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情事變更和情勢變更

合同法情事變更和情勢變更

發布時間: 2022-02-18 02:31:07

『壹』 合同法情勢變更原則的理解。

例如,你買了一個小區的房屋,在還沒有入住的時候你所買的樓的前排樓回倒塌了,整個兒答都拍在地上了,請問你還敢住這個小區的房子嗎?肯定不敢了,雖然你買的那個房子的樓沒有倒,但是此時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解除該房屋買賣合同,這就是情勢變更的情形。

『貳』 情事變更與情勢變更的區別

1.最高人民法院於2009年2月9日《合同法解釋(二)》的第26條終於把「情事變更」寫入合同法;
2.2009年5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該司法解釋第二十六條明確了法學界長期呼籲引入的「情勢變更」條款。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已於2009年2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62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9年5月13日起施行。
4.第二十六條合同成立以後客觀情況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屬於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於一方當事人明顯不公平或者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公平原則,並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確定是否變更或者解除。

結論:沒有區別,只是字面有差異,實際應用上是一個意思

『叄』 情勢變更原則在民法典中是如何規定的什麼叫情勢變更

情勢變更原則在民法典中的規定的是:在吸收該司法解釋規定的基礎上,結合司法實踐,首次以立法形式對情勢變更作出規定。不再將不可抗力排除在情勢變更事由外;強調適用制度的前提是合同成立的「基礎條件」發生變化;繼續履行原合同將導致對一方當事人顯失公平等。

情勢變更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後,因不可歸責於雙方當事人的原因發生情勢變更,致合同之基礎動搖或喪失,若繼續維持合同原有效力顯失公平或不能實現合同目的,允許變更合同內容或者解除合同。


【法律依據】:

根據《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條:合同成立後,合同的基礎條件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不屬於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於當事人一方明顯不公平的,受不利影響的當事人可以與對方重新協商;在合理期限內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當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根據公平原則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三條: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變更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以上就是針對「情勢變更原則在民法典中是如何規定的?」和「什麼叫情勢變更?」的問題進行的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肆』 現在合同法裡面為什麼沒有情勢變更原則了

情勢變更原則的適用條件

第一 須有情勢變更之事實。

這是適用情勢變更的前提條件。所謂「情勢」,系指作為合同法律行為基礎或環境的一切客觀事實[9]。包括政治,經濟、法律及商業上的種種客觀狀況,具體如:國家政策、行政措施、現行法律規定、物價、幣值,國內和國際市場運行狀況等等。所謂「變更」,乃指這種情勢在客觀上發生異常變動[10]。這種變更可以是經濟的如通貨膨脹、幣值貶值等;也可以非經濟因素的變動,如戰爭即導致的封鎖、禁運等。該事實是否構成情勢變更,應以是否導致合同賴以成立的基礎喪失,是否導致當事人目的不能實現,以及是否造成對價關系障礙為判斷標准[11]。

第二 情勢變更須發生在合同成立以後,履行終止之前。

這是適用情勢變更原則的時間要件。只有情勢的變更發生在合同成立之後,合同關系消滅之前,才能適用情勢變更原則。在訂約時,如發生情勢的變更,當事人不得主張適用情勢變更原則,這一點與英美法上的合同落空原則所要求的情勢不同,落空原則所要求的情勢,可發生訂約之時[12]。若情勢的變更發生在合同履行期間,又在履行過程中歸於消滅,一般也不得適用情勢變更原則,因為履行合同的基礎已恢復至原狀。若債務人遲延履行合同債務,在遲延期間發生了情勢變更,則債務人不得主張適用情勢變更原則,因為債務人如按合同規定履行不會發生情勢變更。

第三 情勢變更須是當事人所不能預見的,且有不可預見之性質。

這是適用情勢變更原則主觀要件的一個方面。情勢變更是否屬於不可預見,應根據當時的客觀實際情況及商業習慣等作判斷標准。當事人事實上雖然沒有預見,但法律規定應當預見或者客觀上應當預見,則不能適用情勢變更,因為當事人對自已的主觀過錯應當承擔責任;如僅有一方當事人不可預見,則僅該當事人可主張情勢變更。如果當事人在訂約時對於某種情勢已有預見,則表明當事人考慮到這種因素並自願承擔該情勢發生的風險,自不應適用情勢變更原則。但對於發生機率很低的某種情況,如飛機失事等,盡管當事人在訂約時會預見這些情況可能發生,但仍應依情勢變更原則處理[13]。情勢變更須因不可歸責於雙方當事人之事由而發生。這是適用情勢變更原則主觀要件的另一方面。雙方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對情勢的變更無法預見和防止,因此雙方當事人在主觀上無過錯。如情勢的變更由可歸責於一方當事人或第三人的事由而發生,則有過錯的一方當事人或第三人應承擔責任,不適用情勢變更原則。

