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夫妻有相互扶助的義務
1. 關於婚姻法中夫妻有互相撫養的義務
夫妻一方為精神病人的,配偶為法定監護人,在第一順序。首先,可以和配偶他方商量,不成,居委會調解,單位調節,再不成,提起訴訟。
您說的是自己不見了,可以適用失蹤的規定,下落不明滿兩年的,利害關系人都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其失蹤。
應該由其其他親屬,或者是居委會、單位,或朋友作為監護人,無上述人員或者監護有爭議,或者都不願意監護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2. 解讀下列法律規則的邏輯結構 (1)「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婚姻法》第20條第1款)
我國《婚姻法》第二十條規定:「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所謂「夫妻間有相互撫養的義務」是指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在生活上互相照應,在經濟上互相扶養,在日常生活上互相扶助,在精神上互為支柱。夫妻間的撫養義務是無條件的,是基於婚姻家庭關系而產生的法律責任。如果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給付扶養費的權利。婚內扶養義務不僅僅是一個道德問題,更是夫妻之間的法定義務,有扶養能力的一方必須自覺履行這一義務,特別是在對方患病,或是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更應該做到這一點。如果一方不履行這一法定義務,另一方可通過法律途徑實現自己的合法權益。扶養責任的承擔,既是婚姻關系得以維持和存續的前提,也是夫妻共同生活的保障。 夫妻扶養是指夫妻之間經濟上供養和生活上扶助的法定權利和義務。」認定夫妻扶養權利和義務,應把握以下四點:
1、夫妻間的扶養權利義務以經濟上相互供養、生活上相互扶助為內容,是婚姻內在屬性和法律效力對主體的必然要求。這既是雙方當事人從締結婚姻開始就共生的義務,也是婚姻或家庭共同體得以維系和存在的基本保障。
2、夫妻扶養從婚姻合法有效成立之時起產生,至婚姻合法有效終止時消滅,在婚姻關系有效存續的整個過程中一直存在且具有法律拘束力,因而是一種狀態性的、持續性的法律關系。
無論婚姻的實際情勢如何,也不論當事人雙方的感情狀況怎樣,夫妻扶養既是雙方的權利,也是雙方的義務,因而不履行義務的行為,必然是一種侵權行為。
3、夫妻扶養做為法定義務,具有法律強制性。基於夫妻關系的特殊性,夫妻扶養通常在婚姻共同生活中自覺履行。當夫妻一方沒有固定收入和缺乏生活來源,或者無獨立生活能力或生活困難,或因患病、年老等原因需要扶養,另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權要求對方承擔扶養責任。如果夫妻雙方因扶養問題發生糾紛,可以經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在審理扶養糾紛時,應首先進行調解,如調解無效,應當及時依法判決,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
4、夫妻扶養義務與夫妻共同財產制的關系。我國婚姻法以婚後所得共同財產制為通常法定夫妻財產制,對適用共同財產制的夫妻而言,如果雙方同居生活,關於扶養義務固然在共同生活中得以實現,不會產生問題;如果雙方分居生活,一方拒不扶養對方,需要扶養的一方欲請求他方給付扶養費時,若義務人沒有個人財產,是否得判決以共同財產支付?夫妻扶養費用屬於婚姻日常生活所需,理應由夫妻共同財產支付,當夫妻無共同財產或者夫妻共同財產不足以支付扶養費用時,應由扶養義務人以其個人財產負擔扶養義務。
3. 法律規定夫妻之間有互相扶助義務,婚後財產為夫妻共同財產
一、法律規定夫妻之間有互相扶助義務 —— 正確。
二、婚後財產為夫回妻共同財產—— 錯誤答。
1、並不是所有的婚後財產,都是夫妻共同財產。
2、是否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取決於夫妻間的約定及法律的規定。
4. 婚姻法規定的夫妻義務有哪些婚姻
一、夫妻互相扶養的義務
夫妻扶養是指夫妻之間經濟上供養和生活上扶助的法定權利和義務。
1、夫妻間的扶養權利義務以經濟上相互供養、生活上相互扶助為內容,是婚姻內在屬性和法律效力對主體的必然要求。這既是雙方當事人從締結婚姻開始就共生的義務,也是婚姻或家庭共同體得以維系和存在的基本保障。
2、夫妻扶養從婚姻合法有效成立之時起產生,至婚姻合法有效終止時消滅,在婚姻關系有效存續的整個過程中一直存在且具有法律拘束力,因而是一種狀態性的、持續性的法律關系。無論婚姻的實際情勢如何,也不論當事人雙方的感情狀況怎樣,夫妻扶養既是雙方的權利,也是雙方的義務,因而不履行義務的行為,必然是一種侵權行為。
3、夫妻扶養做為法定義務,具有法律強制性。基於夫妻關系的特殊性,夫妻扶養通常在婚姻共同生活中自覺履行。當夫妻一方沒有固定收入和缺乏生活來源,或者無獨立生活能力或生活困難,或因患病、年老等原因需要扶養,另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權要求對方承擔扶養責任。如果夫妻雙方因扶養問題發生糾紛,可以經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在審理扶養糾紛時,應首先進行調解,如調解無效,應當及時依法判決,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
4、夫妻扶養義務與夫妻共同財產制的關系。我國婚姻法以婚後所得共同財產制為通常法定夫妻財產制,對適用共同財產制的夫妻而言,如果雙方同居生活,關於扶養義務固然在共同生活中得以實現,不會產生問題;如果雙方分居生活,一方拒不扶養對方,需要扶養的一方欲請求他方給付扶養費時,若義務人沒有個人財產,是否得判決以共同財產支付?夫妻扶養費用屬於婚姻日常生活所需,理應由夫妻共同財產支付,當夫妻無共同財產或者夫妻共同財產不足以支付扶養費用時,應由扶養義務人以其個人財產負擔扶養義務。
二、夫妻忠實義務
夫妻忠實義務,即貞操義務,夫妻雙方在共同生活中應當互相踏實以維護婚姻關系的專一性和排他性。
我國《婚姻法》第4條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三、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5. 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什麼權利
