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勞動合同法主體的是

勞動合同法主體的是

發布時間: 2021-03-14 09:57:18

1.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是什麼意思

勞動者需年齡段在16-達到退休年齡,用人單位指經過注冊登記合法單位

2. 勞動合同法的主體適用范圍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版勞動者建立勞權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3. 比較勞動法的主體和勞動合同法的主體

勞動法的主體是勞動者,勞動合同法的主體也是勞動者。只是勞動合同法是為了完專善勞動合同制屬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的。而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既包含《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也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4. 可以對勞動合同法實施監督的主體有哪些

最主要的就是勞動行政部門,也就是現在說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還有工會組織,以及包括人大、法院都屬於監督主體,甚至包括社會公眾。
勞動合同制度的監督主體主要是各級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按照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二是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是普遍管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是地域管轄。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不包括鄉鎮一級。
此外,我國勞動合同法第76條還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衛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有關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用人單位執行勞動合同制度的情況進行監督管理。」可見,勞動合同制度的監督管理主體不僅包括勞動行政部門,還包括建設、衛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有關主管部門。
望採納!!!

5. 勞動合同法的實施進行監督的主體有哪些

勞動合同法第六章規定了監督檢查的規定:

第七十三條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負責全國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在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工作中,應當聽取工會、企業方面代表以及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的意見。

第七十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對下列實施勞動合同制度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一)用人單位制定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及其執行的情況;

(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和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

(三)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遵守勞務派遣有關規定的情況;

(四)用人單位遵守國家關於勞動者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規定的情況;

(五)用人單位支付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報酬和執行最低工資標準的情況;

(六)用人單位參加各項社會保險和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情況;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監察事項。


申請正義團隊為你解答

6. 個體工商戶就是個體經濟組織嗎那是不是也是勞動合同法的主體呢

我國個體工商戶屬於標準的個體經濟組織,具備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資格。
個體工商版戶與其使用的勞權動者之間就勞動權利和義務簽訂的協議就是勞動合同。個體工商戶業主在經營范圍以外以個人名義與其他勞動者訂立的協議才有可能是勞務合同。
個體工商戶,是指有經營能力並依照《個體工商戶條例》的規定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從事工商業經營的公民。《個體工商戶條例》第2條第1款規定:「有經營能力的公民,依照本條例規定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從事工商業經營的,為個體工商戶。」

7. 《勞動合同法》 對主體的適用范圍有哪些

《勞動合同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專、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屬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勞動者必須年滿16周歲(體育、文藝等特殊行業除外),未到退休年齡。

8. 關於勞動合同法的仲裁主體問題

依據勞動合同法司法解釋
第四條規定:【不具備經營資格和掛靠情形下的主體確定】勞動者與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的用人單位因用工關系發生爭議,應當將用人單位和其出資人作為共同當事人。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的用人單位借用他人營業執照經營的,還應當將出借營業執照的一方作為當事人。
勞動者與掛靠在其他單位名下的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的,用人單位和被掛靠單位為共同當事人。(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三條;實施條例第四條)
————————————————————————————
根據以上解釋,是可以向勞動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的;
可以向工商部門舉報查處,再向勞動仲裁主張權益;

9. 不屬於勞動合同法責任的主體的是

享受養來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源休金的人員,不屬於勞動合同法責任的主體。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的規定,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第七條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 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

熱點內容
實體商法 發布:2025-09-16 01:21:55 瀏覽:592
勞動法的產生 發布:2025-09-16 00:50:02 瀏覽:684
刑法實訓目的 發布:2025-09-16 00:41:25 瀏覽:686
假離婚生二胎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00:29:15 瀏覽:628
仲裁裁決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可以 發布:2025-09-16 00:28:18 瀏覽:681
民法典話 發布:2025-09-16 00:27:31 瀏覽:2
司法調解申請書 發布:2025-09-16 00:27:31 瀏覽:443
盜用公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00:26:12 瀏覽:140
公司欠薪能追究公司實際經營者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00:20:31 瀏覽:882
社會學網路分析法 發布:2025-09-16 00:08:33 瀏覽: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