。 中美雙方只有在實事求是的精神指導下,加強對話,加強監督與合作,才能有效地保護知識產權,保證充分的自由競爭,最終解決知識產權紛爭。 在相互依存的世界裡,在經濟全球化的世界裡,摩擦是正常的,也是無法避免的,這並不可怕。中美經常性的經貿摩擦,反映兩國經濟關系的密切。中美經濟對雙方的重要性與俱增。 貿易中產生的問題,雙方只有理性面對,在經常性的協調和合作機制中,通過平等協商的辦 法加以妥善處理。從中美貿易摩擦來看,都是因為中美雙方的意識形態不同,國情不同,相 互不了解,不信任等原因引起的。中美雙方都應該擺正心態,採取合作,尊重的態度,才能 更切實地找到兩國利益的平衡點,才能達到雙羸。 為了改善中美貿易關系,消除貿易摩擦,我們中國可以在以下方面採取措施:繼續深化 經濟體制改革,完善市場經濟運作方式,使中國最終成為一個真正的市場經濟體。在處理中 美貿易逆差與具體的貿易摩擦中, 中國有必要採取國際上常用的自動出口限制等貿易政策措 施。這樣既起到了安撫的作用,又減少了貿易摩擦的代價。積極籌劃、組織、實施對美國的 直接投資。這樣不僅可以避開貿易壁壘,大大減少貿易摩擦,而且通過投資設廠可以更有效 地引進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提高中國企業的綜合國際競爭能力。中國還應該在政治、經 濟、社會和文化等諸多方面對美國進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中國必須 學會站在美國人的角度認識與思考中美之間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對美貿易政策和運作技 巧。通過這種了解的增進,以使對美貿易政策與對策更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貿易戰並不是出路,中美雙方誰也打不起貿易戰。只有雙方妥善處理好貿易關系,才 能更好地鞏固雙方的關系,才能更好使意識形態,政治問題得到解決。處理好一個地區發展 大國與一個世界強國的關系,不但對兩國有益,達到雙羸;而且對世界的和平發展,持續發 展也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中美關系錯綜復雜,並不是一兩天能全部解決的。但只要本著接觸、了解、信任、尊 重、合作的原則,就能把這些問題逐步理清,並逐步解決。
2. 中美貿易戰中體現了哪些哲學的觀點
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其一是指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是指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
並提出了" 共性個性、絕對相對的道理,是關於事物矛盾的問題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於拋棄了辯證法"的論斷。還體現了辯證法對立統一的規律,矛盾的觀點,斗爭是絕對的,統一是有條件的等觀點。
(2)用經濟法談貿易戰擴展閱讀:
對中美貿易戰的處理對策
政府
政府方面,應把握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趨勢,及時調整經濟與貿易發展戰略,按照科學發展觀所要求的增長模式,在處理外需和內需的關繫上,採取更加均衡的戰略。政府要積極參與國際談判,在貿易壁壘制定的標准和規則方面,中國要有一席之地。
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融入WTO多邊貿易體制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中,我們應加快制度的調整和創新,盡快建立符合WTO規則的、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消除可能誘發國際貿易摩擦的制度因素。建立貿易摩擦預警機制,政府有關部門應實時跟蹤一些產品的出口貿易情況,防止可能爆發的貿易摩擦。
企業
中國加入WTO已經17年,中國企業應進一步熟悉WTO爭端的解決機制並熟練掌握WTO爭端解決機制規則,為抑制貿易戰、打贏貿易戰做好准備。具體而言,發生貿易爭端時,解決貿易爭端、平息貿易摩擦的辦法之一就是拿起世界貿易組織爭端機制這個武器,爭取以磋商方式解決爭端。
而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提高企業競爭力,從提高產品檔次,形成產品的個性化競爭優勢入手,打造產品國際品牌,這是解決貿易摩擦的根本途徑
積極實施走出去的戰略,不僅可以使東道國對進口的保護措施失去原有的威力,而且還可以打開新的市場,將發生貿易摩擦的風險降至最低。
利益關系
利用利益關系解決貿易摩擦。當今世界,存在著一條公認的真理: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永恆的東西是利益。美國跨國公司加快了對華投資的發展,以利用中國廉價的智力資源勞力資源。
對華經貿中的巨大的商業利益對美國一些行業和公司具有生死攸關的重要意義。這種日益發展的對華利益集團將是中國可充分利用的經濟資源和政治資源。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美貿易戰
3. 請用矛盾分析法談談對中美貿易戰的看法.
