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黃軍輝
⑴ 河北任丘第一批大學生的名單
2009-07-20
請考生攜帶本人准考證及時到教導處領取通知書
序號 姓名 錄取院校
0001 王帥 第二軍醫大學
0002 李明翰 天津工業大學
0003 郭楠楠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
0004 史亞敏 南京林業大學
0005 田燁 天津美術學院
0006 宋慧慧 樂山師范學院
0007 王亞敏 河北醫科大學
0008 陳昊男 河北醫科大學
0009 張希 河北醫科大學
0010 劉寬 河北醫科大學
0011 齊佳佳 華東理工大學
0012 李亨澤 南京藝術學院
0013 劉兆一 東北財經大學
0014 郭靖 北京服裝學院
0015 周向前 解放軍炮兵學院
0016 李毅巍 中國石油大學
0017 郭娜 東北師范大學
0018 劉曉麗 天津師范大學
0019 張玉雙 華中師范大學
0020 王玉雪 華中師范大學
0021 韓靜 天津大學
0022 劉幸蔚 天津大學
0023 邊亞微 天津大學
0024 楊致遠 天津大學
0025 庫國偉 北京工業大學
0026 劉濤 解放軍軍械工程學院
0027 張宇航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0028 李冬雪 中國農業大學
0029 趙巧嬌 北京林業大學
0030 杜威 上海海事大學
0031 盧翠麗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0032 劉亞雄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0033 王飛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0034 盛淑玲 西南大學
0035 白潔 西南大學
0036 王園園 西南大學
0037 田驍 哈爾濱工業大學
0038 杜雅楠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
0039 柴海潮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
0040 劉艷傑 南京師范大學
0041 宋路微 中國民航大學
0042 葛歡 中國民航大學
0043 黃夢 北京郵電大學
0044 劉娜 北京郵電大學
0045 邢晨燕 北京交通大學
0046 紀佩寧 北京交通大學
0047 范亞坤 北京交通大學
0048 邵鶴森 中國地質大學
0049 趙晨雪 華北電力大學
0050 張興 北京中醫葯大學
0051 田菲菲 江南大學
0052 劉志輝 江南大學
0053 尚艷坤 河海大學
0054 趙正飛 河海大學
0055 劉鵬偉 河北經貿大學
0056 王向東 河北經貿大學
0057 謝翠 河北經貿大學
0058 於策策 河北經貿大學
0059 張寧 河北經貿大學
0060 張昆侖 河北經貿大學
0061 李洋 河北大學
0062 王海紅 河北大學
0063 白躍 河北大學
0064 張丹 河北大學
0065 崔素芬 河北大學
0066 劉惠超 河北大學
0067 楊超 河北大學
0068 王浩男 河北大學
0069 張磊 河北大學
0070 劉竺青 河北大學
0071 周甜甜 河北大學
0072 李志輝 河北大學
0073 劉穎 河北大學
0074 崔雲鵬 河北大學
0075 蔡雪梅 河北大學
0076 李亞靜 河北大學
0077 馮建輝 河北大學
0078 金萍萍 河北大學
0079 劉敏濤 河北大學
0080 郭曉東 河北大學
0081 紀玉賓 河北大學
0082 黃子旭 河北大學
0083 劉子純 河北大學
0084 段然 中國石油大學
0085 潘亞男 中國石油大學
0086 劉雨露 中國石油大學
0087 王紅蕾 中國石油大學
0088 孟美玲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0089 孫婧 中央民族大學
0090 宋海波 北京化工大學
0091 董洋洋 南開大學
0092 王晶晶 天津財經大學
0093 孫欣 華東師范大學
0094 楊丹丹 哈爾濱工業大學
0095 張冬芳 貴州大學
0096 王海潮 哈爾濱工程大學
0097 鄭瑞平 東北大學
0098 李揚 華東理工大學
0099 宋新軍 河北體育學院
0100 楊安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0101 邊亞茹 河北師范大學
