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社會學高其才

法社會學高其才

發布時間: 2022-02-24 16:40:19

㈠ 有誰知道「馬周」的人物傳,有文言文類型的,要有題目和答案,就像試卷上考的一樣

三、(15分,每小題3分)

馬周字賓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窶狹。嗜學,善《詩》、《春秋》。資曠邁,鄉人以無細謹,薄之。武德中,補州助教,不治事。刺史達奚恕數咎讓,周乃去,客密州。趙仁本高其才,厚以裝,使入關。留客汴,為浚義令崔賢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豐,逆旅主人不之顧,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獨酌,眾異之。至長安,舍中郎將常何家。
貞觀五年,詔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學,周為條二十餘事,皆當世所切,太宗怪問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間未至,遣使者四輩敦趣。乃謁見,與語,帝大悅,詔直門下省。明年,拜監察御史,奉命稱職。帝以何得人,賜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機辯明銳,動中事會,裁處周密,時譽歸之。帝每曰:「我暫不見周即思之。」岑文本謂所親曰:「馬君論事,會文切理,無一言損益,聽之纚纚,令人忘倦。蘇、張、終、賈正應比耳。然鳶肩火色,騰上必速,恐不能久。」俄遷治書侍御史,並知諫議大夫,檢校晉王府長史。十八年,遷中書令。時置太子司議郎,帝高其除。周嘆曰:「恨吾資品妄高,不得歷此官。」帝征遼,留輔太子定州。及還,攝吏部尚書,進銀青光祿大夫。帝嘗以飛白書賜周曰:「鸞鳳沖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連年,帝幸翠微官,求勝地為構第,每詔尚食具膳,上醫使者視護,躬為調葯,太子問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過,取身後名,吾不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贈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1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不同的一項的是( )

A遂感激而西,舍親豐
B貞觀五年,詔百官言得失
C拜監察御史,奉使稱職
D求勝地為構第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周乃去,客密州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
B周為條二十餘事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即用者
C我暫不見周即思之
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
D每詔尚食具膳
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

13、下列各句括弧中是補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周乃去,客(於)密州
B 至長安,舍(於)中郎將常何家
C太宗怪問(於)何
D時譽歸(於)之

14、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馬周有才德的一組是( )

①資曠邁
②悠然獨酌,眾異之
③周為條二十餘事,皆當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機辯明銳
⑥管、晏暴君之過,取身後名,吾不為也HNN
A①④⑥ B 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③④

15、下列敘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馬周年輕時曾任州助教,雖不善處理人際關系,但得到趙仁本的賞識,於是被舉薦到長安去任職。
B馬周替中郎將常何寫了一篇切中時務的奏章,深得太宗贊賞,太宗於是下詔馬周入值門下省,並賞賜他三百匹絲帛。
C馬周善於陳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處理問題周密,當時有很高的聲譽。岑文本認為他論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聽之忘卻疲倦,並把他比作蘇秦、張儀、張軍、賈誼。
D馬周患病多年,太宗經常派御醫前往看護,並讓太子親自為他調葯。馬周感激涕零,臨終反把所有奏章焚毀,不願以此博取身後的名聲。
1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趙仁本高其才,厚以裝,使入關。
譯文:
恨吾資品妄高,不得歷此官。
譯文:

參考答案:
11、A(內心悲憤不已。)
12、D(A於是,連詞; B替,給,介詞; C就,副詞;D 常常、經常;/每逢,每次。)
13、D(沒有省略。)
14、B 個性; 不為人所理解的表現; 不是才德。
15C( A馬周是無可奈何之下去長安,並不是去做官; B三百匹絲帛是賞賜給常何的; D太宗親自為馬周調葯。)
16、(1)趙仁本推崇他的才氣,給他准備了很多行裝,讓他進關。
只遺憾我資質、品格不夠,不能當上這個官職。

㈡ 學法網 法理聽誰的

其實每個名師都有自己的講課特點,所以對於每個考生愛聽誰的課或者覺得誰講得好也是因人而異,被推崇的名師有高其才、葉曉川、陳景輝,你可以先試聽一下他們的課,看看自己比較喜歡和接受誰的講課方式。

