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調控受體的范圍

經濟法調控受體的范圍

發布時間: 2022-03-18 03:44:44

1. 經濟法的適用范圍有哪些

首先,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版部門。在現階權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
同時,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的構成(一)資源優化配置原則;(二)國家適度干預原則;(三)社會本位原則;(四)經濟民主原則;(五)經濟公平原則;(六)經濟效益原則;(七)可持續發展原則。
另外,在我國,經濟法的主要作用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注重維護社會經濟總體效益,兼顧社會各方經濟利益公平。這一經濟法基本原則也可以更簡要地表述為:社會總體經濟效益優先,兼顧社會各方利益公平。」

2. 經濟法主體的范圍

(一)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
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在經濟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承擔內義務的當事人或參容加者。
取得經濟法主體資格,有法定取得和授權取得兩種方式。
我國經濟法主體的范圍包括:
1.國家機關。
2.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
3.企業內部組織和有關人員。
4.公民及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

3. 現代經濟法調整對象的主要范圍是什麼

經濟法調整的對象具體包括:
1、經濟管理關系:①綜合機關對社會組織的經回濟管理關系;②主答管機關對所屬企業組織的經濟管理關系;③行政經濟管理關系;④經濟區域經濟管理關系;⑤經濟監督關系。
2、經營協調關系:①經濟聯合關系;②經濟協作關系;③經濟競爭關系。
3、組織內部經濟關系。他主要是指企業、公司等生產經營性組織內部的一些重要經濟關系。經濟法只調整一些重要的內部經濟關系,只調整一些具有共性的、必須由國家法律調整的內部經濟關系。
4、涉外經濟關系。他指涉外經濟領域內的具有涉外因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經營協調關系。
5、其他應有經濟法調整的經濟關系。
-1238-

4. 你對經濟法這門課程有何看法

鑒於自己還是一個法律的初學者和經濟法的初學者,我在這里就談談經過這一段時間對經濟法的學習之後對於經濟法的一些看法。
當得知自己學習的專業是法學之後就比較期待學習經濟法,因為現在的社會是一個與經濟分不開的時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會涉及到有關經濟的事情,所以也需要經濟法對我們的經濟行為有所保障,因此我認為,要想學好法律,學好經濟法是其中必須的一部分,而且對以後的生活也會有許多的幫助。但是現在剛開始接觸經濟法,發現經濟法就像是憲法一樣,概念比較空洞,不太好把握,經常是一些比較專業的術語,可以說是很難學進去,很難學得懂,因為不像民法或者刑法一樣,有眾多的案例分析可以幫助理解經濟法的學習,學習經濟法必須要抓住經濟法的每一個小的概念進行理解,慢慢的對其產生興趣,所以我在此僅談談我所了解到的經濟法。
市場經濟是經濟法生存的根本和背景基礎,在完全依靠國家之手單一進行調節的計劃經濟體制之下,是不需要經濟法也不可能產生經濟法的。即使有,也是有名無實,而為行政法而已。
關於經濟法的歷史轉折發生於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為全局性的撥亂反正和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上來拉開了序幕。同年,黨內著名的理論家胡喬木同志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按照經濟規律辦事,加快實現四個現代化》一文,明確提出發展經濟立法和經濟司法。體制的改革為經濟法的產生創造了經濟基礎。在對經濟體制改革手段的認識仍處朦朧階段、社會公眾對法制社會和經濟建設的強烈期盼及國家領導人的大力推動的社會背景下,經濟法開始成為法學研究和教育的熱點,迅速成為顯學。但畢竟其在我國僅有20多年的經歷,較之西方一百多年的發展,其理論空白多、權威觀點少,還不盡成熟完善。
目前學界對於經濟法主體范圍的研究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1)將經濟法主體范圍體系化。有學者在認識到經濟法主體具有外延寬泛性、主體行為特定性等特徵的基礎上認為應當構築經濟法主體體系結構,該結構包括經濟法的決策主體、經濟管理主體、生產經營主體、消費主體和監督主體。(2)將經濟法主體范圍具體化。有學者認為各部門法主體的特殊性,並非在於其創造一種新的主體,而是基於本身調整任務、調整對象的特殊性,而從各個不同的層面賦予主體以特殊的權利義務,從而形成一種不同於其他部門法的法律主體制度。經濟法根據其特殊的調整任務與調整對象,應當確立政府、經營者、消費者三種經濟法主體。而另有學者認為將經濟法的主體概括為消費者、經營者和管理者更具有現行法的依據,也更能體現經濟法特殊的調整對象和立法宗旨。(3)既不主張建立經濟法主體體系,也不主張將經濟法主體具體化,而是將經濟法主體類型化。有學者認為經濟法的主體組合是「調制主體與調制受體」,具體又包含「調控主體與受控主體」,以及「規制主體與受制主體」這兩類主體組合。它們之間的聯系主要是通過調制行為來實現的,其地位是非平等的。從這些研究可以看出,對於經濟法主體理論的探討存在比較大的分

