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上的權利有哪些
⑴ 什麼是經濟權利,經濟義務
經濟權利是由經濟法律、法規所確認的一種資格或許可。經濟權利可分為原生權力和取得權力。
1、原生權力亦稱固有權利,是由經濟法主體根據經濟法律、法規直接取得的權利,是經濟法律主體可以依法直接行使的,不必依賴特定義務主體的存在和行為,即能取得和實現的權利。
2、取得權力則是必須由經濟義務主體實施一定行為(作為或不作為),經濟權利主體才可獲得和實現的權利。
經濟義務是由法律、法規所確認的一種責任。經濟義務可分為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即法律、法規規定的義務和合同、協議約定的義務。
(1)經濟法上的權利有哪些擴展閱讀:
經濟義務為法律設定或當事人約定。法律設定,是法律明文規定義務。當事人約定,是參加經濟法律關系時雙方當事人協商議定的義務,這里應當明確,當事人約定的義務,也必須以法律為依據,經濟義務是滿足權利主體或權力主體要求的行為;不履行經濟義務則應承擔責任。
經濟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經濟關系;這種經濟關系是在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這種經濟運行是本國經濟運行;這種本國經濟運行的過程體現了國家協調。
同時,這種經濟關系由經濟法調整,能夠體現經濟法是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的法,實現經濟法的基本功能,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助於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動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⑵ 經濟法中有權參加債權人會議成員有哪些權利
債權人會議的成員與權利
1.依法申報債權的債權人為債權人會議的成員,專有權參加債權屬人會議,享有表決權。
2.凡是申報債權者均有權參加第一次債權人會議,有權參加對其債權的核查、確認活動,並可依法提出異議。對於第一次會議以後的債權人會議,便只有債權得到確認者才有權參加並行使表決權。債權被否認而又未提起債權確認訴訟者,不得再參加債權人會議。
3.債權尚未確定的債權人,除人民法院能夠為其行使表決權而臨時確定債權額者外,不得行使表決權。
4.對債務人的特定財產享有擔保權的債權人,未放棄優先受償權利的,對於本法第61條第1款第7項(通過和解協議)、第10項規定(通過破產財產的分配方案)的事項不享有表決權。據此,對債務人的特定財產享有擔保權的債權人也屬於債權人會議成員,且享有法定的表決權。
5.債權人可以委託代理人出席債權人會議,行使表決權。債權人會議應當有債務人的職工和工會的代表參加。
6.債權人會議設主席一人,由人民法院從有表決權的債權人中指定。債權人會議主席主持債權人會議。
⑶ 經濟法主體的權利和義務
調控主體與規制主體的職權
1.宏觀調控權
宏觀調控權可以分為宏觀調控立法權、宏觀調控執法權。還可根據具體調控領域、具體調控方式等標准,把宏觀調控權分為財政調控權、金融調控權、計劃調控權等。其中,財政調控權包括財政收入權和財政支出權,前者包括征稅權、發債權等;後者包括預算支出權、轉移支付權等。金融調控權,包括貨幣發行權、利率調整權等;計劃調控權,包括產業調控權和價格調控權等。
2.市場規制權
市場規制權可以分為市場規制立法權、市場規制執法權。主要包括對壟斷行為、不正當競爭行為、侵害消費者權利行為的規制權,特別是對價格、質量、廣告、虛假信息、濫用優勢地位,以及其他違反公認的商業道德等行為的規制權。此外,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等因素的出現,又產生了特殊市場規制權(或稱特別市場規制權),如金融市場規制權、房地產市場規制權、能源市場規制權等等。
3.調制權的分配
目前在宏觀調控和市場規制領域,不僅全國人大享有立法權,而且國務院依法也可以制定行政法規,甚至國務院的某些職能部門都可能在事實上進行相關的立法。例如,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商務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調制立法權,這在相關的部門規章甚至相關部委局署的一些「通知」、「批復」中,都有一定的體現。
⑷ 什麼是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
經濟權利是指經濟法主體依法享有的自己為或不為一定行為和要求他方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資格。
經濟義務是指由經濟法律、法規所確認的一種責任。其含義包括:其一,經濟義務主體必須依據經濟法律、法規、合同、協議為或不為一定經濟行為,以實現經濟權利主體的利益和要求。其二,經濟義務主體應自覺履行經濟法律、法規、合同、協議所確定的各項要求,否則要受到國家強制力的制裁。
(4)經濟法上的權利有哪些擴展閱讀:
經濟義務特徵:
(1)是經濟法律、法規規定的一種約束;
(2)內容是經濟法律關系主體依照經濟法律、法規,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出一定行為。
分類:
1、經濟義務(一般經濟義務)
指一般組織或公民依照經濟法律、法規規定,必須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出一定行為的約束。
2、經濟職責(特殊經濟義務)
指經濟管理機關基於其地位與職能,依照經濟法律、法規規定,必須履行的職責。
⑸ 經濟法中消費者的權利(要背誦口訣)
經濟法中,消費者享有的權利有以下9項:
1.獲得知識權:消費者享內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容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
2.受尊重權: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
