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與法愛情的時代14

社會與法愛情的時代14

發布時間: 2022-01-07 23:04:04

『壹』 歐洲中世紀騎士的愛情觀與其時代道德有何沖突

中世紀的騎士愛情帶有封建形制,講究忠誠,不題其正面積極意義,但就愚忠愛人,捨命效死。比之今日愛情觀,更加少了人性的自由。

『貳』 愛情時代道德與法治之欲蓋彌彰

不論這個社會怎麼樣,你都要把日子過下去;不論未來怎麼樣,你都要把日子過下去;重要的不是抱怨環境,不是擔憂未來,人生沒有什麼大道理,唯一要做的:去做當下能夠做的。只有在行動中你才能獲得永生。

『叄』 道德與法治愛情時代冷峻的手機鈴聲

所謂「鄉土文學」,往往讓人聯想到某種奇趣盎然、野氣撲人的田園詩意,月下小景、水鄉夜色或空靈雨景常常成為鄉土文學恬靜怡人的意境,黃泥的牆、烏黑的瓦、老人、女孩和黃狗更是時常作為一種鄉土文學的典型背景,昭示著鄉土文學所可能具備的某種超然的美學特徵。不過,鄉土文學中也亦時常出現粗獷的民俗,剽悍的民風,甚至是野蠻的陋俗、愚昧的鄉規和殘酷的階級,所以,如果認為鄉土文學只是敘述心靈的凈土或只描寫詩意的田園風光,顯然不夠全面。鄉土文學中,粗獷的陽剛之氣與纖細的陰柔之美同在,化外之境的淳樸人性和波瀾壯闊的階級斗爭都可以為鄉土文學所容納,而愚昧與文明的沖突,在中國鄉土文學的發展歷程中,更是形成了一個越來越突出的主題。至於鄉土文學的作家,如沈從文,自命為「鄉下人」,劉紹棠,自稱為「土著」,他們的鄉土作品的視野,表面上看,似乎只專注於鄉土間的純美故事;細究起來,現當代任何一位以鄉土文學為題材的小說家,幾乎都無法完全迴避關於現代意識和外部世界對鄉村的影響。這種影響有時以直接沖突的方式表現出來;而在另一些的鄉土文學作品中,作家的敘述可能間接地表達對於現代文明的某種否定態度。但是,不管以鄉土為題材的作家對現代文明取何種態度,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中的「鄉土文學」並非封閉的「鄉土文學」,這一題材的文學類型,總是直接或間接應對著現代文明的挑戰。
據考證,關於「鄉土文學」的闡述,在現代中國,最早的是魯迅。他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導言》中說 「蹇先艾敘述過貴州,裴文中關心著榆關,凡在用筆寫出他的胸臆來的人們,無論他自稱為用主觀或客觀,其實往往是鄉土文學,從這方面說,則是僑寓文學的作者。」(1)盡管魯迅對「鄉土文學」未做出正面的定義,但他勾畫了當時的鄉土小說的創作面貌。當時的鄉土文學的作家群體多寄寓在都市,沐浴著現代都市的文明,領受著「五四」新潮的洗禮。現代文明和進步思想的燭照,幾乎成為當時作家書寫「鄉土文學」的一個重要的創作準備。1936年,茅盾更進一步指出「鄉土文學」最主要特徵並不在於對鄉土風情的單純描繪:「關於『鄉土文學』,我以為單有了特殊的風土人情的描寫,只不過像看一幅異域圖畫,雖能引起我們的驚異,然而給我們的,只是好奇心的饜足。因此在特殊的風土人情而外,應當還有普遍性的與我們共同的對於運命的掙扎。一個只具有游歷家的眼光的作者,往往只能給我們以前者;必須是一個具有一定的世界觀與人生觀的作者方能把後者作為主要的一點而給與了我們。」(2)如果以茅盾的「鄉土文學」觀念為圭臬,那麼,魯迅筆下的鄉土世界無疑最具代表性。在末庄、土谷祠、烏蓬船、咸亨酒店構成的鄉土環境中,魯迅以一個啟蒙者的眼光揭示著鄉土人物的麻木、愚昧和殘酷。在魯迅的鄉土小說世界裡,鄉土環境,絕對不是寄予著某種人生理想的世外桃源,而是扼殺民族生命力的所在。魯鎮和末庄幾乎可以等同於魯迅所說的「鐵屋子」。大概只有在回憶童年的敘述中,魯迅才對故鄉表現出些許的溫情。而魯迅對鄉土環境的嚴峻態度,實際上為現代的許多進步作家所接受,所追隨。在鄉土生活和風習畫面中寄予重大的社會命題,顯示社會的變遷和變遷社會中的人物成為中國現代作家孜孜以求的一種鄉土文學的敘事模式。魯彥、許欽文、蹇先艾、台靜農、許傑、彭家煌、沙汀、艾蕪等一批現代鄉土作家,以朴實細密的寫實風格書寫老中國兒女在各自的鄉土上發生的種種悲劇性故事:宗法制的農村中的世態炎涼和無產者的不幸,封建等級制度延伸出的生活邏輯和社會心理對賤者、弱者不動聲色的毀滅,封閉的邊遠鄉村中原始野蠻習俗對的播弄和控制,等等。在這些鄉土文學中,被台靜農稱為「地之子」的現代中國農村的老百姓們,承受著巨大的苦難,而小說敘述者所營造出的愚昧與冷漠、悲哀與陰郁交織著的鄉村氛圍,表現出這批鄉土作家對當時中國最低層社會的強烈使命感。當然,這批鄉土作家同時還是農村痼疾的解剖家,如沙汀,以尖銳的諷刺的筆法,寫出了「半人半獸」「土著」人物把持的鄉鎮中的黑暗和無常。
對鄉土世界中、經濟、階級斗爭問題的關注,乃是現當代中國的鄉土文學的相當重要的一個敘事潮流。從早期具有左翼色彩的鄉土文學創作開始,延續到抗戰期間的趙樹理、孫犁,形成了「山葯蛋派」和「荷花澱派」的鄉土小說流派。在趙樹理、孫犁的鄉土小說中,斗爭故事和戰爭故事已經成為主宰。不過,在關於和戰爭的敘述中,這些作家通常以普通農民為視角,所以,他們的敘述和思維依然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特別是孫犁,他的鄉土小說,塑造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中鄉村普通百姓的樂觀、無私和勇敢,具有一種鼓舞大眾為民族解放而斗爭的詩意向上的力量。而這種以革命為脈絡的鄉土文學,發展到合作化題材階段,事實上其敘述者都轉變為的具有敏銳意識的全知者,他們以鄉土小說為輸出革命和繼續革命理念的所在,並十分注意塑造鄉土世界中具有高度革命覺悟的農村「革命新人」,這些作家,以柳青和浩然為主要代表。
