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案列引導答案
Ⅰ 經濟法的案例分析及答案
現王先生在南極街做小商品批發生意,劉先生在國貿城做服裝生意。一日,劉先生給王先生打電話,說去廣東進服裝急需10萬元錢,問能否幫助解決?王先生答應次日上午送到。劉先生立即購買了去廣東的機票並通知廣東的供應商,除原來預訂的10萬元貨外,再追加20萬元的貨。次日早晨,劉先生多次打電話聯系王先生,但所有電話均無人接聽。直到中午,王先生才接聽電話,稱昨晚喝多了,剛剛醒來,其妻子又外出送貨,錢取不出來,所以無法借錢給你了,並表示了歉意。劉先生無奈,只好退掉了機票,通知廣東的供應商取消追加訂貨。劉先生因此損失退票費400元和廣東供應商因取消追加訂貨扣劃罰金2萬元,王、劉兩位同學因此產生爭議。
問題:
1、劉先生認為:雙方已經就借款事宜協商一致,借款合同成立並生效,王應承擔違約責任,除賠償退票損失及供應商罰款損失外,還應賠償其購回20萬元貨後的經營利潤4萬元。該主張能否成立?
2、王先生承認借款一事,但因醉酒誤事,並非故意,不同意賠償損失。該主張能否成立?
3、後王先生同意賠償退票損失及供應商罰款損失,並說這樣做合情合法。該主張能否成立?
4、如王、劉二位以書面形式約定借款,並在協議中約定「本協議自雙方簽字時生效」,則王先生是否應按上述「1」中劉先生的主張承擔責任?
Ⅱ 經濟法案例尋求答案
fewfewfewfewfewfewfwef
Ⅲ 經濟法案例分析答案!!急求!!考試急用!!謝謝!!
1、有效,內部協議不能對外,因此他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該協議僅對內部的兩人回有約束答力,對第三人無約束力。2、優先清償的是有擔保的債權,他沒有(如果我沒看漏)。還有清算組的費用,也沒有。也沒有共益費用。3、然後到,拖欠的工資5000元4、再到稅款和社會保險,共2000+50005、剩下清償無擔保債權。10萬元。優先清償企業財產,不夠抵債清償個人財產。合夥的和其他財產都算的。6、丁。5說了那10W。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第二條本法所稱個人獨資企業,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財產為投資人個人所有,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經營實體。第三十一條個人獨資企業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的,投資人應當以其個人的其他財產予以清償。
第十九條 第四款:「投資人對受託人或者被聘用的人員職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
Ⅳ 急求經濟法案例分析答案
這個是什麼經濟法,我只學過初級的,這個不是太懂
Ⅳ 經濟法案例答案
[案例題4答案]
該公司上述活動中,存在著以下與《公司法》規定不相符之處:
(1)《公司法》規定,以募集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認購的股份不得不於公司股份總數的35%。該公司設立時總股本3000萬元,其中向社會募集2200萬元,發起人認購的僅為800萬元,僅占公司股本總數的26.7%。
(2)《公司法》規定,公司發行新股應與前一次發行間隔1年以上。該公司1996年1月8日增發新股,與上次發行間隔時間不足1年。
(3)《公司法》規定,公司合並,應當自作出合並協議之日起10日內通知債權人,並於30日內在報紙上至少公告3次,未接到通知書的債權人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90日內,有權要求公司清償債務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公司不清償債務或者不提供擔保的,公司不得合並。該公司在合並過程中,其通知債權人的時間、公告發出時間及公告次數均與法律規定不相符。該公司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未滿90日進行合並的工商登記也與法律規定不相符。
(4)《公司法》規定,董事因故不能出席董事會,可以書面委託其他董事代為出席董事會會議。因此,甲的委託合法有效;而乙和丙委託非董事出席,其委託違法無效,因為被委託者無權出席董事會會議。
(5)《公司法》規定,董事會會議應由1/2以上的董事出席方可舉行。該公司董事會成員為15人,合法出席會議的為7人(即本人出席者6人,甲委託出席1人),不足董事會成員人數的一半,董事會會議的召開不符合法律規定。
(6)議事日程事項中第(2)項屬於股東大會的職權,第(4)項為公司經理的職權,不應由公司董事會討論決定。
