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上的鼓勵交易原則

合同法上的鼓勵交易原則

發布時間: 2021-03-10 15:14:09

1. 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A合同自由原則 B誠實信用原則 C合法原則 D鼓勵交易原則

《合同法》第3、4、5、6、7條
分別是平等原則、自由原則、公平、誠實信用、公序良俗。就這五個原則背下來吧。

2. 合同法中有哪些制度

①誠實信用原則: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一項基本道德准則,是現代法治社會的一項基本法律規則,同時也是我們貫徹黨中央依法治國的基本原則,誠實信用原則是一種具有道德內涵的法律規范。②合法原則:是基本的民事活動准則,也是我國合同法的基本原則。《合同法》第7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合法原則具體包括:
第一,當事人在訂立和履行合同中必須遵守全國性的法律和行政法規。第二,國家根據需要下達指令性任務或者國家訂貨任務的,有關法人、其他組織之間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合同,而不得拒絕根據指令性計劃和訂貨任務的要求訂立合同。③鼓勵交易原則:合同法確立鼓勵交易原則,不僅僅在於其以規范交易關系為目的,而且還在於:第一,鼓勵交易是促進市場發展所必須的;第二,鼓勵交易是提高效率、增進社會財富積累的手段;第三,鼓勵交易是與維護合同自由、實現合同當事人意志和訂約目的密切聯系在一起。鼓勵交易是合同法的目標,也是我國合同法中所必須具有的方針和規范功能。我國合同法在以下幾方面充分體現了鼓勵交易原則:第一,合同法減少了合同無效的類型,並特別強調只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才是無效合同。第二,合同法嚴格區分了合同的無效和可撤銷。第三,合同法區分了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生效。第四,合同法第一次規定了合同訂立制度,並在該制度中充分體現了鼓勵交易的精神。第五,合同法在合同的形式要件上,實際上將形式要件作為證明合同存在的標准,而不是作為決定合同是否成立的要件。第六,合同法明確規定了合同的解釋制度。第七,合同法嚴格限制了違約解除的條件。

第三,當事人必須尊重社會公德,不得違背社會公共利益。 很高興為你回答 希望採納謝謝!

3. 請教關於合同法中的鼓勵交易原則

合同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這種關系體現在各種紛繁復雜的交易過程中,合同法的規則就是規范交易過程並維護交易秩序的基本規則。
我國《合同法》在以下幾個方面充分體現了鼓勵交易的原則。一、從嚴認定合同無效。過去的合同立法對無效合同的認定過於寬泛,導致過多的合同被宣告無效。合同被宣告無效,就意味著消滅了一項交易,即使當事人希望繼續有效也不可能,這樣,將會帶來不必要的返還費用,造成財產損失和浪費。過多的宣告合同無效或解除在經濟上是低效率的。
二、嚴格區分了合同的無效和可撤銷。合同法規定,如果當事人僅提出變更合同而未提出撤銷合同,則法院不能撤銷合同,這就可以盡可能在保持合同效力的前提下,變更合同的條款而不是撤銷合同,從而有利於鼓勵交易,並減少因撤銷合同,返還財產所造成的損失和浪費。對於欺詐、脅迫或乘人之危而訂立的合同,並不認為其是當然無效的合同,而允許受害人提出撤銷的要求,即可以根據受害人的自願而使合同有效,從而鼓勵交易。
三、合同法第一次規定了合同訂立制度,並在該制度中充分體現了鼓勵交易的精神。傳統的大陸法理論認為承諾的內容應當與要約內容相一致,任何添加限制或更改要約條件的答復都會導致拒絕要約的後果。但是,隨著交易的發展,要求承諾與要約內容完全一致,卻不利於促成合同的成立,不利於交易的完成。
四、合同法在合同形式要件的規定上,實際上採取了將形式要件作為證明合同存在的標准,而不是作為決定合同是否成立的要件來對待的觀點。如果嚴格要求當事人以書面形式訂立合同,將會使許多可以成立的交易不能成立。合同法規定,除了那些依法必須採取書面形式或需經過登記、審批的合同外,合同可採取口頭形式,從而體現了鼓勵交易的精神。
五、合同法嚴格限制違約解除合同的條件,一方違約時,如果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另一方有權解除合同,違約行為是解除合同的重要條件,然而,並不意味著一旦違約就必然導致合同解除,解除的實質就是消滅一項交易,而在有些情況下,如果非違約方在對方違約後願意接受合同的履行或合同能夠繼續履行且對非違約方並無不利,則一旦違約即宣告合同解除,既不利於保護非違約方的利益,也不能體現合同法鼓勵交易的目的。所以,對違約發生後的解除權,就應在法律上予以限制,合同法規定只有在一方根本違約時才能宣告解除合同。限制合同因違約而解除,有利於鼓勵交易,並避免因違約解除合同而發生財產損失和浪費。

