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有權對刑法進行司法解釋的機關是

有權對刑法進行司法解釋的機關是

發布時間: 2025-05-21 05:34:03

刑法淵源包括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嗎

刑法淵源包括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是錯誤的理解。
刑法的淵源包括:

1.刑法典
系統性地規定犯罪與刑罰的法律,即狹義的刑法。是指1997年全國人大出台的刑法,包括刑法修正案。
注意:刑法修正案的來由,目前有七個刑法修正案。
2.單行刑法
刑法典之外,獨立地規定了犯罪與刑罰的法律。目前我國的單行刑法只有全國人大常委會1998年12月29日頒布的《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創設騙購外匯罪;將逃匯罪的主體由國有單位擴大到所有中國的單位;將非法買賣外匯定為非法經營罪)
3.附屬刑法.
即附帶規定於經濟法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中的一些追究刑事責任的條款。如《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有關刑事責任的規定。
注意:單行刑法與附屬刑法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專門規定犯罪與刑法的規范,後者是其他法律規范中附帶指明罪刑規范。但我國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附屬刑法,因為我國的附屬刑法實際上是對於刑法典內容的重申,即單獨地依靠附屬刑法並不能給行為人定罪量刑。

4.變通規定
(1)含義:民族自治地方的省級人民代表大會根據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和刑法典的基本原則制定的、涉及犯罪與刑罰的變通或補充規定,也屬於廣義刑法的內容。
(2)特點:這種規定只在該特定區域適用。

Ⅱ 法律解釋的分類

依據解釋的效力所做的分類:有權解釋:依據解釋的主體不同又可分為(1)立法解釋:是指由立法機關對刑法規范含義進行闡明。通常包括以下三種情況:第一,在刑法中用條文對有關刑法術語所作的解釋;第二,在刑法的起草說明或修訂說明中作出的解釋;第三,在刑法施行中如發生歧義所作出的解釋。(2)司法解釋:是指司法機關對刑法規范含義進行闡明。在我國,司法解釋的權力屬於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無權解釋:又叫學理解釋,是指國家宣傳機構、社會組織、教學科研單位或者專家學者從學術理論角度對刑法規范含義進行的闡明。相對於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學理解釋因缺乏法律上的授權,不具有法律的約束力,因此稱「無權解釋」。國家法律明確規定國家機關不得借款或進行擔保,其參與民事活動有明顯的過錯,理應依照相關法律的規定承擔責任;同時,即使經轉讓相關企業或個人成為國家機關的債權人,雙方也是民事活動中的正常債權債務關系,並不會因債權人主張權利而損害國家或社會公共利益。所以,債務人或擔保人為國家機關的不良債權被轉讓的,不應輕易認定為無效。根據相關的法律規定,債權轉讓的司法解釋指的是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是,如果存在「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這三種情況則不能進行債權轉讓。同時,債權轉讓可以分為兩大類。此外,債權轉讓主要具有三條法律效力,分別是債權轉讓為處分行為,要求出讓人應有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受讓人取得債權有對價的,受讓人需具備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法律對受讓主體有限制的。
法律依據】:《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條【受賄罪】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是受賄罪。國家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以受賄論處。第三百八十六條【對犯受賄罪的處罰規定】對犯受賄罪的,根據受賄所得數額及情節,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的規定處罰。索賄的從重處罰。第三百九十四條【貪污罪】國家工作人員在國內公務活動或者對外交往中接受禮物,依照國家規定應當交公而不交公,數額較大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條、第三百八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訴前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真誠悔罪、積極退贓,避免、減少損害結果的發生,有第一項規定情形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有第二項、第三項規定情形的,可以從輕處罰。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項規定情形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後,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Ⅲ 簡述我國國家權力機關的體系