0102 李末 河北師范大學
0103 田天碩 河北師范大學
0104 左姍姍 河北師范大學
0105 陳學慧 河北師范大學
0106 張美麗 河北師范大學
0107 楊麗新 河北師范大學
0108 馮美賢 河北師范大學
0109 劉靜薇 河北師范大學
0110 張潔 河北師范大學
0111 季魁 河北師范大學
0112 任艷芳 河北師范大學
0113 楊亭亭 河北師范大學
0114 耿婉月 河北師范大學
0115 曹志丹 河北師范大學
0116 崔雪茹 河北師范大學
0117 李龍飛 河北師范大學
0118 哈林麗 河北師范大學
0119 毛文舉 河北師范大學
0120 陳亞萌 河北師范大學
0121 趙亞欣 河北師范大學
0122 李薇 河北師范大學
0123 李志超 河北師范大學
0124 高強 河北師范大學
0125 葉露 河北師范大學
0126 李瑞謙 河北師范大學
0127 楊洪波 河北師范大學
0128 王怡萌 河北師范大學
0129 李永芳 河北師范大學
0130 杜伯川 河北師范大學
0131 王海平 河北師范大學
0132 祖志敏 河北師范大學
0133 劉倩 河北師范大學
0134 王素傑 河北師范大學
0135 張素傑 河北師范大學
0136 於雪娟 河北師范大學
0137 隋永霞 河北師范大學
0138 高艷 河北師范大學
0139 邢靖欣 河北師范大學
0140 崔紅岩 河北師范大學
0141 盧艷飛 河北師范大學
0142 吳雲陽 河北大學
0143 史素君 河北大學
0144 齊志遠 河北大學
0145 盧小軍 河北大學
0146 張楠 河北大學
0147 劉翠 河北大學
0148 李雲龍 河北大學
0149 盧學磊 河北大學
0150 徐威 河北大學
0151 張丹 河北大學
0152 史晨磊 河北大學
0153 牛寧寧 河北大學
0154 張娜 河北大學
0155 任雷 河北大學
0156 田偉倩 河北大學
0157 紀會敏 河北大學
0158 李月 河北大學
0159 王南南 河北大學
0160 劉沙沙 河北大學
0161 王寧寧 河北工業大學
0162 王敬月 河北工業大學
0163 王景海 河北工業大學
0164 孫美慧 河北工業大學
0165 呂歡 河北工業大學
0166 朱亞南 河北工業大學
0167 韓亞楠 河北工業大學
0168 劉芳芳 河北工業大學
0169 張春城 河北工業大學
0170 宋紹彤 河北工業大學
0171 隋萌萌 河北工業大學
0172 蘇凱 河北工業大學
0173 鄧嬋娟 河北工業大學
0174 劉美艷 河北工業大學
0175 韓亞凈 河北工業大學
0176 侯琬姣 河北工業大學
0177 李寶勝 河北工業大學
0178 何芳 河北工業大學
0179 張凱 河北工業大學
0180 李寧 河北工業大學
0181 魏亞軍 河北工業大學
0182 張光鑫 河北工業大學
0183 檀靜 河北工業大學
0184 徐曉華 河北工業大學
0185 趙寧寧 河北工業大學
0186 毛彬彬 河北科技大學
0187 邊傑飛 河北科技大學
0188 王飛 湘潭大學
0189 於偉光 湘潭大學
0190 周美靜 南京農業大學
0191 史志佳 河北工程大學
0192 孫金根 河北工程大學
0193 郭高峰 河北工程大學
0194 高峰 河北工程大學
0195 田春旭 河北工程大學
0196 王傑 河北工程大學
0197 馮榮榮 河北醫科大學
0198 魏少影 河北醫科大學
0199 李晶晶 河北醫科大學
0200 鄭金龍 東南大學
0201 王寶軍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0202 劉朋飛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0203 牛丹丹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0204 馮末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0205 趙志強 電子科技大學
0206 高志明 電子科技大學
0207 朱嘯塵 長安大學
0208 王廣庫 長安大學
0209 馬聰 上海外國語大學
0210 舒曼 上海外國語大學
0211 王碧竹 蘭州大學
0212 任利娜 蘭州大學
0213 舒兆輝 吉林化工大學
0214 田建龍 吉林化工大學
0215 馬子健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
0216 賀亮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