4. 我國合同法從哪些方面體現了鼓勵交易原則

只有確立鼓勵交易來原則,才能使民事源主體積極主動地尋求自身的最大利益,使保護當事人的合同權益落到實處。《合同法》雖然沒有明文規定該原則,但是從該法的立法目的和價值取向上進行分析可以得出這一結論。鼓勵交易中的「交易」應指合法有效的交易,對那些不合法的交易,除了依照法律的規定認定為無效或者被撤銷外,過錯方還將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鼓勵交易原則在《合同法》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縮小了無效合同的范圍,主要限制在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和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幾種情況內,對於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允許變更或者撤銷;在可變更、撤銷合同制度中,倡導變更而非撤銷;嚴格限制合同解除的條件;對無名合同採取寬容的態度。
【相關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19990315]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5. 如何理解商法中的鼓勵交易與保障交易

一、商法的鼓勵交易原則 (What)

商法上的鼓勵交易原則,顧名思義,即法律對交易中合同的效力最大可能地予以維護,在法律的具體制度設計上,在合理的范圍里,給予交易以最大程度地支持。

眾所周知,商法是商人在海上締造的藍色文明,是商人經驗和智慧的結晶。商人主要通過買賣合同間的差價賺取其利。從而,交易便成為商人的主要經濟活動。鼓勵交易原則便自然成為商法的一種重要原則。

為什麼要鼓勵交易,交易究竟有什麼意義和價值,讓我們看看經濟學家是如何解釋交易能給我們帶來好處的。

二、交易價值的經濟學解釋 (Why)

(一) 古典經濟學家、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認為:理性的經濟人在一種「看不見的手」引導下,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驅使下,社會總體財富也會相應的增加。並認為: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通過完全競爭,交易能使資源自動流向最需要它的地方即效用的最大化,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二) 交易能使資源財產「動」起來,流動的財產轉化為資本,這樣,便使國民財富增加,GDP增大。

(三)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也反證了交易能使資源效用變相增加。

(四) 比較優勢原理例析交易的價值

假設甲一天能生產12斤牛肉、一天能生產24斤土豆

乙一天能生產4斤牛肉、一天能生產16斤土豆

則:甲生產1斤牛肉的機會成本是1/12*24斤土豆(1/12天能生產多少斤土豆呢),即2斤土豆

甲生產1斤土豆的機會成本是1/24*12斤牛肉(1/24天能生產多少斤牛肉呢),即1/2斤牛肉

乙生產1斤牛肉的機會成本是1/4*16斤土豆(1/4 天能生產多少斤土豆呢),即4斤土豆

乙生產1斤土豆的機會成本是1/16*4斤土豆(1/16天能生產多少斤牛肉呢),即1/4牛肉

牛肉(用與土豆比表示)
土豆(用與牛肉比表示)


2
1/2


4
1/4

可見:

甲在生產牛肉方面的機會成本較小,故甲在生產牛肉方面有比較優勢。

乙在生產土豆方面的機會成本較小,故乙在生產土豆方面有比較優勢

貿易價格範圍分析:

1、 甲用牛肉換土豆,甲認為其1斤牛肉至少要換乙的2斤土豆(不能再低了)

2、 乙用土豆換牛肉,乙認為其1斤土豆至少要換甲的1/4斤牛肉(不能再低了)。也就是說,甲的1斤牛肉最多能換我的4斤土豆,不能 再高了。

由分析可知,甲乙雙方所認可交易價格的合理范圍 X ∈[2,4] 比如x=3 由此可得下表:




牛肉(斤/天)
土豆(斤/天)
牛肉(斤/天)
土豆(斤/天)

沒有交易時

生產和消費
6
12
2
8



交易時
生產
9
6
0
16

交易
-7/3
+7
+7/3
-7

消費
20/3
13
7/3
9

因交易所增加的利益
+2/3
+1
+1/3
+1

通過比較優勢原理,我們能清楚地看到在生產要素與勞動生產率不變的情況下,交易是如何促使社會總體財富增加的。

三、鼓勵交易原則在民商法上的體現 (How)

