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分則運輸合同
A.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合同的種類主要有幾種
中國《合同法》分則部分規定了十五類有名合同
基本合同類型,分別版是:買賣合同、供用電、權水、氣、熱力合同、贈與合同、借款合同、租賃合同、融資租賃合同、承攬合同、建設工程合同、運輸合同、技術合同、保管合同、倉儲合同、委託合同、行紀合同及居間合同;
《合同法》又規定具體合同的類型如分期付款、買賣合同、憑樣另買賣合同、試用買賣合同,都屬於買賣合同中特殊類型,建設工程合同中的勘察,設計合同和施工合同,是建設合同中的具體類型,這些具體合同類型也屬有名合同。
《擔保法》規定的保證合同,抵押合同和質押合同等。
B.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分則規定了多少種合同。
十五種合同。
分別是:買賣合同
供電、水、氣、熱力合同
贈與合同
借款內合同
租賃合容同
融資租賃合同
承攬合同
建設工程合同
運輸合同
技術合同
保管合同
倉儲合同
委託合同
行紀合同
居間合同
C. 運輸合同在《合同法》及相關法條內容有哪些
第二百九十條承運人應當在約定期間或者合理期間內將旅客、貨物安全運輸到約定地點。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鐵路運輸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七、逾期交付的責任貨物、包裹、行李逾期交付,如果是因鐵路逾期運到造成的,由鐵路運輸企業支付逾期違約金;如果是因收貨人或旅客逾期領取造成的,由收貨人或旅客支付保管費;既因逾期運到又因收貨人或者旅客逾期領取造成的,由雙方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鐵路逾期運到並且發生損失時,鐵路運輸企業除支付逾期違約金外,還應當賠償損失。對收貨人或者旅客逾期領取,鐵路運輸企業在代保管期間因保管不當造成損失的,由鐵路運輸企業賠償。
第二百九十二條旅客、托運人或者收貨人應當支付票款或者運輸費用。承運人未按照約定路線或者通常路線運輸增加票款或者運輸費用的,旅客、托運人或者收貨人可以拒絕支付增加部分的票款或者運輸費用。
第二百九十四條旅客應當持有效客票乘運。旅客無票乘運、超程乘運、越級乘運或者持失效客票乘運的,應當補交票款,承運人可以按照規定加收票款。旅客不交付票款的,承運人可以拒絕運輸。
第二百九十九條承運人應當按照客票載明的時間和班次運輸旅客。承運人遲延運輸的,應當根據旅客的要求安排改乘其他班次或者退票。
第三百條承運人擅自變更運輸工具而降低服務標準的,應當根據旅客的要求退票或者減收票款;提高服務標準的,不應當加收票款。
第三百零二條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傷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
前款規定適用於按照規定免票、持優待票或者經承運人許可搭乘的無票旅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一十九條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第三百零三條在運輸過程中旅客自帶物品毀損、滅失,承運人有過錯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旅客托運的行李毀損、滅失的,適用貨物運輸的有關規定。
第三百零四條托運人辦理貨物運輸,應當向承運人准確表明收貨人的名稱或者姓名或者憑指示的收貨人,貨物的名稱、性質、重量、數量,收貨地點等有關貨物運輸的必要情況。
因托運人申報不實或者遺漏重要情況,造成承運人損失的,托運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
第十九條托運人應當如實填報托運單,鐵路運輸企業有權對填報的貨物和包裹的品名、重量、數量進行檢查。經檢查,申報與實際不符的,檢查費用由托運人承擔;申報與實際相符的,檢查費用由鐵路運輸企業承擔,因檢查對貨物和包裹中的物品造成的損壞由鐵路運輸企業賠償。
托運人因申報不實而少交的運費和其他費用應當補交,鐵路運輸企業按照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的規定加收運費和其他費用。
第三百零六條托運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方式包裝貨物。對包裝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的規定。
托運人違反前款規定的,承運人可以拒絕運輸。
第三百一十一條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三百一十二條貨物的毀損、滅失的賠償額,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按照交付或者應當交付時貨物到達地的市場價格計算。法律、行政法規對賠償額的計算方法和賠償限額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水路貨物運輸中索賠期問題的復函》
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一條及我院法(辦)發〔1988〕6號《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七十六條,水路貨物運輸中的索賠期,應按國務院頒布的《水路貨物運輸規則》及《水路貨物運輸合同實施細則》的規定辦理。即托運人或收貨人向承運人提出索賠應在收到貨運記錄的次日起180日內提出。
第三百一十三條兩個以上承運人以同一運輸方式聯運的,與托運人訂立合同的承運人應當對全程運輸承擔責任。損失發生在某一運輸區段的,與托運人訂立合同的承運人和該區段的承運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三百一十八條多式聯運經營人可以與參加多式聯運的各區段承運人就多式聯運合同的各區段運輸約定相互之間的責任,但該約定不影響多式聯運經營人對全程運輸承擔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第一百零三條多式聯運經營人對多式聯運貨物的責任期間,自接收貨物時起至交付貨物時止。