我國的國家機構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包括: 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國家元首——國家主席; 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國家軍事領導機關——中央軍事委員會; 國家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 國家檢察機關——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
中央軍事委員會
1、性質和地位
我國現行憲法第9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全國武裝力量。」因此,中央軍事委員會是全國武裝力量的最高領導機關,享有對國家武裝力量的決策權和指揮權。
2、組成和任期
中央軍事委員會由主席、副主席若幹人、委員若幹人組成。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由全國人大選舉產生。全國人大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全國人大有權罷免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和其他組成人員。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中央軍事委員會是從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專門從事武裝力量組織和管理的國家機關,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負責。中央軍事委員會每屆任期同全國人大每屆任期相同,即都是5年。
3、領導體制
現行憲法規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實行主席負責制。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有權對中央軍事委員會職權范圍內的事務作出最後決策。主席負責制並不否定民主集中制,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在對重大問題作出決策之前,必須進行集體研究和討論,然後再集中正確的意見作出決策。同時,實行主席負責制還因為現代化戰爭要求機動、靈活,瞬息萬變,因此,國家最高軍事指揮機關必須具備應付各種復雜軍事局面的能力,以便對各種突然出現的軍事動向作出果斷、迅速的反應。
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
(一)性質與任務 1.性質。我國現行憲法第12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這一規定明確了人民法院的性質。根據這一規定,在我國,審判權必須由人民法院統一行使,即只有人民法院才有審判權,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進行審判活動。 2.任務。根據現行憲法和人民法院組織法的規定,人民法院的任務是審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並且通過審判活動,懲辦一切犯罪分子,解決民事糾紛和行政糾紛,以保衛人民民主專政制度,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和社會秩序,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通過全部審判活動教育公民忠於社會主義祖國,自覺地遵守憲法和法律。 (二)組織體系與職權 根據現行憲法和人民法院組織法的規定,我國人民法院的組織體系由以下法院組成:全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分為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包括軍事法院、海事法院、鐵路運輸法院和森林法院等。 我國現行憲法第127條第2款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這表明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的關系不是領導關系,而是監督關系。憲法這一規定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各級人民法院能夠依法獨立進行審判。根據這一規定,上級人民法院不能直接指揮命令下級人民法院如何進行審判,只能對下級人民法院在審判活動中是否正確適用法律進行審查監督。這種監督主要體現在上級人民法院按照上訴程序、審判監督程序及死刑復核程序對下級人民法院具體案件的監督,糾正錯誤的判決和裁定。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審判機關,其主要職權包括:(1)一審管轄權,法律規定由它管轄的或者它認為應當由自己審理的第一審案件(主要是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2)上訴管轄權,審判對高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案件和抗訴案件;(3)審判監督權,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審判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依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確有錯誤的生效判決、裁定;(4)司法解釋權,對在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進行司法解釋;(5)死刑核准權,核准除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和授權高級人民法院核准之外的死刑案件。 2.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分為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其中: (1)基層人民法院,包括縣人民法院和不設區的市人民法院、自治縣人民法院、市轄區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的職權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①一審管轄權,審判除法律規定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外的所有一審案件;②庭外處理權,處理不需要開庭審判的案件;③調解指導權,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 (2)中級人民法院,包括在省、自治區內按地區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在直轄市內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設區的市的中級人民法院;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的職權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①一審管轄權,審判法律規定由它管轄的第一審案件(在刑事案件方面,包括危害國家安全案件,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外國人犯罪的刑事案件;在民事案件方面;包括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和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在行政案件方面,包括確認專利權的案件、海關處理的案件,對國務院各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基層人民法院移送審判的第一審案件;②上訴管轄權,審判對基層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案件和抗訴案件;③審判監督權,監督基層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審判省級人民檢察院分院、省轄市及自治州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依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審或指令基層人民法院再審基層人民法院確有錯誤的生效判決、裁定。 (3)高級人民法院,包括省高級人民法院、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其職權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①一審管轄權,審判法律規定由它管轄的第一審案件(主要是在全省、自治區或直轄市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下級人民法院移送審判的第一審案件;②上訴管轄權,審判對下級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案件和抗訴案件、對海事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案件;③審判監督權,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審判省級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依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審或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下級人民法院確有錯誤的生效判決、裁定;④死刑核准權,核准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案件和依最高人民法院授權由其核準的死刑案件(即殺人、強奸、搶劫、爆炸以及其他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判處死刑的案件)。 