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犯社會法的案子
Ⅰ 觸犯刑法當事人不追究,會坐牢嗎
要看情況。刑事案件分二種情形,即自訴案件,公訴案件;
一、如果是公訴案件,是由國家來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
受害人不追究,這只是可以從輕處罰的一個情節,當事人還是要被追究刑事責任的。
二、如果是自訴案件,是由受害人來決定是否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
對於這類案子,受害人不追究的,法律不幹涉,國家不管。
三、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有哪些?
(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⒈侮辱、誹謗案(刑法第246條規定的,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⒉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
⒊虐待案(刑法第二百六十條第一款規定的);
⒋侵佔案(刑法第二百七十條規定的)。
(二)人民檢察院沒有提起公訴,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⒈故意傷害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
⒉非法侵入住宅案(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條規定的);
⒊侵犯通信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條規定的);
⒋重婚案(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條規定的);
⒌遺棄案(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規定的);
⒍生產、銷售偽劣商品案(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⒎侵犯知識產權案(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⒏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規定的,對被告人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
(三)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且有證據證明曾經提出控告,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Ⅱ 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案例有哪些
1.【案件】
15歲,他程雲(化名)卻成了殺人犯,在海口監獄服刑幾年了。程雲告訴記者他犯罪的原因和經歷:
父母不在身邊,孤獨讓他結識壞朋友。
小學期間,程雲一直是學校里勤學苦練的好學生,父母身邊聽話的好孩子。1996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本地的子弟學校,望子成龍的母親為了讓他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便把他送到鄰市的一所重點中學就讀。舅舅也在那座城市工作。有舅舅的照顧,他的學習、生活等各方面都較為穩定。但後來,舅舅調到別的地方工作了,留給他的只是兩間空盪盪的房子。這是他第一次遠離親人,他既感到小鳥放飛的自由,又初次嘗到了孤獨的滋味。此時的他,上課時開始不知不覺地分神,去想在家時與親人朋友們的歡樂。下課回到宿舍,一個人就覺得特別孤獨、難過。
程雲說,當時,他把整天的空餘時間沉迷於電腦室、電影院和各種娛樂場所。這類地方去多了,自然也就結交了一些朋友,而這些朋友的為人處世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跟他們在一起的時間長了,在好奇心及好勝心的驅使下,他也跟著他們一起吸煙、喝酒、打架了。他整個人全變了,變得無心上學,覺得學習是件辛苦事,既傷神又枯燥無味。加上同學間的相互攀比,花錢也變得大手大腳了。不久,他的成績直線下降,還成了讓學校老師頭痛的壞學生。老師多次找他進行開導教育,並將情況反映給家長。父母知道後,也一次次苦口婆心地勸說他,並在各項開支上嚴格約束他。可當時他滿腦子里只有玩,根本不把老師和父母的教育和勸說放在心上,再加上那些朋友三天兩頭主動請他出去玩,他非但沒改,反而在虛榮心的驅使下,千方百計伸手向父母要錢。
為給朋友搞錢,綁架勒索殺死無辜同學。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那些朋友是吸毒的,可他並不在意,總覺得自己不吸毒也就無所謂了。當時,每天玩樂的開銷對他這個沒有經濟來源的中學生來說是驚人的,雖然他始終沒有和他們一起吸毒,卻為了有錢玩樂,在他們的花言巧語下,違心地為他們送貨,從此踏上犯罪的第一步。後來,那些朋友因吸毒、販毒被抓了。程雲說,他當時還好心地去看望他們,沒想到他們竟翻臉不認人,威脅他如果不盡快拿錢給他們,他們就連他一起揭發,一起坐牢。當時他的腦子一片茫然,他沒有錢,可坐牢的恐懼又深深籠罩著他。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想起電影中的一幕,一個可怕的念頭產生了:綁架勒索。於是,他學著電影中的黑社會一樣,對一名低年級的學生實施綁架。在綁架過程中,由於這名學生下意識的反抗,程雲在驚慌失措中殺了這名同學。
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程雲有期徒刑14年,當時他正准備參加中考,年僅15歲。
【分析】