5. 簡答,經濟法的主體范圍

經濟法主體亦稱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是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依法享受權利(權力)和承擔義務的社會實體。它是經濟法律關系構成的基本要素,是經濟法律關系的直接參與者,既是經濟權利(權力)的享有者,又是經濟義務的承擔者,是經濟法律關系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

范圍的廣泛性
在市場經濟社會中,經濟法主體數量龐大,類型豐富,這是主體經濟利益性的外在化要求:通過對每種經濟利益都有數種具體經濟法主體加以代表、維護和追求,實現各種經濟利益的和諧發展,才能最終達致經濟法所要維護的社會公共利益的實現。
地位的層級性
這里的層級性和層次性並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層級更強調縱向位階與橫向位階的統一。理解經濟法主體層級性的時候,要清醒地認識到經濟法主體地位「不平等」並非行使國家權力的需要使然,而是源自根據主體各自應當承擔社會責任的大小而由法律合理分配的需要,借用經濟法「責權利相統一原則」的話說,就是要「以責定權,以責定利」。如果只看到經濟法主體之間存在著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而忽視了不同經濟法主體之間的協作和競爭關系,便會有本末倒置的危險,動搖經濟法主體制度存在的基石。
角色的變動性
就具體的某個經濟法主體而言,由於其在不同經濟關系中「角色」的不同,也令其主體外在類型和內涵發生著各種交錯和轉換,比如一個主體既可能是經營者(相對於生產者而言),或者銷售者(相對於消費者而言),又可能是競爭者(相對於其他競爭者而言),或者被調控者、被規制者(相對於政府而言),甚至是經過授權的行業管理者(相對於本行業其他經營者),等等。這除了是由經濟關系的流動性和復雜性所造成外,主體在不同經濟關系中所肩負的社會責任不同才是主體具有角色變動性的根本原因。

編輯本段主體范圍
經濟法主體的范圍包括:
1.國家機關。
2.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
3.企業內部組織和有關人員。
4.公民及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

6. 經濟法調整對象范圍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包括四個方面的社會關系:國民經濟管理關系、經濟協作關系、市場經濟主體在內部經濟管理中產生的經濟關系以及涉外經濟關系。

7.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的范圍包括哪些,經濟法的調整對象的

您好:
經濟法具有獨立的調整對象,即社會關系的全部現行法律規范,就組成一個獨立的法的部門。一個國家之所以有許多法的部門,決定於法律規范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多樣性。根據法律規范調整對象的不同,可以把一國現行的法律規范劃分為若干類。這每一類現行的法律規范,在法學上稱為一個獨立的法的部門。可見,每一個獨立的法的部門,必有自己特定的調整對象;沒有特定的調整對象,就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法的部門。法的調整對象,是劃分法的部門的一般標准。
因此,經濟法是不是一個獨立的法的部門,決定於經濟法是否具有特定的調整對象。
經濟法具有獨立的調整對象。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在國家宏觀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
首先,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有一定的范圍。這個范圍就是經濟法只調整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不調整其他經濟關系,更不調整非經濟關系。
其次,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同其他法的部門的調整對象有本質區別是可以區分的。就是說,經濟法調整的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是有自己的特徵的,同其他法的部門的調整對象既不是交叉的,也不是重疊的。
最後,雖然經濟法調整的對象可以分為企業組織管理關系、市場管理關系、宏觀調控關系,但「特定的調整對象」,不同於所謂「單一的調整對象」。認為法的部門的建立需以單一的調整對象為前提,也就是說,凡是獨立的法的部門其調整對象都必須是單一的,調整對象不單一的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法的部門,這種觀點,就意味著否定調整對象並不是單一的民法是獨立的法的部門。因為民法調整一定范圍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社會關系。以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沒有單一的調整對象而否認經濟法成為一個獨立的法的部門的觀點,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8. 國際經濟法的調整范圍

