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繼父母

婚姻法繼父母

發布時間: 2021-12-04 17:05:27

❶ 我國《婚姻法》對於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是如何認定的

我國《婚姻法》對於繼父母與繼子女權利認定是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三條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

第二十五條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

第二十七條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1)婚姻法繼父母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六條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後,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後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第三十七條離婚後,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關於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協議或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

❷ 怎麼理解婚姻法中的父母子女關系

婚生父母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依據我國《婚姻法》的規定主要有:(1)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2)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3)子女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4)父母有管教和保護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5)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6)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後的生活;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因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而終止。非婚生父母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非婚生父母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主要有:(1)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2)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母,都應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3)非婚生父母子女之間相互享有繼承權。養父母和養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依據《婚姻法》和《收養法》的有關規定,主要有:(1)養父母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適用《婚姻法》對婚生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但對於養子女的姓氏,《收養法》規定可以隨養父或養母的姓,經過協商同意可以保留原姓;(2)養子女和養父母的其他親屬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婚姻法)對子女和其他親屬之間權利義務的有關規定;(3)養子女和生父母間的權利和義務,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暫停,在收養關系解除後生父母與生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恢復。繼父或繼母與繼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繼父或繼母與繼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主要有:(1)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2)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婚姻法對婚生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3)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與繼子女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相互享有繼承權。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權利義務包括祖孫之間的權利和義務與兄弟姐妹之間的權利和義務。

❸ 離婚後,繼父母與繼子女間的關系

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的關系屬於姻親關系。
姻親關系,是因生父母的再婚的事實而與繼父母形成的關系。
姻親關系可以因生父母的離婚而解除與繼父母形成的關系。
所以,離婚後,在繼子女未成年的情況下,或繼子女已成年,但其未成年時沒有與繼父母共同生活並受繼父母長期的撫養、教育,繼父母可以解除與繼子女之間的親子關系,不再撫養繼子女,以後也無權要求繼子女贍養自己。

在繼父母與繼子女關系存續期間,如果其未成年時與繼父母共同生活,並受繼父母長期的撫養、教育,那麼,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的關系應視為擬制血親關系,繼父母與繼子女已經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則不能因為生父母的離婚而自然解除。
繼父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與父母子女間權利義務關系完全相同。
生父母與繼父母離婚時,如果繼子女尚未成年,繼父母可以解除與繼子女之間的親子關系。
如果繼子女已成年,只有繼父母一方同意或與繼子女雙方同意並符合法律規定解除時,雙方的身份關系才能解除。
但是,繼子女受繼父母撫養的事實並不能因此而消失,所以,受繼父母撫養教育長大成人有負擔能力的繼子女,對於年老體弱、生活困難又無生活來源的繼父母的晚年生活仍應承擔生活費用。

❹ 如何認定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形成了撫養關系

根據《婚姻法》第二十七條載明的「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的內容:(1)形成撫養關系的繼子女在其生父與繼母或生母與繼父再婚時應是未成年人;(2)形成撫養關系的繼父或繼母的配偶應享有直接的撫養權;(3)形成撫養關系的繼父母與繼子女應共同生活,特殊情況除外;(4)撫養事實達到一定年限。

❺ 中國婚姻法關於雙方繼子女是否可以為通婚

雙方繼子女沒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可以結婚。
再婚夫回妻雙方的繼子女,不存答在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的情形,根據《婚姻法》第七條規定,只要沒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男女,達到法定結婚年齡且雙方都不存在婚姻關系的,可以結婚。
《婚姻法》
第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結婚:
(一)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
(二)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