0217 郭世偉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
0218 金偉強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
0219 吳嘉楠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
0220 李健男 上海東華大學
0221 劉慧青 大慶石油學院
0222 張蒙 海南大學
0223 丁興旺 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
0224 趙姍姍 南京農業大學
0225 宋慶州 揚州大學
0226 黃志朋 中北大學
0227 姚建南 延邊大學
0228 王菲 哈爾濱醫科大學
0229 杜偉 西北工業大學
0230 韓旭鵬 北京理工大學
0231 史錦碩 東北林業大學
0232 張永傑 重慶大學
0233 薛景龍 重慶大學
0234 孫麗君 重慶大學
0235 喬盼盼 重慶大學
0236 李金龍 重慶大學
0237 苑少卿 重慶大學
0238 劉艷茹 保定學院
0239 李鵬 保定學院
0240 何海燕 保定學院
0241 郭偉強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0242 黃丹屏 保定學院
0243 王素娜 保定學院
0244 楊勝傑 保定學院
0245 王芳 保定學院
0246 王斯滕 四川大學
0247 陳穎 四川大學
0248 李永陽 四川大學
0249 殷志濤 河北理工大學
0250 田辰右 河北理工大學
0251 王振濤 河北理工大學
0252 焦陽 大連工業大學
0253 任亞嬌 大連工業大學
0254 劉茜 河北大學
0255 劉丹丹 河北大學
0256 倪東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0257 王嫿穎 浙江師范大學
0258 王天嬌 陝西科技大學
0259 王萌 河北大學
0260 王朋朋 西南政法大學
0261 張巍 上海大學
0262 張晶晶 南京農業大學
0263 張穎達 華中科技大學
0264 紀學志 華中科技大學
0265 田莎莎 燕山大學
0266 劉超 燕山大學
0267 王文雅 燕山大學
0268 張迪迪 燕山大學
0269 劉聖楠 燕山大學
0270 季永寧 燕山大學
0271 葉敏 燕山大學
0272 段浩 燕山大學
0273 高朋壘 燕山大學
0274 董亞寧 燕山大學
0275 王啟東 燕山大學
0276 寧靜怡 燕山大學
0277 張亞娟 燕山大學
0278 崔學嬌 燕山大學
0279 田丹萍 燕山大學
0280 李文喆 燕山大學
0281 郭雅靜 燕山大學
0282 李娜娜 燕山大學
0283 張傑 燕山大學
0284 耿開春 燕山大學
0285 趙麗梅 燕山大學
0286 呂東 燕山大學
0287 盧海勝 燕山大學
0288 周志磊 燕山大學
0289 邢景賢 燕山大學
0290 段亞洲 燕山大學
0291 李海智 燕山大學
0292 王岩浩 石家莊鐵道學院
0293 於立婷 石家莊鐵道學院
0294 黃軍輝 石家莊鐵道學院
0295 陳青梅 石家莊鐵道學院
0296 郭亮 中北大學
0297 謝文潮 中北大學
0298 張明 中北大學
0299 楊澤萌 中北大學
0300 郭言言 中北大學
0301 楊光 武漢大學
0302 張夢冬 武漢大學
0303 崔會敏 吉林農業大學
0304 龐振華 吉林農業大學
0305 孫兵 太原理工大學
0306 謝世超 太原理工大學
0307 王丹丹 太原理工大學
0308 戚娟 華北煤炭醫學院
0309 任秋培 華北煤炭醫學院
0310 褚貝貝 華中師范大學
0311 楊璐 遼寧大學
0312 趙衛玲 遼寧大學
0313 堵紅娜 榆林學院
0314 楊貴琳 陝西科技大學
0315 郭麗微 內蒙古科技大學
0316 劉晗 杭州師范大學
0317 劉婧瑋 北京郵電大學
0318 陳瑜 石家莊經濟學院
0319 李勝男 石家莊經濟學院
0320 劉帥 石家莊經濟學院
0321 李紅慶 石家莊經濟學院
0322 孟亞翠 石家莊經濟學院
0323 蘇雨峙 石家莊經濟學院
0324 郭春曉 石家莊經濟學院
0325 張得仙 石家莊經濟學院
⑵ 分析從文化差異角度看跨國公司的跨文化管理與競爭優勢
從文化差異角度看跨國公司的跨文化管理與競爭優勢