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際經濟活動和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國際經濟回法調整的對象既包括國際法答上的經濟關系,又包括國內法上的涉外經濟關系;既有縱向的關系,又有橫向的關系:既有公法的關系,又有私法的關系。
國際經濟法的調整范圍包括:
1、與國際貨物買賣有關的法律規范和制度;
2、與國際服務貿易有關的法律規范和制度;
3、與國際投資有關的法律規范和制度;
4、與國際知識產權保護有關的法律規范和制度;
5、與國際貨幣和國際貨幣和金融有關的法律規范和制度;
6、與國際稅收有關的法律規范和制度;
7、與國際經濟組織有關的法律規范和制度;
8、與解決國際商業爭議有關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規范。

9. 論述經濟法的調整范圍和作用;論述合同法的調整范圍與作用。每項各1000字左右即可!

經濟法的調整范圍和作用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經濟法具有自己獨立的調整對象主要指經濟法所干預、管理和調控的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關系,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國家規范經濟組織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規范組織的法律,是為了防止壟斷組織的出現,從組織上保證市場經濟順利發展。這方面的法律有公司法、外商投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個人投資法等。
(2)國家干預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國家對市場經濟運行進行干預是經濟法的重要調整方式,這方面的法律有證券法、票據法、破產法、金融法、保險法、房地產法、環境法、自然資源法等。
(3)國家管理、規范經濟秩序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這方面的法律有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產品質量法。
(4)國家在經濟調控中發生的經濟關系。此種經濟關系的特點是國家對市場經濟運行實行宏觀調控,使經濟各部門運行協調,使整個國家經濟運行平穩。這方面的法律有財政法、稅法、計劃法、產業政策法、價格法、會計法和審計法等。
經濟法的作用
(1)從法律組成的形式講,經濟法是一系列單行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是一種帶有綜合性特點的法律
(2)從法律內容上講,經濟法同社會經濟的關系更為密切,與經濟基礎更為直接,是一種具有經濟性特點的法律。
(3)從調整對象的特殊性講,經濟法同科學技術、自然規律的關系十分密切,是一種具有效益性特點的法律。
(4)從經濟法的功能與作用講,經濟法具有明顯的限制性和促進性兩種功能,貫徹懲罰和獎勵相結合是一種帶有指導性特點的法律。
(5)從實施上講,經濟法的實施是由國家經濟行政部門和司法部門共同負責的,遵循經濟司法與經濟立法相結合,實體法和程序法相結合,獎勵與懲罰相結合的原則。
合同法的調整范圍與作用
勞動法的調整對象是勞動關系和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
我國勞動法律調整的勞動關系的范圍:
(1)《勞動法》調整勞動關系的范圍
①.企業和個體經濟組織中形成的勞動關系——勞動法調整的主要對象
②.一定范圍的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通過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建立的勞動關系。
③.未納入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
(2).勞動法調整勞動關系范圍還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發展、完善。
①.將民辦非企業單位與其勞動者的勞動關系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民辦非企業單位——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
②.將事業單位的勞動關系有條件地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③.將社會團體的勞動關系基本上都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將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以外的其他社會團體與其勞動者的勞動關系,納入《勞動合同法》調整,進而被納入勞動法的適用范圍。
④.將勞務派遣、非全日制用工形式的部分類型的非標准勞動關系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⑤.用人單位不合格的勞動關系、勞動者不合格的勞動關系已被納入《勞動合同法》的適用范圍,進而被納入勞動法的適用范圍。
⑥.將退休人員重新受聘的勞動關系有條件的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達到退休年齡的勞動者若不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退休人員重新就業的勞動關系由勞動法調整。否則,作為民事僱傭關系由民法調整。
⑦.將個人承包經營中的勞動關系有條件的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在個人承包經營中,承包個人招用了勞動者,一旦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視為勞動者與發包人建立了勞動關系,發包人要承擔賠償責任。
⑧.《勞動合同法》仍然不調整農村勞動者、現役軍人、家庭保姆、自然人用工等性質的勞動關系。

