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與民法價值差異

經濟法與民法價值差異

發布時間: 2022-01-07 17:54:02

1. 經濟法民法在價值取向上的聯系與差異

法的價值是指法律滿足人類生存和需要的基本性能,即法律對人的有用性。法的基本價值包括秩序、自由、正義和效率。不同的部門法因為調整范圍和調整方式的不同,它們的價值也有所差異。民法和經濟法在調整對象、法的淵源和作用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聯系,因此,民法和經濟法在具體體現法的價值時,各有不同的側重,表現為不同的價值取向。經濟法和民法是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核心,區分兩者之間價值取向的差異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2. 經濟法和民法的區別

規范的對象領域不同,民法規范私人、平等的個體領域,比較靈活,注重當事人雙方的協商,而經濟法偏向於公法,是一種制度上的規范和限制,是國家自上而下對經濟領域各項制度的規范。

3. 淺談經濟法與民法的關系

經濟法和民法的關系抄
它們在調整對象方面的交叉,源於以下兩個重要因素:一是由於二法都處在市場關系之中,而某種市場關系的形成又往往呈現錯綜復雜的情況,這就必然導致二者在調整對象上的部分重疊與交叉,調整對象的交叉又需要民法和經濟法從不同角度,在不同層面上共同去維系社會關系的存在;二是由於某個具體的法律關系,單靠一個法律部門的作用是難以形成的。因此,民法和經濟法在調整對象上的交叉性,決定了二者存在的互補性。

民法是從市民社會中自然形成的,它以人本主義為出發點,其理念是自由主義,民法的價值理念之一是對抗國家力量的侵犯,而經濟法以追求社會整體利益為其立法宗旨,即站在社會整體的角度,通過法律對社會經濟關系的調整,消除極端個體權利本位對整體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消極影響,以解決個體營利性與社會公益性的矛盾,促進經濟良性發展。

4. 經濟法與民法的區別是什麼

(1)兩者調整范圍不同。經濟法調整以生產經營管理為中心、縱向的與一定范圍的橫向的經濟關系,還調整經濟組織內部一些重要經濟關系。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以交換為中心發生的財產關系。

(2)主體構成不同。經濟法主體體系廣泛,包括法人、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其他組織和內部組織,具有一定的必要的層次性。民法主體分自然人與法人兩類,只講平等性。

(3)主旨思想不同。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民法是「個體權利本位」。

(4)調整手段不同。經濟法採取民事、行政以及刑事手段綜合調整。民法主要採取民事手段。



(4)經濟法與民法價值差異擴展閱讀:

(1)經濟法與民法的聯系。經濟法與民法的聯系最為密切,主要表現在:在調整對象方面,兩者都調整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這是因為作為民法重要調整對象的財產關系,實質上就是經濟關系;在法律作用方面,經濟法和民法都在保護當事人合法經濟權益,維護良好的經濟秩序方面發揮重要功能。

(2)經濟法與民法的區別。

①具體的調整對象不同。經濟法以國家在管理和協調國民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為調整對象,具有顯著的服從性,屬於公法范疇;民法則調整作為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以平等性為基本特徵,屬於私法的范疇。

②法律屬性不同。經濟法強調社會本位,以社會利益和社會責任為基本原則,著眼於維護全局的、長遠的利益;而民法則突出個體權利的本位性,強調社會個體的權利、平等和自由,能夠調動和保護個體的積極性及創造性。充分運用和體現市場競爭機制。

③調整方法不同。經濟法以強制性規范為主,對違法行為綜合運用財產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三種制裁形式,具有懲罰性;民法則更多地採用任意性規范,當事人可以依法自由處分權利,對違法行為採取民事制裁形式,具有補償性。

5. 經濟法與民法,商法的區別和聯系

民法和商法是從橫向調整社會經濟關系,他們是一般和特殊的關系,而經濟法則專既從橫向、也屬從縱向調整社會經濟關系。它們雖然是各自獨立的法律部門,但並非純然無涉,而是應相互配合,相互輔助,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來保障社會經濟發展。

6. 如何看待經濟法的地位它與民法,商法的區別何在

1)
經濟法是國家從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對其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活動進版行干預管理和調權控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
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3)
商法是調整商品經濟關系,以及由商品交易習慣形成的商品交換規則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經濟法的地位,它是獨立的,重要的法的部門。
以下是經濟法、民法、商法的區別:
經濟法
民法
商法
用以宏觀調控
用以微觀調控
是民法的特別法
縱向上下的法律關系
橫向平等的法律關系