年僅15歲的程雲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有期徒刑14年,雖然沒有判處死刑,但這件案例是一個悲劇,足以讓人深思。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所有公民,不論職位高低,年齡大小,都必須無條件地遵守法律,無一例外。雖然未成年人受到特殊的保護,但是行為嚴重者也是要負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七條:未成年人有本法規定嚴重不良行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治安處罰。程雲這件案例就是如此。是什麼原因導致他誤入歧途,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關於社會保護,社會環境對未成年人的成長與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社會不良環境對青少年的影響日益加劇:娛樂場所給任意的未成年人開放,煙,酒也賣給未成年人……另一方面是家庭的關愛和學校的教育不夠,導致青少年過早受外界不良風氣影響。家庭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線,而程雲就因為備受家庭的孤獨,過早沉迷於社會上的娛樂場所,學校對程雲的教育不夠深刻。家庭,學校,社會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的現象。其實,我認為最關鍵的是,未成年人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不夠。未成年人處在人生發展中的幼弱時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護能力,是個人權益容易受到侵害的集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條:未成年人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道德規范,樹立自尊、自律、自強意識,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及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樹立自我保護意識,掌握自我保護本領,是健康成長所必需的。未成年人涉世不深,思想不成熟,認識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抵制各種不良影響的能力不強,一般是在受教唆的情況下或因一時沖動走上犯罪道路。程雲為了有錢玩樂,在那些所謂的朋友的花言巧語下,違心地為他們送毒品,從此就踏上犯罪的第一步。
【解析】
我們還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7條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時,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刑法還規定,對未成年人犯罪的,不能處於死刑。我們未成年人就不要再以為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犯法不追究法律責任。而我們應該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樣我們的精神世界就不會空虛了,以堅定的信念去抵制社會上的各種歪風邪氣,不同流合污;好好聽老師、父母的話,還有是要認真學習法律知識,不要成了以身試法的法盲,經受不起他人的引誘,心存僥幸,去危害社會。普及法律知識,讓每一個未成年人懂得基本的法律知識,應該成為社會特別是未成年人監護人最為緊迫的任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六條:對未成年人應當加強理想、道德、法制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對於達到義務教育年齡的未成年人,在進行上述教育的同時,應當進行預防犯罪的教育。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家庭,學校,社會,司法等方面都有應負的責任,家庭保護是未成年人保護的基礎,家庭保護的作用是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免受來自家庭方面的侵害,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提供適宜的家庭環境,別受社會上一些不良思想影響,也避免青少年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費;社會保護應為未成年人創建一個和諧美好健康的社會環境,現在,太多的影視作品以及電子出版物過多地追求商業效益,暴力色情充斥其中,對青少年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進一步凈化社會風氣,創造健康文明的社會環境,徹底根除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土壤,是當務之急;學校作為對未成年人實施教育的機構,對未成年人的培養教育負有重大的責任,要讓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茁壯成長。
Ⅲ 法律法規違反憲法的案例有那些
法律法規違反憲法的案例如下:
舉例女會計投江自殺案。
案例:江南二月的一個深夜,凄冷的月色中,一個瘦弱的姑娘正在江邊徘徊著,當一片浮雲遮住了月色的時候,她終於狠了狠心,一頭扎向江中??。「機構廠會計小陳自殺了」的消息震動了整個縣城。人們在惋惜之餘,不禁止要問:這個正值妙齡的姑娘,為什麼要走上絕路呢?事還得從半年前說起。
剛從財會學校畢業的小陳被分配到機構廠當會計。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她逐漸發現廠長高某不遵守財經制度,隨意花錢,濫發獎金,經常用公款請客送禮,大吃大喝。工作認真負責的小陳向高某嚴肅的提出了嚴格財經制度的建議,並向上級機關反映了高某的經濟問題。高某為此對小陳懷恨在心,尋機報復。他利用職權在各種會議上指責小陳有個人野心,吃裡扒外。在工作中也對小陳百般進行刁難。二個月前,小陳因病休息了十天,他竟誣蔑小陳故意怠工,撤了小陳的會計職務,派人封了小陳的辦公桌。小陳上班後,他又一直不給安排工作。這一系列的打擊使小陳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壓力,終於走投無路,投水自盡。這是一起引起社會轟動的案件,高某的行為已構成了報復陷害罪,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5年。
評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1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我國刑法第254條明確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假公濟私,對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舉報人實行報復陷害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案被告人高某因小陳向廠里提出了嚴格財經制度的建議並向上級機關反映了他的經濟問題,就利用職權、假公濟私對小陳進行種種報復,造成了小陳被迫自殺的嚴重後果,必須依法予以嚴懲。
Ⅳ 什麼是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案件有法條規定嗎 請給我抽象的概述。