3.專門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是人民法院組織體系中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它們是設在特定部門或者針對特定案件而設立,受理與設立部門相關的專業性案件的法院。根據憲法和人民法院組織法的規定,目前我國設有軍事法院、海事法院、森林法院和鐵路運輸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 軍事法院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法院(軍內的最高級)、大軍區及軍兵種軍事法院(相當於中級層次)、軍級軍事法院(基層級)三級,軍事法院負責審判軍事人員犯罪的刑事案件。 海事法院只設一級,設立在廣州、上海、武漢、天津、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海口和北海等港口城市,其建制相當於地方的中級人民法院。海事法院管轄民事主體之間的第一審海事案件和海商案件。對海事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案件,由海事法院所在地的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鐵路運輸法院是設在鐵路沿線的專門人民法院,分為二級:一是在鐵路管理分局所在地設立鐵路運輸基層法院,二是在鐵路管理局所在地設立鐵路運輸中級法院。鐵路運輸法院負責審判由鐵路公安機關偵破、鐵路檢察院起訴的發生在鐵路沿線的刑事犯罪案件和與鐵路運輸有關的經濟糾紛。 森林法院的任務是保護森林,審理破壞森林資源案件、嚴重責任事故案件及涉外案件。基層森林法院一般設置在某些特定林區的一些林業局(包括木材水運局)的所在地;在地區(盟)林業管理局所在地或國有森林集中連片地區設立森林中級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
(一)性質、地位與任務 1.性質。我國現行憲法第129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這一規定明確了人民檢察院的性質。從當前人民檢察院的法律監督實踐來看,人民檢察院的法律監督主要是對國家機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是否違反刑法實行監督,以及對在刑事訴訟中公安機關、人民法院和監獄等機關的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並包括對人民法院的民事審判和行政審判活動的事後監督。 2.任務。根據憲法和1979年制定、1983年修改的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規定,人民檢察院的任務是:通過行使檢察權,打擊一切叛國的、分裂國家的犯罪活動,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保衛國家的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維護社會秩序、生產秩序、工作秩序、教學科研秩序和人民群眾生活秩序,保護社會主義的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行,並通過檢察活動,教育公民忠於社會主義祖國,自覺地遵守憲法和法律,積極同違法行為作斗爭。 (二)組織體系與領導體制 1.組織體系。根據憲法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規定,我國人民檢察院的組織體系由下列檢察機關組成:全國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分院,自治州和設區的市人民檢察院;縣、不設區的市、自治縣和市轄區人民檢察院。專門人民檢察院包括軍事檢察院、鐵路運輸檢察院等。 省一級人民檢察院和縣一級人民檢察院,根據工作需要,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可以在工礦區、農墾區、林區等區域設置人民檢察院,作為派出機構。 2.領導體制。根據憲法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規定,人民檢察院實行雙重從屬制,既要對同級國家權力機關負責,又要對上級人民檢察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負責。 國家權力機關對人民檢察院的領導,主要表現在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罷免或者任免人民檢察院主要組成人員,審議工作報告,進行各種形式的監督等。 檢察系統實行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上級人民檢察院領導下級人民檢察院的工作的領導體制。下級人民檢察院必須接受上級人民檢察院的領導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領導,對上級人民檢察院負責。這種垂直領導體制主要表現在兩方面:(1)人事任免。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任免,須報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自治州、設區的市、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任免,須報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提請該級人大常委會批准。(2)業務領導。對於下級人民檢察院的決定,上級人民檢察院有權復核改變;上級人民檢察院的決定,下級人民檢察院必須執行。當下級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案件中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困難時,上級人民檢察院應及時給予支持和指示,必要時可派人協助工作,也可以將案件調上來由自己辦理。 在人民檢察院內部實行檢察長統一領導與檢察委員會集體領導相結合的領導體制。檢察長對檢察機關的工作享有組織領導權、決定權、任免權、提請任免權、代表權等負有全面的領導責任。檢察委員會在檢察長的主持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討論決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要問題。如果檢察長在重大問題上不同意多數人的意見,可以報請本級人大常委會決定。 (三)職權 根據我國憲法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各級人民檢察院主要行使下列職權: 1.立案偵查。即對違反刑法的犯罪案件特別是重大刑事案件的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權。人民檢察院對於叛國案、分裂國家案以及嚴重破壞國家法律、法規、政策統一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檢察權。對貪污賄賂犯罪,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的犯罪等案件,進行立案偵查。 2.批准逮捕。公安機關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時,應當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人民檢察院根據情況分別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 3.提起公訴。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和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偵查終結的案件,均由人民檢察院審查作出提起公訴、不起訴或者撤銷案件的決定。人民檢察院對刑事案件提起公訴,並派員出席法庭支持公訴。 4.偵查監督。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包括國家安全機關、走私犯罪偵查機關等)的偵查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人民檢察院發現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有違法情況時,有權通知公安機關予以糾正,公安機關應當將糾正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 5.審判監督。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在刑事訴訟中,人民檢察院如發現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糾正意見;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如認為本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有權按照上訴程序提出抗訴;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也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 6.執行監督。又稱之為「監所監督」,是指人民檢察院對監獄和其他刑罰執行機關執行刑事判決、裁定的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如果發現有違法情況,有權通過執行機關予以糾正。這種監督還包括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執行死刑,裁定減刑和假釋等活動的監督等。

