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的代理人
㈠ 合同中代理人和被代理人有哪些法律責任
在合同簽訂與履行過程中,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的法律責任是有區別的;第一,代理人和被代理人之間負連帶責任。委託書授權不明的,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如果代理人知道被委託代理的事項違法仍然進行代理活動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第二,代理人不履行代理職責,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責任。如果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同自己或者同自己所代理的其他人進行民事活動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種情況實際上是代理人獨斷代理行為。如果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第三人負連帶責任。
第三,無權代理造成損害的責任。如果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的代理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法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如果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的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如果第三人知道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已經終止還與行為人實施民事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失的,由第三人和行為人負連帶責任。
代理人為了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可以將自己取得的代理權轉托他人。轉托他人代理的,應當事先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事先沒有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應當在事後及時告訴被代理人,如果被代理人不同意,由代理人對自己所轉托的人的行為負法律責任。但在緊急情況下,為了保護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轉托他人代理的,不受這個限制。
在代理合同中,如果代理人沒有的的到被代理人的授權而擅自以被代理人的名義進行活動的話,此時被代理人是可以不用負責任的。同時,要是代理人超過了代理許可權進行代理的,被代理人不追認的話,對其也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
㈡ 合同法105 條中的債務人的代理人是誰
擔保人或者願意承擔相應債務的自然人
㈢ 合同代理人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第一,代理人和被代理人之間負連帶責任。委託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如果代理人知道被委託代理的事項違法仍然進行代理活動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第二,代理人不履行代理職責,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責任。如果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同自己或者同自己所代理的其他人進行民事活動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種情況實際上是代理人獨斷代理行為。如果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第三人負連帶責任。
第三,無權代理造成損害的責任。如果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的代理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法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如果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的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如果第三人知道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已經終止還與行為人實施民事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失的,由第三人和行為人負連帶責任。
代理人為了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可以將自己取得的代理權轉托他人。轉托他人代理的,應當事先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事先沒有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應當在事後及時告訴被代理人,如果被代理人不同意,由代理人對自己所轉托的人的行為負法律責任。但在緊急情況下,為了保護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轉托他人代理的,不受這個限制。
㈣ 代理人可以簽合同嗎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應當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我國民法規定的民事主體可以依法從事代理行為,所以一般應當是以被代理人名義來簽訂合同的。
法條依據:
《民法通則》 第六十三條
【代理人及代理范圍】公民、法人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合同法》第四百零二條【隱名代理】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在委託人的授權范圍內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該合同直接約束委託人和第三人,但有確切證據證明該合同只約束受託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㈤ 合同上面代理人是什麼意思要負法律責任嗎
代理在法律上指以他人的名義,在授權范圍內進行對被代理人直接發生法律效力版的法律行為。代理的產權生,有的是受他人委託,有的是由法律規定,有的是由有關部門指定。如在訴訟中,當事人聘請律師代理進行訴訟活動。有些行為如立遺囑、婚姻登記等不能成立代理關系。 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在代理許可權內進行直接對被代理人發生效力的法律行為。包括民事代理、訴訟代理以及其他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如納稅。