與具有進步色彩或直接參加革命的鄉土作家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另一批陶醉於田園風光的現代鄉土作家,其中成名於20、30年代的廢名和沈從文最有代表性。廢名的鄉土文學作品中,少年和姑娘在夕陽下逗留嬉戲,行人挑夫在楊柳樹下乘涼喝茶,農家樂的一派祥和而繁忙的快樂景象完全抹去了現代農村中血腥的一面,譜寫出一曲遠離塵囂的田園牧。至於沈從文的創作,也多注意刻畫鄉土中的「粗糙的靈魂」和「單純的情慾」。沈從文描繪的山寨、碼頭寧靜而秀美,宛如一副副古樸奇幻的風俗畫。特別是在這些「化外之境」中發生的愛情故事,更有令人一唱三嘆之妙。《邊城》中少女翠翠的愛情觀和愛情經歷,單純而美麗,有著未受現代都市文明污染的清澈和微妙。在沈從文的鄉土文學世界裡,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有靈性的,禽獸在做夢,草木能談吐,大自然的「神性」成為鄉土世界沉默的主宰。那麼,沈從文意圖在他的寧靜超脫的鄉土作品中寄寓什麼樣的主題呢?是「人性」。沈從文在他《從文小說習作選·代序》中言明:「這世界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山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築。這神廟供奉的是『人性』。」那麼,我們有必要追問的是,沈從文是不是以「人性」的小廟的構造迴避可能存在的殘酷現實,從而「美化落後」「詩化麻木」呢?如果這樣看待沈從文的鄉土文學作品,確實是過於粗暴簡單了。在沈從文詩意神話的長廊中,即使是最精美的篇章,也在述說著某種無法抗拒的悲涼。翠翠那一雙"清明如水晶"的眸子,在親人的死亡和情人的離去的現實面前,不也宣告了詩意的神話的破滅了嗎?而沈從文的另一名篇《丈夫》,幾乎完全可以將其視為關於鄉村底層人物的一曲悲。進入鄉土文學純美境界的沈從文,未必就不懂的社會的苦痛,只不過他是以率真淳樸、人神同在和悠然自得的邊緣性異質性的鄉土文化的敘述,顯示處於弱勢的邊緣文化中沉靜深遠的生命力量,從而內在地對所謂文明社會的種種弊端構成了超越性的批判。在新時期的鄉土文學寫作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沈從文式鄉土文學寫作類型的延續。在汪曾祺等作家的鄉土文學作品中,沈從文式的清澈空靈被賦予更為樂觀明朗的特徵。另外,沈從文的鄉土文學,還開創了以展現「異質文化」中人性軌跡來表明文化成規對人的影響的寫作模式,這種模式在新時期為韓少功、李銳這樣的作家所承繼。不過,韓少功式的視角要比沈從文更「客觀」、更「中性」,他們更直接地也更熱衷於敘述、他們所看到的「異質文化」之內發生的種種故事。正如李慶西對韓少功的《爸爸爸》的敘述者態度的:「就審美主體而言,完全是局外人的態度,對一切都保持著老於世故的緘默。這倒並非自以為是的冷眼觀照,而是一種寬宏、曠達的心境。所以不奇怪,這里沒有魯迅那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慨,……,敘述者的意向,實際上是對傳統文化和民族性格的認同。」(3)韓少功對於傳統文化和民族性格是否認同有待商榷,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韓少功的確善於模擬「局外人」的視角,反復打量他眼中的鄉土人物鄉土習俗的種種文化規定性。這種冷靜的寫作態度,在韓少功的長篇小說《馬橋詞典》中達到了極為自覺的階段。《馬橋詞典》中,鄉土,特別是鄉土語言,成了鄉土文化中最有趣也有富有歷史深度的縮影和索引。表面上,馬橋是一個靜態的存在,惟有「局外人」的視角,才可能將現代文明對馬橋的影響看得如此透徹,並獲得豐富的詮釋。在「地球村」的意識越來越強烈的當代,以韓少功、李銳、張煒為代表的中國作家們,已經不再象劉紹棠那樣以自我情感的過分投入作為呵護鄉土文學的寫作姿態,而是站在一個更自覺更冷峻的制高點,以文化代言人的身份,敘述著中華各地鄉土文化的變遷。
鄉土寫實小說:20年代中期,以農村生活為題材,具有較濃的鄉土氣息與地方色彩的小說興盛起來,延續到30年代,即鄉土寫實小說。代表:廢名(馮文炳)、許傑《賭徒吉順》、許欽文《一生》《瘋婦》、魯彥(原名王衡,因熱愛魯迅而改名,代表作《菊英的出嫁》——冥婚,《黃金》標志著鄉土寫實小說創作的成熟,史伯伯,串門——借錢,參加婚宴——坐末席,女兒遭罵,被盜不敢聲張,寫出了金錢觀念驅動下人與人之間冷酷、可怕的關系。)蹇先艾、黎錦明、彭家煌《陳四爹的牛》、台靜農、徐玉諾、王思玷等。鄉土小說把藝術之根扎於故鄉的土地與農民之中,帶著滿身鄉土氣息,又敢於正視農民的辛酸與凄楚,作平實自然的描寫。

