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第11條
『壹』 婚姻法解釋一第12條:婚姻法第十一條規定的「一年」,不適用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者延長的規定。 此句
「一年」是除斥期間,就是不可以中止、中斷或者延長,只要過來一年就不可以申請法院撤銷婚姻了。
『貳』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一條具體內容是什麼
《最來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婚源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一條是對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其他歸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十一條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下列財產屬於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一)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
(二)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
(三)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
『叄』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11條和婚姻法司法解釋第5條有矛盾啊
你說對了,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不是孳息。
如果你一定要說把錢存銀行後賺取利息版也算投資收益,那麼這樣的投資收益在法律上被認定為孳息而非投資收益。
具體到實踐中還可能涉及到股票問題,如果在婚後經常用婚前財產炒股,這個收益可能被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如權果婚前購買股票在婚後漲了,但並非人為多次操作的,收益可能視為個人財產。
『肆』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十一條什麼意思啊
【引用自壹壹〇(涉及到敏感字眼,只好採取這種辦法)法律咨詢網】
徵求意見稿第十一條規定,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可將該不動產認定為不動產權利人的個人財產,尚未歸還的部分貸款為不動產權利人的個人債務;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由夫妻共同財產還貸部分,應考慮離婚時不動產的市場價格及共同還貸款項所佔全部款項的比例等因素,由不動產權利人對另一方進行合理補償。
針對這一條,有人認為,此規定會導致離婚案件增多,合理不合情,甚至有人認為女方權益被擠壓。其實不然。
第一,適用此條條件嚴格。首先是一方婚前個人出資首付款,此外婚後不動產要求是辦理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下,提請大家注意,在這里,將房產證辦理至首付款支付方下時,另一方其實和首付款支付方之間有一次協商的機會。
第二,徵求意見稿明確規定「尚未歸還的部分貸款為不動產權利人的個人債務」,也就是說即使是歸首付方,接下來的銀行貸款很明確是屬於個人債務,另一方沒有損失,權利和義務很對等。
第三,對於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由夫妻共同財產還貸部分,立法者措辭很謹慎,使用了「考慮離婚時不動產的市場價格」和「共同還貸款項所佔全部款項的比例等因素」的表述,由不動產權利人對另一方進行合理補償,其目的就是防止民眾認識上的誤區。
第四,《物權法》第九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第十六條規定不動產登記簿是物權歸屬和內容的根據。不動產所有權取得取決於不動產登記簿的登記,這樣的規定是為了保障不動產的自由流通,促進不動產在市場中的經濟價值,徵求意見稿正是秉承和發展了這一理念。
第五,從徵求意見稿第六條「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在婚後產生的孳息或增值收益,應認定為一方的個人財產;但另一方對孳息或增值收益有貢獻的,可以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規定來看,立法者並未完全排除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的可能性。
針對以上情況,下面舉一例論證之。張三(男)和李四(女)於2009年5月登記結婚,張三2007年5月個人出資以銀行按揭貸款的方式購買了一套商品房,房屋產權證登記在張三名下。設房屋總價值100萬,張三個人支付首付款30萬,自購房至登記結婚期間償還銀行貸款10萬,經評估結婚時張三名下的房屋已升值10萬。設雙方因感情不合於2010年5月離婚,經查雙方婚後同償還一年銀行貸款共計5萬,經評估此時房屋價值已升值至150萬。我們說,即使法院判決認定房屋為張三個人財產,但與此同時也會考慮向李四給予合理補償的問題。比如,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共同償還的銀行貸款、共同還貸款項所佔全部款項的比例、離婚時不動產的市場價格以及李四對上述房屋的孳息或增值收益取得的貢獻等等。
通過上述的簡要分析,我想這樣的規定是很合理的,充分體現了誰付出,誰獲益原則,所以,民眾大可不必過於擔心離婚案件驟增、女性權益得不到合理保護,要相信法律是公平的。
【作者簡介】
董玉國,安徽省蚌埠市眾信公證處任職。
這個鏈接,解釋了您的問題,而且有個例子。應該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伍』 婚姻法第11條、可撤銷的婚姻
【解釋】本條是關於可撤銷婚姻的規定,是這次婚姻法修改增加的規定。
可撤銷婚姻,是指當事人因意思表示不真實而成立的婚姻,或者當事人成立的婚姻在結婚的要件上有欠缺,通過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行使撤銷權,使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婚姻關系失去法律效力。