Ⅳ 刑法的有權解釋包括哪兩類

以下內容是在 大律師網 得到的解釋,看到你需要,就發出來了。希望能幫到你內:

一、《刑法》屬於國家的容法律,由全國大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解釋。
《立法法》第四十二條法律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律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
(一)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
(二)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
二、依據解釋的效力所做的分類:
1、有權解釋:依據解釋的主體不同又可分為
(1)立法解釋:是指由立法機關對刑法規范含義進行闡明。通常包括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在刑法中用條文對有關刑法術語所作的解釋;
第二,在刑法的起草說明或修訂說明中作出的解釋;
第三,在刑法施行中如發生歧義所作出的解釋。
(2)司法解釋:是指司法機關對刑法規范含義進行闡明。在我國,司法解釋的權力屬於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
2、無權解釋:又叫學理解釋,是指國家宣傳機構、社會組織、教學科研單位或者專家學者從學術理論角度對刑法規范含義進行的闡明。相對於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學理解釋因缺乏法律上的授權,不具有法律的約束力,因此稱「無權解釋」。

Ⅳ 刑法的有權解釋和無權解釋

有權解釋也稱正式解釋和法定解釋是指由憲法授權的機關或習慣認可的機關依據一定的標准或原則對憲法條文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說明。
這種解釋具有法律效力。正式解釋又可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行政解釋。
沒有法律效力的解釋就是無權解釋。有權解釋又稱為正式解釋或者法定解釋,是指國家機關依法定許可權對有關法律條文的含義作出的能夠產生實際法律效果的闡明。可進一步分為立法解釋和應用解釋,前者是立法機關在法律制定以後根據法律的執行情況和執行中的問題作出的解釋,而後者是執法機關在應用法律過程中對法律規定的含義作出的解釋。
有權解釋特徵如下:
1、解釋主體的特定性,有權解釋只能由憲法和法律授權的特定機關作出。有權解釋的機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及主管部門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
2、解釋的有效性,有權解釋具有法律效力。
刑法的任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條 立法宗旨,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Ⅵ 刑法是哪個部門制定的

法律分析:刑法是由全國人大制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進行法律解釋,最高院、最高檢負責進行司法解釋。刑法是根據憲法制定的。我國憲法規定的是我國社會制度和國家制度的根本原則,國家機關組織和活動的基本原則,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根本性的問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熱點內容
殺枉法法官 發布:2025-05-21 08:37:44 瀏覽:179
高校法學教師 發布:2025-05-21 08:22:05 瀏覽:590
經濟法的謙抑性 發布:2025-05-21 08:20:38 瀏覽:540
司法援助熱線 發布:2025-05-21 08:20:34 瀏覽:347
房產出資證明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1 08:09:14 瀏覽:87
公司法歷年司考真題 發布:2025-05-21 08:07:03 瀏覽:215
趙孟頫書道德經 發布:2025-05-21 07:53:20 瀏覽:330
國際經濟法app 發布:2025-05-21 07:49:30 瀏覽:584
司法處罰法 發布:2025-05-21 07:42:19 瀏覽:881
醫用過期耗材的規章 發布:2025-05-21 07:31:23 瀏覽: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