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離婚保護
Ⅰ 最新婚姻法離婚有哪些規定
《婚姻法》關於離婚的法規如下:
第三十一條,男女雙方自願離婚的,准予離婚。雙方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願並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時,發給離婚證。
第三十二條,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准予離婚。
第三十三條,現役軍人的配偶要求離婚,須得軍人同意,但軍人一方有重大過錯的除外。
第三十四條,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女方提出離婚的,或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
第三十五條,離婚後,男女雙方自願恢復夫妻關系的,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復婚登記。
第三十六條,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後,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後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第三十七條,離婚後,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關於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協議或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
第三十八條,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第三十九條,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第四十條,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
第四十一條,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第四十二條,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1)婚姻法離婚保護擴展閱讀
離婚案例
1、離婚糾紛中,離婚後彩禮是否返還成為焦點之一。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關升英對記者說:「很多人認為彩禮是為結婚而給付的,離婚了就應返還。其實,這是個誤解。」他表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釋(二)中的規定,只有符合以下情況,人民法院才支持返還彩禮:一是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二是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三是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如果不符合這三種情況,法院不支持返還彩禮。
2、如果離婚協議中約定將共有財產贈與未成年子女,離婚後單方能否反悔撤銷?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長朱春濤在介紹典型案例時表示,單方撤銷贈與時應取得雙方合意,在未徵得作為共同共有人的另一方同意的情況下,無權單方撤銷贈與。「如果允許一方反悔,那麼男女雙方離婚協議的『整體性』將被破壞。在婚姻關系已經解除且不可逆的情況下如果允許當事人對於財產部分反悔將助長先離婚再惡意佔有財產的行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最高法通報離婚糾紛典型案例 離婚後彩禮返成焦點
Ⅱ 婚姻法在離婚問題上對婦女權益的保護的必要性
因為在性別認知上,婦女屬於弱勢群體,所以,有必要受到更多的保護。
一、我國《婚姻法》中對離婚婦女權益保護的相關規定 (一)婦女財產權的保護我國《婚姻法》規定婚前財產個人所有制。女性在結婚之前所擁有的財產不因結婚而發生所有權的轉移,離婚後該財產仍屬於自己所有。對於離婚及離婚後分割財產的規定,體現了照顧婦女、弱者和無過錯方、受害方的傾向。《婚姻法》第39條規定: 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二)婦女人身權的保護由於婦女在身體上處於弱勢,往往是家庭 、虐待的受害者,因此《婚姻法》在保護婦女人身權方面主要是對婦女生命健康權的保護。針對家庭 或虐待,《婚姻法》規定在調解無效的情況下,應准予解除婚姻關系,以使受害婦女盡快脫離施暴者的控制,而且在離婚時受害人還可以就其所受傷害請求賠償。另外,《婚姻法》第34條還對懷孕婦女人身權保護做出相應的規定。
(三)婦女婚姻自主權的保護《婚姻法》採用撤銷受脅迫婚姻的方法保護婦女的結婚自主權。對於離婚自主權的保護,規定了雙方自願離婚,對單方離婚請求先行調解,在調解無效後准予離婚,《婚姻法》第32條規定了六種准予離婚的情形。總之,《婚姻法》在財產、人身及婚姻自主等方面對離婚婦女的權益進行了較多的保護。
我國《婚姻法》對離婚婦女權益保護存在的不足