㈢ 清華大學法學院考研的問題。

清華大學2017年(全日制)法律碩士(非法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
清華大學法學院通過推薦免試和法律碩士聯考方式招收2017年法律碩士(非法學)專業學位研究生。
一、接收推薦免試生
推薦免試招收法律碩士研究生按照《清華大學關於推薦2017屆本科生免試攻讀博士/碩士學位的若干規定》(對清華大學應屆本科畢業生)和《清華大學2017年接收外校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博士(碩士)學位研究生的有關要求》執行。
二、法律碩士聯考有關要求
(一)報考條件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法治事業服務,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2.考生的學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 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必須在研究生入學前取得本科畢業證書);
(2) 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 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的人員;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
4.報考法律碩士(非法學)專業學位035101的考生,大學學習的專業不能是法學專業(包括:法學、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經濟法、勞動改造法、商法、公證、法律事務、行政法律師、涉外經濟與法律、知識產權法、刑事法)。
(二)報名
1.考生報名前應仔細核對本人是否符合報考條件,報考資格審查將在復試階段進行,凡不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將不予錄取,相關後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2.所有報考我校的考生均須在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上報名(http://yz.chsi.com.cn/),報名時間按教育部統一規定。逾期不再補報,也不得再修改報名信息。我校擬錄取的推薦免試研究生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到教育部推免服務系統完成選擇報考志願、繳納報名費、接受復試確認、接受待錄取確認等環節。
3. 北京地區報考我校法律碩士聯考考生均需在清華大學參加初試,在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上報名時必須選擇「北京」「清華大學」報考點(報考點代碼:1103),選擇其它報考點無效。其他考生按照教育部相關政策選擇報考點參加初試。
4.凡在清華大學參加初試的考生,必須在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報名系統中交納初試報考費,在交費成功24小時後,必須登陸我校網上報名系統上傳電子照片並通過照片審核方可參加初試,上傳照片截止時間2016年11月6日。詳情請查看《2017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清華大學報考點公告》。我校網上報名系統網址為:
http://yz.tsinghua.e.cn/
5.在外地報名點參加初試的考生在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上報名後,按照當地報名點的要求交初試報考費、照相。
6. 下載列印《准考證》按教育部統一規定時間,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進行信息查詢和列印。
7.院系代碼為「066」,專業代碼為「035101」。
(三)初試
參加全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全國聯考,時間按國家教育部統一規定進行。考試科目代碼及名稱如下: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98法碩聯考專業基礎(非法學)
④498法碩聯考綜合(非法學)
以上考試科目設置以教育部正式公布的為准。
(四)復試
復試包括外國語水平測試和綜合復試。綜合復試將採取面試+綜合知識筆試方式。綜合考試覆蓋范圍:政治、經濟、歷史、邏輯、語文、一般科技知識等,以進一步考察學生的專業基礎、邏輯推理、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綜合素質。復試採取差額形式,具體人數根據初試結果確定。復試時綜合知識筆試不提供參考書目。
三、錄取
1.聯考考生復試及格能否錄取,以考生的總成績名次為准。總成績包括兩部分,即初試成績和復試成績。
2. 我校在2017年計劃招生120人(含推薦免試生不超過75名),學習地點:清華大學(北京,校本部)。
詳情訪問清華大學法學院官網
http://www.tsinghua.e.cn/publish/law/index.html

㈣ 大一法學的,法理學的教材是張文顯的法理學 紅皮封面 這本書怎麼樣

大一法學的,法理學的教材是張文顯的法理學 紅皮封面 這本書怎麼樣?
葉赫那拉聞多解答;
一、張文顯當然可稱中國法學專家了,吉大我學校的老師;
二、只要不是司法考試老師出的書,名校教授都可以。
三、法學名校;
中國人民大學、民商法
2.武漢大學——國際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憲法與行政法學全國領先

