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婚姻法錯誤
㈠ 婚姻法破壞家庭罪怎麼處罰
我國刑法和婚姻法中均沒有破壞婚姻罪。
只有針對現役軍人的破壞軍婚罪。
破壞軍婚罪(刑法回第259條第1款)答,是指明知是現役軍人的配偶而與之同居或者結婚的行為。刑法規定:明知是現役軍人的配偶而與之同居或者結婚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利用職權、從屬關系,以脅迫手段姦淫現役軍人的妻子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㈡ 婚姻家庭法的有關問題
1、可以解除,屬於撫養關系型繼父母子女關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21條的規定,「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的規定,這種類型是一種因相互間存在著撫養事實而產生的法律擬制血親關系。
目前,法律上沒有明文規定形成撫養關系的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關系如何解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有關規定,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婚姻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那麼繼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能否因生父或生母死亡或離婚而消除呢?形成撫養關系的繼父母子女關系,他們之間即存在著姻親關系,也存在著撫養關系。這就是上面所說的,是一種因相互間存在著撫養事實而產生的法律擬制血親關系。繼子女受繼父母撫養教育的事實不能消失,他們之間已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不能自然終止,既不能因為雙方不在一起共同生活而「自然解除」,也不能因為繼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死亡或與繼父或繼母離婚而「自然解除」,一方起訴要求解除這種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沒有規定,人民法院應視具體情況作出是否准許解除的調解或判決。
2、在解除繼父母子女關系時,繼父或繼母有權要求繼子女補償在共同生活期間或在撫養期間所支出的撫育費。在繼父或繼母年老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時,受繼父或繼母撫養成人的繼子女應負擔繼父母的生活費或補償金。故甲有權要求丙繼續給付生活費。
3、作為已經支付撫養費和教育費,甲無權要求丙償付,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21條的規定,「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的規定,這種類型是一種因相互間存在著撫養事實而產生的法律擬制血親關系,甲的行為實際上履行自己應盡擬制血親關系的義務,所以甲無權要求丙償付撫養費和教育費。
㈢ 關於婚姻家庭法的問題(法律)
1、父女關系是無法斷絕的。
2、劉蕾無權干涉。子女無權干涉父母的婚姻生活。
3、遺產由劉蕾繼承。羅小琳沒有領取結婚證,不屬於法定繼承人。但如果羅小琳對劉教授進行了照顧可以適當分得一些。
㈣ 婚姻法「二十四條」為何惹眾怒
因為對女性不公平。雖然說是婚內財產,但是單方面欠的也算上去,所以很不公平。還是找另一半的時候看人品和對方的家庭。
婚前共同債務,離婚後也要共同償還,這是合情合理的。但如果不是共同債務,又無法證明非一方債務,法院就會判共同負擔債務。這個法律依據就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作為最早批評「二十四條」的法官之一,湖北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的王禮仁對「二十四條」的問題並不留情。他稱「二十四條」為「癌症性」的,是「國家一級法律錯誤」。(2月22日《中國青年報》)
誠然,按照生活常理,男方單獨借錢時,很少需要出示妻子知情的證明;女方獨自借錢時,也很少明示老公知曉的書面材料。對於婚姻穩定的家庭而言,這沒有什麼可奇怪的,但對於那些婚姻走向破裂的家庭來說,卻隱藏著一定的危機甚至陰謀。「二十四條」最被詬病之處就在於,一方需要負責承擔另一方在自己當初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所欠下的債務,這種不對債權的真實性、合法性、合理性作考察的「債務分擔指南」自然難以讓被動負債一方心服口服。某種意義上,「二十四條」在這里分明又異化成了夫妻一方報復甚至陷害另一方的工具。
按理說,法律該修改時就要修改。如今,法官也站出來將「二十四條」定性為「癌症性」的,是「國家一級法律錯誤」。當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吐槽的隊伍中來,或可言之,現在應是到了認真討論和決定「二十四條」命運的時候了。
㈤ 及婚姻關系常見的幾種錯誤認識
婚姻關系常見的幾種錯誤認識
一、事實婚姻
婚姻登記(也就是領證)是結婚的唯一法定形式,婚姻關系從登記那天開始確立,除此之外的一切形式都不算婚姻,並且在1994年之後,就沒有事實婚姻的說法了,此後,無論是同居十年還是二十年都是不受婚姻法保護,即便生子,在一起生活一輩子,也不是夫妻。
二、夫妻分居滿兩年,自動離婚
同結婚一樣,離婚也有法定的形式,離婚有兩種途徑:一種是雙方能夠對所有問題協商一致,去民政局拿離婚證;另一種,某一方起訴到法院,由法院判決。所謂「分居滿兩年」之說,只是法院判決離婚的一個理由。總之,分居再長時間,夫妻關系都不會自動解除。
三、結婚給了彩禮,離婚就得返還
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於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
(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
適用前款(二)、(三)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
只要不符合以上3條,都統統要不回來。
四、結婚滿8年,個人財產都會變為夫妻共有
