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社會作用的本質
A. 如何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和作用
一、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
從法律所體現的意志來看,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廣大人民意志的體現,反映了工人階級的意志,集中體現了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
從法律的實質內容來看,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和自然規律的反映,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和先進性。
從法律的社會作用來看,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利發展的法律保障。
二、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作用
1、社會主義法律在政治方面的作用;
有利於維護社會主義民主,解決人民內部矛盾;
有利於鎮壓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的反抗和破壞。
2、社會主義法律在經濟方面的作用;
有利於消滅和改造舊的生產關系,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
有利於維護和鞏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推動和保障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3、在對外方面的作用與文化建設
有利於維護社會主義價值觀和思想道德准則,促進和保障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促進和保障對外經濟、政治、文化關系的發展,營造和平發展的外部環境。
補充: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即為以憲法為核心,以法律為主幹,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規范性文件在內的,由七個法律部門、三個層次法律規范構成的法律體系。
B. 法的本質和特徵有哪些
法的本質:是統治階級實現階級統治的工具,它是指國家按照統治階級的利益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法的特徵:
1、法是調整人的行為的社會規范。
2、法是由國家制定、認可並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
3、法是規定權利和義務的社會規范。
4、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社會規范。
法的概念: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以權利義務為主要內容,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社會行為規范及其相應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法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規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
法的作用:從總體上看,法的作用就是建立、維護和發展對統治階級有利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具體來說,法的作用體現在其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上。
(2)法的社會作用的本質擴展閱讀:
法與國家的關系:
1、法律的產生、存在和發展是以國家為前提條件。
2、法律的實施離不開國家的強制力。
3、法律的性質直接取決於國家的性質。
4、法律的特徵、表現形式和內容還受國家的特徵、形式、傳統、職能等方面的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
C. 法律對社會的作用是什麼
法的作用可以分為規范作用與社會作用。這是根據法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作用的形式和內容,對法的作用的分類。從法是一種社會規范看,法具有規范作用,規范作用是法作用於社會的特殊形式;從法的本質和目的看,法又具有社會作用,社會作用是法規制和調整社會關系的目的。這種對法的作用的劃分使法與其他社會現象相區別,突出了法律調整的特點;同時,又明確了各個時期法律目的的差異。 法的規范作用可以分為指引、評價、教育、預測和強制五種。法的這五種規范作用是法律必備的,任何社會的法律都具有。但是,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中,由於法律的性質和價值的不同,法的規范作用的實現程度是會有所不同的。 指引作用是指法對本人的行為具有引導作用。在這里,行為的主體是每個人自己。對人的行為的指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個別性指引,即通過一個具體的指示形成對具體的人的具體情況的指引;一種是規范性指引,是通過一般的規則對同類的人或行為的指引。個別指引盡管是非常重要的,但就建立和維護穩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而言,規范性指引具有更大的意義。從立法技術上看,法律對人的行為的指引通常採用兩種方式:一種是確定的指引,即通過設置法律義務,要求人們作出或抑制一定行為,使社會成員明確自己必須從事或不得從事的行為界限。一種是不確定的指引,又稱選擇的指引,是指通過宣告法律權利,給人們一定的選擇范圍。 評價作用是指,法律作為一種行為標准,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合法與否的評判作用。這里,行為的對象是他人。在現代社會,法律已經成為評價人的行為的基本標准。 教育作用是指通過法的實施使法律對一般人的行為產生影響。這種作用又具體表現為示警作用和示範作用。法的教育作為對於提高公民法律意識,促使公民自覺遵守法律具有重要作用。 預測作用是指憑借法律的存在,可以預先估計到人們相互之間會如何行為。法的預測作用的對象是人們相互之間的行為,包括公民之間、社會組織之間、國家、企事業單位之間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的行為的預測。社會是由人們的交往行為構成的,社會規范的存在就意味著行為預期的存在。而行為的預期是社會秩序的基礎,也是社會能夠存在下去的主要原因。 強製作用是指法可以通過制裁違法犯罪行為來強制人們遵守法律。這里,強製作用的對象是違反者的行為。制定法律的目的是讓人們遵守,是希望法律的規定能夠轉化為社會現實。在此,法律必須具有一定的權威性。離開了強制性,法律就失去了權威;而加強法律的強制性,則有助於提高法律的權威。 法的社會作用是從法的本質和目的這一角度出發確定法的作用,如果說法的規范作用取決於法的特徵,那麼,法的社會作用就是由法的內容、目的決定的。法的社會作用主要涉及了三個領域和兩個方向。三個領域即社會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思想文化生活領域;兩個方面即政治職能(通常說的階級統治的職能)和社會職能(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的職能)。 當然,盡管法在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法律不是萬能的,原因在於:(1)法律是以社會為基礎的,因此,法律不可能超出社會發展需要「創造」或改變社會;(2)法律是社會規范之一,必然受到其他社會規范以及社會條件和環境的制約;(3)法律規制和調整社會關系的范圍和深度是有限的,有些社會關系(如人們的情感關系,友誼關系)不適宜由法律來調整,法律就不應涉足其間;(4)法律自身條件的制約,如語言表達力的局限。在實踐活動中,法律必須結合自身特點發揮作用。
D. 法律的作用的現實體現
法律在現實社會中究竟起什麼作用呢?
