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同法違約責任原則
㈠ 合同法違約責任原則是什麼
法律分析: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賠償實際損失原則。合同違約責任承擔原則有以下幾個原則分別是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賠償實際損失原則。過錯責任原則,是指由於當事人主觀上的故意或者過失而引起的違約責任。無過錯責任原則這一原則是指凡違反合同的行為,除了免責的外,都必須追究違約方的違約責任。賠償實際損失原則所謂實際損失,是指違約方因自己的違約行為而在事實上給對方造成的經濟損失。全面履行這里所說的全面履行,是指違約方承擔經濟責任(如支付違約金或者賠償金等)後仍應按合同要求全面履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第五百七十八條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第五百七十九條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報酬、租金、利息,或者不履行其他金錢債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支付。
㈡ 合同法對違約責任原則的規定
合同法已廢止,《民法典》中關於違約責任的規定是:
1、當事人一方違約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2、違約方應當支付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五百八十四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造成對方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過違約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約可能造成的損失。
㈢ 合同法中關於違約責任的規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合同未履行的違約責任主要有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㈣ 合同法關於違約責任的規定有哪些
合同違約責任的規定如下:1、違約責任承擔方式。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2、違約責任條款約定。違約責任可由合同各方在合同裡面作詳細約定,對於延遲交付貨物或者交付貨款的可以約定延遲履行違約金。3、違約金。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法律依據】
根據《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㈤ 《合同法》規定,違約責任除另有規定外,實行( )原則。
B
答案解析:
違約責任實行嚴格責任原則。嚴格責任原則是指有違約行為即構成違約責任,只有存專在法定或約定的免屬責事由的時候才可以免除違約責任。客觀要件,是指合同依法
成立、生效後,合同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未按照法定或約定全面地履行應盡的義務,也即出現了客觀的違約事實,即應承擔違約的法律責任。
㈥ 《合同法》規定的承擔違約責任是以( )為原則的。
B
答案解析:
[解析]
《合同法》規定的承擔違約責任是以補償性為原則的。
㈦ 合同法中違約責任採用什麼原則及意義
合同法中違約責任採用的原則及意義:
1、原則:
(1)過錯責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是指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時,應當以過錯作為確定責任的要件和確定責任范圍的依據。
(2)嚴格責任原則。嚴格責任原則是指不論違約方主觀是否有過錯,只要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合約定,就必須承擔違約責任。
(3)損失彌補原則。即一方違約的,要賠償另一方因違約而遭受的損失。需要賠償的損失不僅包括直接損失,而且還包括可預期利息的損失。
2、意義:
(1)能體現國家對違約行為立法政策的選擇。如嚴格責任在於合理補充債權人的損失,體現了維護非違約方利益,保障社會公平的旨趣;而過錯責品交易中所提倡的道德價值觀念相一致,採用過錯責任原則則能體現合同責任的懲罰和教育功能。
(2)理論意義。由於歸責原則所解決的是合同責任的責任根據或標准,它對違約責任制度的內容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歸責原則也就有其重要的理論意義,任何人對違約責任制度予以探討,都不可能迴避歸責原則問題。
(3)司法意義。司法人員正確掌握歸責原則,有利於從案件伊始判明非違約方有無證明違約方過錯的義務,從而正確司法。
(4)對當事人的意義。當事人明確自己案件適用何種歸責原則,利於收集有利於自己主張的證據,正確行使訴訟權利和履行訴訟義務,提出合理的訴訟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