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保障法楊燕綏人民出版社

社會保障法楊燕綏人民出版社

發布時間: 2021-12-04 06:12:02

Ⅰ 社會保障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1、權利保障原則
2、普通性原則
3、平等性原則
4、基本生活保障與提高生活質內量相結容合的原則

Ⅱ 社會保障法是那一年頒布的

不是社會保障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於2010年10月28日通過,並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Ⅲ 社會保障法的作者簡介

王廣彬,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政法大學版勞動與社會保障權法研究中心主任。參與和主持過國家級、省部級社科法學類項目十餘項。其中,主持了「社會法基本理論問題研究」、「社會保障法基本理論問題研究」、「農村社會保障法制建設研究」等課題(教育部、司法部社科規劃項目)。撰寫專著、教材、論文幾十餘篇(部)。主要專著有:《公平良善之法律規制》(國家社科基金最終成果)、《中國傳統保障文化與現代農村社會保障法制》(教育部後期資助成果)等。發表的主要學術論文有:《論社會保障法的正義基礎》、《關於社會法的幾個基本問題》 、《社會法上的社會權》等。

Ⅳ 社會保障法的內容簡介

《社會保障法》 講述了: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擔負著發展社會生產,推動社會進步的歷史重任。與此同時,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為求得社會的穩定,又不得不設計出符合本國國情與民族需要的社會保障措施,並用法律的手段保障其實施。因為不如此,便無法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以致使人類陷入社會危機。對人們來說,勞動是最基本的經濟保障,如果人人能勞動,人人勞動了,並且勞動所得足以維持人們有人格尊嚴地生存和發展,那麼就人人有保障了,並且這是最好的保障,這在很大程度上就實現了社會保障。但由於各種原因,社會上總有一些人失業,他們無法通過就業獲得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各種物質生活資料,他們的生存和發展面臨危機。這樣的人多了會釀成嚴重的社會問題。此外,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生老病殘死,人人在所難免,人生是充滿風險的。一旦風險來臨,往往使人不堪一擊,甚至使人一蹶不振,並且這種風險是不確定的,降臨到誰的身上是不可知的,人人面臨風險的情況具有普遍性,風險來臨後給人們和社會造成的損害和影響也具有社會性。

Ⅳ 社會保障法的基本內容

社會保障的功能。人類發展到今天,社會保障與人們的關系幾乎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隨著歷史的延續及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社會保障愈來愈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在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功能。

首先,社會保障具有多種經濟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保護和配置勞動力功能。社會成員正常健康的生活是一個社會進步的基礎。沒此則民不聊生,是社會產生不安定的隱患;沒此則不能調動起勞動者生產的積極性。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優勝劣汰的競爭又是不可避免的,這就必然會導致部分勞動者可能要退出勞動力市場,使其及家屬失去收入而面臨生存危機。此時,社會保障就可以通過各種幫助,使這部分社會成員得以擺脫生存危機的困擾,維持最起碼的基本生活需要,這樣才能保護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同時,還可以通過建立全社會的統一的社會保障網路及健全的社會保險制度,解除社會成員因變換工作或家庭遷徒而帶來的後顧之憂,從而促進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實現勞動力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調節投融資功能。社會保障資金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如把經過幾十年積累的社會保障基金合理地利用起來,其作用將不可忽視。目前,世界各國社會保障基金的運用都是在保證投資安全的情況下,投向可獲較高利潤的項目上以使其增值,但客觀上也確實成為國家調節投資的一大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國家建設。如1988年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保險基金投資收入已佔到社會保障總收入的54.9%和35.4%,可見它在財政投融資上發揮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基金被挪用的情況較嚴重,出現短缺的現象,因此這種作用並沒有發揮出來。國民所得再分配功能。首先,市場機制在運行中雖保證了各種資源的合理配置,但也形成了負面影響,出現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如分配的差異、收入的懸殊等,這勢必會導致部分社會成員收入下降,生活出現困難。這時,社會保障就可以對低收入階層給予生活所必需的給付,或者在老齡、失業、傷病、殘廢等情況發生之時實施必要的所得給付,就會對經濟活動所造成的所得分配不均進行再分配,實現對國民收入的再調節,盡量縮小貧富差距,緩和社會矛盾。