摘 要:隨著跨國經營活動規模和范圍的不斷擴大 ,企業文化差異與沖突日益明顯。文化差異對跨國經營管理有著雙重影響 ,它既能成為跨國經營管理的推動力 ,也能成為跨國經營管理的阻抗力。跨國公司的管理是一種跨文化管理 ,而跨文化管理的核心是對文化差異的管理。跨國公司跨文化差異管理的成效成為影響跨國公司經營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企業應該正確認識文化差異 ,實施跨文化管理 ,建立跨文化的企業文化 ,從而創造出國際競爭優勢。
關鍵詞:跨國公司;文化差異;跨文化管理;競爭優勢
一、不同國家民族的文化管理特點比較
1、中國的「仁義」「中庸」文化。
中國古代有許多成功的管理經驗 ,也形成了豐富的、獨具特色的管理思想。比如以「仁」為核心的儒家管理思想 ,以「無為」為最高原則的道家管理思想也即「無為而無不為」。中國的企業文化往往更加強調個人利益服從群體利益 ,企業利益服從國家利益。個人的成就由企業和國家共同分享。這便是中國的企業文化的價值取向 ,崇尚「中庸之道」。
2、德國的專家文化。
在德國文化中工作關系表現為嚴格仔細的指導 ,工作人員接受嚴格專業培訓 ,努力提高工作技能。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個人的專業知識和技術等級職務。在這樣的專家環境中工作人員與技術權威高度一致 ,行動聽指揮 ,嚴格的技術培訓與專業化。
3、日本的「團隊」精神及精益生產文化。
日本企業典型的文化特徵是發揚團隊精神 ,精益生產 ,高效率。日本企業文化講究「和」,其內涵是指愛人、仁慈、和諧、互助、合作 ,還有就是終身僱傭制 ,終身僱傭制貫穿日本員工工作和生活的全過程。
4、美國的個人價值及合同至上文化。
美國文化可以描述為直率、清晰而不拘禮節;尊重個人權利 ,以人為中心的價值追求 ,強調為成功和個人價值的最大化努力。在雇員與企業的關繫上 ,企業注重法律、注重契約的觀念滲透到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 ,合同或企業規則以及既定的工作計劃程序和規定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二、文化差異在跨國企業中的具體體現
1、價值文化的差異。
文化與價值觀的不同會導致不同的管理實踐 ,包括組織中的評價、獎懲、人際關系等。比如在對待工作成就的態度方面 ,西方企業員工有較大自主權 ,並對上級有一定建議權和質疑權;中國企業缺乏靈活的激勵機制 ,員工缺乏工作主動性。在不同意見表達方式上 , 西方人員是直截了當地說明真相;中方人員表達方式委婉 ,並喜歡背後議論。
2、制度文化的差異。
西方企業習慣於在法律比較完善的條件下開展經營管理 ,會用法律條文作為行動的依據;而中國企業 ,尤其是國企 ,習慣於按上級行政管理機構的指令行事 ,上級的條文、指令、文件便是企業的決策依據和辦事章程。西方社會是法治 ,在企業管理上表現為規范管理、制度管理和條例管理 ,追求管理的有序化和有效化;中國社會重倫理 ,偏重於人的作用和價值實現 ,卻忽略了制度效應和條例管理 ,以「情」治理使員工對制度的執行比較鬆懈 ,以致規章制度往往難以發揮有效的作用。
3、勞動人事政策差異。
在工資政策上 ,西方根據員工工作的性質和能力確定工資 ,把工資調整與物價指數和生活費用指數結合起來;中方往往看重員工的資歷、經歷和學歷 ,把工資增長基數與企業經濟效益直接掛鉤。在人事安排和職務晉升上 ,西方把能力放在第一位;中方比較注重個人政治素質、個人歷史以及人際關系等。對於人才流動 ,西方尤其是美國企業則鼓勵自己的職工不斷流動;中國企業不習慣員工「跳槽」,並常常以某些條件和理由限制人才外流。
三、文化差異對跨國企業的影響
1、市場需求層面。
文化對人們的消費需求慾望和消費行為有著強烈的和廣泛的影響 ,由於世界各國之間客觀存在著文化差異 ,所以不同文化的消費者往往具有獨特的消費需求 ,這種獨特的需求可能表現為獨特的產品 ,也可能表現為獨特的消費方式或獨特的消費習俗等。
2、經營管理層面。
文化差異帶來的經營管理困難主要有以下幾點:1、文化差異使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職員有不同的需求和期望。2、文化差異使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經營管理人員難以達成一致協議。3、文化差異使不同文化的職員對決策方案和管理制度理解不同或執行程度不同。文化差異及多元文化也帶來了機遇和潛在優勢。一方面 ,文化差異及多元文化使跨國企業更容易從多層次、多角度分析理解問題 ,在解決某一特定問題時有了更多可供選擇的方案。另一方面 ,文化差異使跨國企業在智力、知識、思維等方面具有互補優勢 ,更易於形成新觀點、新主意和新思想 ,更有利於提高組織效率和競爭力。
3、外部環境層面。