3.北京大學——法理學、憲法與行政法、經濟法、刑法
4.中國政法大學——法制史、訴訟法
5.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
6吉大法學院——法學理論和刑法學
7.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民商法學、憲法與行政法學、刑法學、經濟法學
8.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
9.西北政法大學——刑法和經濟法
10.清華大學——後民商法
四、中國法學最高權威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給國家領導人上課,對外國院學術交流,純粹法學研究機構。

㈤ 國內比較知名的法理學家是誰

都是復制的,就別說了

㈥ 中國最著名的法理學家有哪些

付子堂 葛洪義 郭道暉 郝鐵川 賀衛方 李步雲 李林 李龍 劉瀚

劉作翔 呂世倫 沈宗版靈 石泰峰權 舒國瀅 孫國華 孫笑俠 王晨光 謝 暉

信春鷹 張文顯 朱景文 卓澤淵

季衛東 朱蘇力 梁治平 張志銘 夏勇 鄭成良 鄧正來 劉星 江山 高其才

周旺生

1.周旺生
2.孫國華
3.季衛東
4.付子堂
5.葛洪義

㈦ 急求:清華大學法學院刑法學參考書目是什麼謝謝……

你好:
清華大學的刑法學專業課只有法理學和刑法學兩門。(10年之前是如此,不知內道今年會不會改容)
但是學校不指定參考書目,從歷年試卷來看,法理學考題范圍很廣,涉及中國現狀的法理分析(如09年)亦有外國法學理論(各年都涉及)。主要是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自己進行加深。基礎教材推薦張文顯的《法理學》第三版(這個一定要吃透,譬如說法要素是什麼?要應答如流且能進行詳細的分析)。拔高上看看高鴻鈞的《現代法治的出路》(這是重點書目,一定要看),高其才的《法理學》,谷春德的《西方法律思想史》,然後自己根據歷年的試題提煉清華考試經常涉及的西法人物的思想,找相關的書目或材料進行了解。一般今年考得,下一年就不會考了,擔不是絕對。
至於刑法,還是以張明楷的《刑法學》第三版(黃皮本)為主。然後適當看一下張的《外國刑法學》,《法益初論》(要看)。
還有一個特點,清華的法學試題(法理、刑法尤甚)大部分可以從導師的歷年論文中找到,這個是你要下功夫搜集的。
不用什麼實際回報了,我也是考過清華刑法的,理解你的心情,以上諸點供君參考,祝你如願以償。

㈧ 清華法學考研教材

清華法學考研經驗談:吃透教材是根本
從小就嚮往博士帽,所以上大學、考研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高考的失利讓我選擇了一個很一般的學校,心裡一直不甘心,一直希望通過考研改變高考的失敗。「清華」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庄嚴、神秘世界,我心中的清華有著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學風濃郁、治學嚴謹,法學院雖然建立不久,但是法學教育在清華有著悠久的歷史。如果能夠上清華大學的研究生,我的人生將無憾。因為這個夢想,所以即使我知道清華的考研競爭非常激烈,失敗的可能性非常大,最後我仍然選擇了清華。

決定報考清華後,剩下的就是復習了。復習是應試的基礎,是考研成功的根本保障,所以只有投入大量的復習時間,並且認真復習了,考研才有可能。片面的追求技巧,幻想考研輕而易舉顯然是自欺欺人。「一步早,步步早」,也因為是跨校考研,所以我准備的比較早,從大三就開始為考研做准備。我將我的時間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時間用於本科課程學習,主要是上課,做作業和應付期中、期末考試。另外一半時間為考研做准備,主要是英語復習和專業課學習。英語復習包括積累詞彙,熟悉語法,廣泛閱讀以及做真題、模擬題,探索解題技巧等。英語的復習我覺得資料的選擇很重要。首先,歷年考試真題是必備的資料,因為真題是一個標准,做真題可以更好的把握試題難度,試題特點以及命題重點。其次,考研閱讀輔導書,這種資料貴在精不在多。另外,比較權威的考研機構有配合授課的課後練習,模擬沖刺,這種書也是不錯的。選擇這些資料時,我會選擇比真題稍難一些的資料,並且在購買之前先做兩三篇,看看問題設置的是不是合理,題材覆蓋的是否全面等。我建議考生一定要選擇好的英語復習資料,不要到市場上買一些拼湊起來的劣質資料。我每天都會做一定數量的題目,但不會片面追求做題數量。做題的目的是不斷提高閱讀速度,做題速度和准確度,並且在做題的過程中積累詞彙,掌握語法知識,而不是做多少題目。做題過程中一定要邊做題邊反思,有反思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並且有反思才有可能改正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英語成績。比如:如果做題速度比較慢,就應該反思原因,是不是不良的閱讀習慣導致,如果是就應該努力改正不良的閱讀習慣。如果題目做錯的比較多,也應該反思原因,是不是做題時不忠於原文,容易想當然,主觀選擇答案或者做題比較粗心,將問題簡單化了。

