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學科帶頭人

經濟法學科帶頭人

發布時間: 2022-03-21 11:48:24

A. 胡雪梅的人物經歷

1986年畢業於江西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1999年畢業於南昌大學哲學系,獲哲學碩士學位;2004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獲民商法學博士學位;2005年-2007年,於廈門大學法學博士後站從事研究工作,獲民商法學博士後證書。2002年1月-2003年1月,以教育部公派訪問學者身份訪問留學於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以教育部公派訪問學者身份訪問留學於美國康奈爾大學。大學畢業後即從事法學教學和研究工作,並任兼職律師。原系南昌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律系副主任、經濟法暨民商法專業碩士生導師、民商法學科帶頭人暨民商法碩士點負責人,並兼任南昌大學黨外高級知識分子聯誼會秘書長。為江西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江西省監察廳特邀監察員、南昌市仲裁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2005年,以緊缺人才身份引進進入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工作。為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民商法重點學科帶頭人,並兼任校圖書館館長。2012年,引進進入華東師范大學法律系工作,系該校三級崗教授、博士生導師、校學術倫理與法律委員會委員、經濟法學科帶頭人。

B. 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的金融學專業有哪些研究方向學科帶頭人分別是誰

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金融學研究生入學專業目錄研究方向:
01貨幣銀行
02國際金融
03證券投資

初試科目: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或202俄語或203日語或212德語
③304數學四
④812金融學基礎

金融學院下設貨幣銀行、國際金融、保險、證券期貨四個系和公司金融教研室。現有在編教師53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4人,正教授19人,副教授23人,師資力量十分雄厚。學院還聘任多所國內外著名高校的教師和銀行、證券、保險業的高級管理人員來校任教,擴大了學術交流范圍。學院對優秀的教師與學生實行獎教獎學金制度,並選派優秀師生赴境外訪問與交流。學院下設金融學、保險、金融工程和信用管理專業以及銀行與國際金融、保險精算、公司金融、證券投資與金融工程等專業方向。
金融學(銀行與國際金融,中外合作項目):培養能熟練運用外語,從事金融理論和實務的專業人才。

主要專業課: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信用管理學、投資銀行學、證券投資學、貨幣經濟學、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銀行信貸管理、銀行會計學、項目投資與評估、銀行法、國際貿易、金融工程、信託與租賃、金融數學、保險學原理等。

學生畢業後適合到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中央銀行、信託投資公司、投資公司、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從事實務工作,也可在政府部門及教學、科研單位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金融學(公司金融):本專業培養掌握現代金融理論和公司金融專業知識、通曉企業經營經營和金融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運作兩個方面的理論和實務、熟練掌握各種融資機制和金融工具、了解現代企業的金融風險管理方法、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管理能力、協調溝通與組織能力、能夠將所學理論與專業知識運用到公司金融管理實踐的高級管理人才。

主要專業課:公司金融、證券投資學、投資銀行學、公司治理、風險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公司並購與重組、金融工程學、衍生產品與企業風險管理、公司價值評估、財務報表分析。

學生畢業後適合到跨國公司、企業集團等各類公司從事融資、投資管理工作;在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投資公司、私募基金等金融機構從事實務工作;可以在金融監管機構、政府部門、中介機構從事企業經濟管理工作;也可以進一步深造後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金融工程:本專業培養具有金融職業道德責任的、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具備優秀素質、將來從事金融行業的創新型、復合型、外向型的投資與管理人才。該專業是在原金融學專業的證券投資與金融工程學方向的基礎上設置的。它一方面保持了上海財經大學原來培養證券投資領域優秀人才的優勢,另一方面又適應了金融市場進一步發展而對金融產品創新提出的更高要求。

主要專業課:證券投資學、金融工程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固定收益證券、資產組合管理、基金管理、投資銀行學、金融計量學、證券投資分析、保險學、金融計算與編程、公司財務、風險管理、時間序列分析、結構化金融產品等。

學生畢業後,適合在國家有關金融監管部門、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商業銀行、保險機構、信託投資公司、金融投資咨詢機構、企業集團、上市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等單位,從事金融產品設計、投資管理、資本運作、金融稽查等工作。

保險:培養從事保險公司業務和管理的專門人才。

主要專業課:保險學原理、精算數學、財產保險學、人身保險、海上保險、再保險、社會保險,非壽險精算、保險經營管理、保險法等。

學生畢業後可到保險公司、其它金融機構、社會保險部門及保險監管機構從事保險實務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保險(保險精算):本專業方向的培養目標是在保險專業主要課程的框架下,融入(准)精算師資格水平的培訓和考核內容,為最終成為中國精算師而打下扎實的基礎。

