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的停薪留職
1. 現在的勞動法對停薪留職怎麼規定的
【停薪留職 勞動合同】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專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第屬九條規定:
原固定工中經批準的停薪留職人員,願意回原單位繼續工作的,原單位應與其簽訂勞動合同;不願意回原單位繼續工作的,原單位可以與其解除勞動關系。
(1)勞動合同法的停薪留職擴展閱讀:
停薪留職合同是指為了使特定職工有期限離崗停薪並保留職工身份,而由用人單位與該職工依法簽訂的,約定停薪留職期間雙方相互權利和義務的合同。該合同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只適用於原固定職工,不適用勞動合同制職工。合同有效期一般不超過二年。
其內容包括:停薪留職的時間、其間的工齡計算、是否繼續享受勞保福利待遇、停薪留職人員是否應定期向原單位繳納社會保險費等。期間職工不升級,不享受各種津貼、補貼和勞保福利待遇;因病、殘而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的可按退職辦法處理。
此合同需由職工提出書面申請,經企業批准後雙方協商簽訂。職工作了停薪留職申請,卻未經企業批准就擅自離職的,企業要按違反勞動紀律來做處理。
簽訂該合同的勞動者繼續保留原用人單位勞動者的身份,但不在原用人單位工作。原用人單位停止對勞動者工資的發放。
2. 勞動合同到期了還可以辦理停薪留職嗎
勞動合同到期了是否還可以辦理停薪留職,要看用人單位是否同意,因為合同到期了就雙方勞動關系終止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規定
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終止:
(一)勞動合同期滿的;
(二)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
(三)勞動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蹤的;
(四)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的;
(五)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五條勞動合同期滿,有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應當續延至相應的情形消失時終止。但是,本法第四十二條第二項規定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勞動者的勞動合同的終止,按照國家有關工傷保險的規定執行。
3. 根據現行勞動合同法,停薪留職期間是否承認雙重勞動關系
與新單位屬於勞動關系,但在簽訂《勞動合同》時可以就繳納社會保險事宜,雙方做出專項約定,勞動合同的其餘條款應當按照〈勞動法〉規定辦理。
4. 關於企業職工停薪留職法律有哪些規定
企業職工停薪留職,這是特殊時期的產物,現在早就廢除了。
勞動部《關於貫版徹執行(中華人民共權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規定:原固定工中經批准薪留職人員,願意回原單位,繼續工作的,原單位應與其簽訂勞動合同;不願意回原單位繼續工作的,原單位可以與其解除勞動關系。
這個《意見》是 1995年8月4日由勞動部頒布的,從《意見》的規定可以明確看出國家的態度,即國家不同意一方面維持勞動關系,又停薪留職在外自謀職業或到第三人處就業。這么多年過去了,企業全民所有制時代早就結束了,企業職工停薪留職也早就退出歷史舞台了。
5. 新勞動法中有沒有規定停薪留職的問題
勞動抄法中是沒有停薪留職概念。只有在工傷期間才享受停工留薪期待遇。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三條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
6. 停薪留職期間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是否違法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用人單位要勞動者停薪留職期間解除勞動合同是不是違法,要依據具體情況而定,如果勞動者被判刑的,解除勞動合同不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 【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過失性辭退)】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7. 《勞動合同法》教師停薪留職
從2006年起,中小學教師不允許停薪留職。基本全國都是這樣的,除非單位特殊處理.
「國家法律法規版對事業單位權工作人員從業有限制的,從其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二章第八條關於教師應當履行義務中第二款明確規定:「教師應當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按此規定,教師在聘任期內應嚴格履行聘任合同。希望您安心在教師崗位工作,為國家教育事業多作貢獻。
8. 企業勞動合同制職工是否存在「停薪留職」的說法
沒有「停薪留職」的說法。
關於停薪留職,早在一九八三年《勞動人事部、國家經委關於企業職工要求「停薪留職」問題的通知》中就說明了只適用於國營企業的固定職工。隨著時代的變遷,國營企業的說法、固定職工的說法都已經封入了歷史的長卷。一九九四年我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正式開始建立現行的勞動合同制。
請假超過一定時間按照自動離職處理。如果非要這么做,可以理解為「掛靠」;就是他掛靠在你們單位,你們要幫他繳納社保等各種保險,但這些錢可以讓他自己出(包括企業部分)。
這樣一旦出事,按照保險的有關條款處理。但如果有單位負擔部分,單位要負擔的。你們最好和他解除合同為好,讓他自己到社保局以個人名義繳納社保,繳納的費用相對企業少些。
(8)勞動合同法的停薪留職擴展閱讀來源:
停薪留職辦理過程
1、職工應提出書面申請,經企業批准,並簽訂停薪留職協議書。如果作了停薪留職申請,卻未經企業批准就擅自離職的,企業要按違反勞動紀律來做處理。
2、停薪留職協議書的內容有: 在停薪留職期間,企業停發工資、獎金、各種津貼和補貼,停止享受勞保福利等待遇;職工應按月向原單位繳納待業保險基金、養老保險基金及其他費用。
停薪留職期間按期繳納費用的職工可計算連續工齡;職工在停薪留職期滿前即未辦理復工手續,又未辦理辭職、調動手續的,企業待職工停薪留職期滿後可按自行離職處理,並發給離職證明書;停薪留職期限,由企業根據生產或工作需要與職工具體商定。
9. 《勞動法》有停薪留職嗎
很明確的告訴你在勞動法里是沒有相關這條規定的,在勞動合同法里
應該會有
10. 單位不讓停薪留職違反勞動合同法嗎
不違反勞動合同法,1999年5月以後,不再辦理「停薪留職」。
停薪留職,是「中國特色」之一,准確地說,它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轉型的產物。在計劃經濟時代,包括企事業單位正式職工、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在內的一群人,手裡端的是摔不破的「鐵飯碗」;而當市場經濟大潮來臨之時,其中一些人辭職下海了,或由於其它原因離開了原來的工作崗位。可由於轉型沒有完成,計劃與市場仍處於交匯期,於是這些人的「鐵飯碗」還被保留著,計劃與市場兩頭好處都占著,雖然停了薪水卻隨時可以「上岸」,重新端起「鐵飯碗」。
而現在的情況已大不相同。現在各行各業的「鐵飯碗」已被打破,企事業單位用人實行的是合同制,黨政機關用人也在逐步推行聘任制,這兩項制度意味著,在其崗必獲其薪,一個蘿卜一個坑;而不在其崗,則不僅要「停薪」,而且要「去職」,沒有空餘的崗位虛位以待,供「停薪留職」之用。實際上,「停薪留職」使得很多人雖不在某個崗位上工作卻長期占著這個崗位,占著人員編制,大有「占著茅坑不拉屎」之嫌,對於那些無崗可上的人顯然不公平。在就業壓力如此之大,崗位競爭如此激烈的現實情況下,「停薪留職」理應被叫停;在經濟體制已逐步從計劃過渡到市場的今天,「停薪留職」理應退出歷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