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適用於合同法
㈠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不適用於( )。
顯然是B, 因為勞動合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調整。
㈡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否適用於合同法,哪方面適用
對於《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性質,我國法律界認識不一。就理論界而言,回民法學者認為其屬答於民事合同,行政法學者認為其屬於行政合同。在審判實踐中,以前法院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大多作為民事案件來受理,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該規定將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規定為第五個民事案由,屬於房地產開發經營合同糾紛①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在2004年1月關於規范行政案件案由的通知中,把行政合同列為行政行為之一。依據該通知,《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的案由應當定為土地行政合同糾紛,應該屬於行政訴訟范圍了②《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屬於典型的行政合同。
㈢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包括哪些內容
1、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包括哪些內容?
出讓合同應具備以下主要條款:
(1)雙方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2)出讓土地使用權的宗地號、 面積;
(3)土地使用年期及起止時間;
(4)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數額、幣種、交付方式及時間;
(5)交付土地的時間;
(6)規劃、市政設計要點;
(7)項 目竣工提交驗收時間;
(8)市政設施配套建設義務;
(9)使用相鄰土地和道路的限制;
(10)建設附屬、附加設施的項目及義務;
(11)違約責任;
(12)當事人認為必要的其他條款。出讓合同應附上宗地圖,作為出讓合同的組成部分。
2、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用途或條件是否可以變更?
一般情況下,土地使用者應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用途、期限和條件開發、利用土地。
對確需改變出讓合同規定的土地用途或條件的,應徵得土地管理部門的同意。土地管理部門應與土地使用者以書面形式變更出讓合同,重新調整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標准,並按有關規定辦理變更登記---以上答案由家律網整理提供
㈣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有哪些合同種類
關於土地使用權的出讓合同應寫明下列內容:1、雙方當事人的基本信息;2、出讓地塊的四至范圍、面積、用途;3、土地使用權出讓年限、開發建設期限、規劃設計要求、受讓方必須投入的最低建設資金;4、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總額、土地使用費的標准及繳付方式;5、違約責任與爭議解決辦法;6、其他事項。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條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下列條款:(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二)標的;(三)數量;(四)質量;(五)價款或者報酬;(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七)違約責任;(八)解決爭議的方法。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範文本訂立合同。
㈤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作用有哪些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訂立原則有平等原則、自願原則、有償原則。土地使用權可以採取掛牌、協議、招標和拍賣的方式出讓,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與土地使用者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法律依據】
《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八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國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將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並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土地使用權出讓應當簽訂出讓合同。
第十一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應當按照平等、自願、有償的原則,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以下簡稱出讓方)與土地使用者簽訂。
第十三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可以採取下列方式:
(一)協議;
(二)招標;
(三)拍賣。
依照前款規定方式出讓土地使用權的具體程序和步驟,由盛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㈥ 該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有效嗎
【問題】
2005年5月,某企業到某市投資,為建設廠房與某市開發區管委會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某企業隨後到某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卻被告知其與開發區管委會訂立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無效,某企業認為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民事合同且已支付了出讓金,該合同是有效的,遂向法院提起訴訟。
問:1.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否為民事合同?
2.某企業與某市開發區管委會簽訂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否有效?
