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會計所得稅和經濟法所得稅

會計所得稅和經濟法所得稅

發布時間: 2025-07-02 00:29:55

① 會計初級經濟法中企業所得稅中相關費用准予扣除的有哪些

企業所得稅允許扣除的具體項目,要在按照規定的范圍、標准在稅前扣除:
(1)借款利息支出。生產、經營期間,向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按實際發生數扣除;向非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按不高於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以內的部分,准予扣除。
納稅人從關聯方取得的借款金額超過注冊資本50%的,超過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稅前扣除。
(2)工資、薪金支出。
(3)職工工會經費2%,職工福利費14%,職工教育經費1.5%。
(4)公益、救濟性的捐贈。納稅人用於公益、救濟性的捐贈,在年度應納稅所得額3%以內的部分,准予扣除。
金融、保險業是1.5%以內可以扣除
(5)業務招待費。
年銷售收入凈額在1500萬元及以下的不超過銷售收入凈額的千分之五;
年銷售收入凈額超過1500萬元的部分,不超過該部分銷售凈額的千分之五。
(6)各類保險基金和統籌基金。按國務院或省級人民政府規定的比例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上繳的各類保險基金和統籌基金,包括基本或補充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等保險,可在規定比例內據實扣除。
(7)固定資產租賃費。以經營租賃方式從出租方取得固定資產,其符合獨立交易原則的租金可根據受益時間,均勻扣除;納稅人以融資租賃方式取得固定資產,其租金支出不得扣除,但可按規定提取折舊費用。
(8)壞賬損失及壞賬准備金。
企業壞賬準的提取比例為年末應收賬款余額的千分之五。
(9)財產保險和運輸保險費用。
(10)資產損失
(11)匯兌損益
(12)支付給總機構的管理費。
(13)住房公積金
(14)廣告和業務宣傳費。自登記成立之日起5年內廣告支出可據實扣除。
(15)研究開發費用。納稅人發生的研究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究開發費用可以據實扣除,不論可否形成無形資產,不需要資本化。盈利企業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比上一年度增長超過10%的,可加計扣除實際發生額的50%。
(16)其他扣除項目。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稅收的規定扣除。

②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考點歸納: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項目+稅收優惠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項目包括工資、薪金支出:合理工資、實際發放。 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按相關規定扣除。 社會保險費:「五險一金」准予扣除;補充養老保險費、補充醫療保險費,在5%內准予扣除;為特殊工種職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險費和合規的商業保險費准予扣除;財險准予扣除,但企業為投資者或者職工支付的商業保險費,不得扣除。 利息費用:非金融企業向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准予據實扣除;非金融企業間的借款,利息支出不超過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的部分可據實扣除,超過部分不許扣除。 借款費用:需分清資本化和費用化。 業務招待費: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收入的5‰。 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不超過當年銷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煙草企業的煙草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不得扣除。 勞動保護費: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勞動保護支出准予扣除。 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以後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結轉扣除。 手續費及傭金支出:企業發生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手續費及傭金支出,不超過規定計算限額以內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不得扣除。

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包括免稅收入:國債利息收入;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 不征稅收入:財政撥款、依法收取並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 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花卉、茶以及其他飲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種植;海水養殖、內陸養殖。 技術轉讓所得優惠:一個納稅年度內,居民企業轉讓技術所有權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優惠: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非居民企業優惠:包括10%的稅率和免徵企業所得稅兩種情況。 加計扣除優惠: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75%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攤銷。 減計收入優惠:企業綜合利用資源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減按90%計入收入總額;社區提供養老、托育、家政等服務的機構,提供上述服務取得的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減按90%計入收入總額。 稅額抵免優惠:企業購置並實際使用規定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該專用設備的投資額的10%可以從企業當年的應納稅額中抵免;當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後5個納稅年度結轉抵免。 小型微利企業優惠: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熱點內容
勞動法的案例視頻 發布:2025-07-02 03:32:17 瀏覽:990
勞動部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發布:2025-07-02 03:25:34 瀏覽:707
勞動法自離怎麼扣工資嗎 發布:2025-07-02 03:16:25 瀏覽:682
五億女法官 發布:2025-07-02 03:12:52 瀏覽:521
勞動法哪一 發布:2025-07-02 03:12:43 瀏覽:125
置規章制度不顧的例子 發布:2025-07-02 03:08:26 瀏覽:190
單務合同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02 03:05:36 瀏覽:229
幼兒園不設置學前班規章 發布:2025-07-02 02:44:24 瀏覽:37
沿河司法楊 發布:2025-07-02 02:39:27 瀏覽:58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工傷認定 發布:2025-07-02 02:35:20 瀏覽: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