主要專業課程參照國際精算師協會頒布的教育指南,包括保險學原理、精算數學、利息理論、風險理論、隨機模型、生存模型、金融經濟學、財務與財務報告等。

畢業生適合到保險公司和社會保險部門從事保險精算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信用管理:本專業培養具有信用經濟學和信用管理學基礎知識,以及企業信用管理、金融機構信用管理、資信調查與評估、信用風險管理等方面的操作技能的高級專門人才;培養面向21世紀,理論功底扎實、創新能力較強,熟悉國際商業活動與風險管理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主要專業課:信用管理概論、企業與消費者信用管理、信用風險管理、資信調查與評估、銀行信貸管理、信用信息與客戶關系管理、信用經濟學、企業價值評估、金融計量學、信託與租賃、投資學、保險學、國際金融、公司戰略管理、財務管理、財務報表分析、經濟法等。

本專業畢業生將來能夠從事政府行業監管部門的管理工作,能夠參與信用管理中介機構的產品開發與服務,亦能運用信用衍生產品以及其他定量分析方法管理金融機構面臨的信用風險,還適合擔任跨國公司和大型企業的信控經理,從事商業風險管理。

C. 漆多俊編的經濟法學好還是楊紫煊 編的經濟法好

漆多俊: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是2005年《當代中國法學名家》收錄的著名法學家之一。湖南祁陽人。武漢大學、中南大學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理事、中國經濟法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經濟法研究會會長、湖南省法學會副會長

漆多俊經濟法學它系統論述了經濟法的基本原理和各主要法律制度,展示了經濟法的完整體系;按照市場、調節機制與法律同步演變的規律和邏輯思路,清晰地揭示國家經濟調節機制和職能產生的必然性,揭示經濟法作為國家調節社會經濟之法產生的社會根源、本質和體系;在論述經濟法一般規律基礎上,分析了各主要國家經濟法的特殊性,重點分析中國經濟法產生、發展所遵循的普遍規律和中國特色;在論述經濟法基本原理後,按照經濟法的體系構成,分別論述了市場規製法、國家投資經營法、宏觀調控法的原理和基本法律制度。《經濟法學》在闡明經濟法理論觀點的同時,對國內外法學界的研究成果和各種主要觀點作了客觀介紹和評說,並特別注意總結我國體制改革和法治建設中的新情況和新經驗,介紹了新的立法

楊紫煊: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會員,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屆特邀咨詢員, 北京市人民政府第七屆專家顧問團顧問,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顧問。

楊紫煊經濟法學共分為經濟法總論、市場監管法和宏觀調控法三編,從三個方面分為28章全面、系統地論述了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內容
自出版以來,我國經濟法的制定和實施又取得了不少新成就,經濟法學又有了新的發展。為了及時反映經濟法制建設新成果、新經驗和經濟法理論研究的新水平

D. 湖南大學法學院的師資力量

李步雲:著名法學家,法治、人權領域權威,「法治三老」之一,首倡「依法治國」。
杜鋼建:著名法學家,法治、人權、憲政領域新興權威。原任湖南大學法學院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
屈茂輝:著名民法學家,湖南大學法學部學術委員會主任、法學院院長 ,民商法學科學術帶頭人。
李良棟:著名民主理論研究專家,湖南大學民主理論研究中心主任,原任中共中央黨校政法教研部主任、政治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王曉曄:著名法學家,國內反壟斷法權威,湖南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主任,原任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經濟法教研室主任。
張智輝:著名法學家,首批「當代中國法學名家」,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所所長、二級研究員,中國檢察官協會秘書長,中國法學會檢察學研究會秘書長等。
邱興隆:著名刑法學家,「三湘刑辯第一人」、主張廢除死刑。湖南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刑法學科學術帶頭人。曾任湘潭大學法學院院長。
劉定華:經濟法專家,湖南大學法學院原院長。
段啟俊:刑法學專家,湖南大學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黎四奇:經濟法專家,湖南省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湖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石柏林:法理學、行政法學專家。博士生導師。憲法與行政法學學科帶頭人,湖南法理學會副會長。
王遠明:經濟法學家,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經濟法研究會理事、湖南省訴訟法學會副會長。
鄭鵬程:經濟法專家,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人才,湖南省經濟法學研究會會長,湖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謝佑平:著名訴訟法學家,博士生導師。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入選人才。 醒龍獎學金:由湖南醒龍律師事務所創始人、湖南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學法學院教授邱興隆及其夫人捐資50萬元人民幣設立。主要面向湖南大學法學院有志於刑法學學習和研究的優秀學子,包括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旨在通過獎勵鼓勵大家努力學習,培養眾多刑事法律方面的優秀人才。
研究生獎學金:主要面向研究生,分為一等獎學金、二等獎學金,總覆蓋70%以上。其中科學學位研究生全部享有獎學金、專業學位推免生全部享有獎學金。