一、法律的作用可以分為規范作用與社會作用。
1、從法是一種社會規范看,法具有規范作用,規范作用是法作用於社會的特殊形式;
2、從法的本質和目的看,法又具有社會作用,社會作用是法規制和調整社會關系的目的。
二、法的規范作用可以分為指引、評價、教育、預測和強制五種。
1、指引作用是指法對本人的行為具有引導作用。在這里,行為的主體是每個人自己。對人的行為的指引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個別性指引,即通過一個具體的指示形成對具體的人的具體情況的指引;
一種是規范性指引,是通過一般的規則對同類的人或行為的指引。個別指引盡管是非常重要的,但就建立和維護穩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而言,規范性指引具有更大的意義。
2、評價作用是指,法律作為一種行為標准,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合法與否的評判作用。這里,行為的對象是他人。在現代社會,法律已經成為評價人的行為的基本標准。
3、教育作用是指通過法的實施使法律對一般人的行為產生影響。這種作用又具體表現為示警作用和示範作用。法的教育作為對於提高公民法律意識,促使公民自覺遵守法律具有重要作用。
4、預測作用是指憑借法律的存在,可以預先估計到人們相互之間會如何行為。法的預測作用的對象是人們相互之間的行為,包括公民之間、社會組織之間、國家、企事業單位之間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的行為的預測。社會是由人們的交往行為構成的,社會規范的存在就意味著行為預期的存在。而行為的預期是社會秩序的基礎,也是社會能夠存在下去的主要原因。
5、強製作用是指法可以通過制裁違法犯罪行為來強制人們遵守法律。這里,強製作用的對象是違反者的行為。制定法律的目的是讓人們遵守,是希望法律的規定能夠轉化為社會現實。在此,法律必須具有一定的權威性。離開了強制性,法律就失去了權威;而加強法律的強制性,則有助於提高法律的權威。
三、法的社會作用是從法的本質和目的這一角度出發確定法的作用,如果說法的規范作用取決於法的特徵,那麼,法的社會作用就是由法的內容、目的決定的。
雖然法在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法律不是萬能的,原因在於:
(1)法律是以社會為基礎的,因此,法律不可能超出社會發展需要「創造」或改變社會;
(2)法律是社會規范之一,必然受到其他社會規范以及社會條件和環境的制約;
(3)法律規制和調整社會關系的范圍和深度是有限的,有些社會關系(如人們的情感關系,友誼關系)不適宜由法律來調整,法律就不應涉足其間;
(4)法律自身條件的制約,如語言表達力的局限。在實踐活動中,法律必須結合自身特點發揮作用。
綜上所述:法律的作用可以分為四點
(1)法律具有明示作用,主要是以法律條文的形式明確告知人們,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不可做,此作用是實現知法和守法的前提。
(2)法律具有預言作用,此作用可以及時有效的警示人們,可以在每個人的心底建立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3)法的校正作用,這一作用主要是通過法律的強執行力來校正社會行為中出現的一些不法行為。
(4)法律具有扭轉社會風氣,凈化人們心靈,凈化社會環境的社會效益。這是法律的目的和根本性作用。
法律在現實生活中有諸多的作用,但其作用的大小主要是有立法質量、普法質量和執法效力的大小決定。對於每一部法律都要做到人人都知,只有這樣才能使法律的明示作用、法律的預防作用將以更好的體現。讓法在人們心中占據更重要地位,從而鞏固法在社會中的作用。
E. 法的社會作用包括那些內容
法的社會作用是法為實現一定的社會目的而發揮的作用。如果說,法的規范作用是從法自身來分析法的作用,那麼法的社會作用則是從法的目的和本質的角度來考察法的作用問題。按照馬克思主義法學觀點看,在階級對立的社會中,法的社會作用大體上表現在兩個主要方面:
1.法在維護階級統治方面的作用。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在階級對立社會中,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對立階級之間的沖突和斗爭。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掌握政權的階級(統治階級)必然把階級沖突和斗爭控制在一定的秩序范圍內,他們利用國家制定和實施法律,來使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統治地位合法化,使階級沖突和矛盾保持在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所允許的界限之內,建立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馬克思主義法學指出:法在維護階級統治方面的作用表現在許多方面:(1)調整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關系。