勞動合同法是規范勞動關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屬於社會法。近幾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經濟結構調整進程加快,企業制度改革不斷深化,企業形式和勞動關系日趨多樣化,勞動用工制度發生深刻變化,勞動用工領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勞動合同簽訂率低,勞動合同短期化,用人單位利用自己在勞動關系中的強勢地位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等方面情況影響了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因此,勞動合同法的頒布實施意義重大。
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勞動合同法是一部好法,但即使是一部好法,如果得不到實施,也就失去了意義。因此認真學習宣傳貫徹好《勞動合同法》,是各級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者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是要樹立全社會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的觀念。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創造了財富。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離不開廣大勞動者在各自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勤奮勞動。不論科學技術如何進步,經濟形式如何變化,勞動都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要在全社會開展勞動合同法的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多種形式,有效地提高廣大幹部群眾對勞動合同法的認識。
二是要推動《勞動合同法》的宣傳實施。《勞動合同法》堅持和突出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立法宗旨。工會要通過各種渠道,利用多種形式,對廣大職工和企業主加強《勞動合同法》的宣傳,堅持以維護職工利益為基本職責,依法、主動、科學維權,檢查督促用人單位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尊重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三是要抓住發展和諧勞動關系的主線。要充分發揮《勞動合同法》對勞動關系的規范和調整作用,要加大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的創建力度,緊緊圍繞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安全生產等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突出利益問題,抓住勞動合同、集體合同、職代會、勞動爭議調處等關鍵環節,積極推動建立健全利益協調、訴求表達、矛盾調處和權益保障機制,著力推動用人單位做到各項制度規范合理、職工權益充分保障、雙方協商平等合作、工會作用有效發揮,真正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四是要堅持勞動執法與群眾監督相結合。實施《勞動合同法》,必須強化勞動行政執法和群眾監督。嚴格而有效的勞動行政執法是用人單位依法規范自身行為和遵循法律規定、履行法定義務的重要保證。同時,要建立和完善群眾勞動法律監督制度,充分發揮群眾監督作用
勞動合同法的頒布實施為構建與發展和諧穩定勞動關系提供了法律保障,為保護勞動者的勞動權益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的勞動法律體系。

10. 經濟法的調整范圍

經濟法就是調整現代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和市場規制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專稱。

經濟法屬是獨立的法的部門,因為他的調整對象有特定的范圍,他只調整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而且其調整對象同其他部門法的調整對象是可以分開的。

1、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引導、推進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

3、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

4、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

(10)經濟法調控受體的范圍擴展閱讀

經濟法概念在我國出現得較晚。1979年6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五屆二次會議的官方文件提出:「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我們需要制定各種經濟法」。

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將經濟法確立為我國法律體系中七大法律部門之一,與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商法、行政法、社會法、刑法和訴訟與非訴訟法(程序法)並列。

我國經濟法概念受大陸法系國家德國,日本以及蘇聯的影響,一直以來也沒有統一定論。我國經濟法概念的核心之爭,在於經濟法是否能夠成為一個獨立的法的部門。

熱點內容
倫理提供道德 發布:2024-05-19 10:39:50 瀏覽:586
新勞動法社保 發布:2024-05-19 10:26:25 瀏覽:245
降薪是否違反勞動法 發布:2024-05-19 09:54:12 瀏覽:518
法院判決書和裁定書 發布:2024-05-19 09:25:36 瀏覽:944
省司法廳馬 發布:2024-05-19 09:08:13 瀏覽:799
貴陽白雲區律師事務所排名 發布:2024-05-19 04:16:28 瀏覽:833
日本書法學校 發布:2024-05-19 03:50:37 瀏覽:511
公司法47 發布:2024-05-19 03:40:58 瀏覽:939
企業法律顧問實務各章節考點指導 發布:2024-05-19 02:09:22 瀏覽:147
司法投訴案例 發布:2024-05-19 00:26:13 瀏覽: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