外部環境對跨國企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不同國家的政治、經濟體制有所不同。2、不同國家的法律文化有所不同。3、不同國家的社會文化因素也影響著跨國企業的經營管理。4、不同國家的自然因素有所不同 ,會影響著跨國企業的運輸成本、通訊費用、資源配置和戰略布局等。
外部環境的差異也給跨國企業帶來了發展機會。跨國企業可從最大經濟效益出發 ,結合本企業經營動機 ,利用東道國的比較優勢 ,克服劣勢 ,降低本企業的經營成本 ,提高國際競爭能力。
四、跨文化管理與競爭優勢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文化差異在跨國企業中是客觀存在的 ,文化差異對企業經營管理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企業要想獲得競爭優勢 ,就必須針對文化差異進行跨文化管理 ,規避文化差異產生的不利影響 ,發揮其積極作用。
跨文化管理又稱交叉文化管理 ,就是在跨國經營中對不同種族、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公司所在國的文化採取包容的管理方法 ,其研究的是在跨文化條件下克服異質文化沖突 ,並據此創造公司獨特文化 ,從而形成競爭優勢的管理過程。跨文化管理使企業在學習和接受其他文化理念的同時創造自身的競爭優勢。這些優勢主要表現在:
1、 降低公司經營成本。
實施跨文化管理加強對東道國文化的理解 ,可以更快、更便捷地擇取信息 ,減少市場開拓的盲目性 ,增強市場的介入能力 ,從而降低信息成本 ,也可以大大降低談判費用。
2、增強公司的管理創新。
企業的跨文化管理使企業具有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的理念 ,易於突破有限的市場空間和社會結構 ,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 ,在市場競爭中做到「雙贏」乃至「多贏」。跨文化管理有利於企業成員理解和掌握不同的信仰和價值觀 ,面對全球化以及多變市場和客戶以及競爭對手 ,激發企業的技術及管理創新 ,提高企業在面臨多種需求和環境變化時的靈活應變能力。
3、提高公司人力資源的效率。
跨國公司要保持競爭優勢就必須認識到文化差異的存在 ,並進行跨文化管理 ,使之促進人力資源的效率和效益。跨國公司的經營管理只有通過類似的企業精神、價值觀念等企業文化內容 ,通過以文化為導向的知識管理才能夠不斷融合多元文化 ,融合世界優秀文化理念和企業管理思想 ,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4、提高公司的國際競爭力。
跨文化管理有利於融合不同國家的經理職員之間的文化傳統和思想差異 ,形成跨文化溝通與和諧的具有東道國特色的經營理念 ,有利於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五、結論與啟示
文化差異與沖突始終伴隨著跨國經營的全過程 ,跨文化管理是減少文化沖突、創建企業競爭優勢的有效手段。企業應該識別文化差異 ,把握和運用文化差異 ,尊重文化多樣性 ,重視跨文化溝通 ,進行跨文化培訓 ,創建學習型組織 ,用科學的方法和務實的態度探索出既達到跨文化和諧目的 ,又具有本國特色 ,同時又與東道國文化相適應的經營管理模式 ,從而使跨國企業能夠創造和保持國際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 陳彥紅.黃軍輝.跨國公司的文化差異與國際競爭優勢.陝西經貿大學學報,2001-8 第14 卷第4 期
2 郭京福.那日薩.跨文化管理與企業競爭優勢.大連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3-12 第24 卷第4 期
3 張紅.趙安啟.充分認識跨文化管理中的文化差異問題.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7-3 第26 卷第1 期
⑶ 北京林業大學課程咨詢~
您好~我是物業專業大四的學生,我們物業專業的課是經管院出名的少的~~
07屆課改以後還是比別的專業課少,絕對不是像有的老師說的那樣~~
不知道是哪位老師說的~
周六日如果您的孩子要輔修的話,可能會有一天上課,但是一般都是到大二才開始會有人輔修的~
如果參加社團學生會的話,也可能周末會忙一些活動不回家~~但是這些都是自願的~~
總之這個專業不要擔心課多,應該擔心學的東西少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