E. 北京吉利大學商學院的學科帶頭人

林一鳴,校長助理兼旅遊學院、商學院院長、教授。
美國協和大學MBA,高級職業經理人。從事管理工作近二十年,歷任國際酒店管理集團經理、總經理、中國區行政總裁。國家商務部《中國飯店業侍酒師資質條件》行業標准起草人之一;中國飯店業首批經營管理大師;香港餐飲與酒店管理協會名譽會長;中國飯店協會專家委員、教育培訓工作委員會副主任。3H培訓法創始人,幸福學倡導者。
現任中國飯店協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及專家委員會委員,法國受斯科菲葡萄酒學院客座教授;德國克尼格禮儀學院中國地區特聘顧問,香港酒店及餐務管理協會名譽會長,香港國際美食促進會品牌管理首席顧問。
張發明,北京吉利大學商學院教學副院長,碩士,副教授。
2008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青年骨幹教師。主持和參與省部級科研課題6項,主編市場營銷相關專業教材2本、參編2本。在研的課題有:北京市教育科學委員會「十一五」規劃課題1項,教育部高職高專 「十一五」規劃課題1項。曾在企業從事營銷管理工作,具有較強的營銷實戰能力。社會兼職:北大時代國際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總裁,北京奧維營銷咨詢有限責任公司高級顧問。
任廣新,管理學專業學科帶頭人,碩士,副教授。
具有多年企業工作經驗和IT行業工作經驗,管理專業校級精品課實施負責人,積極參與教學改革,主編《工商管理綜合實訓》、《渠道建設與管理》教材;參與的科研項目是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9年度資助經費類青年專項課題《高職教育信息資源建設與應用的研究》及北京吉利大學校級科研課題《「311」教育體系的研究》。
於家姝,專業基礎教研室主任,碩士,副教授。
畢業於吉林大學,多年來一直從事高校教學及研究工作,具有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在《當代法學》、《當代經濟研究》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數篇,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研究,主持北京吉利大學《商學院經濟法概論課程改革方案》科研基金項目。
姚一雯,市場營銷系主任,碩士,副教授。
2010年度北京市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公開發表論文5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編纂教材6本,參與或主持國家級、省市級、校級科研項目8項,1門北京市級精品課程和3門校級精品課程的負責人,曾獲 「北京市高職研究會教改課題一等獎」、 「2008年度校級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並多次榮獲「校優秀教師」、「校優秀黨員」等稱號。
李敏,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碩士,副教授。
經濟學碩士,國際貨代員、報關員。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2篇,出版專著11本,主持科研項目5項,參與2項,負責校級精品課程《國際貿易實務》的建設。多次獲校級、院級優秀教師稱號。
朱冰,博士後,副教授。
長期在高校從事財政金融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在《中國軟科學》、《農業經濟問題》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數篇,《金融市場學》教材副主編,參編《現代貨幣銀行學》、《證券投資學》和《財政與稅收》教材三部。
蔡春霞,博士生,副教授。
畢業於山西財經大學統計學專業。論文《限額以下批發零售業、餐飲業抽樣調查限額的確定及抽樣框和抽樣方法的探討》獲全國市場調查與分析統計教學研究二等獎,參與的北京市高職研究會課題《數量分析方法》課程教學內容體系建設研究與實踐獲北京市高職研究會二等獎。
羅建,碩士,副教授。
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BA),計算機系統工程師。曾在國企、科研機構、外企任計算機系統工程師、客戶服務經理、高級技術顧問、產品市場經理、商務市場經理、渠道市場經理等職;曾參與編寫《機關行政管理學》、《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市場營銷》、《實戰營銷案例教程》等著作,在國內主流媒體發表幾十篇文章。
吳英華,碩士,副教授。
畢業於吉林大學企業管理專業。承擔教學督導工作並撰寫論文多篇,主編《汽車經貿專業英語》教材一本;在加拿大工作學習期間,曾擔任加拿大BC省中加商會會員、加拿大BC省語益協會部門負責人、加拿大BC省麥克思韋國際學校督導、ESL助理和國際文化交流使者。現任商學院專職教師。
張貴平,副教授。
中共政策研究員,高級經濟師、會計師。曾擔任原林業部林化產品基地企業——國營宜黃化工總廠法人代表兼書記、江西電視職專宜黃(軍)分校校長、江西省市場學會副秘書長,曾是江西省政府創業指導專家組首批成員、江西電視台「創業路上不孤單」、「創業有道」節目首席創業指導師並被《今日家庭報》、《都市消費報》、《民生》雜志等諸多新聞媒體譽為「助人創業的創業者」。
劉建軍,博士。
曾經在國有大型企業工作多年,有兩年海外工程施工管理經歷,在中國科學院機關從事過管理工作,主講《數量方法》及《管理數學入門》課程。