第三百二十條因托運人托運貨物時的過錯造成多式聯運經營人損失的,即使托運人已經轉讓多式聯運單據,托運人仍然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三百二十一條貨物的毀損、滅失發生於多式聯運的某一運輸區段的,多式聯運經營人的賠償責任和責任限額,適用調整該區段運輸方式的有關法律規定。貨物毀損、滅失發生的運輸區段不能確定的,依照本章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D. 運輸合同法第836條
摘要 《民法典》第四百一十二條 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致使抵押財產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權人有權收取該抵押財產的天然孳息或者法定孳息,但是抵押權人未通知應當清償法定孳息義務人的除外。
E. 簡述《合同法》(分則)具體包括的十五種合同。
15種合同如下:後面的是對應的英文名稱
1、買賣合同 contracts for sales
2、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 contracts for supply and use of electricity, water, gas or heating
3、贈與合同 contracts for donation
4、借款合同 contracts for loans
5、租賃合同 contracts for lease
6、融資租賃合同 contracts for financial lease
7、承攬合同 contracts for work
8、建築工程合同 contracts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9、運輸合同 contracts for goods transporation
10、技術合同 contracts for technology
11、保管合同 contracts for storage
12、倉儲合同 contracts for warehousing
13、委託合同 contracts for commission
14、行紀合同 contracts for brokerage
15、居間合同 contracts for intermediation
F. 合同法常識:運輸合同是諾成合同嗎
《合同法》第抄293條規定,「客襲運合同自承運人向旅客交付客票時成立,但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另有交易習慣的除外。」 實踐合同是指除了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還得交付了標的物後合同才成立,諾成合同僅需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成立,客運合同自交付客票時成立,而非承運人與旅客意思表示一致即成立。
G.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多少條是物流運輸合同
我國沒有專業的物流立法,所謂的物流法只是物流活動所涉及的各類法律規范的總稱。
設計物流活動的法律法規及國際公約有:
1.水路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水路運輸方式包括國際海上運輸、沿海和內河運輸, 適用的國內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運輸合同分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運條例及實施細則》, 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危險貨物運輸規則》、《集裝箱運輸規則》、《國際貨運代理業管理規則及實施細則》 、《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海牙規則、 《修改的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議定書》,即海牙--維斯比規則、 《聯合國海上貨物運輸公約》---漢堡規則 《聯合國多式聯運公約》等。
2.陸路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陸路運輸方式有鐵路和公路運輸,陸路運輸對貨物在大陸內的流通起著重要作用,鐵路和公路運輸又有自己的運行特點。
公路運輸方面國內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汽車貨物運輸規則》、《集裝箱汽車運輸規則》、《汽車危險貨物運輸規則》。
國際公約有:《國際公路貨物運輸合同公約》、《國際公路車輛運輸公約》。
鐵路運輸方面國內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鐵路貨物運輸管理規則》。 國際公約有:《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議》、《鐵路貨物運輸國際公約》。
3. 航空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航空貨物運輸方面國內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法》、《中國民用航空貨物國際運輸規則》。國際航空貨物運輸適用的國際公約有:《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華沙公約,海牙議定書、《瓜達拉哈拉公約》。
4.多式聯運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我國有關多式聯運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四章海上貨物運輸中對多式聯運作出的規定,交通主管部門制定的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管理規則。國際公約有《聯合國國際貨物多式聯運公約》、國際商會制定的《聯運單證統一規則》。
