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代通金
❶ 勞動糾紛案中補償金,賠償金及代通金怎麼計算
1、補償金:經濟補償金按離職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計算。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2、賠償金有兩類: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是經濟補償金的兩倍,《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還有一類是懲罰性質的賠償金,例如《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
《勞動合同法》
第八十五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第八十七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3、代通知金:以離職前上個月工資為標准支付。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條用人單位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的規定,選擇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解除勞動合同的,其額外支付的工資應當按照該勞動者上一個月的工資標准確定。
❷ 勞動合同法——代通金還是賠償金意義和概念分不清
一、你可以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的賠償標准,要求經濟賠償。
二、不存在什麼「代通金」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中都沒有提到這個問題。
❸ 關於勞動合同法代通知金的問題
代通知金不是法律術語,是人們的一種習慣說法。所謂代通知金,是指用人回單位解除勞動合答同未依法提前三十日書面通知的,應當向勞動者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以代替通知。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也就是對沒有提前三十日書面通知的,需要額外向勞動者支付一個月工資。
為了防止「代通知金」的濫用,法律限定以下情形為適用范圍: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❹ 在勞動法中代通知金是哪條規定
在勞動法中代通知金沒有規定,在勞動合同法中有規定。
【法律依據】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也就是對沒有提前三十日書面通知的,需要額外向勞動者支付一個月工資。
❺ 勞動合同條例代通知金的規定什麼
一、勞動合同條例代通知金的規定什麼?
代通知金,即代替通知金,是非法律用語,《勞動合同法》中沒有「代通知金」的概念。全國「代通知金」是新《勞動合同法》中規定的解除勞動合同代通知金。這就是在外企經常流
行的遣散費中「N
1」中的「1」。代通知金是香港和台灣的說法,就是指用人單位在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或終止勞動合同時應該提前一個月通知的情況下,如果用人單位沒有依法提前一個月通知的,以給付一個月工資作為代替。
第一種
代通知金有兩種,第一種北京市的「代通知金」是在《北京市勞動合同規定》中的第40條、第47條規定,是終止勞動合同代通知金。
終止勞動合同代通知金是指在勞動合同終止前,用人單位沒有依法提前30天通知勞動者的,應該支付沒有提前通知的日期對應的工資的賠償,這是一種賠償責任。具體條文是《北京市勞動合同規定》第四十條勞動合同期限屆滿前,用人單位應當提前30日將終止或者續訂勞動合同意向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經協商辦理終止或者續訂勞動合同手續。第四十七條用人單位違反本規定第四十條規定,終止勞動合同未提前30日通知勞動者的,以勞動者上月日平均工資為標准,每延遲1日支付勞動者1日工資的賠償金。這是對用人單位沒有依法提前30天通知而造成員工的工資損失賠償,其歸責原則是以過錯責任原則。
第二種
第二種是在《勞動合同法》中的第40條規定的,是解除勞動合同代通知金。
第二種全國「代通知金」是新《勞動合同法》中規定的解除勞動合同代通知金。這就是在外企經常流
行的遣散費中「N
1」中的「1」。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綜上所述,雖然在現實中一般的職場上如果出現單位將員工辭退之後再補償中特意添加了代通知金的部分,也是無法在勞動合同法的條例中直接找到對應的規定的,因為勞動合同法中只要求單位必須在沒有提前告知的情形下要支付這樣的賠償。
延伸閱讀:
代通知金的計算標準是什麼
代通知金需要包括社保嗎?
協商解除要支付代通知金嗎?
❻ 勞動合同的代通知金是按照實發工資還是應發工資計算
代通知金,應以勞動者上月正常出勤的應發工資為准,即包括加班費之外的其它應發工資。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條用人單位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的規定,選擇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解除勞動合同的,其額外支付的工資應當按照該勞動者上一個月的工資標准確定。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關於適用<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滬高法[2009]73號
五、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時如需要向勞動者支付一個月的替代通知期工資(簡稱「代通金」),其支付標准如何確定。
用人單位是否需要支付「代通金」,應當根據法律的規定來判斷,法律沒有規定的,不能要求用人單位支付。
《實施條例》規定「代通金」的支付標准,應當以上個月的工資標准確定,但只以單身的工資為准,可能過高或過低,既有可能對用人單位不利,也不可能對勞動者不利,從整體上看不利於促進和形成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所以,結合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立法精神,上個月的工資標准,應當是勞動者的正常工資標准。如其上月工資不能反映正常工資水平的,可按解除勞動合同之前勞動者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確認。
❼ 勞動法中的代通金是什麼
代替通知金。
按照法律規定,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天書面通知勞動者,以便勞動者能夠有所思想准備,也可以在當前工作之餘尋找新的工作。如果用人單位沒有提前30天書面通知,那麼就應當以一個月工資來代替而直接解除勞動合同,等於是接下去的一個月你不用來上班了,這一個月工資照常支付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