F. 徐冬根是誰

現為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法研究所所長、國際法學科帶頭人,中國國際私法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經濟法研究會常務理事、民盟上海市委法制委員、《跨國法評論》主編、《中國國際私法與比較年刊》編委、曙光學者,上海市凌雲永然律師事務所律師。

G. 徐崇利的經典語錄

在中國,國際經濟法可以說是法學中最年輕的學科,應改革開放之運而生。陳安老師是中國國際經濟法事業的先行者和奠基者之一,他與北京大學的芮沐、中國人民大學的劉丁、武漢大學的姚梅鎮、復旦大學的董世忠、南開大學的高爾森和上海社科院的周子亞等老先生一道,開創了中國國際經濟法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事業。
上世紀80年代初,在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科始創之時,人才匱乏。包括陳安老師在內的一批老先生於1984年在江西廬山開辦了中國國際經濟法講習班,培養了中國最早的一批國際經濟法人才。現在,他們中的許多人已成為名享中國法學界的學者,包括廈門大學國際經濟法學科的學術帶頭人曾華群教授和廖益新教授。這次講習班被後人譽為是推動中國國際經濟法事業起步和發展的「黃埔軍校」。
早在1981-1983年,陳安老師就赴美國哈佛大學研究、講學,為系統地將國際經濟法學科引入中國做了充分的准備。回國後,陳安老師組織學術團隊,結合中國實際,精研國外最新成果,經過數年的努力,於1987年在國內首次推出了國際經濟法系列專著——《國際投資法》、《國際貿易法》、《國際貨幣金融法》、《國際稅法》和《國際海事法》。這套專著以及後來出版的《國際經濟法總論》為學界提供了系統化的國際經濟法知識,對構建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科體系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通過這套專著的撰寫,廈門大學國際經濟法學科也初步搭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學術團隊。至今,學術梯隊的完整性仍然是廈門大學國際經濟法學科的優勢所在。
1992年,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界公推陳安老師擔任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常務副會長、會長,這是學界同仁對陳安老師學術地位的高度承認。自此,在陳安老師的精心組織下,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的工作更上層樓,成為推動中國國際經濟法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全國性學術平台,並經中國民政部注冊登記成為國家一級學術團體,其法人住所和秘書處設在廈門大學。17年來,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年會成為了匯聚海內外學科精英進行學術研討的盛會。
1998年以來,陳安老師又親自擔任主編,主持出版了《國際經濟法學刊》(原《國際經濟法論叢》),連續11年未有中斷。現在,學刊已成為匯輯國際經濟法領域優秀學術著述的另一重要的全國性學術平台,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國際經濟法綜合性學術集刊。2006年,學刊首批入選CSSCI學術數據來源集刊。在國際上,學刊也已逐步成為一個反映中國國際經濟法研究動向和水平的學術品牌。
30年來,陳安老師為中國國際經濟法事業的發展筆耕不輟,始終立基於中國國情和發展中國家的共同立場,開科立派,致力於開拓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經濟法學科。此次80華誕匯集出版的《陳安論國際經濟法學》共5卷300餘萬字,記載了陳安老師對中國國際經濟法事業的巨大學術貢獻,也展示了一個老知識分子畢生以知識報國為己任的輝煌學術歷程。
對於我們來說,最寶貴的學術基業是陳安老師開創的廈門大學國際經濟法學科。在京城之外的諸多綜合性大學的法學院中,能夠白手起家,將一個學科發展成全國領先的法學學科,迄今恐怕也只有廈門大學的國際經濟法學科。
學科要發展,人才是關鍵。上世紀80、90年代,全國高校難以吸引優秀人才,國際經濟法又是一個應用性很強的法學學科,出國、從商、為官者眾多,甘於在高校「坐冷板凳」者寥寥。因此,在全國的絕大多數高校中,都沒能建立一個比較穩定的國際經濟法學術團隊。同期,廈門大學的國際經濟法學科雖然也經歷了大量的人才流動,但在陳安老師的苦心經營下,始終保持著一個比較完整的學術團隊,這是廈門大學國際經濟法學科起步和發展的根基。本人就是在陳安老師的感召下,1990年從上海社科院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回母校任教,加入這個學術團隊的。
從某個角度上講,創業維艱,守業更加困難。當下,全國法學學科競爭激烈,學科建設不進則退。如何守護和提升廈門大學國際經濟法學科的學術地位,已成為交到年輕一代團隊成員手中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只有凝練隊伍,居安思危,潛心學問,團結協作,奮力進取,才能使廈門大學國際經濟法學科成為一個富有生機和活力、長久不衰的中國國際經濟法學術重鎮。