H. 按合同法規定,將合同分為幾種謝謝
第九章來買賣合同
第十章源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
第十一章贈與合同
第十二章借款合同
第十三章租賃合同
第十四章融資租賃合同
第十五章承攬合同
第十六章建設工程合同
第十七章運輸合同
第十八章技術合同
第十九章保管合同
第二十章倉儲合同
第二十一章委託合同
I. 對《合同法》<合同分則>的典型合同進行合同的分類
1 合同可以從法律上依各種標准作出不同的分類。一般來說,對合同可以作出如下分類:
(一)雙務合同和單務合同
所謂雙務合同是指當事人雙方互負對待給付義務的合同,即一方當事人願意負擔履行義務,旨在使他方當事人因此負有對待給付的義務。或者說,一方當事人所享有的權利,即為他方當事人所負有的義務,例如買賣、互易、租賃合同等均為雙務合同。所謂單務合同,是指合同當事人僅有一方負擔給付義務的合同。在法律上區分單務合同和雙務合同的意義有以下幾點:1.在是否適用同時履行抗辯權上不同。單務合同不適用同時履行抗辯權原則。2.在風險負擔上是不同的。在單務合同中,如果一方因不可抗力而導致不能履行義務,不會發生雙務合同中的風險負擔問題。3.因一方的過錯所致合同不履行的後果不同。
(二)有償合同與無償合同
根據當事人是否可以從合同中獲取某種利益,可以將合同分為有償合同和無償合同。有償合同,是指一方通過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而給對方某種利益,對方要得到該利益必須為此支付相應代價的合同。有償合同是商品交換最典型的法律形式。在實踐中,絕大多數反映交易關系的合同都是有償的。無償合同,是指一方給付某種利益,對方取得 該利益時並不支付任何報酬的合同。無償合同並不是反映交易關系的典型形式,但由於一方無償地為另一方履行某種義務,或者另一方取得某種財產利益都是根據雙方的合意而產生的,因此,無償合同也是一種合同類型,並應受到合同法調整。在無償合同中,一方當事人也要承擔義務,如借用人無償借用他人物品,還負有正當使用和按期返還的義務。有償合同與無償合同的區分 意義,首先在於確定某些合同的性質。在債權合同中許多合同只能是有償的,不可能是無償 的。如果變有償為無償,或者相反,則合同關系在性質上就要發生根本的變化。此外,有償合同和無償合同的區分還有如下意義:1. 義務的內容不同。在有償合同中,當事人所承擔的注意義務顯然要較無償合同中之注意義務為重。2.主體要求不同。訂立有償合同的當事人原則上應具備完全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人和無行為能力人即使未取得法定代表人的同意也可以訂立一些純獲法律上利益的無償合同。
(三)有名合同與無名合同
根據法律上是否規定了一定合同的名稱,可以將合同分為有名合同與無名合同。有名合同,又稱為典型合同,是指法律上已經確定了一定的名稱及規則的合同。如我國合同法所規定的15類合同,都屬於有名合同。所謂無名合同,又稱非典型合同,是指法律上尚未確定一定的名稱與規則的合同。根據合同自由原則,合同當事人可以自由決定合同的內容,因此即使當事人訂立的合同不屬於有名合同的范圍,只要不違背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和社會公共利益,也仍然是有效的。可見,當事人可以自由訂立無名合同。對於有名合同應當直接適用合同法的規定,但在確定無名合同的適用法律時,首先應當考慮適用合同法的一般規則。其次,應當比照類似的有名合同的規則,參照合同的經濟目的及當事人的意思等進行處理。例如對於旅行合同來說,其中包含了運輸合同、服務合同、房屋租賃合同等多項有名合同的內容,因此可以類推適用這些有名合同的規則。
(四)諾成合同與實踐合同
所謂諾成合同,是指當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一旦經對方同意即能產生法律效果的合同,即"一諾即成"的合同。此種合同的特點在於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告成立。所謂實踐合同,是指除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以外尚須交付標的物才能成立的合同。在這種合同中,僅憑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還不能產生一定的權利義務關系,還必須有一方實際交付標的物的行為,才能產生法律效果。絕大多數合同都是諾成合同,實踐合同是特殊合同。諾成合同與實踐合同的區別,並不在於一方是否應交付標的物,而在於二者成立與生效的時間不同。諾成合同自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達成合意)時起即告成立;而實踐合同則在當事人達成合意之後,還必須由當事人交付標的物以後,合同才能成立。諾成合同與實踐合同的確定,通常應根據法律的規定及交易而定。
(五)要式合同與不要式合同
根據合同是否應採取一定的形式,可將合同分為要式合同與不要式合同。所謂要式合同,是指根據法律規定應當採取特定方式訂立的合同。對於一些重要的交易,法律常要求當事人應當採取特定的方式訂立合同。例如,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屬於應當由國家批準的合同。所謂不要式合同,是指當事人訂立的合同依法並不需要採取特定的形式,當事人可以採取口頭方式,也可以採取書面形式。要式與不要式合同的區別在於某些法律和行政法規對合同的形式要求會影響合同的生效。
(六)主合同與從合同
根據合同相互間的主從關系,可以將合同分為主合同與從合同。所謂主合同,是指不需要其他合同的存在即可獨立存在的合同。例如,對於保證合同而言,設立主債務的合同就是主合同。所謂從合同,就是以其他合同的存在而為存在前提的合同,例如,保證合同相對於主債務合同而言為從合同。由於從合同要依賴主合同的存在而存在,所以從合同又被稱為"附屬合同"。從合同的主要特點在於其附屬性,即它不能獨立存在,必須以主合同的存在並生效為前提。主合同不能成立,從合同就不能有效成立;主合同轉讓,從合同也不能單獨存在;主合同被宣告無效或被撤銷,從合同也將失去效力;主合同終止,從合同亦隨之終止。主、從合同是相對而言的,沒有主合同就沒有從合同,沒有從合同,也就無所謂從合同。盡管主合同的存在並生效將直接影響到從合同的成立及效力,但從合同不成立或失效,一般並不影響到主合同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