❻ 法律上是怎樣定義繼父和繼母的

繼父母子女關系是社會家庭重組中常見的一種家庭關系,但是在涉及到法律關系時,尤其是涉及撫養教育、贍養、繼承等權利義務時,繼父母子女的法律地位是怎樣的?又該如何認定呢?這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關於繼父母子女關系的分類和權利義務關系
繼父母子女關系是怎樣的一種家庭關系呢?繼父母是指子女對父母一方後婚的配偶的稱謂;繼子女則是指夫妻一方在其前婚中所生子女,是相對於現行婚姻中夫妻另一方而言的。繼父母子女關系是指由於生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帶子女再婚或生父母離婚後另行再婚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根據繼子女與繼父母之間是否形成了撫養關系,其可分為以下兩類:
1.由共同生活的法律事實形成的擬制直系血親的繼父母子女關系。
擬制直系血親的繼父母子女關系的形成除了父母的再婚行為外,還須有共同生活的條件,其產生的法律後果與血親關系的父母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相同。有撫養關系的繼父母子女關系原則上不能解除,且不受繼子女的生父與繼母、繼父與生母間婚姻關系消滅的影響,因為其已形成了擬制血親的父母子女關系。但生父與繼母或繼父與生母離婚時。對受其撫養的繼子女,繼父或繼母不同意繼續撫養的,則繼父、繼母與繼子女間的擬制血親關系解除,仍由生父母撫養。但是生父母死亡的,繼母或繼父仍有義務繼續撫養繼子女。
2.是直系姻親的繼父母子女關系,這僅是一種倫理上的意義。
直系姻親的繼父母子女間沒有法定的權利義務關系。沒有撫養關系的繼父母子女關系隨生父母與繼母、繼父間婚姻關系的消滅而消滅。
二、繼父母子女的法律地位是怎樣的?如何認定?
繼父母子女的法律地位是怎樣的?如何認定?繼父母和繼子女關系說到底是一種姻親關系,這與父母子女關系是一致的,也就是說繼父母子女的法律地位是一樣的,都受到法律的保護和制約,都是需要法律的確認才能成立彼此關系。
1. 不管是否形成撫養教育關系,繼父母子女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相待的關系。但是,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是否發生法律規定的父母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應根據他們是否形成撫養教育關系來確定。
我國《婚姻法》第27條明文規定:「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不得虐待或歧視。」因此,不管是否形成撫養教育關系,繼父母子女間都應平等相待,不得虐待或歧視。婚姻法第27條規定:「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根據此條規定,未形成撫養教育關系的繼子女與繼父母無法定的權利義務,他們僅是直系姻親關系。已形成撫養教育關系的繼父母子女,雙方享有父母子女間的各種權利,承擔相應的義務,他們屬於擬制直系血親關系。
2.未形成撫養教育關系的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屬於姻親關系,他們之間無法律規定的父母子女單質權利與義務。
未與繼父或繼母發生撫養教育關系的子女,與繼父母不發生相互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繼父母收養繼子女的,雙方形成養父母子女關系,該子女與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生父或生母相互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消除。即他們之間只是一種名義上(或稱謂上)的父母子女關系,繼父母因未撫養教育繼子女,不享有受繼子女贍養扶助的權利;繼子女因未受繼父母的撫養教育,不負贍養扶助繼父母的義務。
3.已形成撫養教育關系的繼父母與繼子女屬於法律上的擬制血親,他們之間具有與自然血親的父母子女相同的權利和義務。
此類繼父母與繼子女具有雙重法律地位,即一方面他和自己的生父母保持著父母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另一方面他和撫養教育自己的繼父或繼母又形成擬制血親父母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例如在財產繼承上,此類繼父母與繼子女就可以發生彼此繼承的權利。
4.繼子女與其生父母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並不因撫養關系的形成而終止。也就是說,繼子女既與其生父母繼續保持父母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同時又與繼父母發生父母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1條規定:「繼子女繼承了繼父母遺產的,不影響其繼承生父母的遺產。繼父母繼承了繼子女遺產的,不影響其繼承生子女的遺產。」其依據即在於此。
5. 繼父母與繼子女的近親屬之間的關系在法律上尚無明確規定。法律不承認擬制血親的繼父母子女關系的效力可及於其他近親屬。
《婚姻法》第27條只規定形成撫養關系的繼父母子女之間產生父母子女間的權利義務,並未明確繼子女與繼父母的近親屬之間、繼父母與繼子女的近親屬之間是否也要產生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最高人民法院在對代位繼承人的解釋中明示:「被繼承人的養子女,已形成撫養關系的繼子女的生子女可代位繼承;被繼承人親生子女的養子女可代位繼承;被繼承人養子女的養子女可代位繼承;與被繼承人已形成扶養關系的繼子女的養子女可代位繼承。」其中,被代位繼承人包括與被繼承人形成撫養關系的繼子女,而代位繼承人卻並未包括與被代位繼承人(無論是被繼承人的親生子女、養子女還是形成扶養關系的繼子女)已形成扶養關系的繼子女。第24條解釋「繼兄弟姐妹之間的繼承權,因繼兄弟姐妹之間的撫養關系而發生。沒有撫養關系的,不能互為第二順序繼承人。」由此可知,該司法解釋不承認擬制血親的繼父母子女關系的效力可及於其他近親屬。綜上所述,繼父母子女的法律地位是怎樣的?如何認定?只需要掌握兩點就可以了,那就是:
1. 不管是否形成撫養教育關系,繼父母子女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相待的關系
2. 是否形成撫養教育關系,繼父母子女的權利義務會大不同。形成撫養教育關系的繼父母子女受到法律限制和保護較多,同於父母子女,需要承擔撫養教育和贍養扶助的權利義務關系,還可以彼此發生繼承等。未形成撫養教育關系的繼父母子女關系較鬆散,沒有以上的權利義務關系,更談不上繼承了。如果在繼父母子女關系、繼父母子女的法律地位是怎樣的、繼父母子女的法律地位如何認定等方面還有不甚了解的地方,可以咨詢專業的婚姻家庭律師,他們會憑借豐富的法律知識和嫻熟的訴訟技巧為你排憂解難,解除不必要的煩惱。