1993年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中第6條規定,「一方婚前個人所有的財產,婚後由雙方共同使用、經營、管理的,房屋和其他價值較大的生產資料經過8年,貴重的生活資料經過4年,可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是在2001年新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一)公布後,以前的司法解釋與新的司法解釋有抵觸就自然失效了,就得以新的司法解釋規定為准。
2001年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九條規定,「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為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五、只要軍人不同意,就不能離婚
《婚姻法》第三十三條現役軍人的配偶要求離婚,須得軍人同意,但軍人一方有重大過錯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23條的規定,「……可以依據婚姻法第32條第3款前3項規定及軍人有其他重大過錯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予以判斷。」即:(一)或者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二)實施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軍婚受法律更加嚴格的保護,但並不是軍人一方不同意就離不掉,離不掉的前提是軍人一方沒有過錯或者非其自身原因。如果是軍人的過錯導致對方要離婚,是可以離掉的。
六、婚後的收入都屬於夫妻共有
特殊情況為,《婚姻法》第18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1、一方的婚前財產;
2、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如,貂蟬與呂布結婚,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貂蟬發生工傷,獲得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20萬元,此時貂蟬與呂布離婚。該20萬元為呂布個人所有,不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3、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4、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各種大鑽戒啊)
5、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如:貂蟬與呂布結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貂蟬身為運動員代表國家參加里約奧運會奪金並獲獎金100萬元,因為該獎金具有人身專屬性,所以為貂蟬個人所有。
七、出軌方在離婚時,財產可以少分或者不分
《婚姻法》第四十六條【損害賠償】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因此,對於有出軌行為的對方必須在離婚訴訟中明確提出要對方賠償,否則法院不告不理,其次賠償的范圍只能是物質損失和精神損失,而實際上物質損失一般不存在,精神損害賠償的額度雖然沒有明確約定,但是一般不超過20萬。
八、青春損失費
有的女性婚姻當事人認為,在離婚時男方應當給予一定的青春損失賠償。這是沒有法律依據的。按照婚姻法的規定,婚損害賠償只有在家庭暴力,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況下法院才能判決過錯方給予賠償。所以,青春損失費沒有法律依據。
㈥ 婚姻法上同一性上的錯誤可以救濟嗎
我國法律規定了對離婚的救濟,包括離婚困難幫助請求權、離婚經濟補償權、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等權利。對離婚的救濟的三種權利主要有哪些表現呢?法律快車編輯為您詳細介紹關於離婚的救濟權利。
離婚的救濟權利:
1、離婚困難幫助請求權
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婚姻法第42條)
如何界定生活困難:是指依靠個人財產和離婚時分得的財產無法維持當地基本生活水平。一方離婚後沒有住處的,屬於生活困難。(婚姻法解釋一第27條第1款、第2款)
如何界定幫助的形式:一方以個人財產中的住房對生活困難者進行幫助的形式,可以是房屋的居住權或者房屋的所有權。(婚姻法解釋一第27條第3款)
2、離婚經濟補償權
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婚姻法第40條)
3、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
(1)情形(婚姻法第46條)
重婚的;
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婚姻法解釋一第2條: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
實施家庭暴力的;(婚姻法解釋一第1條: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後果的行為)
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婚姻法解釋一第1條:持續性、經常性的家庭暴力,構成虐待)
(2)當事人:
請求權人:離婚訴訟中的無過錯方(婚姻法第46條)
義務人:無過錯方的配偶(婚姻法解釋一第29條)
(3)賠償范圍
包括物質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婚姻法解釋一第28條)
(4)賠償的條件——以判決離婚為前提。
因此:A不準離婚的,不賠。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的案件,對於當事人提出的損害賠償請求,不予支持。(婚姻法解釋一第29條第2款)
B不提離婚的,不賠。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不起訴離婚而單獨依據該條規定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婚姻法解釋一第29條第3款)
不予賠償情形:
夫妻雙方均有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過錯情形,一方或者雙方向對方提出離婚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婚姻法解釋三第17條)