一方面,統治階級利用法律在經濟上確認和維護自己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在政治上維護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的政治統治(包括鎮壓),在思想意識形態上維護有利於統治階級的思想、道德和意識形態;另一方面,統治階級在一定條件和限度內,也在法律中規定一些對被統治階級有利的條款,向被統治階級做出讓步,以維護其根本的利益。(2)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的關系。統治階級也需要用法律來規定和確認他們自己內部各階層、集團的相互關系,以此建立起個人意志服從整個階級的關系,通過這種服從,確保其成員的權利的實現,解決其內部因財產、婚姻等問題而引起的矛盾和糾紛,保證其內部的和諧一致。(3)調整統治階級與其同盟者之間的關系。因為統治階級與其同盟者之間存在著共同的利益,又有著利益沖突,統治階級需要用法律的形式確定與其同盟者之間的關系,適當給予同盟者在政治、經濟上的某些權利和利益,同時對同盟者濫用其權利,甚或對統治階級進行政治對抗,也實行法律上的制裁。
2.法在執行社會公共事務方面的作用。社會公共事務是相對於純粹的政治活動而言的一類社會活動。其特徵是:這些事務的直接目的並不表現為維護政治統治,而在客觀上對全社會的一切成員均有利,具有"公益性"。法律在執行社會公共事務上的作用具體表現在這樣一些方面:(1)維護人類社會的基本生活條件,包括維護最低限度的社會治安,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人身安全,保障食品衛生、生態平衡、環境與資源合理利用、交通安全,等等。(2)維護生產和交換條件,即通過立法和實施法律來維護生產管理、保障基本勞動條件、調節各種交易行為等。(3)促進公共設施建設,組織社會化大生產。即通過一系列法律來規劃、組織,像興修水利、修築道路橋梁以及開辦工業、組織農業生產,對這些活動實行管理。(4)確認和執行技術規范,包括執行工藝和使用機器設備的標准,規定產品、服務質量和標准,對高度危險品(易燃、易爆品、槍支彈葯)和危險作業(高空作業、高壓作業、機動作業)的控制和管理,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等。(5)促進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如通過法律對人們的受教育權加以保護,鼓勵興辦教育和科技發明,保護人類優秀的文化遺產,要求政府興辦各種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設施。
這些法律,在主要方面體現著社會性(非政治性),但按照馬克思主義法學的觀點:它在本質上與法在維護階級統治方面的作用並不矛盾。因為,至少從統治階級的角度看,調整和維護社會公共事務方面的法律,在根本上與維護政治統治是一致的。恩格斯說:"政治統治到處都是以執行某種社會職能為基礎,而且政治統治只有在它執行了它的這種社會職能時才能持續下去.
F. 簡述法律的社會作用
法律的社會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1.法律的指引作用
指引作用是指法(主要是法律規范)對本人行為起到導向、引路的作用。其對象是每個人自己的行為。法律的指引是一種規范指引,它不同於個別指引。
2.法律的評價作用
評價作用是指法律作為人們對他人行為的評價標准所起的作用。其作用對象是他人的行為。任何社會規范(如道德、政治紀律)都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的作用。
3.法律的預測作用
預測作用是指人們根據法律可以預先估計人們相互間將怎樣行為以及行為的後果等,從而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合理的安排。預測作用的對象是人們的相互行為。
4.法律的教育作用
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通過法律的實施,使法律對一般人的行為產生影響。這種作用的對象是一般人的行為。
5.法律的強製作用
法律的強製作用是指法律可以用來制裁、強制、約束違法犯罪行為。這種作用的對象是違法犯罪者的行為。
(6)法的社會作用的本質擴展閱讀:
法律除了有社會作用之外,還有對國家的作用如下:
1,保障、引導和推進國家經濟發展,在一系列的法律約束下。國家的經濟才會有一個快速穩定的上升空間。
2,保障、引導和推進國家民主政治。法律還能推動國家民主建設,法本來就是為人民服務用法於人。建法於人。
3,保障、引導和推進國家精神文化。法律還能讓國家的精神文化層次有一個質的飛躍,人們學習法律,不斷的提高各方面素質。
參考資料網路:法的作用
G. 法律的本質和作用
一、法律的本質
1.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從法律的制定到法律的實施,都是由統治階級掌握和參與的,當然法律就反映他們的意志,維護他們的利益.