經濟學家探求經濟規律,我們法學家要保護經濟規律。我們法律制度設計要為交易創造一個平滑的運行環境。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我們民商法學家對此究竟做了哪些貢獻。

(一) 民法總則的貢獻

首當其沖的便是作為私法邏輯之魂 [logical sprit of civillaw ]的意思自治原則。民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則可謂鼓勵交易原則在法律制度設計上的楷模,其具體化體現在法律行為制度上。

1、 法律行為的形式制度

法條體現:《合同法》第36條、第37條

主要內容:其不因欠缺相應的形式而當然無效,法律行為的效力因補正或履行而治療。

2、法律行為的效力待定製度與可變更、可撤銷制度的設計

法條體現:《民法通則》第58條規定為無效→《合同法》第47條到第51條作了修善規定

(1)效力待定的法律行為因權利人的追認而發生效力

(2)值得提出的是,《合同法》第54條第3款的規定:「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不得撤銷。」這是《合同法》維護

交易中合同的效力、鼓勵交易原則又一例證。

3、法律行為的部分無效,轉換與確認制度

(1) 部分無效

法條體現:《民法通則》第60條,《合同法》第56條後段的規定

主要內容:一部分無效時,若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時,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2) 無效法律行為的轉換

主要內容:

一個完全無效的法律行為,如果具備另一法律行為的要件,而且可以認為,當事人知道此行為無效即願意另一行為有效的,可作為另一法律行為而生效。

制度價值:

有助於實現經濟效率目的,省卻法律行為無效後當事人再進行另一有效法律行為的成本,促進交易的形成和進行。

(3) 法律行為的效力確認制度

使別人的法律行為生效的叫事前允許或事後追認,使自己所從事的法律行為產生效力的情況叫確認

確認制度也為交易的順利進行提供法律技術上的支持。

4、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並非當然無效,還要區分效力性規范與取締性規范,只有違反效力性規范的法律行為才無效。

5、 民法上的外觀理論——專為交易安全而設計的。

6、 民法上的代理制度——擴展了當事人的訂約能力

(二) 物權法的貢獻

物權法主要調整物的歸屬和利用的法律

1、 物權法的四大原則

(1) 一物一權原則——為交易創造了可能

(2) 物權法定原則(《物權法》第5條)

(3) 公示公信原則(《物權法》第6條)}實現了契約自由又保護了交易安全、降低了交易成本與促進了交易的便捷。

(4) 效力區分原則(《物權法》第15條)——最大可能地肯定合同的效力,通過違約責任保護了非違約方的利益,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交易安全。

2、 善意取得制度與佔有的權利正確性推定效力對交易安全的維護更是別具匠心。

3、 現代經濟已是信用經濟,民法已從物權優位轉化為債權優位。台灣地區著名民法學者謝在全先生謂:債權一旦與擔保物權制度結合足能橫掃千軍。

(三) 債法的貢獻

債法制度對鼓勵交易原則的貢獻是法律行為制度的具體化,再此不再贅述

(四) 商法的貢獻

1、 交易簡便、迅捷原則的確立

商事交易之目標在於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以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而資金與商品的流轉頻率與其所獲得的效益成正比。

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交易簡便

(2) 短期時效制度(票據法)

(3) 定型化交易規則

2、 交易明確、安全原則

交易明確、安全原則是鼓勵交易原則的前提保障,二者一脈相承的。

3、 公司法

第12條:「公司向其他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除國務院規定的投資公司和控股公司外,所累計投資額不得超過本公司凈資產的50%

第12條被刪除對維護合同的效力意義重大。

4、 破產重整制度——維護公司的存在也客觀上維護了交易的主體。

總結

由此觀之,商法在保護與鼓勵交易方面,較之民法稍遜一籌。鼓勵交易原則不僅是商法的原則,也是民法所重點保護的對象。這也印證了民法與商法是水乳交融的關系,,民商合一亦為大勢所趨.

