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孳息的理解

經濟法孳息的理解

發布時間: 2022-03-21 10:26:27

『壹』 對經濟法的理解與認識

1.經濟法產生的直接根源是自由放任的商品經濟管理模式所產生的市場秩序失衡,從而要求國家公共權力的介入以維護公共利益、穩定市場秩序、促進效率與公平。

2.由於經濟法是國家利用其公權力對市場經濟主體以及運行的調控、管理、監督、引導,所以經濟法主體雙方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即一方為國家相關主管機關,另一方為經營者(包括市場被管理主體和中介組織,其中中介組織又同時具有市場主管機關授權的監管職能和接受管理的義務)。它們之間是調控和被調控、監督和被監督、管理和被管理、引導和被引導的關系,是雙方法律地位不平等的關系。

3.由於經濟法所調整的對象和范圍有宏觀和微觀兩的領域(例:相關經濟法對經營者不正當競爭方面的管理就是微觀方面的管理;而相關經濟法對市場運行的管理便是宏觀方面的管理),所以經濟法可具體分為:宏觀調控法律關系;國有參與法律關系;涉外管製法律關系;市場監管法律關系。

4.由於經濟法所調整的上述對象和范圍不同於其它部門法所調整的對象和范圍,所以經濟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5.盡管法律從整體上來說是用來維護和平衡效率與公平這兩大價值,但作為經濟法這一獨立法律部門有其所側重的追求價值,即經濟法總體上追求的價值是:可持續的社會整體效益。

6.由追求價值便引出了經濟法所遵循的基本原則為:經濟民主原則;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經濟公正原則。

7.結合綜上所述,故經濟法的概念為:經濟法是調整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及其政府主管部門為了修正市場運行的缺陷、實現社會整體效益的可持續發展而履行各種現代經濟管理職能時與各市場主體發生的社會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另外,有關經濟法之性質的爭論,即公法、私法抑或公私混合法,本人認為已無現實意義,皆因當今行政權力之擴張於社會生活各領域。社會本位法律觀念的回歸,所以,本人認為於現實中再討論這一性質問題已毫無意義。)

樓主,此問題實在太大,以上僅為概括敘述,並加之一些個人觀點,所以不詳之處歡迎指教。不勝感激!

『貳』 南平CPA的經濟法原物與孳息的知識點有哪些呢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1.原物與孳息


孳息是指物或權益而產生的收益,包括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是原物根據自然規律產生的物,法定孳息是原物根據法律規定由一定法律關系產生的物。


【解釋】原物與孳息是兩個獨立的物。


2.孳息的權利歸屬


(1)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2)法定孳息,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易習慣取得。


物權變動的原因與公示方式:


1.物權變動的原因


(1)基於法律行為——物權行為


(2)非基於法律行為


①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生效時發生效力。


②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


③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實行為設立或者消滅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


【解釋】上述3項中,物權變動不以公示為前提。即如果是針對不動產,則無需登記就發生物權效力。


2.物權變動的公示方式


(1)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


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解釋】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2)不動產的物權變動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解釋】前面「非基於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就屬於該規定中「法律另有規定除外」的情形。


作為全球領先的財經證書網路教育領導品牌,高頓財經集財經教育核心資源於一身,旗下擁有高頓網校、公開課、在線直播、網站聯盟、財經題庫、高頓部落會計論壇、APP客戶端等平台資源,為全球財經界人士提供優質的服務及全面的解決方案。


高頓網校將始終秉承"成就年輕夢想,開創新商業文明"的企業使命,加快國際化進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財經網路學習平台!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問,歡迎向高頓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叄』 經濟法問題,請問質權人與留置權人在對孳息收取上有何區別

一、這是一個物權法的問題。
二、二者區別在於質權人與出質人之間存在關於質權的合版同,可權以約定孳息的處分方式,未約定的,質權人才有權收取;留置權人就留置的行為與債務人無任何約定,而是依據法律當然的收取留置物產生的孳息。

『肆』 法律中的孽生是什麼意思,經濟法上寫著「孽生的利息」

『孽生的利息''沒有這種說法應該是,叫孳生的孳息。這是《物權法》上的法律概念。分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

《物權法》第116條規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而法定孳息,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易習慣取得。
法定孳息是指,銀行的利息、房屋的租金等。 《物權法》第一百一十六條 法定孳息 法定孳息
,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易習慣取得。 法定孳息指因法律關系所獲得的收益,如出租人根據租賃合同收取的租金、貸款人根據貸款合同取得的利息等。

法定孳息與天然孳息都有孳息之名,從世界各國和地區現有的立法例看,多將其並 物權法
列規定,但它們本質並不相同,而且分屬不同領域。兩者區分的基礎,在於法定孳息是交易之物。天然孳息是派生之物。 (一)物質形式不同 法定孳息因為是用益(用益物權和用益債權)對價,因此原則上用一般等價物來衡量。即法定孳息的物質形式原則上是貨幣、是種類物。天然孳息可以是種類物,也可以是特定物。前者如收獲的小麥,後者如產下的一隻熊貓。但天然孳息進入交易狀態後,才有區分種類物和特定物的法律意義。天然孳息都是動產,法定孳息因允許當事人自由約定,故在邏輯上也可以是不動產,但筆者並未發現實務中有這樣的例子。因為,不動產的價值一般較高,作為用益的對價,一般是得不償失的。 (二)「收取」的性質不同 「就一般言,天然孳息之收取,應依物權法之規定,法定孳息之收取,應依債法之規定。」 法定孳息在取得前,是債權請求權;取得後(貨幣或其他動產佔有後)是物權。對天然孳息的收取是(直接)取得物權。 天然孳息,是原始取得;法定孳息,是傳來取得。或者進一步說,天然孳息作為產出,是原始取得;法定孳息,作為對價是傳來取得。天然孳息的法律規范,主要是靜態歸屬規則;法定孳息的法律規范,都是動態的交易規則。