『肆』 學生時代的愛情與進入社會時代的愛情差別在哪裡

學生時代的愛情很青澀、很甜美,但、是束縛的。進入了社會是自由式的戀愛,不用擔心被父母和老師知道

『伍』 學生時代的愛情和社會愛情的區別是

學生時代那是早戀,多是喜歡但達不到愛情。過了24歲人的生理心理達到成熟,愛情才是愛情。也就是說學生時代是喜歡和某人在一起,主要是為了玩樂。24歲後是為了生活在一起。

『陸』 14歲女孩叛逆在外戀愛不回家,不認家人,以死威脅怎麼辦

論《聊齋志異》中的女性形象
我國著名作家冰心有句名言:如果沒有女性,我們將失掉生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用這看聊齋女性,大體不錯。蒲松齡是寫女性的鐵筆聖手,同樣的人物,他比前輩作家寫得生動豐滿,他還涉獵他人沒有涉獵的禁區,寫出新人形象。在《聊齋志異》中,蒲松齡筆下的女性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在女性能頂半邊天的商品經濟時代,我們把女性放在愛情和社會的背景上,看看聊齋女性的,這仍有一定的時代意義。
一、愛情、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
在愛情、婚姻、家庭中,聊齋女性形象各異,各有千秋。我們先看在愛情生活中的聊齋女性對、對人格的不懈追求。
1、外貌和心靈皆美的狐女阿綉
《阿綉》里有模樣兒完全一樣,個性很不相同的兩個優美女性,其中一個就是美的追求者狐女阿綉。男主角劉子固認識了美麗的雜貨鋪少女阿綉,卻沒有辦法娶到她,在他沮喪的同時,希望能遇到個類似阿綉的。這時,狐女幻化成阿綉的模樣來和劉子固歡會。狐女為什麼這樣做?只是艷羨阿綉的美,希望和她媲美。劉子固的僕人很聰明,很快揭穿了狐女阿綉的身份。劉子固本來跟狐女阿綉好得蜜里調油,一旦得知狐女的怪異身份,非常害怕,還讓家人准備下兵器伏擊狐女阿綉。對這樣的寡情郎,狐女阿綉採取讓態度,說她知道劉子固一直想念阿綉,正打算幫助他們團聚,她雖不是阿綉,卻自認為不比阿綉差。狐女阿綉有神力,卻不報復無情義的劉子固,而是把失落的愛,無私奉送他人。當民女阿綉陷入被亂軍俘虜的危難時刻,狐女阿綉卻施展神力把民女阿綉從戰亂中救出。在她幫薄情郎和阿綉建立幸福美滿的家庭後,真假阿綉開始了妙趣橫生的比美。開始,劉子固還能分辨真假,後來,連劉子固都分辨不清哪個阿綉是自己的妻子了。這說明狐女的美已經修練得跟阿綉沒有區別。狐女為什麼如痴如醉地要修練成阿綉的樣子?據狐女說,她跟阿綉前世是姐妹,兩人都模仿美麗的西王母,阿綉比她學得好。她們轉世之後,狐女仍然不忘對美的追求。
在《阿綉》這個故事裡,狐女阿綉是愛情的締造者、是家庭的保護神。她能夠放下怨恨,幫助真阿綉和劉子固建立家庭,體現出高尚的人格魅力。愛一個人不意味著強行佔有,而是要讓他跟所愛的人走到一起,要他得到自己的幸福。這是狐女的人生哲學,也是美的哲學。狐女在追求和修煉形態美同時,獲得了內心美。她的人生哲學不管是在蒲松齡所處的時代,還是我們生活的今天,都是令人嘆服的。
2、貌丑而心善的喬女
喬女丑得出奇,二十五歲還沒嫁出去。喪偶的穆生娶了她,生了兒子後穆生又死了。喬女求娘家幫忙,娘家不理睬,她只好靠紡織艱難度日,這時,她有了一個改變貧窮和孤苦生活的機會:同縣家境富裕的孟生要續弦,條件很苛刻,可見了喬女卻大為贊賞,還派人說媒,顯然是看上了喬女的德,但喬女信守封建律條,堅決拒絕。孟生對她越發欣賞,讓媒人再次求婚,還說服了喬女的母親,可連母親親自動員她都不同意。喬女恪守封建道德,堅持不事二夫,但孟生對她的鍾情讓她深深感動,心靈早就跟孟生到一起,在精神上背叛了「不事二夫」的誓言。不久,孟生得暴病死了,無賴趁機把其家產攜取一空,僕人趁火打劫,喬女卻敢到孟生墳上臨哭盡哀。當無賴又想謀奪孟生的田產時,連孟生的好朋友林生被無賴威脅後都嚇得不敢出面,而非親非故的寡婦喬女挺身而出,到官府告狀、到有地位的縉紳門上哭訴,終於替孤兒保住了財產。然後,喬女十幾年如一日,任勞任怨地撫養孤兒成人,請老師,積累錢糧,和名門聯姻,她的做法儼然孟生遺孀。
喬女有一定的叛逆色彩,她跟孟生的感情,實際上是精神戀愛,她重情重義,用終生的辛勞來報答孟生的知己之情,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
3、出淤泥而不染的形象:鴉頭
鴉頭是個誤入風塵的少女,因為她不肯接客一再受到老鴇毒打,她認識了誠實的書生王文之後,認識這個人可以托以終身,馬上就機智地把握自己的命運,百折不回。
鴉頭出身低賤卻為人清高,她嚮往正常的婚姻,可是在封建禮教下,女子處於被、奴役的地位,而做為一個身份低微的,她更不可能有婚戀的。她在老鴇的魔掌下,背叛了封建長輩的意圖,想從良,想與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並至死不渝,這在封建時代的人們眼中,是叛逆的,但又是很多人所嚮往的。在婚姻、離婚率高的今天,鴉頭的形象不能不讓人反思我們當代人的行為。
4、思想解放的俠女
身份低微的鴉頭想過正常人的婚姻生活而不能,而大家閨秀俠女卻天馬行空,未婚生子,這在那個講貞節、講究婚姻是「終身大事」的封建社會中,就再出格不過了。
俠女不肯接受顧生的求婚,卻跟他幽會、生兒子,而且對顧生說自己給他料理家務,同床共枕並生育後代,實際上已是夫婦,何必在意什麼名份?像這樣只要婚姻實質,不講表面禮法和名份,可謂極其解放的思想,這在其它古代小說里幾乎找不到。俠女沖破了倫理的約束,我行我素,未婚生子而坦然面對,是當時在現實中是不可能有的。但在人們的生活經歷中,渴望得到某種情感上的安慰,也是很自然的事情。當今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事實婚姻,當事人不在乎名份、法律約束,往往自吞苦果,從俠女的行為與當代人做法的比較,讓我們感到,思想解放要有度,否則情理不容。