「嚴重的危害社會的犯罪」是指行為人所犯的罪行對社會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公共次序、等,我國《刑法》第二篇分則主要的和概括了我國犯罪的罪名。具體如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編分則
第一章危害國家安全罪
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秩序罪
第一節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
第二節走私罪
第三節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
序罪
第四節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五節金融詐騙罪
第六節危害稅收征管罪
第七節侵犯知識產權罪
第八節擾亂市場秩序罪
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
權利罪
第五章侵犯財產罪
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第一節擾亂公共秩序罪
第二節妨害司法罪
第三節妨害國(邊)境管理罪
第四節妨害文物管理罪
第五節危害公共衛生罪
第六節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
第七節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
第八節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
第九節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
第七章危害國防利益罪
第八章貪污賄賂罪
第九章瀆職罪
第十章軍人違反職責罪
Ⅳ 犯了社會法該怎麼辦
沒看懂你的意思
觸犯刑法就是犯罪行為,不是一般的違法行為了,應當依據刑法追究刑事責任
Ⅵ 最高院規定的嚴重違反社會治安案件都有哪些
只要觸犯《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都算嚴重違反社會治安案件。
《回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答處罰法》第二條 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妨害社會管理,具有社會危害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本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二十條 違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從重處罰:
(一)有較嚴重後果的;
(二)教唆、脅迫、誘騙他人違反治安管理的;
(三)對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證人打擊報復的;
(四)6個月內曾受過治安管理處罰的。
第一節 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和處罰
第二節 妨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和處罰
第三節 侵犯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和處罰
第四節 妨害社會管理的行為和處罰
Ⅶ 以下案件觸犯的法律、、謝~~
1、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以及刑法第238條「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和第四十一條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並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第四十三條違反本法規定,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導致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本案例涉嫌違法,擾亂飛機航行秩序情節嚴重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三)擾亂公共汽車、電車、火車、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Ⅷ 我國違反憲法案例及其評述(詳細) 急用!!!
我國憲法司法化第一案:
齊玉苓和陳曉琪原同系山東省滕州市第八中學初中畢業生。1990年齊玉苓通過了中專預選考試而取得了報考統招及委培的資格,而陳曉琪在中專預選考試中落選。同年齊玉苓被山東省濟寧市商業學校錄取,但齊玉苓的「錄取通知書」被陳曉琪領走。陳曉琪以齊玉苓的名義到濟寧市商業學校報到就讀。1993年畢業後,陳曉琪繼續以齊玉苓的名義被分配到中國銀行滕州市支行工作。1999年齊玉苓在得知陳曉琪冒用其姓名上學並就業這一情況後,以陳曉琪及有關學校和單位侵害其姓名權和受教育權為由訴至法院,要求被告停止侵害,並賠償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失。
最高人民法院於2001年8月13日公布了法釋【2001】25號《關於以侵犯姓名權的手段侵犯憲法保護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是否應承擔民事責任的批復》,指出:「陳曉琪等以侵犯姓名權的手段,侵犯了齊玉苓依據憲法規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權利,並造成了具體的損害後果,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2001年8月23日,本案二審判決塵埃落定。齊玉苓獲賠因受教育的權利被侵犯而造成的經濟損失4.8萬余元及精神損害賠償5萬元。
最高法院的這一《批復》開創了中國法院通過司法審查保障憲法意義上的公民基本權利的先例,開拓了公民憲法權利的司法救濟途徑,開創了憲法直接作為中國法院裁判案件的法律依據的先河。齊玉苓案在社會上及法律界引起了強烈反響,被媒體稱為「憲法司法化第一案」,有關專家學者們認為憲法不可訴的情況正在改變,中國已經開始了「憲法司法化」的劃時代進程
Ⅸ 為什麼在這個法制的社會里,冤枉的案子一直存在。
如果是在歐美國家,非常嚴重的後果,但在中國,不說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