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法怎麼產生的

社會法怎麼產生的

發布時間: 2025-07-15 20:06:25

1. 社會主義法產生的前提條件是

無產階級奪取政權 。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用來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現在卻對准資產階級自己了;不僅如此,資產階級社會還產生了將要運用這種武器的人——現代的工人即無產者。

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成了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的主色調,斗爭的最終結果必然是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

第二,關於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只有無產階級領導受壓迫的勞苦群眾才能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和建立新的社會。

無產階級實現自己的歷史使命、獲得解放的根本道路是社會革命——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如果不這樣,它就不能抬起頭來,挺起胸來;無產階級的社會革命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運動。

第三,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無產階級革命的目的是奪取政權,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

其後的主要任務是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手裡,並盡可能快地發展生產力;用暴力消滅舊的生產關系,廢除私有制,從而消滅階級對立和階級本身存在的條件。



2. 法的起源的產生背景

馬克思主義認為,法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會永恆存在的,而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才出現的社會現象。
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是隨著 ① 生產力的發展、② 社會經濟的發展、③ 私有制和階級的產生、④ 國家出現而產生的,經歷了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
(一)根源·法產生的根源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產品有了剩餘,出現了私有制和階級剝削,原始社會的氏族聯盟和氏族習慣就逐漸被國家和法所代替。法的產生有著經濟的、階級的、社會的根源,同產品的生產、分配、交換以及私有制和階級的出現、社會的發展是分不開的,具體而言:
1.私有制和商品經濟的產生是法產生的經濟根源。從法的最初起源看,正是私有制和商品經濟的產生導致了法的產生。法是為了維護某種所有制、調整一定經濟關系和秩序的需要而產生的。
原始公社制度解體以前,生產資料是公有的,產品實行平均分配,個人與集體渾然一體。利益基本一致使他們只需依靠傳統習慣就可以把經濟關系調整好了。
在原始社會後期,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發生了三次社會大分工,出現了產品的交換,逐漸促進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形成和發展,進而使得財富向少數人的積累,公有制因此逐漸地解體了。
後來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時期,隨著公有制的解體,私有制的產生,出現了各種不同形式的所有制。在這些所有制的背後,存在著各種不同利益的集團,其中在對抗性的所有制經濟關系中,還存在著兩個對抗性的社會利益集團——奴隸主階級和奴隸。各個不同利益的社會集團為了自身利益而進行著保護一種所有制和反對另一種所有制的斗爭,這就使社會的經濟秩序陷入混亂之中。如何才能調整這些經濟關系呢?如何才能迫使廣大勞動者——奴隸服從當時奴隸主所有制的勞動條件進行生產呢?靠原來的習慣顯然是不行了。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奴隸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賴以生存的經濟條件,同時也是為了避免社會各集團在毫無限制的沖突和爭奪中同歸於盡,於是就根據本階級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認可一些特殊的並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則,來維持社會秩序,以保護奴隸制經濟的發展,限制甚至消滅那些不利於奴隸制發展的經濟,這種特殊的社會規范就是法。可見,法是為了維護某種所有制、調整一定經濟關系和秩序的需要而產生的。
