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清償
A. 合同法中關於債務人還款的問題
從債權人最近一次向你主張權利(必須有證據證明)之日算起連續2年,超版過2年即超權過訴訟時效。
超過訴訟時效,債權人還是有權向你索債,但你可以以超過時效為由拒絕償還。
也就是說債權人永遠都享有起訴權,但超過時效會喪失勝訴權,即便債權人有再多的證據,他也要不回錢了(法院不會支持他)
B. 違約金能適用合同法解釋二第二十一條的清償順序嗎
第二十一條債務人除主債務之外還應當支付利息和費用,當其給付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時版,並且當事人沒有權約定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下列順序抵充:
(一)實現債權的有關費用;
(二)利息;
(三)主債務。
違約金就屬於主債務。所以是適用這樣的清償順序。
C. 合同法第83條 求解釋
這句話其實拆開來就好理解了
1,比方說,ABC三個人,A欠B錢,B欠C錢,C又欠A的錢,這時候,B提出來,說我對A有一筆債權,現在我沒有辦法還錢,就用A的這筆債務來沖抵我欠C的錢,C也同意,B把自己對A的債權轉讓給C某。這時候,就變成A欠C的錢了。但同時,C本身又欠A的錢,這時候A就可以提出,你原本欠我的錢,現在你取得B的債權,那我要把你欠我的部分從這部分債權里抵消掉。
2,這個抵消是有條件的,即A對C的債權到期要先於原本B對A的債權。再舉個例子:A對C的債權是2011年5月到期,而B轉讓給C的債權是2011年7月,則A就可以因對C的債權到期,主張抵消。但若A對C的債權是2011年10月才到期,則除非雙方協商一致,否則A就不能強制要求C進行抵消,A必須先承擔到期債務的清償義務,等對C債權到期時才可以反過來主張。
3,未到期的債務,除雙方協商一致外,債務人有權拒絕債權人提出的提前清償的要求。所以這里規定了抵消的條件是債務人所持有的讓與人債權必須先於或同期到期,也就是必須是到期債務才可以主張沖抵,未到期的債務讓與人可以拒絕提前償還或沖抵。
D. 重組協議中可以約定清償前後順序嗎
可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條規定:「債務人的給付不足以清償其對同一債權人所負的數筆相同種類的全部債務,應當優先抵充已到期的債務;幾項債務均到期的,優先抵充對債權人缺乏擔保或者擔保數額最少的債務;擔保數額相同的,優先抵充債務負擔較重的債務;負擔相同的,按照債務到期的先後順序抵充;到期時間相同的,按比例抵充。但是,債權人與債務人對清償的債務或者清償抵充順序有約定的除外。
E. 合同法中在不能確定償還哪一筆債務的時候
您好,《合同法司法解釋(二)》根據《民法通則》、《合同法》規定的公平原則、內誠實信用原則等,參考《擔容保法》、《破產法》等法律規定的精神,對審判實踐中亟須解決的一些問題作出了解釋,其第20條規定:「債務人的給付不足以清償其對同一債權人所負的數筆相同種類的全部債務,應當優先抵充已到期的債務;幾項債務均到期的,優先抵充對債權人缺乏擔保或者擔保數額最少的債務;擔保數額相同的,優先抵充債務負擔較重的債務;負擔相同的,按照債務到期的先後順序抵充;到期時間相同的,按比例抵充。但是,債權人與債務人對清償的債務或者清償抵充順序有約定的除外。」第21條規定:「債務人除主債務之外還應當支付利息和費用,當其給付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時,並且當事人沒有約定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下列順序抵充:(一)實現債權的有關費用;(二)利息;三)主債務。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F. 合同條款中,清償時間前後不一致時以那個為准
您好:
根據您描述的事實,嘗試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回答如下,供參考:
1、關於房產證辦理的爭議。
合同中的兩處並不矛盾:
房屋交付使用後,6個月內為乙方辦理《房屋所有權證》。
(二)甲方在2年內為乙方提供房本。
第一種是6個月內為乙方辦理,而我們都知道辦理只是一個過程,甲方在交房後,6個月內為乙方辦理房產證,甲方不是房產證的發放部門,因此,他們只是提供申請。
後者是說兩年內提供房本。 意思是兩年內辦出來,交付給乙方。
個人認為此處是不矛盾的。
但是,合同法規定:
第四十一條 【格式合同的解釋】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
此處是格式條款,應當按照上述法律規定進行處理。
2、 關於房款的交付。
買賣合同中雙方的義務是:一方交付商品,另一方支付費用。
現在房屋已經交付使用,做為買受人,應當按照合同支付價款。
合同約定:(一)乙方必須按照做合同約定日期交款,如有延遲甲方有權終止合同,並且乙方交付甲方合同違約金總房款約2%。
涉及到28%餘款的給付,。
您應當按照合同約定支付價款,否則有可能承擔約定的違約責任。
以上意見是根據您的描述和提問做出的簡單回答,是律師的個人觀點,供參考!
