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法社會法民法
慈善法,既不屬於民法,也不屬於刑法,從法律分類的角度看,慈善法應當屬於私法。
『貳』 《慈善法》中的"社會服務機構"到底怎麼界定
《慈善法》第八條規定,「本法所稱慈善組織,是指依法成立、符合本法規定,以面向社會開展慈善活動為宗旨的非營利組織。慈善組織可以採取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等組織形式」。對「社會服務機構」到底是指哪些組織,還存在一定困惑與爭議。
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今日明確,由於歷史原因,社會服務機構中有部分組織產權並不清晰,逐利傾向也比較嚴重。例如,部分出資舉辦的民辦學校舉辦者依據《民辦教育促進法》要求取得「合理回報」,實質上是按出資比例分紅,偏離了非營利組織的宗旨,公益慈善性不強。可以將出資舉辦要求取得合理回報的民辦學校排除在慈善組織范圍之外。
『叄』 民法學簡答題匯總
1 、答:公序良俗原則是指民事主體的行為應當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風俗,不得違反國家的公共秩序和社會的一般道德。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的簡稱。公共秩序是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善良風俗是指 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所必高的一般道德。公序良俗原則是大陸法系各國民法典通行的原則。我國《 民法通則 》 第 7 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經濟計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該條規定的原則與公序良俗原則的邏輯內涵基本一致。
2 、答: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中應遵守誠實守信的原則,以求達到當事人之間利益和當事人利益與杜會利益之間的平衡。其具體含義包括:(1)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依誠實信用的方式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 (2 ) 在合同解釋上。應依誠實信用原則: ( 3 )依誠實信用原則彌補法律規定之不足,誠實信用原則和公平原則一樣賦予司法人員一定的自由裁量權。使其在法律規定不足時。從民法的目的出發,依誠實信用原則,公平合理地解決糾紛。
3、答:民事法律關系是由民事法律規范所確認和保護的社會關系。民事法律關系具有如下特徵: ( l )民事法律關系是主體之問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關系。( 2 )民事法律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 3 )民事法律關系的保護措施具有補償性和財產性。
4 、答:財產法律關系是與財產有關的民事法律關系,它是民事主體之間因財產的歸屬和流轉而形成的、具有直接物質利益內容的民事法律關系。人身法律關系是指民事主體之間因人格和身份而形成的民事法律關系。人身法律關系不具有直接的物質利益內容。這是它與財產法律關系的根本區別。除此之外。財產法律關系和人身法律關系還有以下區別: ( l )兩類關系中的權利性質不同。在財產法律關系中。權利人所享有的權利是財產權利,通常權利可以依其意志轉讓,而在人身法律關系中。權利人所享有的權利是人格權或身份權。權利人一般不能將其轉讓給他人。( 2 〕 對這兩類關系的保護方法不同。在財產法律關系受到破壞時,對加害人主要適用財產性質的責任。而在人身法律關系受到破壞時。對加害人則主要適用非財產性質的責任。
5 、答:物的法律特徵包括: ( 1 )物存在於人身之外。民法上所稱之物,作為民事法律關系客體之一,具有非人格性。只能是存在於人身之外的一切有體物。( 2 )物能滿足人們的社會需要。民法上的物,必須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能夠滿足人們一定的社會需要。不具有使用價值的物,不能成為法律意義上的物。社會需要可以分為社會物質生活需要和社會精神生活需要,具有經濟價值和用途的物,能夠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需要,可以成為民法上的物。同樣,其有精神價值,如文化價值、情感價值等的物,能夠滿足人們的精神生話需要,也可以成為民法上的物。( 3 )物能為人所實際控制或支配。能夠為民事主體所實際控制或支配的物質客體才能成為民法上的物。( 4 )物以有體物為限。我國民法將物限於有體物。所說有體物,是指具有一定空間且具有某種形體的物。近年來,學理上對有體物逐漸采擴大解釋,認為有體物不必具有一定形狀或固定的體積,不論固體、液體或氣體,均為有體物。
