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中關於加工合同的缺陷

合同法中關於加工合同的缺陷

發布時間: 2022-05-10 10:51:01

⑴ 訂立合同的形式有哪些,合同形式缺陷有何法律

在我國法上,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合同法第10條第1款)。有時法律或者當事人對合同的形式有特別的要求,訂立合同時應當符合這種要求。
(一)書面形式
書面形式,是指以文字表現合意內容而訂立合同的形式。合同法第11條規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數據電文,原來常見的有電報、電傳和傳真;現在新興的而且會有重大發展前途的有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關於公證、鑒證、登記、審批是屬於合同的書面形式范疇,抑或屬於合同的生效要件,我國立法規定不一。現在的學說理論上,有見解認為不應當將它們作為特殊的書面形式,因為合同是當事人各方的合意,公證、鑒證、登記、審批皆為當事人各方合意以外的因素,不屬於成立要件的范疇,而屬於效力評價的領域,尤其是登記、審批宜定為不動產物權的變動要件。從《合同法》第44條第2款的表述和第11條未把公證、鑒證、登記、審批列入合同的書面形式范疇可知,這一結論是有法律根據的。此項見解,值得贊同。
(二)口頭形式
合同採取口頭形式並不意味著不能產生任何文字的憑證。人們到商店購物,有時也會要求商店開具發票或其他購物憑證,但這類文字材料只能視為合同成立的證明,不能認為合同成立的要件。
(三)其他形式
1、推定形式
當事人未用語言、文字表達其意思表示,僅用行為向對方發出要約,對方接受該要約,做出一定或指定的行為作為承諾,合同成立。例如某商店安裝自動售貨機,顧客將規定的貨幣投入機器內,買賣合同即成立。
2、混合形式
事物的「混合」本身就有其長處,可以起到優勢互補,發揮特殊的功能。針對合同而言,不同的典型合同的內容混合於同一合同內,成為混合合同,比如旅遊合同便混合有買賣、運輸等合同的內容;不獨內容可以混合,合同的形式同樣也可以混合。合同的部分內容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其餘的部分則可以採用口頭形式,這是合同自由、方式自由的題中應有之意。而且,這種混合形式可以結合不同方式的優點,更好地為當事人服務

⑵ 如何判別加工合同糾紛與建築工程合同糾紛

2、合同的主體受到限制,只能是法人。3、合同具有較強的國家管理性,其訂立、履行的國家干預色彩較濃。4、合同具有要式性,即必須採用書面形式。 作為一個區分承攬合同和建築工程合同性質的典型案例,一出台就得到了全國法院的廣泛關注,但由於錯誤的歸納區分要素,導致了各地在理解適用上存在了極大的偏差。究其原因就在於未從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的合同內容、合同主要義務與合同性質的關聯性等內在本質發掘合同性質的認定標准,而只是將兩類合同的外部特徵簡單羅列即作為劃分的依據。 誤區一:人為的將合同完成的義務的過程替代合同指向的標的物本身。將建築工程合同的標的虛化為工程過程,從而導致在理解中存在凡是合同最後產生的產品為不動產的均應認定為建築工程合同性質;凡是合同最後產生的產品是動產的均可認定為承攬合同。 誤區二:將建築工程合同的主體作出人為限定,忽略了不在國家限制的大型建築工程范圍之外的建築工程的主體多樣化的客觀事實。 誤區三:將建築施工合同的外部特徵誇大為區分合同性質的本質區別。不可否認,建築施工行業受到行政監督、干預的力度的確較大,但是卻不能以此區分承攬合同,因為眾所周知,一些承攬合同同樣受到較強的行政監督與干預,如特殊設備(鍋爐、軍需用品)的定作、特殊製品(金、銀等稀有金屬)的加工等。 誤區四:對建築工程合同的要式性要求認識不足,未充分考慮建築工程合同在未有書面合同簽訂情況下的效力問題。雖然《合同法》明確規定了建築工程合同必須採用書面形式,但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卻將未簽訂書面合同的建築工程合同情形排除在無效合同的三種情形之外,從鼓勵經濟交易的角度,宣布了無書面形式的建築工程合同同樣可以得到司法的認可。 關於建築工程合同糾紛與加工承攬糾紛如何區別界定的誤區由來已久。在學理界主要有兩種觀點,主流觀點認為建築工程合同系特殊的加工承攬合同,兩者無本質區別;另一種觀點認為建築工程合同有著顯著的特徵,已經擺脫加工承攬合同的范疇獨立成為合同的一種類型。審判實踐中對於兩者的區別與聯系著眼點一般並不在實體審理中 ,而在於合同性質的認定事關如何確定合同履行地從而由哪個法院取得管轄。由於在認定這兩類合同糾紛的認識上存在著諸多模糊的地方,加之建築工程合同糾紛一般涉及的標的額較為巨大,受理法院往往傾向於採用長臂管轄的態度,故在該類案件的管轄確定上始終存在著眾多誤區。 建築工程合同是承包人進行工程建設,發包人支付價款的合同。《合同法》明確規定了建設工程合同的三個種類,即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合同。 承攬合同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合同。承攬的種類主要包括:加工、定作、修理、復制、測試、檢驗等工作。對於承攬合同的內容,則主要有承攬的標的、數量、質量、報酬、承攬方式、材料的提供、履行期限、驗收標准和方法等方面。 筆者認為:根據最高院關於合同性質的批示中明確的規定,合同性質無法確定的,應當以合同的主要內容、合同履行的主要義務綜合因素等考慮合同的性質。