在此次婚姻法修改中,對不符合婚姻法規定的結婚條件的婚姻,是都規定為無效婚姻,還是分別規定為無效婚姻、可撤銷的婚姻,存在著不同的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新婚姻法不宜將不符合結婚條件的婚姻分為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二種情形,應當統一規定為無效婚姻。主要理由是:(1)我國實行的是結婚登記制度,要求結婚的男女在符合婚姻法規定的結婚應當具備的實質條件的情況下,還應當到婚姻登記管理機關履行結婚登記手續,婚姻登記管理機關對當事人要求結婚的申請進行審查,符合婚姻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取得結婚證,才確立了夫妻關系。即使要求結婚的男女當事人弄虛作假、欺騙婚姻登記機關或者婚姻登記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等,使某些欠缺結婚實質要件的男女當事人經婚姻登記機關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成為夫妻,那麼,否認或者撤銷這種婚姻關系的法律效力,必須由國家行使。因此,對不符合法定結婚條件的婚姻只有規定為無效婚姻,國家才能有權干預。(2)可撤銷婚姻與法理相悖。結婚中的自由戀愛是當事人的私事,而結婚登記則是一種行政法律行為,行政行為沒有民事行為中那種無效與可撤銷的區分,不能濫套民事法律行為的規則。
另一種意見認為,新修正的婚姻法應當根據不同情形,分別規定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主要理由是:(1)從法學理論上看,無效婚姻與可撤銷婚姻是有區別的。如申請的當事人不同。可撤銷婚姻必須由具有撤銷權的「婚姻」當事人提出;無效婚姻除了「婚-姻」當事人可以提出婚姻無效的申請外,國家有關部門或利害關系人也可以依職權或者依據法律的規定,提出某一婚姻關系為無效婚姻的申請。再如申請的時間不同。可撤銷婚姻當事人提出撤銷婚姻效力的申請必須在法律賦予其行使撤銷權的期間內提出,超過該期間,撤銷權消滅;提出婚姻無效的申請,往往以客觀是否存在著法定無效婚姻的情形為准。(2)無效婚姻多是違反社會公德、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對此種婚姻,國家應有主動干預的權力。可撤銷婚姻多是違反私人利益的,對此只有當事人和法律規定的有請求權的特定人才能請求撤銷婚姻關系。例如,因脅迫而結婚的,有的婚後建立了感情,家庭和睦。因此,是否撤銷因脅迫而建立的婚姻關系,申請的權利宜由當事人行使。因脅迫結婚的應當規定為可撤銷婚姻。
新修正的婚姻法在第十條中規定了無效婚姻,在本條中規定了可撤銷婚姻。
依據本條的規定,因脅迫而締結的婚姻是可以撤銷其婚姻關系的。因脅迫而結婚,主要是指婚姻關系中的一方當事人或者婚姻關系之外的第三人,對婚姻關系中的另一方當事人,予以威脅或者強迫,使婚姻中的另一方當事人違背自己的意願而締結婚姻關系的婚姻。脅迫婚姻違反了結婚須男女雙方完全自願的原則,是違法婚姻,考慮到被脅迫的一方,在結婚時,雖然是違背了自己的意願與他人締結了婚姻關系,但有可能在和他人結婚後,組建了家庭,經過一段時間生活,與對方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婚姻關系還不錯,特別是在有了孩子的情況下,與對方、與孩子更有一種難以割捨的關系,在這種情況下,法律明確規定脅迫婚姻為無效婚姻,不一定適當。經過反復研究,新修正的婚姻法將因脅迫而締結的婚姻,規定為可撤銷婚姻,把是否否認其婚姻效力的申請請求權交給受脅迫方。如果受脅迫方不想維持因脅迫而締結的婚姻,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向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經有關部門審查核實,宣告該婚姻沒有法律效力;如果最初受脅迫,但後來願意共同生活,則可以放棄申請撤銷婚姻效力的請求權,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不能主動撤銷當事人的婚姻關系。
本條規定,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受脅迫的一方撤銷婚姻的請求,應當自結婚登記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這一規定,對提出請求撤銷婚姻效力的申請作了如下規定:
(一)提出撤銷婚姻效力的請求權人
有權提出撤銷婚姻效力的申請人只能是因脅迫結婚的被脅迫人。這是由於因脅迫而締結的婚姻,受脅迫方在締結婚姻關系時,不能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意願,婚姻關系違背受脅迫方的意志。為了貫徹執行婚姻自由的基本原則,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讓受脅迫方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婚姻意志,婚姻法規定,盡管脅迫的婚姻已經成立,但是受脅迫方仍可以在脅迫的婚姻成立後向婚姻登記機關或者人民法院提出撤銷其婚姻效力的申請。由於脅迫婚姻的另一方當事人在締結婚姻關系時,並沒有違背自己真實的婚姻意思,換句話說,他(她)在結婚時已經明確知道自己將與被脅迫方結婚,且願意與其結婚,因此脅迫婚姻的這方當事人在婚姻關系成立後,沒有提出撤銷婚姻效力的請求權。
(二)提出撤銷婚姻效力申請的時間
因脅迫而結婚的,受脅迫方雖然具有撤銷該婚姻效力的請求權,但是這一請求權的行使不是沒有任何限制的。本條規定,受脅迫的一方撤銷婚姻的請求,應當自結婚登記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這個規定表明,受脅迫方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時間內使行撤銷其婚姻效力的請求權。這是因為,因脅迫而締結的婚姻往往是受脅迫方違背了自己的意願而締結的婚姻,如果結婚後受脅迫方自願接受了已經成立的婚姻關系,那麼法律就會讓這個婚姻關系繼續有效。如果結婚後受脅迫方不願維持已經成立的婚姻關系,就可以請求婚姻登記機關或者人民法院撤銷其婚姻效力,使已經締結的婚姻關系失效。然而,如果受脅迫方長期不行使這個權利,不主張撤銷婚姻的效力,就會使得這一婚姻關系長期
『陸』 如何批判《婚姻法〈解釋三〉》第11條
《婚姻法〈解釋三〉》第十一條 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購買、支付合理對價並辦理產權登記手續,另一方主張追回該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一方擅自處分共同共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損失,離婚時另一方請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解讀一:如何理解「夫妻對共有房屋的處分權」?