階級性是法律的一個根本屬性.所謂法律的階級性是指法律產於一定性質的生產關系,屬於特定社會上層建築之一,為一定階級服務的屬性. 2.法律根源於社會物質生活關系
法律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形式,社會經濟關系就是法律的內容.
法律同經濟規律的關系.法律必須利用和正確反映經濟規律,具有客觀性的一面,不能違背客觀規律,人們不能憑想像去立法;法律又有主觀性的一面,法律不是規律本身,是人們認識和利用規律的一種創造.
3.上層建築中的其他現象對法律的影響
二、法律的作用
1.法律的規范作用
(1)指引作用,指法律規范對於人們的一種指導和引領作用.法律的指引是對於人們行為的一種規范性指引.
(2)教育作用,指法律對於人們今後行為積極影響的一種作用.法律通過對於那些實施了守法行為的承認,保護甚至獎勵的肯定性法律後果,作為示範;對於那些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不承認制裁的否定性法律後果,作為典型,從而教育社會其他成員,威懾那些潛在的違法犯罪分子,達到預防違法犯罪的作用. (3)評價作用,指法律作為一種對於人們行為的評價標准或者尺度的作用.
(4)預測作用,指法律具有對於人們之間將要如何行為能夠預料和估計.在健全的法制社會中,人們通過法律的規定,對於自己作出某種行為,必然引起有關人的相應的行為,有一個合乎理性的預測和估計;如果有關人沒有作出相應行為,自己可以通過法律救濟和其他合法手段予以彌補,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也是一個有序的法治社會的正常狀態. (5)強製作用,指法律具有的制裁和懲罰違法犯罪行為的作用.法律的實施,當然主要靠社會大多成員的自覺遵守,但是對於少數人來說,必要的制裁和懲罰是不可缺少的.如果違法犯罪行為得不到應有的懲罰和制裁,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否定了合法行為,打擊了守法的人,正常的社會秩序就很難得到維持,所謂自由正義和安全的法律價值就不復存在.
2.法律的社會作用
(1)法律維護統治階級的階級統治的作用,這是法律社會作用的核心. (2)法律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指法律對於關系整個社會不分階級階層社會組織集團和個人的事務,都一視同仁,同樣有利的那種作用.
法律的這兩方面的作用是密切聯系的,相輔相成的.統治階級通過法律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從而達到維護其統治的目的;法律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是統治階級維持其統治的前提.
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社會作用可以歸結為:維護促進和保障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對外開放和國際之間的正常交往.
*法律「無用論」和法律「萬能論」謬誤的原因
「法律虛無主義」認為法律可有可無.須知,法律是人類文明的一項成果,在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法律所起的作用將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尤其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科技的進步,將顯得越來越重要.
法律也決不是萬能的.首先,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必要的手段,但不是惟一的調整社會關系的手段,法律規范更不是惟一的社會規范;其次,因為法律的適用首先要確定事實,而事實不確定就不能適用法律,所以那些事實無法確定或者很難確定的關系,也無法用法律調整;第三,法律本身是概括抽象和普遍的規范,具體的行為或事實如何適用法律,其間必須由人們來具體實施,沒有素質較高的執法和司法人員,法律也不起作用;第四,法律所以起作用,還必須有相應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社會條件的配合,離開這些,法律就起不了作用,或者所起作用不大.
H. 法律的社會作用是什麼
法律的社會作用:
1、從法的本質和法發生作用的社會目的來看,法是社會統治階級確認、維護和發展一定社會關系的調整器,通過法的規范作用的實現,法能夠對一定社會關系的發展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2、法的社會作用反映了法的社會政治內容,在這方面,法和國家權力的作用、職能是一致的。對法的社會作用可以從兩方面來考察,即法實行階級統治的階級統治職能或作用,法執行一般公共事務過程中所呈現的社會公共職能或作用。
I. 法的本質是什麼
法是國家意志的體現,這是法的初級本質。法是上升為國家意志的統治階級共同意志的體現,這是法的二級本質。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這是法的終極本質。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具有自己的特點。
從法律所體現的意志來看,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廣大人民意志的體現。首先,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工人階級意志的體現。其次,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全體人民共同意志的體現。
從法律的實質內容來看,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和先進性。首先,社會主義法律更能夠尊重和反映客觀規律。其次,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和先進性。
從法律的社會作用來看,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利發展的法律保障。在經濟方面,維護和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引導和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推進,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政治方面,維護和鞏固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引導和保障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順利推進,保證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和自由,鎮壓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的反抗和破壞活動。在文化方面,維護社會主義價值觀和思想道德准則,引導和保障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社會建設方面,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在對外方面,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保障對外開放事業的順利發展,防禦外部敵人可能的侵略、顛覆和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