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合同法第六十八條解釋
⑴ 《婚姻解釋三》第六條為何按照《合同法》一百六十八條解釋而不按照《婚姻法》十九條規定
最高法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已於2011年7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25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1年8月13日起施行。
第六條 婚前或者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約定將一方所有的房產贈與另一方,贈與方在贈與房產變更登記之前撤銷贈與,另一方請求判令繼續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處理。
第一百八十五條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 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第 一百八十六條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我國新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一款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可見我國婚姻法採用的是「選擇式的夫妻財產契約制度」。
理由很簡單,房產是不動產,不同於其他性質財產。
這點和我國新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一款並無沖突,只是房產這一不動產形式的所有權有它的特殊性。
根據《城市房屋權屬登記管理辦法》
第十七條 因房屋買賣、交換、贈與、繼承、劃撥、轉讓、分割、合並、裁決等原因致使其權屬發生轉移的,當事人應當自事實發生之日起30日內申請轉移登記。 申請轉移登記,權利人應當提交房屋權屬證書以及相關的合同、協議、證明等文件。
不辦理轉移登記的,不受法律保護。
所以如果約定贈與房產,必須及時辦理轉移登記手續,或者辦理贈與合同公證,否則贈與合同是可以撤銷的。
參考:婚姻法
第十七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網路法律達人團」為您解答
⑵ 分析《合同法》第67條法律規定
《合同法》第67條法律規定分析如下:
第六十七條 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本條規定了後履行抗辯權。
後履行抗辯權,是指在雙務合同中應當先履行的一方當事人未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到履行期限的對方當事人享有不履行、部分履行的權利。
後履行抗辯權的發生,需具備以下條件:
1、需基於同一雙務合同。
雙方當事人因同一合同互負債務,在履行上存在關聯性,形成對價關系。單務合同無對價關系,不發生後履行抗辯權。如果當事人互負的債務不是基於同一雙務合同,亦不發生後履行抗辯權。
2、該合同需由一方當事人先為履行。
在雙務合同中,雙方當事人的履行,多是有先後的。這種履行順序的確立,或依法律規定,或按當事人約定,或按交易習慣。很多法律對雙務合同的履行順序做有規定。當事人在雙務合同中也可以約定履行順序,誰先履行,誰後履行。
在法律未有規定、合同未有約定的情況下,雙務合同的履行順序可依交易習慣確立。例如,在飯館用餐,先吃飯後交錢。旅店住宿,先住宿後結帳。乘飛機、火車,先購票,後乘坐。
倘若依照法律規定、合同約定、交易習慣仍不能確定誰先履行合同,此時可採用擔保等方法確立誰先履行。例如,在一項買賣合同,誰也不願先履行,賣方不願先交貨,怕買方收貨不交錢。
在這種情況下,當事人可以約定由銀行協助雙方履行,買方先將貨款打入銀行,由銀行監管此款,賣方即行發貨,買方驗收後,銀行將款項撥付賣方。合同按此順序履行。
3、應當先履行的當事人不履行合同或者不適當履行合同。
具備上述條件,發生後履行抗辯權,即沒有先履行義務但已到履行期的對方當事人享有不履行或者部分履行的權利。應當先履行合同的當事人不能行使後履行抗辯權。
(2)關於合同法第六十八條解釋擴展閱讀:
《合同法》第68條法律規定分析
第六十八條 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本條規定了不安抗辯權。
不安抗辯權,又稱先履行抗辯權,指雙務合同成立後,應當先履行的當事人有證據證明對方不能履行義務,或者有不能履行合同義務的可能時,在對方沒有履行或者提供擔保之前,有權中止履行合同義務。
在雙務合同中,應當先履行的當事人沒有後履行抗辯權,故法律設立不安抗辯權,使其在對方無力履行的情況下享有拒絕履行合同義務的權利。
不安抗辯權的發生,需基於雙務合同,當事人之間具有對價關系。單務合同不發生不安抗辯權。
雙務合同成立後,後履行的當事人且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導致其不能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可能不能履行合同義務。後履行合同義務的當事人的情形發生變化,可能是財產上減少,也可能是其他變化。
這種變化包括經營狀況惡化,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喪失商業信譽和其他喪失、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情形。例如,某商業銀行發貸前由於市場驟然變化使該企業產品難以銷售,可能導致無力還貸,商業銀行有權行使不安抗辯權,中止貸款。
又如,某城市文化公司邀請一明星歌手演唱,約定先付演出費一千元,因歌手生病住院難以前往,文化公司即可以不向歌手支付約定的一萬元的演出費。
具備上述情形,不安抗辯權發生,應當先履行合同義務的當事人可以中止合同的履行。
⑶ 合同法第108條和合同法第68條的一個疑問。
《抄中華人民共和國襲合同法》
第一百零八條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六十八條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⑷ 合同法第六十八條
第六十八條【不安抗辯權】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不安抗辯權用大白話講就是,我要先履行合同(發貨或者付款)但是我發現你這人我信不過,於是我很不安,於是我不掏錢了
⑸ 合同法第六十八條是什麼內容
第六十八條【不安抗辯權】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回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答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不安抗辯權用大白話講就是,我要先履行合同(發貨或者付款)但是我發現你這人我信不過,於是我很不安,於是我不掏錢了
⑹ 我想問一下,合同法第66————68條怎麼解釋,並舉例說明一下可以嗎/謝謝
己回
⑺ 合同法第68條的規定對默示預期違約受害方的舉證責任會不會要求過於嚴格
這個是後履行抄抗辯權,後履約襲的一方以對方預期無法完成合約要求解除合同,這樣後履約的一方比較有利,且根據「誰主張誰舉證」原則,提出要求一方當然附有舉證責任,因為這是與解除合約都後履行一樣得利相對應。你要解除合約先履行方利益必定受損,如果無法合理舉證那就必須履行合約,否則合約可以任意解除違背誠信原則。
⑻ 勞動法第68條的具體內是什麼
《勞動法》第六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培訓制度,按照國家規定提取和使用專職業培訓經費,根據本單位實際屬,有計劃地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培訓。 從事技術工種的勞動者,上崗前必須經過培訓。
《勞動合同法》第六十八條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時計酬為主,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小時,每周工作時間累計不超過二十四小時的用工形式。
⑼ 請問《合同法》第68條是叫「不安抗辯權嗎」
對,按照合同法相關釋義上說的就是不安抗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