----------------------------------
【河南 鄭州 曹靜傑律師】
----------------------------------
G. 合同法中的清償是指
清償費用,是指清償債務所需的必要開支。例如物品交付的費用,運送物品的版費用,金錢權郵匯的費用等,但不包括合同標的本身的價值。通常情況下,清償費用有運送費、包裝費、匯費、登記費、通知費用等。
對於清償費用負擔,如果法律有明文規定或者當事人之間有約定,按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辦理。例如《合同法》規定,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給債權人增加的費用,由債務人承擔;債務人部分履行債務給債權人增加的費用,由債務人承擔;債權人行使代位權或者撤銷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提存期間的提存費用由債權人負擔,等等。對於清償費用負擔,如果法律無明文規定且當事人又無約定時,由債務人承擔。但因債權人變更住所或其他行為導致增加清償費用的,增加的費用由債權人承擔。例如,債權人受領遲延而致清償費用增加,債權人請求對物品進行特殊包裝而增加的費用,債權人請求將物品運往清償地以外的地點而增加的費用,因債權轉移增加費用,等等,均由債權人負擔。
H. 合同法中不能履行債務清償的情形
債一直是合同中十分常見的詞彙,合同的糾紛很多都是因為債的原因,合同法的實施就是規范合同法所遇到的問題,給大家一種法律的依據同時也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合同法中不能履行債務清償的情形是什麼呢?下面小編為大家進行詳細的介紹,歡迎大家的閱讀。
合同法中不能履行債務清償的情形
下列情形同時存在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
1、債權債務關系依法成立;
2、債務履行期限已經屆滿;
3、債務人未完全清償債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八條【債務的清償】債務應當清償。暫時無力償還的,經債權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決,可以由債務人分期償還。有能力償還拒不償還的,由人民法院判決強制償還。
代為清償的效力
(1)對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關系的影響。由於代為清償是因第三人以為債務人的意思而為清償,所以,在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債的關系歸於消滅,債務人免除義務。但在雙務合同中,須雙方的債務均獲清償,合同關系才消滅。如果債權人無正當理由而拒絕受領代為清償時,應負受領遲延責任。
(2)對債權人與第三人之間關系的影響。代為清償的第三人如系就債務履行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則依清償代位制度,在其可得求償的范圍內,債權人所享有的權利當然移轉於第三人;如果為其他第三人,也可依約定而在其求償權的范圍內代位債權人。
(3)對第三人與債務人之間關系的影響。如果第三人與債務人之間有委託合同,則適用委託合同的規范,第三人有求償權。如果第三人與債務人之間既無委託合同又無其他履行上的利害關系,第三人可依無因管理或不當得利的規定求償。
第三人因代為清償而有代位權。第三人在其求償權的范圍內,得對債務人行使債權人的一切權利。債務人對於債權人有可得抗辯的事由,有可供抵銷的債權的,對於代位後的第三人也可主張。第三人因代為清償而享有求償權與代位權,為請求權的並存,因其中一權利的行使而得到滿足時,其他權利即歸於消滅。
通過小編的整理可以知道,合同法中不能履行債務清償的情形:債權債務關系依法成立;債務履行期限已經屆滿;債務人未完全清償債務。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總結的相關知識,如果您還有什麼疑問,歡迎來進行在線的法律咨詢。這里有專業的律師為您解答。
I. 合同法上的債務與責任指什麼,如何區分
一、合同法上的債務與責任指什麼
我國法律對債務與責任的概念作了嚴格的區分。《民法通則》第84條和第106條,債務是按照合同的約定或法律的規定而應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義務;而責任則是指違反合同義務而應承擔的民事責任。一種觀點認為:「債務是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的當事人當為的行為,而責任是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國家強制債務人繼續履行或承擔其他負擔的表現。」債務「並不包括任何對債務人的強制,在債務人不履行義務時,強制其履行或賠償損害,則屬於民事責任問題。」我們認為,這種觀點是值得贊同的,是科學合理的。
責任以債務的存在為前提, 但是,責任本身並不是債務。而是債務人違反債務所應承擔的後果。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由此可見,責任與債務具有不同的性質。
二、合同債務與責任如何區分
債務與責任有以下區別:
第一,責任是確保債務履行而設置的措施。它是以債務的存在為前提的,以督促債務人履行債務並保障債權人的債權為宗旨。
第二,責任是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國家強制債務人履行債務或承擔法律責任的表現。即一旦債務人不履行債務,則債務在性質上轉化為一種強制履行的責任。強制履行從表面上看,仍然是繼續履行原債務,但實際上已不同於原債務。因為強制履行已不僅是對債權人的責任,而且是對國家應承擔的責任。由此可見,責任與債務相比較,包含了一種國家的強制性。
第三,責任是與訴權聯系在一起的。民事責任之所以能成為保障民事權利的有效措施,乃是因為民事責任具有訴權,從而使其成為連結民事權利與國家公權力之中介。台灣學者林誠二指出:「各債權人之給付受領權,復受責任關系所保護,但責任關系之具體體現,則在與訴權之行使,因是,責任乃債權與訴權之中間橋梁。」[5]即所謂的:無債務即無責任。自然債務既是其中之一,有人認為:既然對債務人所負債務不能訴請法院予以強制履行,那麼,它就純粹是道德上的義務,而非法律上的義務。
一種觀點認為,違約責任與合同債務是兩各級相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債務是責任發生的前提,責任是債務不履行的結果;無債務不產生責任,但無責任的債務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債務。違約責任正式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結果,他與債務本上在性質上是不同的。正如林誠二所指出的:債務之本質在於責任,以及債務系為責任所包含,債務為肉,責任為皮,去之皮,肉不存,是故在債權法認定下,債務必有責任,責任制債務系一種空洞之概念,其法律上之價值。
來源成都律師:網頁鏈接
合同債務不履行為前提,過錯為核心,合同責任的承擔方式和賠償范圍的確定方式,構成一個豐滿健全的法律制度。違約行為,可歸責事由,責任的承擔方式,償范圍的確定標準是合同責任制度的四大板塊。
J. 關於合同法中清償抵充的問題
清償抵充就是合同法中的抵消。當債務人的存在債權人到期債權的時候,可以將自己的債務與債權人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