(5)具體程序
無過錯方作為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必須在離婚訴訟的同時提出。(婚姻法解釋一第30條第1款)
無過錯方作為被告的離婚訴訟案件,如果被告不同意離婚也不基於該條規定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可以在離婚後一年內就此單獨提起訴訟。(婚姻法解釋一第30條第2款)
無過錯方作為被告的離婚訴訟案件,一審時被告未提出損害賠償請求,二審期間提出的,人民法院應當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告知當事人在離婚後一年內另行起訴。(婚姻法解釋一第30條第3款)
當事人在婚姻登記機關辦理離婚登記手續後,以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但當事人在協議離婚時已經明確表示放棄該項請求,或者在辦理離婚登記手續一年後提出的,不予支持。(婚姻法解釋二第27條)
4、夫妻一方擅自處分財產造成損失的損害賠償
夫妻一方擅自處分共同共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損失,離婚時另一方請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婚姻法解釋三第11條第2款)
㈦ 新婚姻法離婚時一方有過錯財產怎樣分
《婚姻法》及其相關規定中說明,過錯方在分割財產時要對另內一方進行賠償,而在分割財產的時候也要求容也照顧無過錯方。我國《婚姻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要請求損害賠償:(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因此,如果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因一方過錯而離婚,夫妻共同財產應平均分割,並不存在過錯方應少分或不分的規定,但無過錯方可以向過錯方要求損害賠償,當然了,一方自願放棄夫妻共同財產的份額,法律也並不禁止和干涉。
㈧ 國家一級法律錯誤,婚姻法24條為什麼還不修改
婚姻法24條,規定了父母子女之間,以及配偶之間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並無不當,為什麼要修改。
法律依據:
《婚姻法》第二十四條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㈨ 關於婚姻法和家庭關系的一些問題
婚姻法第三章就是家庭關系。
《婚姻法》第十三條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第十四條夫妻雙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權利。
第十五條夫妻雙方都有參加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一方不得對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
第十六條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第十七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工資、獎金;
生產、經營的收益;
知識產權的收益;
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第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方的婚前財產;
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第十九條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第二十條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
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
第二十一條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第二十二條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
第二十三條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
第二十四條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第二十五條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
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
第二十六條國家保護合法的收養關系。養父母和養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養子女和生父母間的權利和義務,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
第二十七條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
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第二十八條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孫子女、外孫子女,有撫養的義務。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於子女已經死亡或子女無力贍養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的義務。
第二十九條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養的義務。由兄、姐扶養長大的有負擔能力的弟、妹,對於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兄、姐,有扶養的義務。
第三十條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後的生活。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因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而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