7. 民法中的財產關系和經濟法 有什麼區別

1、財產關系

網路對財產關系的定義是:在法律上被確認的所有制關系。是指人們在產品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經濟內容的關系。其特點是主體地位平等、自願發生、受價值規律支配。那麼,這與民法中的平等原值、自願原則(意思自治)及經濟法中的遵循價值規律原則是向匹配的。從定義上來說,經濟法強調的是不平等的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國家調控),而民法上強調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這就是界限(區別)之一吧。
但是同時,民法規定和調整平等的(經濟)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而我們又是在經濟活動中(受經濟法調整)開展經濟活動的,界限還真不明顯……
2、民法中涉及哪些財產關系
那就得對「財產關系」進行分類了,該如何分類?民法中對財產的處置主要是佔有、支配和流轉,由此產生了佔有關系、支配關系和流轉關系。(同時,大民法中的《婚姻法》中還有「夫妻共同財產關系」,我覺得只是主體為夫妻二人的差別而已)。民法中有財產的佔有、支配和流轉,由此產生了所有權、用益權和債權等,經濟法和商法中同樣也包含,只是商法的主體主要是商事主體(企業法人、社團法人等),經濟法的主體是國家(調控)行政部門,如稅收部門等。從三種財產關系的分類上而言,若論是否有界限,我覺得主要在參與的主體同。
3、經濟法和商法中有沒有涉及到財產關系
結合財產關系的定義和分類,我覺得財產關系既然是一個法律概念,那麼它應該是貫穿於所有的法律,或者所有的部門立法都會考慮到的,畢竟它是生產關系在法律層面的體現。肯定是有啦,但還是離不開上述的三種分類。

8. 簡述經濟法與民商法的區別

1、調整對象不同

經濟法調整對象是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社會公共性經濟關系,不調整人身關系。而民商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2、主體及主體之間關系不同

經濟法的主體包括國家機關(主要指行政機關中的經濟管理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的內部組織及有關人員、農戶、個體工商戶和公民。民商法主體是自然人和法人及其他組織。民商法的主體是平等的,沒有管理關系;經濟法的主體地位卻不要求平等。

3、調整方式不同

民法是私法,以自由平等為核心,其調整方式相應地採取意思自治原則,即由當事人自己意志設定其權利和義務,國家並不予以過多干涉。商法的主體是商事慣例,但在現代社會中,為保護交易安全,其中也滲入了一些公法性因素。國家的強制性規定也在逐漸增加。

4、本質功能不同

保護利益的不同,必然導致法律本質功能的差異。民法維護商品交換,而商品交換要求平等和自由,要求交換者以自己意志設定權利和義務。因此,民法的本質是市民社會的法,是私法,是「天生的平等派」,也是權利法。它站在當事人平等這一平面上對商品關系加以保護,其功能主要是維護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商法的本質功能基本與此相同。

5、價值取向不同

經濟法以社會整體利益為本位,著重於社會整體利益為導向,協調個體利益的矛盾與沖突,實現利益均衡,促進社會共同加之目標的實現。民商法以個人權利為本位,以保護個人利益為導向,著重調動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個人利益最大化。

(8)經濟法與民法價值差異擴展閱讀:

經濟法以社會整體經濟利益為保護重心,為解決民商法、行政法均無法解決的社會經濟問題而產生。它的本質是國家管理經濟的法,是平衡協調國民經濟運行的法。

經濟法對社會經濟生活發揮著機制效用功能,即從更高層次上全面、一體、綜合系統地調整經濟關系。它通過引導、促進、保障和制約途徑來指導預測、激勵限制、整體協調與個別規制經濟活動。可以這樣認為,在現代社會,沒有經濟法,整個經濟秩序將重復本世紀初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所經歷的「磨難」。

參考資料:

經濟法-網路

民商法-網路

熱點內容
全國法院司法統計公告人民法院報 發布:2025-08-21 23:38:21 瀏覽:551
學習身邊的道德模範 發布:2025-08-21 23:37:28 瀏覽:834
中央台十二套社會與法 發布:2025-08-21 23:31:18 瀏覽:686
大同市城區法律援助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5-08-21 23:28:44 瀏覽:925
工會法和勞動法競合 發布:2025-08-21 23:16:34 瀏覽:962
刑法的法律特徵 發布:2025-08-21 23:13:53 瀏覽:877
企業負責人和法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1 23:13:51 瀏覽:904
法院行政轉崗 發布:2025-08-21 23:05:36 瀏覽:700
臨沂律師排名 發布:2025-08-21 22:51:34 瀏覽:733
中國法律知識競賽題目及答案 發布:2025-08-21 22:48:11 瀏覽: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