5、惡婦形象
在封建宗法制社會中,婦女本來處於最低層,受到夫權壓制,但卻出現了潑婦。其實婦女的極度潑悍正是其極度虛弱的異端表現。《馬介甫》中,狐仙馬介甫認識了楊萬石,到他家拜訪,發現楊萬石的妻子尹氏虐待老人,不讓招待客人。她還把公爹當成奴隸,自己不給老人穿好衣服,馬介甫送給老人好衣服,她竟然在公爹身上一條一條撕開,還動手扇公爹的耳光,揪公爹的鬍子,最後逼得公爹出家做了道士。對弟弟、弟媳、侄兒,尹氏更無人性,害得弟死,弟婦再嫁,侄兒幾乎喪命。楊萬石的妾給尹氏整治得連話都不敢跟楊萬石說。當尹氏發現妾懷孕,立即動手打得崩注墮胎;因妾懷孕,尹氏命楊萬石跪著戴上女人的首飾,楊萬石怕老婆給戴上的女飾脫落,直挺挺地立著,氣也不敢喘。尹氏這個潑婦真是寫絕了!當代生活中也不乏潑婦,她們不再受人壓制,目空一切,想凌駕於任何人之上,看到尹氏的形象,讓人反思男女是否真的平等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應如何對待,情與法等諸多問題,根源何在?
在《聊齋志異》中,在生動描述獨具特色的女性形象時,一些平庸之輩往往作為襯托,她們或是封建淑女的代表,或是恪守婦道的賢妻良母,是忠貞烈女,是封建衛道士……都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不足為道。
阿綉對美夢寐以求,喬女為知己者死,鴉頭誓死捍衛愛情,俠女要婚姻實質而不要名份。聊齋中的女性形象同枝不同葉,同葉不同花,女性的美,可見一斑。
二、社會生活中的女性形象
在愛情婚姻家庭生活中,聊齋女性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在社會生活中,她們的聰明才智也大放光芒,她們在跟惡勢力斗爭時,機智勇敢,談笑之間卻敵兵,她們的處事才能、文才、治國才能也讓庸碌的男人望塵莫及。隨著時代的發展,她們還成為商品經濟中的弄潮兒。
1、在復仇中成長的剛強少女:竇氏
竇氏被惡霸南三復哄騙失身後無情拋棄,她和兒子凍死在南三復家門口。貧窮的竇家告連通官府的南三復,南以重金行賄得免,看來竇女要冤沉海底了。可是竇女的鬼魂出現了,兩次陳屍於南三復的床上,最終南三復被判罪。竇氏只有變成鬼,才能清醒地看透南三復,冷靜地面對負心人,才能變柔弱為剛強,變幼稚為成熟。竇氏這位苦難少女復仇成功,一個在災難中成熟,在失敗中獲得經驗的剛強少女形象矗立起來。這個形象警告了世人,女性同樣能像男人一樣睿智、強大。而當今一些女性在面對異性的騷擾、侵犯時,在受傷中成熟、反抗,而更多的人就像活著的竇氏一樣,只有被、氣吞聲,這是多麼的悲哀!
2、足愧須眉的女性
(1)玩政敵於股掌之上的小翠
王太常與王給諫一向不和,在朝庭考察官吏的時候,王給諫想找機會中傷他。王侍御明明知道王給諫的陰謀,就是想不出應付的辦法。沒想到他的兒媳婦小翠卻像奇兵從天而降,接連辦了兩件看似十分荒唐的事,卻幫了王侍御大忙,除掉了政敵。小翠是來替母親報恩的,她嬉鬧之間把公爹的政壇對頭整了下去,「報恩」報得八面威風,自私、怯弱、愚蠢的達官貴人在小翠面前顯得一無是處。
聰明仁義的小翠在當時生活中有許多影子,她們憨直任性,嬉鬧玩耍毫無顧忌,絲毫未曾受到人間文明法則的污染,而在社會形勢日益復雜的當代,還有多少這樣既富於智慧、手段高超,又能置身於麻煩之上的人?
(2)救夫君於水火的方氏和舜華
著名聊齋人物張鴻漸身邊有兩位女性:美而賢的妻子方氏和美而慧的狐妻舜華。如果不是這兩位女性,張鴻漸連命都保不住。方氏,一個平時只知道相夫教子、飛針走線的,臨危不懼,沉著果斷,是家庭頂梁注、主心骨。而張鴻漸兩次逃亡脫難,全賴狐女舜華。舜華在張鴻漸落難時,給他一個溫暖的家;在張鴻漸思念妻子時,大度地送他回家;在張鴻漸落入惡官之手、面臨死亡時救出他。這兩個女性的智謀和大度讓人欽佩。
(3)有智謀、敢反抗悲劇命運的雲翠仙
貧窮無賴的梁有才登泰山時,幾次非禮少女雲翠仙,雲翠仙的母親卻被其甜言蜜語哄騙,輕率地以女相許。梁有才騙娶雲翠仙後,狐狸尾巴立即露了出來。整天賭錢喝酒,偷雲翠仙的首飾去,他的狐朋狗友見到雲翠仙後,讓他把雲翠仙了。翠仙對梁有才的種種丑態產生懷疑,知他必有所圖,於是設計引梁有才開口。在試探中,雲翠仙明白了梁有才的野心,徹底清醒。事實上,雲翠仙娘家很有錢,自己也存有私錢,可她並不讓梁有才知道,也不回娘家。她覺得像梁有才那樣的人,一旦知道必然會榨取岳家財富,雲翠仙要讓梁有才早日露出廬山真面目。一位深閨少女能在不公平命運面前辱負重,審時度勢,實在難得。利令智昏的梁有才隨雲翠仙歸寧,在華嚴樓閣的岳家受妻子斥罵,為眾人銳簪刺身,然後,雲家的瓊樓玉閣全部消失,梁有才被吊在削壁之上,面向萬丈深淵……一直以民間普通弱女出現的雲翠仙,原來是個女仙。蒲松齡讓無數受害弱女的不幸,在仙女幻想中得到了補償。雲翠仙的故事警告了當今的女性,要,才能在愛情、婚姻、家庭生活中立於不敗之地,面對不公時不頹廢,敢於抗爭,幸福把握在自己手中。
3、為他人做嫁衣的封三娘