【分析】
本案主要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法律性質、土地使用權出讓的主體以及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效力三個方面的問題。
(1)要明確的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法律性質。《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七條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國家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出讓給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土地使用權出讓行為雖然具有一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的特徵,但國家與用地者在出讓過程中表現的是一種行政法律關系。從法律本質上講,土地使用權出讓是一種行政許可行為,是國家特許某些當事人享有特定地塊的土地使用權的行政行為。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與相對人協商,對雙方在土地行政管理中的權利、義務進行約定,行政主體在合同的訂立或執行過程中起主導作用,雙方當事人之間形成的是行政法律關系。通過簽訂合同,雙方當事人設立、變更、終止的是行政上的管理和被管理關系。在執行合同過程中,行政主體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提出修改、中止或撤銷已經訂立的合同,以便於符合所要達到的行政目標的要求,而另一方當事人則沒有這種權利。
(2)根據《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和《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的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出讓方為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其他部門無權出讓。但由於以往土地市場管理不規范,特別是對各類開發區內的土地管理缺乏有效措施,導致了一些開發區的國有土地出讓呈現無序狀態,開發區管委會擅自出讓土地的情況較為嚴重,引發了大量的合同糾紛。針對這種情況,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6月22日出台了《關於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明確了土地使用權出讓的主體只能是市、縣人民政府,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訂立與履行由市、縣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門具體負責。
(3)關於合同的效力問題,《解釋》對開發區管委會訂立的土地使用權合同效力認定作出區別對待的規定。《解釋》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在對欠缺生效條件合同的效力認定處理上,採取了補救性的措施,《解釋》明確將不具備法定主體資格的開發區管委會與受讓人訂立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按無效處理,對今後土地出讓行為給予有效規范。但考慮到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對開發區管委會遺留下的為數不少的出讓土地問題,仍採取一定的補救手段,即在起訴前經過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追認的,可以認定有效。同時,為防止追認手段的濫用,有效規范今後的土地出讓行為,對追認的范圍限定在《解釋》實施之前的情況,《解釋》實施以後,開發區管委會再行訂立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一律按照無效處理。
㈦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不適用於( ) A、抵押合同 B、勞動合同 C、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D、質押合同拜
正確答案:B。勞動合同受勞動合同法調整。
㈧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法律特徵有哪些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依照平等、自願、有償的原則簽訂的,政府作為合同中的出讓人,與用地人即合同中的受讓人地位平等,只有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出讓合同才能成立。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概念和特徵
一、概念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即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指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代表國家(出讓人)與土地使用者(受讓人)就特定地塊的土地使用權出讓事宜所達成的、明確相互問權利義務關系的書面協議。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14條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應當簽訂書面出讓合同。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由市、縣人民政府管理部門與土地使用者簽訂。
二、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法律特徵:
1.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一種民事合同。
根據《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的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依照平等、自願、有償的原則簽訂的,政府作為合同中的出讓人,與用地人即合同中的受讓人地位平等,只有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出讓合同才能成立。政府雖在合同中表達國家意志,但國家意志在合同中僅僅是土地所有人的意志,對他方並不具有強制性。沒有受讓人的同意,國家的單方意志不能成立合同,也不能對他人產生約束力。出讓合同確定的是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是由出讓人和受讓人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共同簽訂的。當事人任何一方違背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義務,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所以,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一種民事合同。
2.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目的在於設定不動產物權。
受讓人簽訂出讓合同是為了在特定的土地上取得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政府簽訂出讓合同是為了使國家土地所有權的權能發生分離,由受讓人在支付出讓金的前提下,獲得部分土地所有權權能,實現用益目的。所以,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不僅是民事合同,還是民事合同中的物權合同。
3.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一種要式合同。
《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16條規定:「土地使用者在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後,應當依照規定辦理登記,領取土地使用證,取得土地使用權。」因此,只有在按規定辦理登記,領取土地使用證後才發生土地使用權轉移的效力。
㈨ 為什麼國有土地使用權可以不受合同法最高20年約束
個人以為,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其實與租賃合同並無本質不同,標的都是土地的佔有、使用、收益權能,只不過基於我國實行土地國有化制度,又有土地使用權流轉的需要,而租賃合同二十年的限制又不利於長期流轉的需要,故對土地使用權出讓期限作出特殊規定的變通做法。
㈩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買賣合同嗎
一、合同特徵:
行政合同特徵是行政主體與相對人簽訂民事權利義務協議。土地使用權出讓是土地管理部門代表國家(出讓人)與土地使用者(受讓人)就特定地塊的土地使用權所簽訂的協議。
所以,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不是買賣合同,屬於行政合同。
二、行政合同的概念包含土地出讓合同:
行政合同也叫行政契約,指行政機關為達到維護與增進公共利益,實現行政管理目標之目的,與相對人之間經過協商一致達成的協議。在行政合同之中,行政主體並非以民事法人的身份而是行政主體的身份與行政相對人訂立關於民事權利義務的協議,以合同的方式來達到維護與增進公共利益的目的。在其間行政主體享有行政優益權。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即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指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代表國家(出讓人)與土地使用者(受讓人)就特定地塊的土地使用權出讓事宜所達成的、明確相互問權利義務關系的書面協議。
三、法律規定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14條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應當簽訂書面出讓合同。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由市、縣人民政府管理部門與土地使用者簽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