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一百八十六條第一款

合同法一百八十六條第一款

發布時間: 2022-02-17 10:35:29

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內容是什麼,要怎麼解釋

第一百八十六條 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釋義】本條是對贈與的任意撤銷及其限制的規定。贈與的任意撤銷,是指贈與合同成立後,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贈與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思不再為贈與行為。法律規定贈與的任意撤銷,源於贈與是無償行為。既便贈與合同已經成立,也還可以允許贈與人因自身的某種事由撤銷贈與,這也是贈與合同與其他有償合同的顯著區別。尤其是有的贈與合同的訂立,是因一時情感因素而欠於考慮,如果絕對不允許贈與人撤銷,則對贈與人太過苛刻,也有失公允。然而,對於任意性不加限制,則等同於贈與合同無任何約束力,既對受贈人不公平,也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對社會道德也是一種沖擊。因此對贈與的撤銷應有如下限制:
1.贈與的財產已轉移其權利的,贈與人不得任意撤銷贈與。如果贈與的財產一部分已交付並已轉移其權利,任意撤銷贈與僅限於未交付並未轉移其權利的部分,以維護贈與合同當事人雙方權利義務關系的穩定。
2.贈與合同訂立後經公證證明的,贈與人不得任意撤銷。換句話說,可以任意撤銷的贈與合同限於未經公證的贈與合同。而贈與合同訂立後,當事人交由公證部門公證,表明其贈與意願的表達已十分慎重,因此經過公證證明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得任意撤銷。
3.具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論當事人以何種形式訂立,不論是否經過公證,也不間贈與的財產是否已轉移其權利,贈與人均不得任意撤銷。具有社會公益性質的贈與,主要是指為了救災、扶貧、助學等目的或為了資助公共設施建設、環境保護等公共事業所為的贈與。此類贈與的公益性質,決定了贈與人不得任意撤銷贈與。履行道德義務的贈與,由於當事人之間有著道義上的因素,如果允許贈與人任意撤銷,則與道義不符。因此,此類的贈與也不得由贈與人任意撤銷。

Ⅱ 合同法一百二十二條對應民法典多少條

合同法一百二十二條對應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六條。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六條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身權益、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

Ⅲ 請問贈予合同中的任意撤銷權能否繼承

一、任意撤銷權能繼承嗎,繼承人撤銷權問題

任意撤銷權是贈與人的法定權利,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任意撤銷權贈與人本人自己有權利對其行使權利,如果當事人出現事故,沒有能力行為權利,那麼他的法定繼承人如果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的話,可以代為行使。

1、報道案情簡要

ab戀愛期間,a出資購買房屋贈與b,登記在b名下。後ab分手,b要求將房屋還給a,雙方並簽訂了房屋買賣協議。因未還清貸款,故約定在付清貸款後辦理過戶手續。天有不測風雲,b自殺。現a要求b的繼承人配合辦理過戶手續,但遭拒絕。

2、法院認為

趙小姐將涉案房屋歸還於王先生的意願屬於贈與的意思表示,且王先生也與趙小姐簽訂了形式上的房屋買賣合同,目的在於將來辦理產權過戶使用,這也是符合常理的。因此,趙小姐與王先生簽訂的協議書屬於贈與合同。由於趙小姐已經死亡,無法撤銷上述贈與,而趙小姐的父母及繼母作為繼承人,也不具備行使法定撤銷權的條件,即無證據表明趙小姐的死亡是因王先生的違法行為導致,所以趙小姐的父母及繼母無權撤銷趙小姐的贈予,那麼三人作為趙小姐的繼承人應繼續履行趙小姐生前訂立的贈與合同,配合王先生將房屋過戶至其名下。房屋已不屬於趙小姐的遺產,三人無權就該房屋主張遺產份額。

3、判決引用條文

法條鏈接:《合同法》193條

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與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

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六個月內行使。

二、編者觀點

解釋法律條文應考慮體系問題,即所謂體系解釋。上述判決認為,a不屬於合同法第183條所規定的情形,故b之繼承人不能撤銷贈與。我們來舉另外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觀點的錯誤之處:ab簽訂贈與協議後一直未履行贈與協議,後受贈人b對a構成侵權,導致a變成無民事行為能力人,a的法定代理人在知道這個侵權事實後,沒有在六個月內撤銷贈與,試問,還能否撤銷贈與?

(1)假設本案是公證贈與,六個月內,法定代表人可以撤銷贈與,超出未撤銷,則無法撤銷贈與。

(2)假設本案是履行道德義務而贈與,那麼超過六個月未行使,法定代表人也不能再撤銷贈與。

(3)假設本案贈與協議已經履行,那麼超過六個月未行使,法定代表人也不能再撤銷贈與。

(4)不屬於上述情形,那麼,法定代理人能否撤銷贈與,小編認為,由於贈與尚未履行,根據合同法第186條的規定,贈與人可以行使任意撤銷權,贈與人現成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法定代表人毫無疑問可以行使任意撤銷權,從而維護贈與人利益。如果認定法定代表人不能行使任意撤銷權,豈能與立法目的協調?您能接受嗎?