(7)董事會會議決議應經全體董事過半數通過,而不是出席會議的董事半數通過。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Ⅵ 經濟法案例分析題及答案
1、丁某負有償還借款的責任。
【依據】《擔保法》第18條:
當事人在保證專合同中約定保屬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
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擔保法》第19條:
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
2、丁某應償還2萬元。
【依據】《擔保法解釋》第30條:保證期間,債權人與債務人對主合同數量、價款、幣種、利率等內容作了變動,未經保證人同意的,如果減輕債務人的債務的,保證人仍應當對變更後的合同承擔保證責任;如果加重債務人的債務的,保證人對加重的部分不承擔保證責任。
3、丁某可以向王某追償。
【依據】《擔保法》第31條: 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Ⅶ 經濟法課後案例答案
1、從《公司法》的角度看,該董事會的組成人員上並不違法,但如果從國回企董事會的組成程答序上看,是有所欠缺的,因為國企董事會的任命不同於普通有限責任公司。
2、是公司合法法定代表人,由第一問可知,但這不具有對外(善意第三人)抗辯力。
3、公司的稅後利潤分配是違法的,在提取法定公基金和協定公益金後,財可分配。
4、王的行為屬合法有效,其並不構成為親屬牟利的行為,因為交易對方是公司(合法法人),不是其妻子。
Ⅷ 經濟法案例分析答案求解
1)五個。①王明與李剛之間存在借貸關系。②王明與舅舅張某和女友陳紅的妹妹之間存在借貸法律關系。③李剛與其妻子俞芳之間也存在法律關系。④王明與其女友之間關於那套音響存在共有法律關系。⑤王明的姐姐與其舅舅就王明所借的1.5萬元存在擔保法律關系。
2)法律行為有:王明向舅舅張某借入1.5萬元;
法律事件有:①王明遇車禍身亡;②王明向女友陳紅不滿15歲的妹妹借入5000元;③王明姐姐王麗向張某保證若弟弟無法還錢則由她還;④王明向李剛妻子俞芳討還借款。
3)不成立。賭博是違反社會治安管理的一種違法行為,出借人王明明知借款人李剛是為了進行非法活動而借款的,其借貸關系不予保護, 所以法律關系不成立。
4)假如王明未給陳紅電話,告知借錢一事,法律關系不成立;
原因:雖然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都存在,但是沒有打借條,沒有合法的權利義務約定。
5)其中,李剛與王明之間的這個法律關系已經終止,因為李剛已經由於意外事故逝世。
6)變更了。
7)陳紅的妹妹可以向王明主張5千元的債權,若其不能歸還,則可以對其與陳紅的共有財產音響主張權利。張某可以向王明主張1.5萬元的債權,也可向王明的姐姐主張權利;若王明的姐姐償還了債務,則她可以向王明追償。王明可以向俞芳主張債權,在李剛患精神病期間,俞芳作為監護人應承擔償還義務;在李剛死亡後,因其留有財產,他與王明之間的債權債務並不因其死亡而消滅,依法應在財產繼承之前予以償還。俞芳若拿不出現金,可以將李剛的遺產變賣來償還。當然,若李剛無遺產或遺產不足以償還債務,則俞芳無償還義務或對超出遺產部分的債務無償還義務。
8)俞芳若拿不出現金,可以將李剛的遺產變賣來償還。若李剛無遺產或遺產不足以償還債務,則俞芳無償還義務或對超出遺產部分的債務無償還義務,則李剛之妻可以拒還。
Ⅸ 經濟法案例求答案
1.甲乙之間有一個質押合同,由於交付後又取回,乙沒有佔有標的物,所以此合同無法對抗版第三人。甲丙權之間存在質押合同,且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因為丙佔有了質押標的物。
《擔保法解釋》87條:質權人將質物返還於出質人後,以其質權對抗第三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丙無權出租該車。物權包含佔有、使用、處分、收益四項權能。丙對該標的物只享有佔有權,其餘三項權能還是屬於該車的所有權人甲的,所以丙無權處分該車。
《物權法》214條:質權人在質權存續期間,未經出質人同意,擅自使用、處分質押財產,給出質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擔保法解釋》93條:質權人在質權存續期間,未經出質人同意,擅自使用、出租、處分質物,因此給出質人造成損失的,由質權人承擔賠償責任。
3.甲可以基於質押合同,要求丙賠償損失,丙違約。理由同上。
甲可以基於物權(所有權),要求丁賠償損失,丁侵權。物權是對世權,對任何侵權人都可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