6 、答:民事權利能力,是民事法律賦予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從而享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權利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兩個不同的概念: ( l )民事權利能力是法律賦予民事主體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的民事義務的 一種可能性。還沒有為民本主體帶來實際利益。民事權利則楚民事主體參加到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後才能實際享有的。( 2 )民事權利能力包括民事主體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而民事權利則僅指民事主體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實際取得利益的可能性。( 3 )民事權利能力的內容和范圍由法律加以規定,與民事主體的個人意見沒有直接關系。而民事權利則是民事主體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按照其意願實際參加到民事活動時取得的,它直接反映民事主體的個人意志。( 4 )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主體人身的存在是不可分離的,民事主體不能轉讓或放棄。他人也無許可權制或剝奪:民事權利則不同。除非法律另有規定,民事主體可以轉讓或放棄某項民事權利,也可以依法被限制行使或被剝奪其原來享有的某項民事權利。
7 、答:個人合夥是指兩個以上公民按約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的行為或組織形式。合夥的法律特徵是: ( l )個人合夥是兩個以上公民組成的聯合體; ( 2 )個人合夥是以合夥人的意思表示一致為基礎的: ( 3 )個人合夥由合夥人共同投資而成立; ( 4 )個人合夥的財產屬於合夥人共有: ( 5 )個人合夥 由合夥人共同經營管理:( 6 )個人合夥以其名義獨立從事民事話動。
8 、答:民事權利能力,是民事法律賦予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從而享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法律確認的公民通過自己的行為從事民事活動。參加民事法律關系。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的區別主要在於:( l )民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而民事行為能力則不是。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要具備一定的民事行為能力至少須為10 周歲以上。(2 )民事權利能力表現為民事主體所具有的一種資格。與人的實際狀況無關。而民事行為能力則是行為人通過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它與人智力水平和精神狀況有關。
9 、答:宣告失蹤。是指經利害關系人的申請。由法院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宣告下落不明滿一定期限的公民為失蹤人的民事法律制度。宣告死亡。是指經利害關系人申請,由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判決宣告下落不明滿-定期限的公民死亡的民事法律制度。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 l )兩者適用的條件不同。宣告失蹤為公民下 落不明的狀況超過2 年期限。宣告死亡是公民在一般情況下離開其住所地或最後的居住地下落不明滿4 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從事故發生之日 起滿2 年。(2 )兩者的法律後果不同。宣告失蹤的法律後果是為失蹤設立財產管理人。宣告死亡的法律後果是結束以宣告死亡住所地為中心的民事關系。(3 )兩者公告期不同。宣告失蹤的公告期間 為半年。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間為l 年。
10 、答:合夥債務。指合夥關系存續期間合夥以全體合夥人名義從事經營活動所產生的債務。合夥債務產生的原因是合夥對第二人的合同行為或侵權行為。履行債務的擔保或承擔債務的財產范圍則是合夥的共有財產和每個合夥人的個人財產。對合夥的債務。合夥人應按照其出資比例或合夥協議的約定。以其個人財產清償合夥債務。合夥的性質、出資方式和合夥財產的規模決定合夥人承擔的是無限責任。在對外關繫上。全體合夥人對於合夥債務承擔無限連帶清償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即每一合夥人都有義務清償合夥的全部債務。而不受各合夥人對合夥財產的出資比例或合夥協議中約定的債務承擔份額的限制。就債權人而言。既可以對某一個、也可以對某幾個或全體合夥人先後或同時提出履行全部或一部分債務的請求。償還合夥債務超過自己應當承擔數額的合夥人。有權向其他合夥人追償。
11 、答:法人的終止也稱法人的消滅。即法人喪失民事主體資格。不再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狀態。法人終止的原因主要包括:( 1 )依法被撤銷:( 2 )自行解散;( 3 )依法宣告破產;( 4 )其他原因。
12 、答: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是根據法人內部結構的不同對私法人進行的分類。社團法人是以人的存在為成立基礎。並以捐助的目的和設立的章程為活動依據的法人。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的區別在於:( 1 )成立的基礎不同 ; ( 2 )設立人的地位不同;( 3 )設立行為不同;( 4 )有無意思機關不同。(5 )目的不同。