封三娘是個美麗的貧家少女,她跟富家少女范十一娘做了朋友之後,就為朋友的終生幸福操勞操勞起來。她去了解孟安仁的情況,讓范十一娘當機立斷,許以終身。范十一娘自己還在猶豫時,封三娘竟然拿著十一娘送給她的金釵,用十一娘的名義送給孟安仁。為了好朋友的愛情幸福,二八紅顏的封三娘竟然夜闖孟宅,去為女友做媒。在封三娘的幫助下,范十一娘克服了「閨訓」和內心矛盾,拋棄了以財富、門第論嫁娶的傳統觀念,直到以死殉情。最後又是封三娘以異葯救活了以死反抗父母亂點鴛鴦譜的范十一娘,使有情人終成眷屬。封三娘這個美麗少女,但並不是傳統愛情故事的女主角,而是為朋友終生幸福奔波勞碌、殫精竭慮的奇特女性,這個奇特的人物,給人強烈而難忘的印象,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4、敢伸張正義的女性:商三官、庚娘
、惡勢力猖狂,即使堂堂五尺男兒有時也會一籌莫展,可柔弱的聊齋女性卻能在家庭和個人受難的關鍵時刻,以冷靜的思考、果敢的行動,給惡勢力致命一擊,像復仇女神,讓正義得到伸張。商三官、庚娘就是這樣的奇女子。
商三官的父親被惡人殺害,哥哥向官府告狀,一年多都審不出結果,想把父親的屍骨留在家裡做告狀根據,可她卻看透了官場的黑暗,讓父親入土為安。後來她辱負重,女扮男裝進入演藝小班子去給仇人慶壽,她無微不至地照顧惡霸,而惡霸也喜歡上了她,想要跟她同床共寢,她臨危不懼,等到惡霸把僕人都打發走後,仇人被商三官身首兩斷,還不知死在誰手裡。這樣膽識過人的商三官,被蒲松稱為「女豫讓」。
庚娘跟公婆家人坐船逃難時遇上了壞人王十八,家人都被打下水,她也被王十八帶回金陵,在把王十八灌醉殺掉後她也自殺了。當幾個惡少來盜墓,發現庚娘還活著時,她讓賊人把她送到一個有錢的寡婦家,最後終於和死裡逃生的丈夫團圓。她兩次面臨生死考驗,沉著冷靜,既保住了自己的清白,又報了仇。像庚娘這樣談笑不驚,親手殺死仇人,千古轟轟烈烈的大丈夫里邊,有幾個能比?誰說女子不能跟英武剛烈的男人並駕齊驅呢?
5、近代女性經營者形象:黃英、小二
隨著時代的發展,女性形象也發生變化,商品經濟的弄潮兒登上了聊齋舞台,黃英就是一個典型。
《黃英》里陶家姐弟和馬子才偶然相識,因為種菊話題談得投機,馬子才邀請陶家姐弟住到家裡。馬子才是自命清高的文人。他喜歡菊花,也佩服陶氏姐弟種植菊花的才能,但當陶三郎跟他商量菊為生時,他立即嗤之以鼻。可陶三郎和姐姐黃英堅持把種花花當成事業做,大張旗鼓花。他們從靠馬子才接濟,到自己蓋起講究的樓,靠的都是種花花。馬子才在喪妻以後迎娶了黃英,馬家所用的東西,都由黃家供應。在封建社會中,女性沒有社會生存能力,仰男人鼻息生活,而黃英不僅養活自己,還養活了丈夫。馬子才卻以妻富為恥,認為黃英破壞了他的清風高名,讓他的男子漢自尊受到了傷害,特別不能受菊褻瀆東籬,不樂意過仰仗妻財的華貴生活。黃英覺得勞動致富,堂堂正正,何恥之有?黃英句句在理地批評了馬子才以貧為清高的酸腐論調,結果馬子才只好認輸,認同了她的商業行為。
小二跟黃英一樣摒棄了「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的傳統女性模式,在她的琉璃廠中,小二豪邁地擺出了主管架勢,丈夫只是一個工作上的幫手而已。女性在經濟上的與地位的提高,使得小二成為真正的不依的女人,不再是男人的附庸。小二的故事反映了在商品經濟發展中女性的能力與地位,展示了女性經濟地位的提高和趨於平等的愛情生活。當今也有許多女性仰仗丈夫過活,她們往往是生活中的弱者,但也有更多的女性像黃英、小二一樣,通過生意的成功而開創自己更美好的未來。重讀黃英一類人的故事,這在我們的現實當中有著很好的警示意義。
6、被、奴役的才女顏氏
顏氏是名士之女,有才有貌。她父母想給她找個有才能的丈夫,可還沒找到父母卻死了。顏氏獨居,鄰家婦人來看她,帶來了某生的信,並撮合成了這段姻緣。結婚後,顏氏發現丈夫某生字雖寫得好,學問卻一塌糊塗。顏氏開頭以為考不好是因為丈夫不努力,就像嚴師一樣督促丈夫念書,沒想到丈夫愚鈍之極,苦讀也沒效果。有一次參加考試失敗,回家便哭,兩人爭辯之下,顏氏就說下次考試替他去。最後妻子中舉,當官後政績傑出,富比王侯。顏氏女扮男裝,把封建重壓下婦女被壓制的才能充分地表現出來,不光有文才,連吏治也超出男子。顏氏後來把功名讓給了丈夫,老老實實守在閨。因為生平不孕,這個在考場、官場上都才能出眾的的女強人,在愛情生活里,卻不得不敗下陣來,不得不心甘情願地用自己賺的錢給丈夫納妾,還受丈夫奚落。在男尊女卑的時代,男女愛情永遠不會真正平等。這,就是蒲松齡筆下的歷史真實。在顏氏身上,讓人們更加堅信誰說女子不如男,只要自己努力就會成功。但是她的結局還是令人感到悲哀,這是當時歷史的必然。
三、小結
《聊齋志異》塑造了一批精彩、迷人的女性形象,把中國古代婦女特有的處境、遭遇、氣質寫活了,她們的形象豐富多彩、各有千秋。蒲松齡筆下那些離經背道的女性形象美麗、真摯、純潔、勇敢、睿智,她們能敏銳地感受到人世間的美醜善惡,果敢自任,仗義於危困之中,她們是真與善的化身,是人性與心靈之美的化身。
當時,追求個性解放的社會思潮處於低抑的狀態,人的自然性情只能從故事中得到滿足。當小說以具有現實社會身份和現實社會關系的女性為主人公時,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會對她們提出現實倫理的約束。而只有在寫狐鬼一類女性形象時,由於這些人物是超脫於社會固有結構之外而無法以禮教的准則衡量的,作者內心的慾望便會自然而然地活躍起來,在一種「倫理疏隔」的虛幻場景中,人的自然情感便得到了較為的抒發。這些女性的故事在民間廣為傳誦的同時,向人們揭露了封建禮教的黑暗,社會的不公,讓人從中吸取到經驗教訓。雖然時光變遷,但是故事中所折射出來的文學、哲學光彩不會隨時間的推移而失色,這些女性的故事警示了世人。
在思想解放、男女平等的當代法制社會,我們應該從他人的故事中取得教訓,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現在還有很多和聊齋女性境遇相似的人存在,那麼她們能不能比作品中的人物做得出色呢?