第四 因情勢變更而使原合同的履行顯失公平。

這是適用情勢變更原則的實質要件。情勢變更發生以後,如繼續按原合同規定履行義務,將會對一方當事人產生顯失公平的結果。適用情勢變更原則是為了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利益,消除合同因情勢變更所產生的顯失公平,賦於一方當事人變更或解除合同的權利。梁慧星先生認為此顯失公平應依一般人看法,包括債務人履行困難和債權人受領不足及其履行對債權人無利益[14]。筆者認為是否顯失公平,以下幾點可作為判斷標准:

一 是否符合誠實信用原則,公平合理原則;

二 顯先公平的事實須存在於合同雙方當事人或其中一方;

三 顯失公平的結果,使雙方利益關系發生重大變動,危害交易安全;

四 主張適用的一方因不適用而遭受的損失,一般要遠大於適用時對方所遭受的損失。

2、適用情勢變更原則的法律效力

情勢變更原則的目的,在於排除因客觀情況的變化而發生的不公平的結果,使合同在公平的基礎上得到履行或解除合同。其法律效力通常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重新協商,又稱「再交涉義務」,即一方當事人可以要求對方就合同的內容重新協商。二是訴請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變更或解除合同,變更合同就是在原合同的基礎上,僅就合同不公正之點予以變更,使其雙方的權利義務趨於平衡。如增減給付、延期或分期履行、拒絕先為履行,變更標的物等;解除合同即使合同關系自始消滅。但通過何種步驟和方式實現這一價值,各國立法和判例一般基於這樣的考慮:從契約嚴守的立場出發,法律首先傾向於最大限度地維持既有的法律關系。對於不公平的後果首先應著眼於在維持原有法律關系的基礎上調整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使之趨於平衡。只有在通過變更合同仍不足以排除不公平的後果時,擴張採取終止或消滅原合同關系的措施。

『伍』 問個合同法的風險轉移和情勢變更的問題

如果這是這個學術問題,那麼請你認真研究不可抗力和情勢變更二者的不同,不可抗力專是法定的免責屬事由,在合同法和民法中有明確規定的,即不可抗力的情況一旦出現,是不需要法院進行判斷,不可抗力的條款便自動適用。而情勢變更在合同法和民法中不是明確規定的免責條款,因其適用的復雜性,能不能適用需要法院進行裁決的。關於補充問題:情勢變更適用於合同成立後直到履行完畢。情勢變更個人認為更適用於合同剛開始履行時。關於你的案例:乙方請求情勢變更的理由不應該是目的不達,而是以下理由:出現了當事人不可預見、不能克服的情況,而這個情況其發生不可歸責於當事人,(由不可抗力、意外事故等引起),其發生使合同的履行失去意義(合同標地物已滅失,作為乙方來講,無法佔有使用該房屋,作為甲方來講,無法給乙方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

『陸』 我國合同法有沒有規定情勢變更原則

中國尚沒有法律明文規定情勢變更原則。

所謂情勢變更原則,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後,因當事人不可預見的事件的發生或不可歸責於雙方當事人的原因發生情勢變更,導致合同的基礎動搖或喪失,或繼續維持合同原有效力有悖於誠實信用原則(顯失公平)時,則應允許變更合同內容或者解除合同的法理。究其實質,情勢變更原則是誠實信用原則的具體運用,目的在於消除合同因情勢變更產生的不公平後果。

但司法層面,情勢變更原則得到了積極的承認和適用。

1.法院已在個案中適用該原則,且最高人民法院的指示已對此表示了肯定的立場。主要表現為:
(1)「武漢市煤氣公司訴重慶檢測儀表廠案」及相應的最高人民法院法函(1992)27號文。最高人民法院在本案中通過對情勢變更原則適用要件之一的 「顯失公平」概念具體化,在中國民法中首次確立了情勢變更原則,同時也是合同法誠實信用原則在中國司法實踐中的首次運用。
(2)「1992年長春對外貿易公司訴長春市朝陽房地產開發公司案」的解決。
但作為兩案適用情勢變更原則法律依據的《經濟合同法》已隨著《合同法》的出台而失效了,並且該法律規定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情勢變更原則。
2.法院內部工作文件明文規定了該原則的適用標准。主要表現為:
(1)最高人民法院1986年4月14日《關於審理農村承包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條、第7條有此規定。
(2)1993年《中國經濟審判工作會談紀要》(1993年5月6日法發[1993]8號文)指出:由於不可歸責於當事人雙方的原因,作為合同基礎的客觀情況發生了非當事人所能預見的根本性變化,以致合同履行顯失公平的,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按情勢變更原則變更或解除合同。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法律領域對於情勢變更原則態度最明確的一次陳述。
但是所有這些對於實踐的總結和歸納只能對下級法院的審判活動發揮指導作用,而沒有法律效力。「法律不足」使得情勢變更原則在中國無法名正言順地發揮其「利益均衡」的調節作用,這使得立法的滯後與經濟生活中情勢變更不斷產生的矛盾日益突出。

