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承包合同法律規定
1. 農村集體水庫承包期限最高多少年,依據什麼法律規定
一、水庫承包合同的最高期限為二十年,超過二十年的超過部分無效。
二、依據法律規定:《合同法》《農村土地承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三、依據《合同法》的具體條款:
1、《合同法》第二百一十四條:租賃期限不得超過20年。超過20年的,超過部分無效。租賃期間屆滿,當事人可以續訂合同,但約定的租賃期限自續訂之日起不得超過20年。
2、二百一十五條:租賃期限六個月以上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的,視為不定期租賃。
四、依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的具體條款:
1、第二十條規定 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以延長。
2、第四十四條 不宜採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農村土地,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的,適用本章規定(屬於對特殊主體的特別規定)。
五、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的具體條款:
1、第三條水資源屬於國家所有。水資源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水塘和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修建管理的水庫中的水,歸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
2、第十三條第二款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的有關工作。
3、第二十五第二款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其成員依法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集體土地或者承包土地上投資興建水工程設施的,按照誰投資建設誰管理和誰受益的原則,對水工程設施及其蓄水進行管理和合理使用。
(1)合同法中承包合同法律規定擴展閱讀
《農村土地承包法》修改的新政:
一、農村土地的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
根據草案規定,農戶之前所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在土地流轉中,將分離開來,確定為土地承包權和土地經營權;
二、農村土地可以用來融資
根據草案內容,第三方通過流轉獲得的土地經營權,經過承包方的同意,能夠向金融機構提出融資的要求;換句話來說,就是土地承包經營權能夠直接等價成一定的金錢額度!
三、農村土地承包許可權放寬
草案明確提出,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權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
第四:農村土地承包期延長三十年
按照規定,第二輪土地承包關系將在2027年到期,也就是說,不到十年的時間里,農戶將失去土地權益,不能再繼續承包經營手中的土地。
2. 土地承包合同法全文
法律主觀:
一、土地承包合同法全文
土地承包合同法一共有五章,這里不一一列舉。
土地承包合同法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家庭承包
第一節發包方和承包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二節承包的原則和程序
第三節承包期限和承包合同
第四節 土地承包經營權 的保護和互換、轉讓
第五節土地經營權
第三章其他方式的承包
第四章爭議的解決和法律責任
第五章附則
二、解讀土地承包合同的法律規定
第二十五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利用職權干涉農村土地承包或者變更、解除承包合同。
釋義:本條是關於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涉農村土地承包或者變更、解除合同的規定。
承包本集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最重要的財產權利。剝奪或者限制這種權利,是對農民合法權益的嚴重侵犯。民法通則規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 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其他的法律,如農業法、森林法等也有規定。本法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剝奪和非法限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承包土地的權利。
承包合同是發包方和承包方之間設立、變更、終止土地承包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是承包方取得承包經營權的基礎,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加以干涉。國家有關政策也曾指出,合同一經依法簽訂,即具有法律約束力,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
本條規定的違法行為的主體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國家機關是指國家的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以及軍事機關。包括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各級人民政府,各級法院、檢察院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是指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即在國家機關中行使一定職權、履行一定職務的人員,通俗地稱為國家幹部。在農村土地承包中,可能利用職權對土地承包進行干涉的,主要是縣、鄉政府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因為他們處在基層,直接負責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或者相關工作,應當嚴格貫徹農村土地承包法,不得利用職權干涉土地承包。
在現實生活中,干涉土地承包主要是指剝奪或者非法限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承包土地的權利,剝奪婦女應當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違背承包方的意願,干涉承包方的經營自主權以及強令變更和解除承包合同等行為。依照本法規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利用職權干涉農村土地承包,不得違背承包合同當事人意願,利用職權強行變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
對於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干涉土地承包,變更、解除承包合同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本法在「爭議的解決和法律責任」一章中規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利用職權干涉農村土地承包,變更、解除承包合同,給承包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 損害賠償 等責任;情節嚴重的,由上級機關或者所在單位給予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發包方和承包方的權利和義務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發包;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發包。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發包的,不得改變村內各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所有權。
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農村土地,由使用該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發包。
發包方享有下列權利:
(一)發包本集體所有的或者國家所有依法由本集體使用的農村土地;
(二)監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地;
(三)制止承包方損害承包地和農業資源的行為;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發包方承擔下列義務:
(一)維護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得非法變更、解除承包合同;
(二)尊重承包方的生產經營自主權,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
(三)依照承包合同約定為承包方提供生產、技術、信息等服務;
(四)執行縣、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組織本集體經濟組織內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法律客觀:
《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三條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效時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五條承包合同生效後,發包方不得因承辦人或者負責人的變動而變更或者解除,也不得因集體經濟組織的分立或者合並而變更或者解除。《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利用職權干涉農村土地承包或者變更、解除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