『柒』 在這個時代的你們是怎樣看待愛情和結婚的呢,是否想回到那個從前慢的年代

我覺得現在的愛情太快太短暫,太容易得到的都不被珍惜,以前的愛情不容易在一起所以很珍貴。但是我覺得現在的婚姻比以前要好,能過就過,不能過就分開,沒有以前的想不開和忍辱負重,只不過受傷的都是孩子。

『捌』 道德與法制愛情時代之左右搖擺

你好朋友
1,愛情其實很簡單,也很朴實!愛情不需要天花亂墜,平平淡淡才是真!對於愛情,我們不奢求它的圓滿,但可以讓它至真 。。。。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感情泛濫的社會,愛情早已經成了快餐,不求天長地久,但求曾經擁有....將來到底 會怎麼樣,誰去想那麼遠?於是愛情便成了孤獨時的枕頭,寂寞時的旅伴;便成了某些人實現其目的的借口,甚至成了金 錢的奴隸。。。此時的愛情已經失去了美麗的光環,變得現實和世俗。。。那這社會還有真正的愛情么?有,不過很少, 現代人不懂得珍惜愛情,當自己擁有時,便放肆的吮吸愛情的精華,不去澆水,不去施肥,於是愛情之花不過多久便黯然 凋謝。。。當愛情走遠之後,才發現苦苦追求的美麗愛情曾經離自己這么近,可惜這世間沒有後悔葯。。。所以當你擁有 一分美好的愛情時,要珍惜。
2,如果真的有一天 , 某個回不來的人消失了 ,某個離不開的人離開了,也沒關系,離開一個錯的人,才能遇見一個對的人,時間會把正確的人帶到你的身邊。在此之前,所要做的,就是好好照顧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相信有一個人正走在與你相遇的路上,人生是一場盛大的遇見,你若懂得,就請珍惜。

