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工資組成
Ⅰ 勞動合同法中關於個人工資收入的計算方法
月實際工資=月工資÷21.75×實際出勤天數,工作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
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1.5倍;
雙休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2倍;
法定節假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3倍。
一、《勞動法》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二、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日 工 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Ⅱ 勞動合同規定的工資構成有哪些
勞動合同工資構成:計件工資;計時工資;津貼和補貼;獎金;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法律依據】
《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第四條
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
(一)計時工資;
(二)計件工資;
(三)獎金;
(四)津貼和補貼;
(五)加班加點工資;
(六)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Ⅲ 勞動合同法經濟補償月工資包括哪些項
一般情況下是每月應發工資,根據崗位不同而定。依據1995年勞動部發布的{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進一步明確規定的,其中規定工資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但不包括單位支付給勞動者個人的社會保險福利費用,如生活困難補助費、計生補貼等,不包括勞動保護方面的費用,如工作服清、清涼飲料費用等,不包括國家規定發放的創造發明獎,技術改進獎以及講課費等個人所得非職工普遍所得的獎金。對天工資標准中是否包括通訊費、書報費、交通費、伙食補貼、衛生補貼、清涼飲料費、烤火費這個問題,需要說明的是工資中所包括的津貼和補貼是指為了補償職工特殊或額外的勞動消耗和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給職工的各種津貼,以及為了保證職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影響支付給職工的物價補貼。
Ⅳ 勞動合同體現的工資構成
按勞動合同法規定,只要合同中約定的工資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就不違法,要看你所在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是多少。
Ⅳ 勞動合同法工資怎麼計算
勞動法中的「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所以月工資是按21.75天來計算的。
Ⅵ 簽勞動合同要填寫工資組成部分有哪些嗎
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了,勞動合同應包含勞動報酬,
用人單位在生產過程中支付給勞動者的全部報酬包括三部分:
一是貨幣工資,用人單位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勞動者的各種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等;
二是實物報酬,即用人單位以免費或低於成本價提供給勞動者的各種物品和服務等;
三是社會保險,指用人單位為勞動者直接向政府和保險部門支付的失業、養老、人身、醫療、家庭財產等保險金。
以上所以項目都應該寫進勞動合同。
Ⅶ 勞動合同約定的工資構成范圍有哪些
勞動合同工資構成的內容有:
1、工資是企業按照規定實際發放的工資薪金總和;
2、工資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等;
3、工資不包括養老保險費、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
【法律依據】
《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第四條
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
(一)計時工資;
(二)計件工資;
(三)獎金;
(四)津貼和補貼;
(五)加班加點工資;
(六)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勞動法》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Ⅷ 勞動法中規定的「工資」都包括哪些
工資是用人單位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根據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組成規定》,工資包括:
1、計時工資;
計時工資是指按計時工資標准(包括地區生活費補貼)和工作時間支付給個人的勞動報酬。
(1)對已做工作按計時工資標准支付的工資;
(2)實行結構工資制的單位支付給職工的基礎工資和職務(崗位)工資;
2、計件工資;
計件工資是指對已做工作按計件單價支付的勞動報酬。
3、獎金;
獎金是指支付給職工的超額勞動報酬和增收節支的勞動報酬。
4、津貼和補貼;
津貼和補貼是指為了補償職工特殊或額外的勞動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給職工的津貼,以及為了保證職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影響支付給職工的物價補貼。
5、加班加點工資;
加班加點工資是指按規定支付的加班工資和加點工資。
6、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8)勞動合同法工資組成擴展閱讀:
第五章工資
第四十六條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第四十七條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第四十八條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
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
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第四十九條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應當綜合參考下列因素:
(一)勞動者本人及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
(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三)勞動生產率;
(四)就業狀況;
(五)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
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第五十一條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