6. 試述合同法基本原則

1.平等自願原則。合同法的平等原則指的是當事人的民事法律地位平等,包括訂立和履行合同兩個方面,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2.公平、誠實信用原則。
公平,既表現在訂立合同時的公平,顯失公平的合同可以撤銷;也表現在發生合同糾紛時公平處理,既要切實保護守約方的合法利益,也不能使違約方因較小的過失承擔過重的責任;還表現在極個別的情況下,因客觀情勢發生異常變化,履行合同使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重大失衡,公平地調整當事人之間的利益。誠實信用,主要包括三層含義:一是誠實,要表裡如一,因欺詐訂立的合同無效或者可以撤銷。二是守信,要言行一致,不能反復無常,也不能口惠而實不至。三是從當事人協商合同條款時起,就處於特殊的合作關系中,當事人應當恪守商業道德,履行相互協助、通知、保密等義務。
3.遵守法律、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原則
。《合同法》第7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該條規定,集中表明二層含義,一是遵守法律(包括行政法規),二是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4.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原則。《合同法》第8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看看行不行~~~O(∩_∩)O

7. 合同法鼓勵交易原則的必要性

合同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這種關系體現在各種紛繁復雜的交易過程中,合同法的規則就是規范交易過程並維護交易秩序的基本規則。
我國《合同法》在以下幾個方面充分體現了鼓勵交易的原則。一、從嚴認定合同無效。過去的合同立法對無效合同的認定過於寬泛,導致過多的合同被宣告無效。合同被宣告無效,就意味著消滅了一項交易,即使當事人希望繼續有效也不可能,這樣,將會帶來不必要的返還費用,造成財產損失和浪費。過多的宣告合同無效或解除在經濟上是低效率的。
二、嚴格區分了合同的無效和可撤銷。合同法規定,如果當事人僅提出變更合同而未提出撤銷合同,則法院不能撤銷合同,這就可以盡可能在保持合同效力的前提下,變更合同的條款而不是撤銷合同,從而有利於鼓勵交易,並減少因撤銷合同,返還財產所造成的損失和浪費。對於欺詐、脅迫或乘人之危而訂立的合同,並不認為其是當然無效的合同,而允許受害人提出撤銷的要求,即可以根據受害人的自願而使合同有效,從而鼓勵交易。
三、合同法第一次規定了合同訂立制度,並在該制度中充分體現了鼓勵交易的精神。傳統的大陸法理論認為承諾的內容應當與要約內容相一致,任何添加限制或更改要約條件的答復都會導致拒絕要約的後果。但是,隨著交易的發展,要求承諾與要約內容完全一致,卻不利於促成合同的成立,不利於交易的完成。
四、合同法在合同形式要件的規定上,實際上採取了將形式要件作為證明合同存在的標准,而不是作為決定合同是否成立的要件來對待的觀點。如果嚴格要求當事人以書面形式訂立合同,將會使許多可以成立的交易不能成立。合同法規定,除了那些依法必須採取書面形式或需經過登記、審批的合同外,合同可採取口頭形式,從而體現了鼓勵交易的精神。
五、合同法嚴格限制違約解除合同的條件,一方違約時,如果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另一方有權解除合同,違約行為是解除合同的重要條件,然而,並不意味著一旦違約就必然導致合同解除,解除的實質就是消滅一項交易,而在有些情況下,如果非違約方在對方違約後願意接受合同的履行或合同能夠繼續履行且對非違約方並無不利,則一旦違約即宣告合同解除,既不利於保護非違約方的利益,也不能體現合同法鼓勵交易的目的。所以,對違約發生後的解除權,就應在法律上予以限制,合同法規定只有在一方根本違約時才能宣告解除合同。限制合同因違約而解除,有利於鼓勵交易,並避免因違約解除合同而發生財產損失和浪費。

8. 簡述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有,平等自願,誠實信用,公平原則,不損害公益。

9. 鼓勵交易原則的表現是什麼

鼓勵交易原則在《合同法》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縮小了無回效合同的范圍,答主要限制在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和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幾種情況內,對於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允許變更或者撤銷;在可變更、撤銷合同制度中,倡導變更而非撤銷;嚴格限制合同解除的條件;對無名合同採取寬容的態度。

熱點內容
關於勞動法解釋三 發布:2025-09-16 16:44:56 瀏覽:7
法院上實現 發布:2025-09-16 16:43:57 瀏覽:22
侵犯社會法益的類罪名 發布:2025-09-16 16:28:43 瀏覽:490
葯庫耗材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6 16:23:14 瀏覽:975
qq智能abc輸入法官網 發布:2025-09-16 16:12:56 瀏覽:851
社會與法頻道寫作 發布:2025-09-16 16:11:46 瀏覽:661
家長把孩子打傷負不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16:11:45 瀏覽:421
關於刑事訴訟法淵源說法正確的是 發布:2025-09-16 16:10:07 瀏覽:88
司法行政法治政府工作要點 發布:2025-09-16 16:02:00 瀏覽:824
經濟法興趣 發布:2025-09-16 15:54:57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