中美貿易戰牽涉到的是意識形態的不對稱和理正理念的分歧,用矛盾分析法是不適應的。
所以也就分析不出來什麼道理的。
分不清子丑寅卯的話,這樣的分析法就是徒勞無功的。
4. 中國駐英大使如何撰文談貿易戰
此前的4月6日,劉曉明就已在英國《每日電訊報》上發表題為《堅持開放合作,保護知識產權》的署名文章,批駁美國污衊中國「竊取」知識產權。
劉曉明認為,美國依據所謂「301調查」,污衊中國「竊取」美國知識產權,指責中國「強制」美國企業轉讓技術,宣布將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美方無視中國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事實,其所作所為不僅嚴重違反世貿組織規定,是典型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也是赤裸裸的「傲慢與偏見」。
對誰都是傷害。
5. 貿易戰中美和談,,感覺美國在跟整個世界為敵是我的錯覺嗎
美國不是說以誰為敵,他是以利益為目的。誰阻礙到他們國家的發展,他們就眼紅吧。就比如說中國,現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美方可能就有了危機感吧。中美貿易戰也是持續了很久的,到現在和談,希望兩方可以和平相處。
6. 如何從唯物辯證法分析中美貿易戰
中美貿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既存在矛盾的同一性,又存在矛盾的斗爭性。 正是這種共同利益和矛盾分歧共存、對抗與合作同現的現實情況,使得中美貿易關系表現出錯綜復雜,時好時壞的發展變化過程。
這也正是矛盾的根本屬性在現實中美關系發生作用的具體體現。 無條件的絕對的斗爭性與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相結合,構成事物的矛盾運動,推動事物的發展。
我們應正確看待中美貿易關系中的合作與摩擦,合作是必要的,它能創造共贏;摩擦也是必要的,它能讓中美貿易雙方在此過程中加深相互間的理解與認識,從而使得中美貿易關系在摩擦中發展。
(6)用經濟法談貿易戰擴展閱讀:
相對於凱恩斯而言,反凱恩斯調節依然是外部均衡而非經濟體內部的結構優化,區別僅僅在於外部領域從國內拓展到國際。
然而,風險巨大的國際均衡即使對於占居優勢的發達國家也往往因為發展中國家的抗衡而產生不確定因素(當下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是由於對此作出不利於美國發展的判斷而發起了貿易戰),這又迫使該類國家的政府一有機會就不忘在國內尋找擴大需求的途徑。
金融危機也許在未來一段時期會走向平緩,或如瑞銀集團亞太區主席譚信樂所言:「次貸過去,我們馬上能找回昔日陽光」 。但即使「找回昔日陽光」,新的麻煩依舊來臨,因為有效需求不足的凱恩斯幽靈總是在游盪。
金融市場的二重性愈來愈清晰:一方面,擴張需求離不開它;另一方面,經濟危機又從這里展開。很顯然,不在所有制層面上作根本性的制度改造,擺脫經濟危機的困擾已經成為無選擇的判斷,相反,接受公有制形態的探索與創新才意味著未來。
公有制最大優勢就是有利於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構建供給與需求的有效途徑,消除生產與消費的對抗效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美貿易爭端
7. 用經濟學思維來思考既然自由貿易能增進雙方的福利,為什麼還要打貿易戰
經濟利益來是國家利益的一種,國家源利益存在沖突就會引發貿易戰,一些國家總是希望對自己有利些,無論是規則還是其他,現在史上最大的貿易戰,就是這種關系的一種體現,中國要承擔起責任建立起公平的世界貿易體系,推動世界的發展,達不成協議沒關系,不做生意了,已經做好不做生意的准備了,中國是個巨大的市場,這一百年來沒有外國企業不想來的,與美國不再做生意,再美國之外可以建立起自己的體系,接著如果美國若干年後還想來中國做生意再談,中國是事實上的世界最大經濟體,人口眾多,組織能力強,工業種類齊全,教育科技發達,美國和中國打經濟仗不佔優勢。時間對我們有利,中國和美國的差距會越拉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