基本特徵
代理具有下列基本特徵:
①代理行為必須是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
②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獨立為意思表示。
③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為民事法律行為。
④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凡依法律規定,或依法律行為的性質、或當事人的約定,必須由本人親自進行的行為,不得代理。如婚姻登記、設立遺囑、具有人身性質的債務的履行,等等。
合同當中的代理人是否承擔法律責任要看具體的合同條款,一般情況下合同的法律後果是由合同當事人即被代理人承擔的,但如果代理人在代理行為中存在過錯,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僅僅是簽字,應當不用承擔合同法律後果。
㈥ 買賣合同中的乙方和乙方的授權代理人可以是一個人嗎
你好
既然是代理,那麼代理人跟被代理人是兩個人,否則不需要代理的。
直接自己行使即可,何必多此一舉呢、
所以,填合同當事人本人即可,也就是乙。
㈦ 委託代理中,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分別有哪些權利和義務
在委託代理中,委託人和代理人之間的權利義務是相互對應的,委託人的權利也就是代理人的義務,代理人的權利也就是委託人的義務。下面從義務的角度來分析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
代理人的義務主要有以下幾項:
(1)忠實地、勤勉地履行代理職責。代理人應為了委託人的利益,按照委託人的要求,在授權范圍內積極、認真、有效地進行代理行為,如果由於代理人疏於職責而致使委託人遭受損失的,代理人應對本人負賠償責任。代理人不得從事任何有損於委託人利益的行為。這既是一般倫理的要求,又是法律規定的代理人的義務。代理人在為代理行為時應盡到一定的注意義務,而根據代理屬於有償或無償,代理人所盡到的義務也並不相同。在無償代理的情況下,代理人應當盡到與處理自己事務相同的所謂的同一的注意義務,對此義務的違反則構成具體的輕過失;而在有償代理關系中,代理人應當負擔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否則構成抽象的輕過失。
我國《合同法》第399條規定:「受託人應當按照委託人的指示處理委託事務。需要變更委託人指示的,應當經委託人同意;因情況緊急,難以和委託人取得聯系的,受託人應當妥善處理委託事務,但事後應當將該情況及時報告委託人。」代理人在代理過程中,原則上應當遵從本人的指示。本人的指示,是在代理過程中本人以自己的意思干預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的意思表示的自由,由於代理的效果歸屬於本人,且通常本人更清楚後果對於自己的利害,因此,代理人應遵從本人指示。但在法定代理的情況下,以及本人有充足理由證明本人的指示不利於本人的利益,且當本人知道這種不利的存在時可以推定本人不會為指示時,則應當解釋為代理人不負擔遵從本人指示的義務,但應當得到被代理人的事先同意或事後及時告知被代理人。
(2)將代理行為產生的權利和收益及時移轉給委託人。獲得代理行為產生的權利和收益,這是委託人的目的,也是代理人從委託人那兒取得報酬或擁金的主要依據,代理人應及時將這些權利和收益移轉給委託人,不得無故延誤,更不得據為已有。
(3)負擔一定的報告義務。我國《合同法》第401條規定:「受託人應當按照委託人的要求,報告委託事務的處理情況。委託合同終止時,受託人應當報告委託事務的結果。」代理人的報告義務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在代理活動進行中,代理人應該將與代理活動相關的重要信息報告給委託人,告知委託人代理活動進展的情況;另一方面是當代理活動結束時,代理人應該將代理活動的最終結果報告給委託人,以便委託人承擔相應的代理結果。
(4)保守委託人的商業秘密。我國《合同法》第60條第2款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在代理關系中,代理人往往比較容易接觸到被代理人的秘密,當此種秘密不具有違法性時,代理人當然要承擔保密義務。代理人在代理合同有效期間或在代理合同終止之後,均不得把代理過程中所得到的有關委託人的保密情報、資料或其他商業秘密向他人泄露,也不得由他自己利用這些情報、資料同委託人進行不正當的業務競爭。
例如在一則侵權糾紛案中,原告系某民辦公司,曾委託某甲幫其推銷一種新技術產品,雙方簽有代理協議。由於代理業務進展的需要,原告向某甲出示了該公司新產品的技術圖紙及其他相關資料,某甲將這些資料進行了拍照、復印。該代理協議終止後,某甲與另一鄉鎮企業聯營,生產與原告公司相同的產品。因為某甲將其獲得的有關該產品的技術圖紙和其他資料提供給了聯營企業,後被原告發現。原告遂以某甲為被告,以聯營企業為第三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聯營企業立即停止生產、銷售該項產品,要求某甲賠償經濟損失。法院依法判決原告勝訴。
(5)原則上不得將代理權轉委託給他人。代理人應根據委託親自進行代理行為,因為委託代理是基於委託人與代理人之間的相互信任關系而產生的;因此在一般情況下,代理人不得把委託人授予的代理權再委託給其他人,讓別人替他履行代理義務。但在法律允許的特定情形下,轉委託是可以的。
委託人的義務主要有以下幾項:
(1)提供和補償代理人因履行代理義務而產生的費用。這是指代理人因執行委託人的指示,完成委託人交給的特定義務而支出的費用或所受的損失。例如,委託人指示代理人在 當地法院對違約的客戶進行訴訟,由此形成的費用支出或損失,代理人有權要求委託人子以補償。但在一般情況下,代理人履行代理義務所進行的正常業務開支應由代理人自己負擔,除非合同有特別約定或代理人能證明該項支出完全是為了執行委託人的指示,完成委託人交給的特定任務而直接產生的。
(2)提供必需的材料或資料。為了便於代理人順利完成代理事務,盡早實現授權目的,委託人應向代理人提供開展代理業務所必需的材料,如訂單、樣品、廣告晶、宣傳資料、客戶信息等。
(3)承擔代理行為的法律後果。委託人對代理人在委託授權范圍內所進行的行為的法律後果,無論是有利的還是不利的,都應當接受。委託人是代理行為所締結的法律關系的當事人,法律關系的權利由其享有,義務由其履行,責任由其承擔。
(4)支付報酬或傭金。這是委託代理中委託人最主要的義務。根據商業慣例傭金一般是按照代理人所完成業務金額,(標的)的一定比例提取,並事先在委託合同中予以規定。在商務代理中,特別是獨家代理的情況下,代理人對於委託人不經代理人介紹而直接從代理人代理地區內收到訂貨單簽訂合同。以及代理人介紹的買主日後連續訂貨時,能否取得傭金,各國的實際做法及法律規定不盡相同。
㈧ 合同中的委託代理人是什麼意思
委託代理人是受被代理人的委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其版效力直接歸屬於被代權理人。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委託代理的形式主要有兩種,即書面和口頭形式,當事人在實際運用中,可以用口頭形式,也可以用書面形式,但法律規定用書面形式的,應按法律規定,採用書面形式,如代簽經濟合同等,均應採用書面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