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合同案例格式
1.不生效,房產抵押必須登記,必須登記的抵押物的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版起生效
2.一般保證責權任。王趙可要求有關部門把張房產賣掉,在依法強制執行之後仍不能履行債務之後再承擔還款義務。
3.孫某。因為他和李某的抵押合同是無效合同和孫某的合同有效
2. 經濟法買賣合同案例
1:甲乙的買賣合同因為實際履行而成立
2:合法。甲的做法為不安履行抗辯
3:乙要求甲承內擔違約容責任合法。因為合同的免責條件為不可抗力,此案件沒有不可抗力存在
4:丙公司承擔違約賠償甲公司因此所造成的損失。原因:合同違約賠償的責任
3. 經濟法格式合同案例分析
9月初,某機械廠發函給某電爐廠,提出購買一台生產用電爐,規格為A型,單價15萬,10日內內答復(容其餘條款略)。電爐廠接到函電後回復:電爐有貨,規格為B型,其餘條款不變。若有異議,請於9月30前提出,否則將於10月初發貨。機械廠接函後一直未作出答復。電爐廠於10月5日將貨運到機械廠,機械廠拒收。
請問雙方合同是否成立?為什麼?
4. 經濟法合同法則案例分析題
題目內容完整嗎?分析甲第一次發出的為要約邀請,乙發出的為要約,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專生效屬
1、成立,自要約實際送達給特定的受要約人時,要約即發生法律效力,要約人不得在事先未聲明的情況下撤回或變更要約,否則構成違反前合同義務,要承擔締約過失的損害賠償責任。
2、不可以,違約金條款與定金條款不能同時適用
3、違約,合同成立後應按合同規定履行,規定五天內交貨,二其在第六天交貨,所以違約
4、不可以,保證合同是指保證人與債權人訂立的在主債務人不履行其債務時,有保證人承擔保證債務的協議,因此只有在乙方拒絕支付違約金時,甲方才可以向丙方要求違約金。
5. 經濟法案例分析:關於合同法
不能得到支持,因為:
1、合同依法生效,無法定無效情形;
合同法第52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2、不具備行使撤銷權的情形
合同法第54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針對本案,可能有人要問:原主人隱瞞房子中曾死人的情況,現在造成鄭先生及其妻子心理不適,精神緊張,不能適用「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我認為對此應當這樣理解:
1、房子中以前發生過什麼,並如實告知購房者,這不是售房者必須履行的義務,售房者只要確保房子質量達標,手續合法齊全,且雙方就價款達成一致即可,所以不應說原房主「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另外,鄭先生本意就是買房,所以「違背真實意思」也不成立。
2、鄭先生主張撤銷的理由不充分。心理不適,精神緊張僅是他與妻子自身的心理狀況,不能因此就否定合同的效力,那是不是發現房子風水不好是不是也可以主張撤銷合同呢?這明顯不利於經濟流轉的穩定性。
如果房地產商建樓時不慎發生事故導致工人墜樓死亡等事件,那是不是整棟樓都不要賣了。
6. 經濟法合同法案例分析題,求解答
1.
是要約邀請,因為要約的內容必須具體明確,要約人有在受要約人作出承諾時受專該意思表屬示約束的意思,要約是希望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這些題目中沒有明確交代,視為不存在,故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廣告是明文規定的要約邀請。
2.
是要約,傳真明確表明標的、數量、價款,表明希望與甲訂立電器買賣合同的意思表示,符合要約的構成要件。
3.
是新要約。承諾不得對要約的主要條款做出改變,而甲在傳真中對價款做出了變更屬於實質性變更,應當視為新要約,而非承諾。
4.
9月15日乙的回函,明確表示完全認可甲提出要約。
5.
9月20日生效,因為乙的承諾於20日到達甲,承諾到達要約人時生效,合同自承諾生效時成立。
7. 經濟法案例---合同違約問題
合同違約是指違反合同債務的行為,亦稱為合同債務不履行。這里的合同債務,既包括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義務,又包括法律直接規定的義務,還包括根據法律原則和精神的要求,當事人所必須遵守的義務。僅指違反合同債務這一客觀事實,不包括當事人及有關第三人的主觀過錯。各個國家合同法對違約行為形態的劃分都是不一樣的。
中國《涉外經濟合同法》第29條規定:「一方違反合同,以致嚴重影響訂立合同所期望的經濟利益,在合同約定的期限沒有履行合同,在被允許推遲履行的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另一方面可解除合同」。實際違約制度作為允許和限定債權人在債務人違約的情況下解除合同的重要規則,是維護合同紀律、保護交易安全的重要措施,其適用范圍應具有普遍性。主要有下列表現形式:
A.拒絕履行:債務人對債權人表示不履行合同;這種表示一般為明示的,也可以是默示的。B.不適當履行:債務人雖然履行了債務,但其履行不符合債務的本旨;不適當履行分為以下幾類:a.履行在數量上不完全;b.標的物的品種、規格、型號等不符合合同規定,或者標的物隱有缺陷;c.加害給付,所謂加害給付,是指履行對債權有積極的侵害,也就是超過履行利益或者於履行利益之外發生的其他損害的違約形態;d.履行方式的不完全;e.違反附隨義務的不完全履行
8. 經濟法合同怎麼寫
例一:
xx有限公司
債權債務擔保情況說明
xx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由2000萬元減少到400萬元。本公司已於2016年12月22日在手遞手報上刊登了減資公告,迄今為止,無任何單位或個人向本公司提出清償債務或提供相應的擔保請求。至此,本公司債務已清償完畢,對外也無任何擔保行為,如有遺留問題,由各股東按照原來的注冊資本數額承擔責任。減資後不會侵犯債權人利益的承諾。特此說明。
全體股東簽字或蓋章:
2016年12月22日
9. 經濟法合同案例分析
合同不成立。根據規定,一方發出要約,而另一方沒有在規定期限內作出承諾的,合同不成立。「若有異議,請於9月30前提出,否則將於10月初發貨」對機械廠不發生約束的效力。
10. 經濟法合同案例分析:
1、建築公司的分別發函行為系「要約邀請」,甲、乙回函系「要約」,建築公司條二次向乙廠發函的行為系「承諾」,建築公司與乙廠之間的合同自建築公司第二次函到乙公司時起成立。
2、甲廠與建築公司買賣合同不成立。無義務。甲廠的損失由自己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