(一)軍婚規定不合理《婚姻法》第33條規定:「現役軍人的配偶要求離婚須得現役軍人同意,但軍人一方有重大過錯的除外。」該條是在非現役軍人一方將現役軍人告上法庭要求與其離婚的情況下適用,如果夫妻雙方均為現役軍人或現役軍人提出離婚,則不適用33條的規定。最高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釋(一)》(以下簡稱《司法解釋》)規定:軍人一方的重大過錯是實施家庭 、虐待、遺棄家庭成員;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等情形, 即在現役軍人有上述重大過錯之外的其他情況下, 現役軍人配偶要想離婚必須得到軍人一方的同意。這種規定顯然違背了離婚自由的原則,限制了現役軍人配偶的離婚自由權。誠然第33條的規定是為了保護軍婚,早在1934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法》中就有保護軍婚的規定,當時規定保護軍婚是由於全國戰爭不斷,大批青壯年應征入伍,為了穩定軍心,確保戰爭的勝利而制定的。而我國現行的《婚姻法》是在和平年代制定的,在和平的大背景下,保護軍婚的規定喪失了它存在的土壤。而且在《婚姻法》這個私法領域中,公民的權利完全平等, 任何人都不能享有特權,顯然限制非軍人配偶離婚自由權的規定有失公平。而且我國現役軍人絕大多數為男性,法律的規定侵害的是廣大女性的離婚自由權,如果雙方婚姻關系已經破裂,僅僅根據軍人一方不同意而維持這個名存實亡的婚姻,是對配偶一 87第21卷第12期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12月方(大多數為女性)合法權利的損害,切斷了廣大女性追求幸福的道路。
(二)家庭 規制方面存在的不足首先,《司法解釋》中對家庭 的界定不全面。根據《司法解釋》,家庭 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後果的行為。從這個概念可以看出,《司法解釋》對家庭 的定義主要側重於身體上的 。而《婚姻法》第43條的規定也體現出法律對家庭 的界定只限於身體 。1995年,北京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通過的《行動綱領》認為,對婦女的 行為是指公共生活或私人生活中發生的基於性別原因的任何 行為。這種 行為造成或可能造成婦女受到身心或性方面的傷害或痛苦,也包括威脅採取這種行為,脅迫或任意剝奪自由,對婦女的 行為包括家庭 。從《行動綱領》中可以看出,家庭 包括身體 、精神 和性 。與此相比,我國法律對家庭 的界定范圍比較窄,只指身體 。在現實中,家庭 除了身體上的毆打、折磨外,還出現了精神上的 行為,而精神上的 行為則逐漸呈上升的趨勢,由於家庭 中妻子是最大的受害者。所以,把家庭 僅限於身體 的規定顯然不利於對婦女的保護,有可能使遭受精神 和性 摧殘的婦女,在離婚時得不到離婚損害賠償, 而且精神上的損害要比 上的傷痛大得多,影響更久遠。其次,我國對家庭 受害者的救助措施不完善。我國《婚姻法》第43、45條規定了三種救助措施:一是受害人向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請求勸阻和調解,或由公安機關予以行政處罰。二是對於正在實施的家庭 ,受害人可以向公安機關請求制止。三是構成犯罪的,受害人可以提起刑事自訴,或由檢察院提起公訴。我國的救助措施都屬於事後救濟,不能在 未發生時將受害者與加害人隔離,而且家庭 具有私密性,使得許多受害婦女們在著手離婚期間甚至離婚後仍受到 侵害,時刻處於家庭 的危險之中。 (三)離婚婦女財產權保護范圍小首先,缺少嫁妝的相關規定。嫁妝是由娘家為出嫁的女兒准備的一定數量的財物。隨著經濟生活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嫁妝的種類豐富多彩,嫁妝的價值也逐漸增大。而我國《婚姻法》沒有規定嫁妝的歸屬。筆者認為,嫁妝屬於妻子的婚前財產。因為,嫁妝是女方父母為自己的女兒准備的,它只是在結婚之後才隨女方進入男方家,由夫妻雙方共同佔有使用,該財產是父母對自己女兒的婚前贈與。我國《婚姻法》規定,夫妻一方的婚前財產屬於該方的個人財產,那麼嫁妝就應屬於妻子的個人財產。在男女雙方結婚之後,嫁妝(個人財產)被用於夫妻雙方共同生活中,由雙方共同佔有、使用,個人財產承擔了本應當由共同財產承擔的義務。在夫妻雙方離婚時,我國《婚姻法》對於是否應當由共同財產來補償嫁妝(個人財產)的損失沒有明確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十六條規定:「婚前個人財產在婚後共同生活中自然損耗、消耗、滅失, 離婚時一方要求以共同財產抵償的不予支持。」這明顯損害了離婚時婦女的財產權。目前,我國結婚時多由男方來提供住房,房屋會隨著時間而逐漸增值,離婚時仍屬於男方;但嫁妝卻隨著時間逐漸折價、滅失,離婚時女方得到的是日益貶值的物品。同屬婚前個人財產用於夫妻雙方共同生活,離婚時境遇卻完全相反,嚴重侵害了離異女性的財產權。其次,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小。我國《婚姻法》對結婚後財產歸屬規定了兩種財產制,即夫妻共同財產制和約定分別財產制。據統計,我國絕大多數家庭實行共同財產制,但所規定的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
Ⅲ 新婚姻法 離婚如何保護女方的權利
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你可以要求男方賠償你的損失,向男方主張這10年來,男方應該給孩子的撫養費,以及這10年來你受到的精神損失以及物質損失。
根據《婚姻法》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賠償: (一) 有重婚的; (二) 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 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 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如果他別人都已經有了孩子,他不賠錢的話,也可以舉報他重婚罪。