3.監督權: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有權檢舉、控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有權對保護消費者工作提出批評、建議。
4.安全權: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5.知情權:消費者享有知悉商品真實情況的權利。
6.選擇權:消費者享有自由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7.公平交易權: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8.求償權: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時,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9.結社權:消費者享有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
背誦口訣:獲受監安知,選公求結。
⑹ 經濟法概論個人獨資企業具有哪些權利和義務
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的權利有:
(1)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對企業財產享專有所有權屬。這里的財產既包括獨資企業成立時的出資財產,也包括獨資企業經營過程中積累的財產;既包括機器、廠房等有形財產,還包括工業產權、專有技術等無形財產。
(2)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對其合法權利可以依法進行轉讓或繼承。由於個人獨資企業的財產所有權歸投資人,所以投資人對於企業財產享有完整的和充分的支配權與控制權,它可以將財產的某一部分轉讓給他人,也可以將整個企業轉讓給他人。同時,當投資人死亡時,其繼承人可以以繼承法的規定對獨資企業行使繼承權。
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的責任是:在一般情況下,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
⑺ 在經濟法中,消費者的權益有哪些
大概可以分為九點,第一點是批評監督權,第二點是人格尊嚴及民族風俗習慣受尊重權,第三點是知識獲取權,第四點是依法結社權,第五點是依法獲得賠償權,第六點是公平交易權,第七點是自主交易權,第八點是知情權,第九點是保障人生財產安全權。
⑻ 經濟法 簡答題 消費者享有哪些權利
1、經濟職權是來國家機構依法行使自和組織經濟建設職能時所享有的經濟管理權力和經濟管理責任。
2、經濟權利:是指經濟法主體在國家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依法具有的自己為或不為一定行為和要求他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資格。
⑼ 經濟法主體能夠享有的經濟權利有哪些
(一)調控主體與規制主體的職權
調控主體與規制主體的職權,可以總稱為「調制權」,分為宏觀調控權和市場規制權兩大類。
1.宏觀調控權。
宏觀調控權可以分為宏觀調控立法權、宏觀謫控執法權。還可根據具體調控領域、具體調控方式等標准,把宏觀調控權分為財政調控權、金融調控權、計劃調控權等。其中,財政調控權包括財政收入權和財政支出權,前者包括征稅權、發債權等;後者包括預算支出權、轉移支付權等。金融調控權包括貨幣發行權、利率調整權等;計劃調控權包括產業調控權和價格調控權等。
2.市場規制權。
市場規制權可以分為市場規制立法權、市場規制執法權。主要包括對壟斷行為、不正當競爭行為、侵害消費者權利行為的規制權,特別是對價格、質量、廣告、虛假信息、濫用優勢地位,以及其他違反公認的商業道德等行為的規制權。此外,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等因素的出現,又產生了特殊市場規制權(或稱特別市場規制權),如金融市場規制權、房地產市場規制權、能源市場規制權,等等。
3.調制權的分配。
由於調制權的種類各異,各個調控主體和規制主體作為負有特定職能的部門,所享有的職權各不相同。同時,同一主體可能既享有調控權,又享有規制權。
(二)調控主體和規制主體的主要職責
調控主體和規制主體在享有宏觀調控權和市場規制權等職權的同時,也要履行相應的職責。這些職責主要包括貫徹法定原則,依法調控和規制,不得棄權等。
1.貫徹法定原則。
貫徹法定原則是調控主體和規制主體的基本職責。法定原則是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也是各類主體必須貫徹和遵守的原則。
2.依法調控和規制。
依法調控和規制是調控主體和規制主體的重要職責。調控主體和規制主體必須依據法律的規定,來行使調制權,而不是濫用或超越自己的調制權。
3.不得棄權。
調控主體和規制主體不能放棄調制權,由於調制權直接關繫到國家的基本利益和國民的基本權利,因此,該調控的時候調控,該規制的時候必須規制,不能違法地不作為,或者任意放棄。
(三)接受調控和規制的主體的權利
接受調控和規制的主體主要是市場主體,其權利可以統稱為「市場對策權」。市場對策權是接受調控和規制的市場主體從事市場經濟活動的一種自由權,它可以是平等的市場主體之間的對策權,也可以是市場主體隊調制行為的對策權。東 奧中級職稱欄目精選稿件。
(四)接受調控和規制的主體的義務
1.接受調控和規制的義務。
市場主體應當接受相關國家機關依法作出的宏觀調控和市場規制。依法實施的調制行為,如國家立法機關依法調整稅率、利率,國家征稅機關依照法律的規定進行征稅,中央銀行調整存款准備金率等,只要是依法進行的,市場主體就不能拒絕或反抗,這是其基本義務。
2.依法競爭的義務。
在競爭的過程中,市場主體不能採取不公平的方式、不正當的手段,去損害其他競爭主體的利益,這是依法競爭的基本要求。一旦市場主體違反這些義務,就要承擔經濟法上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