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監督是由哪幾個部分
㈠ 行政法是什麼
行政法是一種法律體系,涵蓋了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權力和接受法制監督過程中,與行政相對人及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產生的各類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的法律規范。具體來說:
構成部分:行政法主要由五個關鍵部分構成,包括行政組織法、行政行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
行政組織法:規定了行政主體的組織結構和許可權設定,確保行政主體在法定范圍內行使權力。
行政行為法:關注行政權力的行使方式,規范行政行為的具體內容和形式。
行政程序法:明確了行政活動的步驟和程序,確保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行政監督法:致力於對行政權力的制約,防止行政權力濫用,保障公共利益。
行政救濟法:旨在保護行政相對人的權益不受侵害,提供法律救濟途徑。
核心目標:行政法的核心目標是確保行政權力的合理運用,維護社會公正。通過規范和監督行政行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法治政府建設。
理解和掌握行政法,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行政行為的法律框架,從而在實際生活中受益,確保自身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㈡ 什麼是行政法
法律分析: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㈢ 行政監督名詞解釋
行政監督是行政管理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廣義上指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政黨、社會團體、新聞輿論等多種政治力量和社會力量對政府及其公務員的行政行為所實施的監察和督導,狹義上指行政機關內部對自己的機構及其公務員的不良行政行為所實施的監察和督導。
行政監督的特徵是:
(1 )黨、國家機關和人民群眾是行政監督的主體,具有廣泛性和群眾性。
(2 )被監督的對象,稱為行政相對方,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3 )其內容是相對方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執行決定、命令的情況。
(4 )其目的是,監察和督導國家公共政策執行機關工作人員及國家公務員在行政管理過程中遵紀守法情況。
行政監督有兩種用法:一是指行政主體基於行政職權依法對行政相對人是否遵守行政法規范和執行行政決定等情況進行的監督檢查,也叫行政檢查。另一種是指行政組織系統內容的監督檢查,指的是對行政機關和工作人員的監督。由於第一種行政監督本質上屬於行政管理職能和行政執法活動的組成部分,所以用行政管理或行政執法即可涵蓋,因此一般行政法上的行政監督主要是指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其監督對象是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在第一種意義上使用行政監督概念的著作以及法律規范是極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