Ⅳ 新婚姻法前結婚,離婚後受新婚姻法保護嗎
准確的說,自婚姻法解釋三生效之日起,凡涉及其內容的,均受其調整。
Ⅳ 婚姻法離婚的規定
下列是我國《婚姻法》關於離婚的相關規定:
第三十一條 男女雙方自願離婚的,准予離婚。雙方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願並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時,發給離婚證。
第三十二條 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准予離婚。
第三十三條 現役軍人的配偶要求離婚,須得軍人同意,但軍人一方有重大過錯的除外。
第三十四條 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女方提出離婚的,或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
第三十五條 離婚後,男女雙方自願恢復夫妻關系的,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復婚登記。
第三十六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後,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後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第三十七條 離婚後,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關於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協議或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
第三十八條 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第三十九條 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第四十條 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
第四十一條 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第四十二條 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Ⅵ 新婚姻法中對離婚一般是怎樣規定的
新婚姻法已經失效,民法典對於離婚的新規定有:
1、協議離婚新設離婚冷靜期,為期一個月;
2、涉及房產權屬認定,增強關於財產權的保護,以出資份額為認定基礎,雙方約定為補充,不以登記人為權屬認定唯一依據;
3、其他新規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條
夫妻雙方自願離婚的,應當簽訂書面離婚協議,並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登記。
離婚協議應當載明雙方自願離婚的意思表示和對子女撫養、財產以及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的意見。
第一千零七十七條
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前款規定期限屆滿後三十日內,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未申請的,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第一千零七十八條
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願離婚,並已經對子女撫養、財產以及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的,予以登記,發給離婚證。
Ⅶ 婚姻法:離婚對下一代起什麼保護么
婚姻法第36條規定: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的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後,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後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Ⅷ 婚姻法是如何保護婚姻家庭中的弱勢群體
《婚姻法》第四十復六條規制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根據法律的規定,只有過錯方有上述法定情節,無過錯方提起賠償請求,法院才可能會支持。
精神損失費:
離婚的精神損害賠償,指由於配偶一方的過錯,如實施了通姦、姘居、重婚、遺棄、虐待或謀殺配偶的行為,造成無過錯方精神上的痛苦和內心的創傷,導致婚姻關系破裂而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就其所受的精神損害要求過錯方賠償。離婚時實行精神損害賠償,使有過錯一方受到經濟上的制裁,使無過錯方得到經濟補償和精神撫慰,有利於有效地維護無過錯方的合法權益。
無以上情況的話,法院不會支持此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