『玖』 對於現代社會的讀者而言,紅樓夢的愛情與婚姻悲劇描寫有何時代意義

一、命運的悲劇 古人由於受知識和思想的局限,在遇到自身無法擺脫的痛苦或無法用已有知識去解釋的社會現象(或自然現象)時,就運用豐富的想像力創造了天神。他們用天神來解釋一切無法理解的現象,認為天神在支配著人類的命運,人類是不可能和命運相抗爭的。古希臘的著名悲劇《俄狄浦斯王》就集中地體現了這種宿命論的思想。《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生活在封建的清朝,經歷過大富大貴和窮困潦倒的生活,深刻地體會到生活的悲劇在那個社會中是無處不在的。但是他也不能夠用先進的思想去解釋那個充滿悲劇的社會,只好把它歸結為命運的安排。這種宿命的色彩在介紹寶黛的來歷時表現得尤為濃重。 傳說,女媧煉石補天時煉成了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石頭,只單單剩下一塊未用,棄在大荒山無稽崖青梗峰下。這塊頑石自經鍛煉之後,靈性已通,能大能小;原來高十二丈方二十丈的龐然大物,卻縮小到扇墜兒一般,而且是鮮明瑩潔的寶玉模樣。一天,遇著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在它上面鏤了幾個字,攜它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去走了一遭。於是石頭城內,榮國府中卻生下一位銜玉而生的公子——賈寶玉。 且看這石頭,有補天之才卻不得實現補天之志,並且是唯一被丟棄於洪荒之中的一塊,偏偏又通了性靈,有了感覺,有了靈魂,這痛苦的感覺便愈是深刻。曹雪芹以石頭的來歷暗示頑石的幻象——賈寶玉是個不容於當世的人,是與當時社會中其他所有人都不一樣的人,因此賈寶玉的思想行為在世人看來是無法理解的,賈寶玉人生的悲劇是冥冥中註定的。 書中第一回介紹寶黛的木石前盟時,作者也安排了一個充滿悲劇意味的神話。 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霞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後來……僅修成個女體,終日游離於離恨天外……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便郁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神瑛侍者……下凡,在警幻仙子前掛了號。警幻亦曾問及,灌溉之情未償,趁此倒可了結的。那絳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① 「還淚」之說,明白地揭示書中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是註定要以悲劇作結的。曹雪芹認為這個悲劇性的結局不是寶黛釵等人能夠把握或更改的,因而是命中註定的。 《紅樓夢》的開篇,作者就設計了這樣一個荒誕神奇而又寓意頗深的神話故事來表明這一故事是一出命運的悲劇。但同時,作者也認識到悲劇產生的原因絕不僅是命運的捉弄,還有著性格和社會的因素。因此,《紅樓夢》描寫寶黛釵三個的愛情婚姻悲劇時,也著重突出了造成這一愛情婚姻悲劇的性格因素和社會因素。 二、性格的悲劇 關於寶黛釵三人的形象問題,歷來爭論頗多。但勿庸置疑的是,他們三人都有著不同的出身背景,而正是這不同的家庭背景造就了他們不同的性格特點。 先說賈寶玉。寶玉是個品性獨特的公子哥兒,生於「鍾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的賈府。作者為強調寶玉的獨特性,說他一生下來就有異秉:一落胎胞,嘴裡便銜下一塊五彩晶瑩的玉來,上面還有許多字跡,就取名叫做寶玉。(見第二回)寶玉的銜玉而生被視為異事,他的祖母更是格外開心,對寶玉「愛如珍寶」。這就決定了寶玉在賈府無人可以代替的地位:老祖母的心肝寶貝,「命根一樣」。寶玉獨特性格的形成是以此為起點的。 寶玉幼年便貪玩好動,七八歲時已是「淘氣非常」,這與他從小生活在賈母身邊有關。賈母驕縱孫子,「無人敢管」。寶玉雖然怕賈政,但又不把父親當回事,也與賈母的撐腰有關。如第二十三回,賈政叫寶玉去,寶玉嚇得「殺死不敢去」,賈母就說:「好寶貝,你只管去,有我呢,他不敢委曲了你。」賈母年輕時也是個貪玩的,年紀大了仍然貪玩好動,經常和晚輩玩在一起,並且熟悉戲文小說,對通俗文藝有一套自己的看法(見第五十四回)。這些都對寶玉產生了耳濡目染的影響。 寶玉喜歡雜學旁收,卻對四書五經這些封建科舉考試的必讀書毫無興趣。此外,由於寶玉一直生活在純潔的少女世界,體會到少女世界裡種種純真的喜怒哀樂,而對俗氣虛偽的男性世界產生了厭惡,不肯與官場中人如賈雨村之流來往,並發出了令當時人震驚的評論:「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覺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第二回),這些實際上是以「奇談怪論」的形式來批判男權社會與他們所代表的社會道德價值,一反在中國延續了數千年的「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觀念。賈寶玉的這種種叛逆的思想與當時的封建傳統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寶玉的父親賈政——一個典型的封建正統人物,對寶玉的叛逆思想和行為深惡痛絕。有時僅因一些小事,賈政便要將寶玉「堵起嘴來,著實打死」、「要繩索來勒死」。(第三十三回),然而寶玉雖然認識到了男性社會的黑暗與醜陋,但他卻無力也無意去改變,而是選擇了逃避,沉浸在少女世界的純潔之中。在純潔的少女中能夠理解寶玉思想的人也是極少的。寶玉尋尋覓覓,也只找到了一個知音,那就是林黛玉。他們都一樣地有叛逆的思想,在志同道合的基礎上,他們產生了純潔的愛情。對寶玉來說,他和黛玉之間的美好愛情顯然是他對現實失望之後唯一嚮往和追求的。然而,愛不愛誰,寶玉堅持了自己的選擇;但是,娶誰作妻子,寶玉自己是一點權力也沒有的。一切決定於父母之命。而寶玉性格中的逃避和軟弱決定了他不可能用實際行動去反抗賈府統治者的安排。於是,悲劇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接下來說黛玉。林黛玉是賈母的外孫女,林如海和賈敏的獨生女,因父母先後去世,外祖母憐其孤獨,接到榮國府撫養。 黛玉首先是個內慧外秀的女孩子。她「心較比干多一竅」,在賈府生活「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他去」,一開始就受到了心理上的壓抑。然而黛玉雖然寄人籬下卻生性孤傲,天真率直,胸無城府,愛恨分明,言行舉止間並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好惡。對於賈府的統治者,她也從來不說奉承話故意討好。出於孤苦的身世和強烈的自尊,黛玉對於他人的歧視和譏諷分外敏感。基於自衛心理,黛玉有時出語未免尖刻,有時也哭哭鬧鬧,給人「小性兒」的印象。而這樣的氣質和脾性,不僅很難讓她融入賈府這個復雜的大家庭中,反倒加重了別人對她的成見。