❼ 法律如何規定繼父母子女關系

繼父母和繼子女的關系是由於生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帶子女再婚後形成的。根據婚姻法的規定,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婚姻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養子女和養父母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主要有:①繼父母對繼子女有撫養和教育的義務。繼父母不僅要保證繼子女的生活所需,而且要保證繼子女能接受正常的教育。對於不履行撫養義務的繼父母,未成年的繼子女或不能獨立生活的繼子女,有要求給付撫養費的權利;②繼子女對繼父母有贍養和扶助的義務。在通常情況下,受繼父母撫養成人並獨立生活的繼子女,應當承擔贍養繼父母的義務。繼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繼父母,有要求繼子女支付贍養費的權利;③繼父母和繼子女之間有相互繼承財產的權利。根據繼承法規定,繼父母和繼子女可按照繼承順序繼承相互遺產。同時根據1985年《關於貫徹執行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規定,繼子女繼承繼父母遺產的,不影響其繼承生父母的遺產,繼父母繼承繼子女遺產的,不影響其繼承生子女的遺產,已形成撫養關系的繼子女的生子女或養子女可以代位繼承;(4)繼父母有教育保護未成年繼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繼子女對國家、集體或者他人造成損害時,繼父母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繼父母和繼子女之間不能相互虐待和歧視,不能使繼子女因為父母婚姻狀況的改變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同時也保障繼父母能老有所養。

❽ 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繼子女

《婚姻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繼父母與繼子女形成撫養關系的情形:
(1)形成撫養關系的繼子女在其生父與繼母或生母與繼父再婚時應是未成年人;(2)形成撫養關系的繼父或繼母的配偶應享有直接的撫養權;(3)形成撫養關系的繼父母與繼子女應共同生活,特殊情況除外;(4)撫養事實達到一定年限。
如果有以下情形那繼父母與繼子女就形成撫養關系。

❾ 繼父母離婚後對繼子女是否有撫養義務

繼子女也相應的對繼父母有贍養的義務。主要是因為生父或者生母再婚後,未內成年的容繼子女完全或者部分由繼父或者繼母撫養、教育,這種情況下,繼父母和繼子女的關系等同於親生父母和子女的法律關系。他們之間也就具有相應的相互繼承關系。

熱點內容
征地款分配的法規司法解釋 發布:2025-09-11 19:50:20 瀏覽:100
法律援助協會專業性強 發布:2025-09-11 19:25:59 瀏覽:219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加油吧喬麥7 發布:2025-09-11 19:02:30 瀏覽:866
行政法中口頭書面 發布:2025-09-11 19:01:56 瀏覽:793
法律援助三種情形 發布:2025-09-11 18:52:38 瀏覽:493
司法產權證 發布:2025-09-11 18:52:37 瀏覽:420
深圳法官掙多少 發布:2025-09-11 18:25:32 瀏覽:326
法律援助業務培訓班 發布:2025-09-11 18:15:21 瀏覽:508
理性為自然立法德文 發布:2025-09-11 18:15:11 瀏覽:634
中國政法大學大學行政法輔導書 發布:2025-09-11 18:09:21 瀏覽: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