2.階級的產生是法產生的階級根源。法是為了維護和調整一定階級關系的需要而產生的,它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以前,人們的關系是平等、互助的關系,那時的習慣也是符合氏族公社全體成員利益的,人們能自覺遵守。後來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時期,隨著公社制度的解體,私有制和階級開始產生。私有制的發展促使私有者吸收更多的勞動者為其創造剩餘產品,戰俘不再被殺死而是作為奴隸保留下來,奴隸制開始萌芽了,隨著個體勞動發展成為普遍現象,產生了個體家庭私有制和子女繼承製,社會逐漸向兩極分化:一些氏族部落首領通過剝削和掠奪而成為貴族和奴隸主,而廣大自由民由於貨幣、高利貸以及土地所有權和抵押的開始出現而淪為債務人,進而淪為奴隸,社會逐漸分裂為奴隸主與奴隸、貴族與平民、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他們由於根本利益沖突而進行著不可調和的斗爭。在這種情況下,原來的習慣已不能調整他們之間的矛盾和關系了,奴隸主階級為了維護它的統治地位,除了組織國家鎮壓被剝削階級的反抗外,還把它的階級意志制定為法,把被統治階級的活動約束在一定范圍內,並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以及統治者與同盟者的關系。顯然,這種維護統治階級根本利益的特殊社會規范,沒有國家強制力作後盾是不行的。私有制和階級的形成需要有表現為凌駕於社會之上的力量來調整新的社會關系,需要一種特殊公共權力來確定和維護社會成員的權利和義務,於是法就應運而生了。
3.社會的發展是法產生的社會根源。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需要新的社會規范來解決社會資源有限與人的欲求無限之間的矛盾,解決社會沖突,分配社會資源,維持社會秩序。適應這種社會結構和社會需要,國家和法這一新的社會組織和社會規范就出現了。
(二)標志·法產生的主要標志
① 特殊公共權力系統即國家的產生、② 權利和義務觀念的形成與③ 法律訴訟和司法的出現是法產生的三個主要標志。
1.特殊公共權力系統即國家的產生。國家的產生徹底改變了社會規范的特徵。在原始社會,社會規范即習慣是人們在共同生產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是憑借氏族成員內心的信念、自幼養成的行為慣性以及氏族首領的威信來保證實施的,其作用的范圍限於本氏族,而現在社會規范中的法則是國家這種凌駕於社會之上的特殊公共權力系統認可、制定、實行並用強制力保證實現的,法的適用范圍則依國家權力所及的地域來界定。
2.權利和義務觀念的形成。原始社會的習慣是從維護氏族生存的共同需要中形成的、世代沿襲並變成人們內在需要的行為模式。依習慣行事,是無所謂權利和義務的。
現在,社會成員之間卻形成了權利和義務觀念,出現了權利和義務的分離。這種分離,
首先表現為在財產歸屬上有了「我的」、「你的」、「他的」之類的區別;其次,在利益(權利)和負擔(義務)的分配上出現了不平等,即出現了特權;再次,在享有權利履行義務上出現了明顯的差別,有的人(貴族和富人)僅享受權利,而大多數人僅承擔義務。
3.法律訴訟和司法的出現。在原始社會,氏族內部圍繞著生產、分配、婚姻的糾紛或爭執,一般情況下由氏族成員即當事人自己自行解決,氏族之問的爭端和沖突如邊界爭執、人身傷害、財產搶奪,則往往通過戰爭來解決。
在法產生之後,一切當事人不能自行解決的嚴重沖突而要通過法律訴訟來解決,由此出現了司法活動和不斷專門化的司法機關。法律訴訟和司法的出現,標志著公力救濟代替了私力救濟,文明的訴訟程序取代了野蠻的暴力復仇,使得人們之間發生的爭端可以通過非暴力方式解決,從而避免或極大地減少了給人類造成巨大災難的惡性循環的暴力復仇現象,社會的發展建立在理性基礎上。
(三)區別·法與原始社會規范的區別
法與原始社會規范都是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兩者有著許多共同點:
① 兩者都屬於社會規范,是調整一定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的重要手段;
② 都要求人們普遍遵守,並且有一定約束力;
③ 都根源於一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由各自的經濟基礎所決定;
但兩者又有根本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產生方式、反映利益、保證措施、適用范圍】
1.兩者產生的方式不同。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原始社會規范是人們在長期的共同生產和生活過程中自發形成的。
2.兩者反映的利益和意志不同。法反映統治階級的利益和意志;原始社會規范反映原始社會全體成員的利益和意志。
3.兩者保證實施的力量不同。法是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原始社會規范是依靠社會輿論的力量、傳統力量和氏族部落領袖的威信保證實施的。
4.兩者適用的范圍不同。法適用於國家主權所及的地域內的所有居民;原始社會規范只適用於同血緣的本氏族部落成員。