H. 肖國興的人物簡介

肖國興,男,1957年出生,山西省人,漢族,中共黨員。1982年新疆大學政法系本科畢業,哲學學士;1988年西北政法學院(2006年更名為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專業研究生畢業,法學碩士。曾任鄭州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經濟法教授,河南省重點學科——經濟法學科點帶頭人,經濟法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河南省文明教師,河南省跨世紀學科和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河南省首屆優秀青年社科專家;河南省法學會經濟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研究會常務理事,武漢大學環境法所兼職研究員,福州大學兼職教授,青島海洋大學(2002年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兼職教授,中原工學院兼職教授。現任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能源法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I. 胡光志的介紹

胡光志,男,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重慶市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 重慶市中青年骨幹教師 重慶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學科學術帶頭人 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 民建重慶市委常委 民建中央法制委員會委員 曾為英國牛津大學訪問學者、《現代法學》編輯。

J. 寧波大學法學院的師資力量

學院擁有一支教學、科研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其中,浙江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法學)重點研究基地主任鄭孟狀教授為寧波大學副書記、教育部法學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浙江省中青年學術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律顧問、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才。民法學科負責人張炳生教授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聯合博士生導師、國家特色專業(法學)負責人、寧波市人民政府法律顧問。經濟法學科帶頭人鄭曙光教授為第三屆浙江省中青年法學家,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經濟法學聯合博士生導師。經濟法學學術方向負責人蔡先鳳教授,為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培養人才,美國佛蒙特大學法學院(VermontLawSchool)訪學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法學專業博士生指導小組成員。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學科負責人俞德鵬教授,兼任寧波市人大常委、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中國憲法學研究會理事、憲法教學委員會委員,浙江省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法理學法史學研究會副會長。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學科帶頭人董茂雲教授為寧波大學特聘教授,中國法學會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副會長,原任復旦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國際法學學科帶頭人劉滿達教授,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兼任中國國際法學會理事、中國國際私法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國際經濟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貿促會/國際商會調解中心寧波分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浙江省地方立法專家庫成員。
截止2014年2月,全院共有教職工87人,其中專業教師68人,行政教輔人員19人。專業教師中,法律系5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8人;公共管理系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4人。學院教師尤其是新進教師大多獲得國內外名牌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學位,多名教師曾出訪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等國際名校,具有開闊的國際視野和較高的學術水平。此外,寧大法學院還從法學界與法律實務界聘請了一批高水平的校外專家擔任兼職教授,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工委副主任王勝明教授,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吳志攀教授,香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張憲初教授,寧波大學包玉剛講座教授孫憲忠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黨委書記陳甦教授,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金彭年教授等海內外知名學者。法學院客座教授如應松年、姚建宗、孫南申、常依齡、張少瑜等每年都不定期來院交流。除此之外,每年來法學院做講座的海內外知名學者更是不計其數,這對於不斷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學術興趣,健全學生學術人格均不無裨益。

熱點內容
勞動法賠償條款 發布:2025-07-02 01:08:51 瀏覽:24
笑死我法院見是什麼梗 發布:2025-07-02 01:04:24 瀏覽:740
經濟法碩士好考嗎 發布:2025-07-02 01:03:33 瀏覽:352
華圖公務員考試法律知識 發布:2025-07-02 00:51:59 瀏覽:320
不同年齡段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2 00:40:45 瀏覽:422
合肥美林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7-02 00:40:40 瀏覽:516
法治在線火災 發布:2025-07-02 00:39:46 瀏覽:338
企業法律顧問全書 發布:2025-07-02 00:36:41 瀏覽:312
徐匯區法院院長 發布:2025-07-02 00:30:47 瀏覽:103
會計所得稅和經濟法所得稅 發布:2025-07-02 00:29:55 瀏覽: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