易言之,應對合同法第193條進行限縮解釋,即不包括任意撤銷權的情形。

既然受贈人致使贈與人成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法定代表人可以在現實贈與之前行使撤銷權,那麼,作為更加嚴重的受贈人致使贈與人死亡的情形,其繼承人更有權行使任意撤銷權,也不應受六個月的限制。即:合同法第193條中的撤銷,不包括任意撤銷權。

綜上,對合同法第193條不能進行反面解釋。上述判決進行反面解釋,是錯誤,應予糾正。該條正確的含義是:

1、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與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

2、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六個月內行使。

3、前項所稱撤銷,不包括合同法第186條第一款所列情形。

關聯法條: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

1、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2、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Ⅳ 《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中「道德義務」的范圍是什麼

個人觀點:類似認捐這種社會公益事業,當你向相關機構或個人作出了明確內的認捐的意思表示後,雖然容認捐的財物屬於動產,一般贈與中是以交付為準的,但是此種情況下,就屬於負有道德義務的贈與。不能因為動產未交付,而能夠單方行使撤銷權。

Ⅳ 怎樣理解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七條規定

解釋一:第十條當事人超越經營范圍訂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認定合同無效。但違反國家版限制經營、特許權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規定的除外。理解: 1.當事人訂立的合同內容,所涉標的,如超過「工商營業執照上登記的經營范圍」,不必然認定合同無效。即肯定了合同的有效性。 2.但,如「訂立的合同內容,所涉標的」屬於「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禁止經營」的范疇,有任何一種情形,則認定合同無效。

Ⅵ 婚姻合同法第一百六十八條是什麼

第一百六十八條 憑樣品買賣的當事人應當封存樣品,並可以對樣品質量予以說明。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應當與樣品及其說明的質量相同。
【釋義】本條是對憑樣品買賣基本權利義務的規定。
憑樣品買賣又稱貨樣買賣,是按貨物樣品確定買賣標的物的買賣,出賣人交付的貨物應當與當事人保留的樣品具有相同的品質。憑樣品買賣是一種特殊買賣,其特殊性表現在以貨物樣品來確定標的物。訂貨交易多採用憑樣品買賣方式。
憑樣品買賣是以樣品來確定標的物的品質,換句話說,標的物的品質與貨樣相同是當事人關於標的物品質的約定,而不是以出賣人交付的貨物符合樣品的品質為買賣生效的條件。憑樣品買賣要求有樣品存在,而且樣品應當在訂立合同時就存在。並且,當事人在買賣合同中應當約定以樣品來確定標的物的品質,或者寫明「憑樣品買賣」等表明憑樣品買賣的意思。如果出賣人先向買受人提示樣品,而後雙方訂立合同時未明確表明進行的是憑樣品買賣,則雙方不成立憑樣品買賣。所以,按照商店中擺列商品購物不屬於貨樣買賣。
憑樣品買賣的特點,是加強出賣人的責任,視為出賣人擔保交付的買賣標的物與貨樣有同一品質。為了檢驗買賣標的物是否與貨樣品質相同,通常採取封存貨樣的辦法,以待驗證。同時,出賣人應當對樣品質量予以說明。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應當與樣品及其說明的質量相同是憑樣品買賣合同中出賣人應當承擔的基本義務。如果出賣未履行這項義務,買受人不但可以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並且可以認為出賣人的違約行為對買受人來說是「嚴重影響訂立合同所期望的經濟利益」,從而符合合同法總則所規定的合同解除的條件,買受人可以單方解除合同。

熱點內容
出版管理條例pdf 發布:2025-07-19 04:23:34 瀏覽:817
合同法第七章處罰 發布:2025-07-19 03:57:17 瀏覽:666
社會與法保姆趕走業主 發布:2025-07-19 02:58:44 瀏覽:89
會計稅法經濟法注會 發布:2025-07-19 02:53:50 瀏覽:454
民事訴訟法涉外與仲裁篇pdf 發布:2025-07-19 02:53:49 瀏覽:369
經濟法的地位是指經濟法在中的地位 發布:2025-07-19 02:10:46 瀏覽:97
法律碩士法學專業學位研究生 發布:2025-07-19 01:54:41 瀏覽:534
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速記口訣 發布:2025-07-19 01:53:22 瀏覽:555
電大合同法第四次任務 發布:2025-07-19 01:46:43 瀏覽:522
招標投標實施條例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9 01:31:58 瀏覽: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