望採納

⑶ 簽定產品加工合同需要注意那些(詳細說明)

產品加工合同
供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簽訂日期:_______________
需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供方與需方經協商雙方同意按下列條款簽訂本合同,未經雙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更改本合同條款,否則毀約方須賠償對方一切經濟損失。
名稱 圖片 數量 單價 工藝要求

總計金額(大寫): 總計:
一、 交貨時間及地點;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 提供大貨,交貨地點:_________。
二、 付款方式;簽釘合同後預付 _____________元,作為產品預付金,提貨前付清全款。
三、 質量標准;嚴格按照需方提供的小樣為准,面料要與需方認可的小樣一致,面料的顏色需要與小樣的顏色一致,玩具需要做機綉的(機綉要均勻),出廠前須作過針、拉扯檢驗,保證產品的使用安全。走線要直,不能有嚴重露線頭、抽絲,跳線現象,保證產品干凈整潔。
四、 包裝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包裝。
五、 違約責任:如果大貨與樣板不符或有質量問題工廠負責調換。如有單方嚴重違約的行為,應以預付金額標准賠付對方。
六、 供方所提供的產品上不得印有任何供方的商標、地址、電話、傳真等供方標識。
七、 供方應嚴格按照需方提供的小樣以及合同約定得時間保質保量的進行生產加工。需方也應按照合同約定時間及封樣收貨,並付清貨款。
八、 本合同一式兩份,雙方各一份。未盡事宜雙方協商解決,協商無效有仲裁機關裁決,補充協議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貨款兩清後本合同及其附屬票據和補充協議自行終止。

供方: 需方:
簽章: 簽章:
電話: 電話:
地址: 地址:

⑷ 勞動合同法優缺點

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勞動合同法》(草案),向社會各界廣泛徵求意見。就在意見徵集活動的最後一天,歐盟商會和上海美國商會同時向全國人大提交了各自的修改建議和意見。歐盟商會在建議書中明確指出,「新法律草案中嚴格的規定將限制用人單位的靈活性,並將最終造成中國生產成本的提高。生產成本的提高將迫使外國公司重新考慮其新的投資或是否繼續在中國的業務。」上海美國商會認為,《勞動合同法》頒布實施「可能會對中國的投資環境產生消極影響」。(《21世紀經濟報道》5月11日)

坦率地說,《勞動合同法》(草案)確實存在著立法思路僵化,缺乏靈活性的問題。在社會關系多元化的今天,資本與勞動的結合呈現出復雜的狀態,勞動合同關系只是資本與勞動結合的法律方式之一。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加工承攬,還是全員持股,都是規避勞資糾紛的重要手段。在華的外國商會之所以敢於公開叫板,原因就在於他們可以採取許多替代性選擇方案。

在筆者看來,我國《勞動合同法》(草案)至少存在下列四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立法的重心不穩。雖然《勞動合同法》著重解決勞動合同簽訂、履行中的問題,但由於當事人缺乏契約意識,政府和社會中介組織沒有為勞動者提供簽訂契約的基本環境和輔助手段,《勞動合同法》實施的社會基礎並不存在。如果不把立法的重心放在改善勞動合同簽訂的條件方面,而只是機械地在《勞動合同法》中羅列勞動者的權利和用工單位的義務,那麼,法律頒布之後必然會激化矛盾,產生許多不必要的糾紛。通俗地說,既然雙方都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意識,那麼,《勞動合同法》中規定再多勞動者的權利,也沒有實際意義。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首先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必須規定勞動「前合同義務」,為簽訂勞動合同掃清障礙,確保《勞動合同法》能夠貫徹落實。如果不解決勞動合同簽訂所面臨的社會問題,而只在勞動權利義務方面做文章,那麼,中國的《勞動合同法》仍然無法跳出傳統的窠臼,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仍然得不到切實的保障。