13 、答:(1 )兩者的性質不同。法人的設立是一種准備行為。這種准備行為既有法律性質上的,也有非法律性質的:而法人的成立則不同。它屬於法人產生的形成階段。其行為性質均屬於法律意義上的法律行為。(2 )兩者的要件不同。法人的設立一般要有合法的設立人。存在設立基礎和設立行為本身合法等要件:而法人的成立一般應具備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財產或經費以及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等要件。因此。法人的設立並不當然導致法人的成立。當設立無效時,法人就不能成立。(3 )兩者的效力不同。法人在設立階段。仍不具有民事主體資格。其行為是法人設立人的行為。所發生的債權債務。由法人設立人享有和承擔:而法人成立後。即享有民事主體資格。所發生的債權和債務。由法人享有和承擔。
1 4。 答:法人,自然人是兩種不同的民事主體。其民事主體資格的享有均是法律賦予的。二者的主要區別如下:( l ) 享有的時間不同。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的享有始於出生終於死亡。而自然人的生死是自然現象。法人則不一 樣。法人的成立於終止不是自然現象,是行為的結果。因此。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享有的時間不由自然人自己所左右,而法人的成立,終止則是一系列行為的結果。(2 )享有的范圍不同。自然人是生命體。因此依法享有的民事權利能力范圍較廣。既包括一般財產權,也包括與自然人生命密不可分的人身權。如生命健康權。肖像權。而法人是組織體。不享有與生命密切相關的生命健康權、肖像權等人身權內容。(3 )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具有差異性。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不因自然人的性別、年齡、智力、健康狀況等不同而有所區別。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其有差異性。不同的法人。其民事權利能力的范圍是不一樣的。各類依法登記的法人應在核准登記的范圍內從事活動。享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而非登記法人即依法不需辦理法人登記的法人,則 應嚴格按照法人成立的目的、活動范圍等享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
『肆』 為什麼福利機構屬於社團法人
公益法人是指以公益為目的事業的法人。公益法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民法通則中規定的事業單位法人,多屬於公益法人,社會團體法人中的消費者協會、慈善基金會等也屬於公益法人。
『伍』 社會法與民法的區別
現代大陸法系的國家首先提出了「社會法」的概念。社會法是什麼呢?比如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環境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金融法、計劃和產業政策法、國有企業法,等。這些現代法律主要是解決經濟規劃、環境保護、就業、社會保障等社會性的問題。這些法律既不是公法也不是私法,因此歐洲大陸法系國家的法學家在公法和私法之外,就有了「社會法」的提法。社會法是我國近年來在完善市場經濟法律體系,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大潮中應運而生的新興法律門類和法律學科。社會法是與社會主義制度最為契合的法。社會法在緩和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方面能夠發揮積極作用,和諧社會的建立尤其離不開社會法的發展。隨著社會建設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被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社會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傳統的法律部門中,民商法和經濟法主要調整一國的經濟生活,側重於保護公民的民事權利;憲法和行政法主要規范國家的政治生活,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傳統的法律部門對社會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關注是遠遠不夠的。作為與經濟相並列的社會領域的事務需要法律的調整和保護,公民政治權利和民事權利之外的權利(可以稱之為「社會權利」)的保障也需要新的法律部門加以保護,社會法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社會法的主旨在於保護公民的社會權利,尤其是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在社會關系中,有天生的強勢群體和弱勢群體之分,而且市場經濟會自發的導致強者越強、弱者越弱。