對於專業課,我覺得扎實復習,吃透教材是根本。有一些考生將大量的時間花在復習資料,模擬試題之類的東西上而忽視了教材,我覺得是本末倒置,任何復習資料和模擬試題都不能取代教材。清華大學法學院是不指定復習參考書的,主要考察考生的法律基礎知識,以及靈活運用的能力,所以選擇教材就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我覺得選擇教材應該依據以下的標准,首先最好是相關導師主編或者參與編寫的比較權威的教材。其次,教材要比較新穎。因為中國當前的法制建設正處於迅猛發展時期,幾乎每年都有幾部重要法律頒布實施,教材更新非常快,所以考生應密切注意新教材的出版,盡可能以新教材作為復習、答題的依據。再次,教材要權威。一般來說,被確定 「高等學校法學教材」的教材,以及幾家重點法律院校出版社出版的本科教材,是同類教材的佼佼者。因為沒有考試大綱,所以考生不知道哪些內容考,哪些內容不考,所以在復習這些教材時一定要全面復習,不要漏下任何知識點,不僅關注社會熱點,可能的考查重點,還要重視一些次要的,偏僻的知識點。對於基礎知識,要將知識點之間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用全面、整體的觀點去看待每一個知識點。在全面復習的基礎上,也要將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論上,,畢竟試題有重點,有些知識點常考並且分值高,投入更多的時間獲得的收益也會更大一些。研究生入學考試,尤其是不指定教材的考試不僅要求考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還要求考生有廣闊的知識面,關注國內國際重大時事,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類題目大多以論述題的形式出現,所佔比重相當大,一般為20%到50%,考生不可忽視,在分數上拉開距離的往往就是在這個方面。所以考生不可以只滿足一兩本教材,應該復習兩三本教材,同時抽出時間多閱讀一些學術刊物、報刊等,如《法學研究》、《中國法學》、《法學評論》、《法律科學》、《政法論壇》、《中外法學》、《法學家》等,並且關注國內改革和國際局勢,並了解最新學術動態,關注法學重點和社會熱點問題。

除此之外,考生應該關注導師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點,這也有可能是出題的重點。如果考生了解導師的研究方向及最新動向,就有可能猜出命題傾向,如果做了充分准備,考試時便可游刃有餘,穩操勝券。考生可以通過查閱其所發表的論文、主編或參與編寫的著作等了解導師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點。另外,歷年的試題在研究生考試中也是意義非凡。清華法學的試題也具有自身的特點,分析歷年試題,做好總結,對於考生明確復習方向,確定復習范圍和重點,做好應試准備都具有重要作用。分析試題主要應了解以下幾個方面:命題的風格(如難易程度,是注重基礎知識、應用能力還是發揮能力,是否存在偏、難、怪現象等)、考試重點、考查的側重點、題型、題量、考試范圍、分值分布等。考生根據這些特點,有針對性地復習和准備,其效果一定頗佳。