其次,政府義務「市場化」現象十分嚴重。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政府財政收入的絕大部分應當用來提高整個社會的保障水平,通過教育、職業培訓等手段,不斷提高勞動者的競爭能力和職業素質。但是改革開放以後,絕大多數地方政府財政主要用來促進經濟建設,投資興建各類企業;更糟糕的是,由於中國的教育成本不斷增加,大學畢業生為了盡快收回教育投資,畢業以後紛紛選擇待遇較好的企業工作,而那些本來就難以吸引高素質勞動力的企業面臨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這種政府培訓義務的「市場化」,不但導致整個社會勞動力資源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而且使得許多用工單位人為地增加了用工成本,降低了市場競爭的能力。《勞動合同法》(草案)不但沒有強調政府的義務,特別是在教育和培訓方面的義務,反而將憲法和其他法律所規定的政府義務轉嫁給用工單位,這樣一來,用工單位當然會表示不滿。如果不明確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在勞動合同關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強化政府的職能,而試圖通過法律在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之間建立權利義務平衡關系,必然會引發各種各樣的矛盾。

正確的做法是,在《勞動合同法》中專門辟出一章,規定政府在勞動合同法律關系中的義務,將政府視為是獨立的法律關系當事人,而不僅僅是勞動合同管理者或者仲裁人,通過強化政府在勞動合同關系中應當承擔的法定義務,譬如上崗前培訓、提供必要的教育資源等,實現勞動權利義務的平衡。

第三,沒有考慮到市場經濟條件下用工形式的多樣化,在立法上抱殘守缺。比如我國溫州地區和珠江三角洲許多企業仍然採用計件工資制。《勞動合同法》(草案)過分強調簽訂勞動合同的形式,而沒有注意到這種傳統的用工方式,沒有採取措施通過法律保護弱勢群體的切身利益。

當然,從法律上來說,加工承攬合同與勞動合同具有本質的區別。但從保護勞動者的切身利益出發,必須在兩種合同之間找到共同的法律規范,防止部分加工企業通過改變合同的性質,規避國家現行的法律。

同樣道理,在實行全員持股的企業,勞動者的保護需要新的法律規范。如果因為勞動者同時也是企業的股東,而疏於對其保護,那麼,《勞動合同法》就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勞動合同法》(草案)沒有觸及到此類問題,沒有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制定科學的規范,這就為未來產生問題埋下了伏筆。立法機關應當未雨綢繆,盡可能地考慮到現實生活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不能顧此失彼,弱化法律的作用。

第四,沒有明確勞動者的基本保障條款,法律重點不突出。勞動者基本權利保護制度就是最低工資制,至於是否簽訂合同,只是形式上的要求。如果不堅持最低工資制,而只是在合同形式方面做文章,那麼,《勞動合同法》毫無意義。

關於是否應該制定最低工資制,學術界確實存在著不同的意見。有些學者認為制定最低工資制以後,可能會提高用工單位的生產成本,用工單位會採取各種措施減少就業崗位,而這樣一來,又會造成大量的失業人群。其實,企業是當事人之間簽訂的契約,它必須受制於整個社會的大契約,如果不能通過最低工資制,保護公民憲法上的基本權利,那麼,整個社會將處於失衡狀態,企業的生存環境就會面臨危機。

⑸ 《合同法》中的瑕疵

瑕疵為大陸法系特有的概念,通俗地講,指缺點、缺陷。
法學理論文版章和書籍中權尤其普遍。在不同的法律背景下或在不同的法條中,瑕疵的內涵——也就是瑕疵的具體內容是不一樣的,所以很難給出一個准確具體的具有普遍意義的解釋。

熱點內容
土豆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廣告 發布:2025-05-25 22:16:11 瀏覽:16
建築業協會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25 22:12:12 瀏覽:42
縣級法院編制 發布:2025-05-25 22:10:34 瀏覽:886
政府規章有效期 發布:2025-05-25 22:07:53 瀏覽:547
律師證邵陽 發布:2025-05-25 22:06:16 瀏覽:513
我們與民法典 發布:2025-05-25 22:04:41 瀏覽:462
2018國家勞動法節假日 發布:2025-05-25 21:57:22 瀏覽:237
法律知識小冊子圖 發布:2025-05-25 21:52:07 瀏覽:908
老子道德經思想 發布:2025-05-25 21:30:10 瀏覽:461
湖北入額法官有大專學歷的嗎 發布:2025-05-25 20:51:21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