如此循環往復,情勢的發展越來越使她傷心難受,以至悲從中來,唱出了令人斷腸的《葬花辭》:「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孤苦的身世,孤傲的性格,孤獨的處境加上多病的身體,使正值花樣年華的黛玉產生了如此深重的悲苦意識。作為一個才華橫溢的少女,黛玉不可能不明白,只要她向賈府的統治者低頭多說些奉承討好的話,就能改善自身的生存處境,但她卻不肯這樣做。「在她的身上閃耀著追求個性解放,爭取婚姻民主的初步民主主義思想的光輝。」②在《五美吟》中,她言綠珠,說綠珠為石崇殉葬不值;她詠紅拂,贊揚紅拂私奔的壯舉。對於賈府的「混世魔王」、「禍根孽胎」賈寶玉,她引為知音,結為同心,從思想到行動都對他予以支持。在大觀園里,從不勸賈寶玉走「仁途經濟之道」,從不講這些「混帳話」的只有黛玉一人而已。所以「寶玉深敬黛玉」。黛玉與寶玉的愛情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的基礎上的。但是黛玉作為一個弱小的女孩子,在賈府這個復雜的環境里,生存尚且艱難,更談不上努力地追求自身的婚姻幸福。因此,當愛情遇到阻力時,弱小的黛玉只能用淚水和死亡來表達抗議。 尋求愛情而能得其所愛,這是黛玉在冷酷的人世上得到的唯一安慰;得其所愛而不能共偕連理,這是黛玉在賈府中的不幸命運;預感愛情有始無終(第三十二回)而又一往情深去愛,則是黛玉心志堅定、執著追求自主生活的體現。總之黛玉是一個生於悲劇時代而又具有悲劇性格的悲劇人物。 與具有叛逆思想的寶黛相反,薛寶釵是封建社會淑女的典範。 寶釵生於有百萬之富,「珍珠如土金如鐵」的薛家,一直與勢利又世故的母親共同生活。母親的一舉一動對她都有不可低估的影響。在母親的耳濡目染之下,寶釵對人對事都自有一套,甚得賈府中人的喜愛,連僕人也喜歡她:「不想,如今忽然來了個薛寶釵,年歲雖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第五回)對賈府的統治者,寶釵也常常有意討好。如第二十三回講到賈母出資為寶釵過生日時,「問寶釵愛聽何戲,愛吃何物」,她「便總依賈母往日素喜者說了出來。」有時「寶釵因見天氣涼爽,夜復漸長,遂至母親房中商議打點針線來。日至王夫人處省候兩次,不免又承色陪坐閑語半時,園中姐妹處也要度時閑語一回。」寶釵的這種種行為自然博得了賈府統治者的歡心。 寶釵作為一個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女,在和寶玉的接觸中自然地產生了愛情。她關心寶玉更盼望他能讀書有成,立身揚名。寶釵不僅勸寶玉走「仁途經濟」的道路,還注視他的一舉一動,對寶玉身邊的人也留心觀察。如第二十一回,寶釵來到怡紅院,一見到襲人就問:「寶兄弟那裡去了?」襲人頗有怨氣地說:「寶兄弟那裡還有在家的功夫!」「憑人怎麼勸,都是耳旁風。」寶釵聽了,心中暗忖道:「倒別看錯了這個丫頭,聽他說話,倒有些識見。」寶釵便在炕上坐了,慢慢的閑言中套問她年紀家鄉等語,留神窺察。可見寶釵關心寶玉到了無微不至的地步。 寶釵試圖在爭取寶玉的同時對他有所改造。因此她不止一次地規勸寶玉走「仕途經濟」的道路。偏偏寶玉對此深厭之,說「好好的一個清凈潔白女兒,也學得這樣沽名釣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瓊閨綉閣中亦染此風,真真有負天地鍾靈毓秀之德!」精神上的鴻溝決定著寶釵與寶玉不可能心靈相通。可是寶釵明知如此仍要設法去改造寶玉,也有點不可為而為之的意思,其性格中同樣有著悲劇的因素。最後,寶釵雖如願嫁給了寶玉,然而寶玉的心始終不屬於她,後竟至出家為僧。寶釵的悲劇至此到達頂點。 三、社會的悲劇 「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這是《紅樓夢》為寶、黛、釵三人的愛情婚姻關系所寫的最後結局。它說明在這個悲劇中,沒有哪一方是贏家。黛玉之淚盡而逝,寶玉之出家,寶釵之守寡,固然有其性格中的悲劇因素。然而我們知道,愛情中是沒有對錯之分的。寶、黛、釵都是才華橫溢,純朴可愛的人,造成這一悲劇的,難道能說僅僅是性格的因素嗎?歸根結底,無論是叛逆的寶玉、黛玉,還是精明世故的寶釵,在封建社會性里,他們都不能自主地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無力替自己作主。只不過寶黛的毀滅是叛逆者的悲劇,寶釵的毀滅則是殉道者的悲劇。然而,他們都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犧牲品。 此外,我們可以看到寶玉與黛玉之間的愛情是建立在蔑視功名富貴,不談「仕途經濟」一類的混帳話這樣的思想基礎上的。這樣的思想對封建社會來說是大逆不道的。因此寶玉與黛玉之間的愛情是叛逆者之間的愛情。自然,賈府的統治者們作為封建社會的衛道士是不允許這樣的愛情存在發展的。他們可以採取一切殘酷的手段來摧毀寶黛之間的愛情。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寶黛的愛情只能以悲劇告終。而寶釵作為封建道德文化造就的標准淑女形象,她與寶玉婚姻的最後解體,不僅意味著她的愛情生活的最終失敗,同時也標志著她作為淑女典範的徹底失敗。 通過寶、黛、釵三人的愛情婚姻悲劇,我們可以看到,在封建社會,無論是像寶黛一樣叛逆,還是像寶釵一樣順從,結局都是一樣的悲慘。這就有力地說明,封建社會是罪惡的社會,封建婚姻制度是不合理的制度。透過這個愛情婚姻悲劇,我們也了解到,在封建社會,悲劇不僅存在於社會底層的平民、家僕之間,也存在於貴族中。如寶玉,這個貴族公子尚且不能把握自己的愛情婚姻,遑論其它人呢?這就是說,在封建社會里,悲劇是無所不在的,而悲劇的根源就是罪惡的封建制度。 曹雪芹所寫的《紅樓夢》是一部反映封建社會生活的大悲劇,生活在賈府的人都逃脫不了悲劇的命運,只是悲劇的內涵各有不同。寶、黛、釵三人的愛情婚姻悲劇則是《紅樓夢》全書最大的悲劇,造成這一悲劇的根本原因是罪惡的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禮教婚姻制度。因此,說到底,寶、黛、釵三人的愛情婚姻悲劇是一個社會悲劇。

熱點內容
全國法院司法統計公告人民法院報 發布:2025-08-21 23:38:21 瀏覽:551
學習身邊的道德模範 發布:2025-08-21 23:37:28 瀏覽:834
中央台十二套社會與法 發布:2025-08-21 23:31:18 瀏覽:686
大同市城區法律援助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5-08-21 23:28:44 瀏覽:925
工會法和勞動法競合 發布:2025-08-21 23:16:34 瀏覽:962
刑法的法律特徵 發布:2025-08-21 23:13:53 瀏覽:877
企業負責人和法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1 23:13:51 瀏覽:904
法院行政轉崗 發布:2025-08-21 23:05:36 瀏覽:700
臨沂律師排名 發布:2025-08-21 22:51:34 瀏覽:733
中國法律知識競賽題目及答案 發布:2025-08-21 22:48:11 瀏覽: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