此時如果沒有公權力的介入來保護弱者的利益,將使社會關系的失衡狀態加劇並最終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通過法治途徑即制定和完善社會法是改變這種失衡局面的必然選擇,尤其在當前我國深化改革而社會法理論與實踐又比較薄弱的環境下,完善社會法,保障公民的社會權,使人們實現真正的解放——社會解放,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當然,社會法的概念、定位和體系、社會法不同內容之間的相關性、社會法的基本制度在短時間內,恐怕難以取得一致,社會法可謂任重而道遠。包括《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工會法》、《未成年保護法》、《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殘疾人保障法》、《礦山安全法》、《紅十字會法》、《公益事業捐贈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民法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陸』 《慈善法》是什麼領域的重要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是我國慈善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明確了慈善活動的范圍與定義,規范了慈善組織的資格與行為,回應了社會普遍關注的慈善募捐和慈善捐贈的重大問題,進一步明確了慈善信託制度,提出了政府促進慈善事業的措施,確立了政府監管、社會監督和行業自律三位一體的綜合監管體系。
『柒』 民法與社會法的區別
民法包含社會法,社會法是民法的一個分類。社會法是與民生有關的法律部門,是國家保障公民的社會權利的法律制度,屬於國家積極干預,保護弱勢群體。比如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環境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金融法、計劃和產業政策法、國有企業法,等。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是處理民與民之間的關系。這個問題真專業,我很出汗1、調整對象不同經濟法調整對象是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社會公共性經濟關系,不調整人身關系。民商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2、主體及主體之間關系不同經濟法的主體包括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的內部組織及有關人員、農戶、個體工商戶和公民。民商法主體是自然人和法人及其他組織。民商法的主體是平等的,沒有管理關系;經濟法的主體地位卻不要求平等。3、調整方式不同民法是私法,以自由平等為核心,其調整方式相應地採取意思自治原則,即由當事人自己意志設定其權利和義務,國家並不予以過多干涉。商法的主體是商事慣例,但在現代社會中,為保護交易安全,其中也滲入了一些公法性因素。國家的強制性規定也在逐漸增加。經濟法是公私兼顧的法,既強調市場之手,也強調國家之手。因而,其調整方式既有意志自治的因素,也有強制性因素。
4、內容不同經濟法主要設計國民經濟運行中關於公平競爭、防止壟斷、市場規劃、秩序維護、社會平衡、宏觀調控、可持續發展等的規定,法律表現為: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價格法、產業法、預演算法、財稅法、金融法、證券法、社會保障法。民商法的內容主要是關於民商事主體、行為、權利、義務、責任等的規定,法律表現為:民法通則、物權法、債權法、人身權法、親屬法、公司法、合同法、票據法、海商法、保險法。5、價值取向不同經濟法以社會整體利益為本位,著重於社會整體利益為導向,協調個體利益的矛盾與沖突,實現利益均衡,促進社會共同加之目標的實現。民商法以個人權利為本位,以保護個人利益為導向,著重調動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個人利益最大化。
6、本質功能不同保護利益的不同,必然導致法律本質功能的差異。民法維護商品交換,而商品交換要求平等和自由,要求交換者以自己意志設定權利和義務。因此,民法的本質是市民社會的法,是私法,是「天生的平等派」,也是權利法。它站在當事人平等這一平面上對商品關系加以保護,其功能主要是維護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商法的本質功能基本與此相同。
『捌』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中的社會服務機構是指什麼
社會公共服務機構包括教育機構、公共衛生機構、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
主要有政府機構、醫院、學校、郵局、研究機構、文化宮文化館、體育館影院、工會、社會保健救助慈善機構如福利院孤兒院救助站、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職業協會和商業協會以及許多其他機構。
廣義的社會公共服務機構還包括供電、供水、供氣等部門。
『玖』 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是社團法人嗎是公益法人嗎
你好!
公益法人是指以公益為目的事業的法人。公益法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民法通則中規定的事業單位法人,多屬於公益法人,社會團體法人中的消費者協會、慈善基金會等也屬於公益法人。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