『柒』 如何區分合同法中的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

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復:
一是不可抗制力一般導致合同無法履行,無法履行包括全部不能、部分不能、永久不能和一時不能。情勢變更原則的適用,並不要求合同無法履行,情勢變更後合同即使仍然處於能夠履行的狀態,但如果履行合同過於艱難,或者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其結果與訂立合同時的目的相違背,按原合同履行必然導致顯失公平;
二是不可抗力是法定免責事由,當事人只要依法取得了確切證據,履行了法律規定的通知義務、防止損害擴大的義務等相關義務,不履行合同不承擔任何法律上的責任,而情勢變更情況下履行合同將導致顯失公平的結果,故因情勢變更而引起的風險應由合同雙方共同承擔,但當事人主張適用情勢變更原則,必須請求法院作出裁判,而不能當然地導致合同的變更和解除;
三是不可抗力包含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三層含義,而情勢變更只是因不能預見的事由引起合同基礎發生重大變化,這種不能預見事由不限於不可抗力,還包括意外事故及其他事由,而且是否不可避免、不可克服在所不問;
四是不可抗力是法定免責事由,中國民法通則和合同法中均有明確規定,而情勢變更在中國民事立法中未作規定,只是司法實踐中曾由最高人民法院以批復的形式承認其適用。

『捌』 情事變更和情勢變更有什麼不同 請幫忙解釋

所謂情勢變更原則,是指合同有效成立以後,因當事人不可預見的事情發生,導致合同的基礎動搖或喪失,若繼續維持合同原有效力有悖於誠實信用原則(顯失公平)時,應允許變更合同內容或者解除合同。該原則在歐美法系裡得到廣泛應用。
雖然我國法律並未直接引入情勢變更的原則,但在合同法里卻採用了其相關原理。比如:在設定合同撤銷權時提到因不可抗力而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合同可以撤銷。比如:在技術開發合同解除的規則里明確了因擬開發的技術已經由他人公開,致使合同的履行沒有意義,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等,都是對這一原則的引申。

情事變更我沒有聽說過,不便評價。

『玖』 合同法中情事變更的事由都有哪些

根據《合同法》情勢變更:是指合同有效成立之後、履行完畢之前,如果出現某種不可內歸責於當事人原容因的客觀變化,若仍然履行合同會給一方當事人造成顯失公平的結果,法律允許當事人變更或解除合同而免除違約責任的承擔。 情勢變更原則的適用條件 ①有客觀情勢發生異常變化的事實。 ②發生在合同成立以後,履行完畢之前。 ③其發生不可歸責於當事人,(由不可抗力、意外事故等引起) ④當事人不可預見、不能克服。 ⑤其發生使合同的履行失去意義。
縱橫法律網 貴鑄律師

『拾』 如何理解《合同法解釋》規定的情勢變更

您好,所謂情勢變更,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後,因不可歸責於雙方當事人的原因發生情勢變更,致合同之基礎動搖或喪 失,若繼續維持合同原有效力顯失公平,允許變更合同內容或者解除合同。我國法律之所以規定情勢變更原則,其意義在於通過司法權力的介入,強行改變合同已經確定的條款或撤銷合同,在合同雙方當事人訂約意志之外,重新分配交易雙方在交易中應當獲得的利益和風險,其追求的價值目標,是公平和公正。

熱點內容
出版管理條例pdf 發布:2025-07-19 04:23:34 瀏覽:817
合同法第七章處罰 發布:2025-07-19 03:57:17 瀏覽:666
社會與法保姆趕走業主 發布:2025-07-19 02:58:44 瀏覽:89
會計稅法經濟法注會 發布:2025-07-19 02:53:50 瀏覽:454
民事訴訟法涉外與仲裁篇pdf 發布:2025-07-19 02:53:49 瀏覽:369
經濟法的地位是指經濟法在中的地位 發布:2025-07-19 02:10:46 瀏覽:97
法律碩士法學專業學位研究生 發布:2025-07-19 01:54:41 瀏覽:534
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速記口訣 發布:2025-07-19 01:53:22 瀏覽:555
電大合同法第四次任務 發布:2025-07-19 01:46:43 瀏覽:522
招標投標實施條例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9 01:31:58 瀏覽: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