Ⅵ 如何查詢社會保障法

社會保障法是調整社會保障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社會保障關系主要包括社會保障基金形成關系、社會保障待遇給付關系、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關系、社會保障財務管理關系和社會保障監管關系。此外,社會保障關系可以分為社會保險關系、社會救助關系、社會福利關系和社會優撫關系等。社會保障法實施的基本宗旨,在於保障基本人權、保障社會公平和保障社會安全。社會保障的范圍很廣,因而社會保障法由眾多法律規范和規范性法律文件組成。目前,我國還沒有制定出社會保障方面的綜合性法律。從社會保障法的體系結構來看,社會保障法主要包括社會保險法、社會救助法、社會福利法和社會優撫法等。

Ⅶ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 誰有全文 發一下 謝謝

首先要跟復您解釋一下:並沒有「勞制動與社會保障法」這個法律,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分別是兩個部門法體系(部門法是法學名詞,也稱法律部門,勿進行字面理解,詳請網路),前者目前有單行的法律即《勞動法》,由該單行法與《勞動合同法》以及相關法律法規構成,後者尚無單行的法律,目前由《社會保險法》等法律和相關法律法規構成。
至於前述提到的三個法律名稱,網路和國務院網站均有具體的條文。至於兩個部門法體系涉及的各項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由於條文太多,我就不一一給你列出了。如果你有興趣了解或學習,建議去書店尋找法律匯編翻閱或購買。如《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典》等,其中法律出版社的《勞動法典》(暗金色書皮,是各匯編法典中的一部)比較不錯。

Ⅷ 《社會保障法》包含哪些內容

《社會保障法》包括養老金制度、失業保障制度和對盲童、孤兒和其他殘廢兒童的資助。社會保障法尚不是推行於全國的法律,除養老金外,社會保障均由各州管理,而大多數州只為社會福利提供少量的資金。

Ⅸ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障法》是否存在

沒有這部法律。只有《社會保險法》。

Ⅹ 社會保障法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社會保障的具體內容
(一)社會保險
社會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目的是使勞動者因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而減少或喪失勞動收入時,能從社會獲得經濟補償和物質幫助,保障基本生活。從社會保險的項目內容看,它是以經濟保障為前提的。一切國家的社會保險制度,不論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強制性、社會性和福利性這三個特點。按照我國勞動法的規定,社會保險項目分為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社會保險的保障對象是全體勞動者,資金主要來源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個人的繳費,政府給予資助。依法享受社會保險是勞動者的基本權利。
(二)社會救濟
社會救濟,是指國家和社會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災害的生活困難者提供無償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從歷史發展看,社會救濟先於社會保險。早在1536年,法國就通過立法要求在教區進行貧民登記,以維持貧民的基本生活需求。1601年,英國制定了濟貧法,規定對貧民進行救濟。中國古代的「義倉」也是一種救濟制度。這些都是初級形式的社會救濟制度。維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是社會救濟制度的基本特徵。社會救濟經費的主要來源是政府財政支出和社會捐贈。
(三)社會福利
廣義的社會福利,是指國家為改善和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貼、福利設施和社會服務的總稱。狹義的社會福利,是指國家向老人、兒童、殘疾人等社會中需要給予特殊關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
(四)優撫安置
優撫安置,是指國家對從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屬,如軍人及其親屬予以優待、撫恤、安置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在我國,優撫安置的對象主要是烈軍屬、復員退伍軍人、殘疾軍人及其家屬;優撫安置的內容主要包括提供撫恤金、優待金、補助金,舉辦軍人療養院、光榮院,安置復員退伍軍人等。

熱點內容
征地款分配的法規司法解釋 發布:2025-09-11 19:50:20 瀏覽:100
法律援助協會專業性強 發布:2025-09-11 19:25:59 瀏覽:219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加油吧喬麥7 發布:2025-09-11 19:02:30 瀏覽:866
行政法中口頭書面 發布:2025-09-11 19:01:56 瀏覽:793
法律援助三種情形 發布:2025-09-11 18:52:38 瀏覽:493
司法產權證 發布:2025-09-11 18:52:37 瀏覽:420
深圳法官掙多少 發布:2025-09-11 18:25:32 瀏覽:326
法律援助業務培訓班 發布:2025-09-11 18:15:21 瀏覽:508
理性為自然立法德文 發布:2025-09-11 18:15:11 瀏覽:634
中國政法大學大學行政法輔導書 發布:2025-09-11 18:09:21 瀏覽: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