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條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
第二十一條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5)婚姻法夫妻有相互扶助的義務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十四條對遺棄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對遺棄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支付扶養費、撫養費、贍養費的判決。
第四十八條對拒不執行有關扶養費、撫養費、贍養費、財產分割、遺產繼承、探望子女等判決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有關個人和單位應負協助執行的責任。
6. 老年夫妻有沒有互相陪伴的義務
有
夫妻之間負有
相互扶養的義務
無論老少
《婚姻法》第二十條規定「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所謂「夫妻間有互相扶養的義務」是指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在生活上互相照應,在經濟上互相供養,在日常生活上互相扶助,在精神上互為支柱。
夫妻間的扶養義務是無條件的,是基於婚姻家庭關系的責任而產生的法律行為,這種扶養關系,是保持婚姻家庭的和睦平等的基本要求,有利於增進夫妻間的情感,有利於夫妻間的正常生活,有助於加強夫妻間在物質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慰籍,促進社會的穩定。
《婚姻法》第二十條還規定「一方不履行扶助義務時,需要扶助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一方不履行扶助義務,需要扶助的一方應向村(居)民委員會反映,向所在單位反映,經教育、批評、行政處分仍不履行扶養義務的,需要扶養的一方可向人民法院訴訟,情節嚴重的,構成遺棄罪,應承擔刑事責任。
7. 關於婚姻法中夫妻有互相撫養的義務這一條
我學法律,別的不行,婚姻法還過得去,給你點參考。
這個不是男方給不給錢的問題,專兩人不是正在鬧屬離婚嗎,那是協議離婚還是訴訟離婚?
若協議離婚,只要女方同意,男方不給錢也OK啊。要不也不叫協議了。
若雙方無法達成統一意見,訴至法院,那麼按《婚姻法》,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歸夫妻共有,平分,私人財產歸夫妻雙方個人所有。共同財產即夫妻雙方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也就是結婚後離婚前)取得的財產,私人財產指夫妻在結婚前能證明屬於個人私有的財產。
所以,共同財產是要平分的(大意,但個案均不相同)。若分完財產後,妻子又提出扶養費(是扶養而不是撫養哦),那麼就要看離婚是否造成一方生活困難,或此時一方沒有工作而無經濟來源無法正常生活,若是的,就要另一方相應地給予資助,至其找到工作為止,但最多不超過半年。
這案中的女方有工作,能養活自己,男方照道理不用給予扶養。
離婚後夫妻雙方就沒有民事關系了(有小孩的除外),更不存在誰給誰生活費的問題。
一切都照法律來吧,希望能幫到你。
8. 婚姻法中夫妻的權力和義務
婚姻法中夫妻家庭地位平等,有各自使用自己姓名的權利,有生活學習工作的自由。有計劃生育的義務,有互相扶養的義務。有互相繼承遺產的權利。
《婚姻法》第十三條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第十四條夫妻雙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權利。
第十五條夫妻雙方都有參加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一方不得對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
第十六條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第二十條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
第二十三條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
第二十四條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8)婚姻法夫妻有相互扶助的義務擴展閱讀:
《婚姻法》中夫妻對家庭成員的權利和義務
第二十五條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
第二十六條國家保護合法的收養關系。養父母和養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養子女和生父母間的權利和義務,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
第二十七條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第二十八條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孫子女、外孫子女,有撫養的義務。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於子女已經死亡或子女無力贍養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的義務。
第二十九條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養的義務。由兄、姐扶養長大的有負擔能力的弟、妹,對於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兄、姐,有扶養的義務。
第三十條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後的生活。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因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而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