『伍』 經濟法中,什麼是孳息能舉個具體的例子嗎

孳息就是原來的物產生的新的東西。如母牛生產的小牛,存款產生的利息等等

『陸』 只在中國經濟法中,家養的母牛生犢屬於法定孳息還是天然孳息 注意:1隻在中國經濟法 2是 家養 的 。

天然孳息

『柒』 在經濟法中有個孽息是怎麼回事

是孳息,不是孽息。孳息包括天然孳息與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是指依物的自然屬性而產生的物,如母牛所生的牛犢,果樹上所產出的果實,土地上所生產的糧食,都為天然孳息。法定孳息是指依一定的法律關系由原物所生的物,例如,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依股本金所得的股息,即為法定孳息。

『捌』 對於經濟法的認識

一、經濟法學的研究對象
作為重要的法學學科之一,經濟法學同其他法學學科一樣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對象。
經濟法學的研究對象決定了經濟法學的內容、體系。
 經濟法學研究對象為:中外經濟法史;中外重要的經濟法的制定與修訂背景,具體內容,實施情況;中外典型的經濟法事例、案例;中外經濟法學的學術史,中外經濟法學的學術動態及研究成果。
 二、經濟法學的學科地位
經濟法學是一門獨立學科
經濟法學的學科地位,取決於經濟法作為一個部門法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中的地位。
經濟法學是我國法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的分支,國家教育部等部門將其定位於法學本科的十四門主幹課程之一,經濟法學可作為獨立的法學二級學科被許多高等院校授予碩士、博士學位。
三、經濟法學的特點
(一)邊緣性學科
學習經濟法學,要全面地知曉、運用法學各個領域的知識,特別是綜合運用法理、憲法、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訴訟法理論。學習經濟法學,不僅僅要運用法學學科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學會運用其他學科的分析方法。
(二)新興性學科
經濟法學在世界上只有近100年的歷史,在新中國只有20餘年的歷史。
(三)挑戰性學科
經濟法學在理論上定論較少、流派紛呈,法律數量多、內容豐富、更新速度快,時時催人奮進,富於挑戰性。

『玖』 經濟法中的買河蚌得珍珠問題,運用合同法還是物權法來解決顯失公平OR孳息問題

這個案例不能用《合同法》中的顯失公平來解決。
最高法《民通意見》第72條對回顯失公平答的認定是:「一方當事人利用優勢或者對方沒有經驗,致使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的,可以認定為顯失公平」。
該案例中,河蚌里有珍珠是低概率事件,但作為正常人都可以預料到有這種可能,所以雙方當事人在買賣過程中不可能存在利用優勢或對方沒有經驗的問題。顯失公平最常用於處於劣勢消費者與處於優勢的經營者之間,該案不適用於民法中的顯失公平。
根據《物權法》第116條的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或當事人另有約定外,孳息的所有權歸原物的所有人享有,取得孳息的權利也隨原物所有權轉移而同時轉移。該案例中珍珠是天然孳息,其所有權在河蚌的所有權轉移時就已經附隨轉移給了買方,故珍珠應有買方所得。
本案例不能用不當得利解決,構成民法中的不當得利有一個重要條件,即無法律上的原因。該案例中,買方獲得孳息(珍珠)是雙方的民事法律行為的結果,即有法律上的原因。故甲的行為不屬於不當得利。

『拾』 經濟法裡面講的「孳息」是什麼分類怎樣

孳息來指由原物所產生的收益。在民法源上,孳息分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

天然孳息指因物的自然屬性而獲得的收益,如果樹結的果實、母畜生的幼畜。法定孳息指因法律關系所獲得的收益,如出租人根據租賃合同收取的租金、貸款人根據貸款合同取得的利息等。

《物權法》第116條規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而法定孳息,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易習慣取得。

熱點內容
民法學2考卷 發布:2025-07-02 01:17:52 瀏覽:262
勞動法賠償條款 發布:2025-07-02 01:08:51 瀏覽:24
笑死我法院見是什麼梗 發布:2025-07-02 01:04:24 瀏覽:740
經濟法碩士好考嗎 發布:2025-07-02 01:03:33 瀏覽:352
華圖公務員考試法律知識 發布:2025-07-02 00:51:59 瀏覽:320
不同年齡段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2 00:40:45 瀏覽:422
合肥美林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7-02 00:40:40 瀏覽:516
法治在線火災 發布:2025-07-02 00:39:46 瀏覽:338
企業法律顧問全書 發布:2025-07-02 00:36:41 瀏覽:312
徐匯區法院院長 發布:2025-07-02 00:30:47 瀏覽: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