《婚姻法》第十七條就早有規定,「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分權。」《婚姻法解釋一》第十七條更將「平等處分權」進行補充性規定,「夫或妻在處理夫妻共同財產上的權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處理夫妻共同財產的,任何一方均有決定權。夫或妻非因生活需要對夫妻共同財產做重要處理決定,夫妻雙方應當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
房屋作為夫妻婚後絕對的重要財產,也是非日常生活所需處理的財產,當然屬於前述法律規定的應當經夫妻協商一致才能處分的財產范圍,任何一方擅自處分的,屬於無權處分行為。
解讀二:那麼,無權處分行為的法律效力如何呢?
根據《合同法》關於對「無權處分」行為的效力認定,無權處分人與他人訂立的合同效力待定。什麼是「效力待定」呢?簡言之,即該合同在法律上仍不發生合同生效的法律效力,而是要等到權利人表示對合同認可才行,如果權利人不追認,則合同自始無效。
『柒』 求新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十一條的合理之處謝謝參與,有重謝
新婚姻法解釋三第十一條規定: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購買、支付合理對價並辦理產權登記手續,另一方主張追回該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一方擅自處分共同共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損失,離婚時另一方請求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解讀一:如何理解「夫妻對共有房屋的處分權」?
《婚姻法》第十七條就早有規定,「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分權。」《婚姻法解釋一》第十七條更將「平等處分權」進行補充性規定,「夫或妻在處理夫妻共同財產上的權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處理夫妻共同財產的,任何一方均有決定權。夫或妻非因生活需要對夫妻共同財產做重要處理決定,夫妻雙方應當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
房屋作為夫妻婚後絕對的重要財產,也是非日常生活所需處理的財產,當然屬於前述法律規定的應當經夫妻協商一致才能處分的財產范圍,任何一方擅自處分的,屬於無權處分行為。
解讀二:那麼,無權處分行為的法律效力如何呢?
根據《合同法》關於對「無權處分」行為的效力認定,無權處分人與他人訂立的合同效力待定。什麼是「效力待定」呢?簡言之,即該合同在法律上仍不發生合同生效的法律效力,而是要等到權利人表示對合同認可才行,如果權利人不追認,則合同自始無效。
『捌』 如何理解婚姻法解釋(二)11條如何理解婚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一條是對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其專他歸夫妻共同所有的屬財產的解釋。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下列財產屬於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一)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
(二)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
(三)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
『玖』 新出台《婚姻法解釋三》第十一條規定的
第十一條 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購買、支付合理對價並辦理產權登記手續,另一方主張追回該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一方擅自處分共同共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損失,離婚時另一方請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解讀一:如何理解「夫妻對共有房屋的處分權」?
《婚姻法》第十七條就早有規定,「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分權。」《婚姻法解釋一》第十七條更將「平等處分權」進行補充性規定,「夫或妻在處理夫妻共同財產上的權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處理夫妻共同財產的,任何一方均有決定權。夫或妻非因生活需要對夫妻共同財產做重要處理決定,夫妻雙方應當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
房屋作為夫妻婚後絕對的重要財產,也是非日常生活所需處理的財產,當然屬於前述法律規定的應當經夫妻協商一致才能處分的財產范圍,任何一方擅自處分的,屬於無權處分行為。
解讀二:那麼,無權處分行為的法律效力如何呢?
根據《合同法》關於對「無權處分」行為的效力認定,無權處分人與他人訂立的合同效力待定。什麼是「效力待定」呢?簡言之,即該合同在法律上仍不發生合同生效的法律效力,而是要等到權利人表示對合同認可才行,如果權利人不追認,則合同自始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