㈨ 高其才的學術成果

主要從事法理學、法社會學的教學和研究。著有《法理學》、《中國習慣法論》、《中國少數民族習慣法研究》、《農民法律意識與農村法律發展》(合著)、《司法公正觀念源流》(合著)、《瑤族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法律問題研究》(合著)、《中國法律制度概要》(合著)等,主編《法理學》、《法律基礎》等。發表《當代中國法治建設的兩難境地》、《法理學發展值得思考的幾個問題》、《現代立法理念論》等論文60多篇。
(一)著作
1.《中國習慣法論》(獨著),湖南出版社,1995年4月。
2.《中國習慣法論(修訂版)》(獨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11月。
3.《中國少數民族習慣法研究》(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4.《瑤族習慣法》(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7月。
5、《農民法律意識與農村法律發展》(合著,第二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
6.《瑤族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法律問題研究》(合著,第一作者),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
7.《司法公正觀念源流》(合著,第一作者),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4月。
8.《基層司法——社會轉型時期的三十二個先進人民法庭實證研究》(合著,第一作者),法律出版社,2009年3月。
9.《鄉土司法——社會變遷中的楊村人民法庭實證分析》(合著,第一作者),法律出版社,2009年3月。
10.《政治司法——1949—1961年的華縣人民法院》(合著 ,第一作者),法律出版社,2009年3月。
(二)主編
1.《習慣在民事審判中的運用——江蘇省姜堰市人民法院的實踐》(兩主編之一),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8月。
2.《當代中國民事習慣法》,法律出版社,2011年1月。
3.《當代中國少數民族習慣法》,法律出版社,2011年1月。
4.主編《中國司法研究》書系,已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倫理司法》等五本。
5.主編《習慣法論叢》,已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兩本。
(三)教材
1.《法理學》(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
2.《法理學》(主編),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8月。
3.《法律基礎》(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
4.《司法制度與法律職業道德》(國家司法考試輔導用書),法律出版社,2010年5月。
(四)論文
發表《論市場經濟中我國法學之對策》、《法理學發展值得思考的幾個問題》、《馬克思主義法社會學研究對象初探》、《現代立法理念論》、《當代中國法治建設的兩難境地》、《中國的習慣法初探》、《論中國少數民族習慣法文化》、《論中國少數民族習慣法與國家制定法的關系》、《瑤族習慣法特點初探》、《現代化進程中的瑤族「做社」活動——以廣西金秀郎龐為例》、《試論農村習慣法與國家制定法的關系》、「當代中國法律適用中的關系因素——文化視角的實證分析」、「中國律師執業中的法律與關系因素——社會資本理論視角的分析」等論文90多篇。
榮譽:高其才教授,1985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學院,同年11月任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1993年獲武漢大學法學碩士學位,2002年獲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法學會法量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農業經濟法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法學會理事。

㈩ 高其才的介紹

高其才,男,漢族,1964年9月出生,浙江省慈溪市人。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法學院黨總支委員,法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兼秘書、教學委員會委員。1985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學院,同年11月在武漢中南政法學院法律系工作。1993年獲武漢大學法學碩士學位,2002年獲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97年12月至今,清華大學法律系、法學院工作。現任中國法學會法量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農業經濟法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法學會理事。主講法理學,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清華大學法學院黨總支委員,法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兼秘書、教學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作品有《法理學》、《中國習慣法論》、《中國少數民族習慣法研究》等。

熱點內容
支部學刑法 發布:2025-07-14 20:59:09 瀏覽:597
湖北省應城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14 20:57:21 瀏覽:923
檢測體溫法規 發布:2025-07-14 20:46:58 瀏覽:216
社會與法情磨 發布:2025-07-14 20:46:57 瀏覽:10
齊齊哈爾法院網 發布:2025-07-14 20:35:26 瀏覽:115
東奧會計網校哪個講經濟法好 發布:2025-07-14 20:24:18 瀏覽:684
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14 20:22:07 瀏覽:481
合同法185條規定 發布:2025-07-14 20:12:58 瀏覽:791
法院副院長給法官 發布:2025-07-14 20:12:58 瀏覽:298
勞動法薪資待遇 發布:2025-07-14 20:12:51 瀏覽: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