3. 社會法的起源

社會法的源頭可以追溯到英國16—17世紀頒布的救貧法,但現代意義的社會立法出現在19世紀。當時,工業革命的興起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但勞資沖突亦空前激烈。由於長期忍受惡劣的工作條件、超長的工作時間,領取吃不飽、餓不死的「飢餓工資」,廣大勞工被迫不斷與資本家進行斗爭,社會因此長期處於動盪之中。在不斷蔓延的工人運動的強大壓力下,再加上社會輿論對勞工人權的普遍同情,西方工業國家的政府終於意識到必須妥善、公正地解決勞工問題,由此啟動了社會立法。
1802年,英國政府頒布了保護學徒的健康與道德法案,這被視為現代社會立法的開端。1811年,德國國王威廉一世在一次演講中首次提出了社會法的概念。19世紀70年代,英國政府先後頒布了工會法、工廠法等,保護童工、女工的基本權利,並逐步發展到規定最高工時、最低工資等等。此後,勞動法的興起成為各國社會立法的重要方向。

1883年至1889年,德國的俾斯麥政府先後頒布了包括疾病保險、災害保險、養老保養等在內的一系列保障勞工權益的社會保險法案。此後,針對勞工的社會保險立法開始在西方各國推行。

20世紀30年代以後,西方國家以保護勞工權益和實施社會救助為主要內容的社會立法,開始逐漸擴展為以增進全體國民福祉為宗旨的福利性社會立法。其中,身為近代資產階級民主、法治發祥地的英國,再次成為各國的立法樣板。在二次大戰期間,英國發布的「貝弗里奇報告」已經為戰後英國社會保障制度描繪了一幅藍圖,上世紀40年代末,英國先後制定了國民保險法、國民醫療保健法、國民救助法等一系列適用於全體國民的社會保障立法,進而建立了「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國家。此後,「福利國家」的模式風靡西方世界,在50年代至60年代,西方國家紛紛設計了「社會福利計劃」,並通過社會立法予以法制化。有分析表明,「二戰」以來,一些西方國家之所以經濟持續發展、社會較為穩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頒行了以社會保障法為代表的社會立法,並成功發揮了「經濟穩定器」、「社會安全網」的功效。

4. 世界法律的起源和由來

法作為社會現象,是在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才出現的。它的形成與發展,受到生產力、私有制、階級關系以及社會文明進步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法的產生具有多個層次的原因。

首先,私有制與商品經濟的出現,是法律產生的經濟根源。私有制的形成促使人們擁有個人財產,而商品經濟的發展則進一步促進了經濟關系的復雜化。為了規范這些新的經濟關系,維護所有制的穩定,法律應運而生。它旨在保護私有財產,調整經濟關系,並維持社會秩序。

其次,階級的產生為法的形成提供了階級根源。法作為一種統治工具,是階級斗爭的產物。當社會上出現了不同階級,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法律被用來調節階級之間的關系,防止階級矛盾激化。法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階級統治的表現形式。

最後,社會的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是法產生的社會根源。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人們的生活需求不斷增加,社會資源的分配變得復雜。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解決社會資源有限與人的慾望無限之間的矛盾,解決社會沖突,分配社會資源,維持社會秩序,法律應運而生。它作為一種社會規范,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促進了社會的穩定。

綜上所述,法的產生和發展,是由生產力發展、私有制、階級關系以及社會文明進步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動的。法律的形成不僅是經濟、階級和社會發展的結果,更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體現。

5. 法律的起源

在長期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對法的起源問題,存在過神創說、暴力說、契約說、發展說等。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私有制和階級的產生、國家的出現而產生的。

1、私有制和商品經濟的產生是法產生的經濟根源。從法的最初起源看,正是私有制和商品經濟的產生導致了法的產生。法是為了維護某種所有制、調整一定經濟關系和秩序的需要而產生的。

2、階級的產生是法產生的階級根源。法是為了維護和調整一定階級關系的需要而產生的,它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

3、社會的發展是法產生的社會根源。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需要新的社會規范來解決社會資源有限與人的欲求無限之間的矛盾,解決社會沖突,分配社會資源,維持社會秩序。適應這種社會結構和社會需要,國家和法這一新的社會組織和社會規范就出現了。

(5)社會法怎麼產生的擴展閱讀

法的產生是一個長期的社會歷史過程,有其獨特的發展規律,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法的產生經歷了從個別調整到規范性調整、一般規范性調整到法的調整的發展過程。

2.法的產生經歷了從習慣到習慣法、再由習慣法到制定法的發展過程。

3.法的產生經歷了法與宗教規范、道德規范的渾然一體到法與宗教規范、道德規范的分化、法的相對獨立的發展過程。

6. 論述法的起源的一般規律。

【答案】:法作為相對獨立的社會現象,在不同的民族和社會中有不同的形成過程法的起源的一般規律具體如下:
(1)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隨著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的發展,以及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必然產生法,國家與法都是社會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法在人類歷史上的出現,是由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所決定的,具有客觀的歷史必然性。這就是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
(2)法的起源經歷了從氏族習慣到習慣法,又從習慣法到成文法的演變和發展過程
①國家和法是在漫長的人類歷史長河中逐漸地、同步地進化而產生的。在國家逐步產生的同時,原始習慣開始轉變為對每個氏族成員都有約束力的、具有特殊強制力的習慣法。這種由習慣到習慣法的轉變是質的飛躍,標志著法的產生。習慣法是法律化了的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所必須遵循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②隨著社會的進一步推進,法律科學的進一步發展,習慣法又發展為國家的廣泛立法,出現了更為完善的法律形式—成文法
③從氏族習慣到習慣法再到成文法的演變和發展過程,同時也就是一個對人們行為從個別調整到規范性調整的過程,是由自發形成的規范到自覺制定或認可的規范的過程
(3)法的起源過程受到宗教規范和道德規范的深刻影響,特別是最初的法律總是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和道德痕跡。
隨著社會管理經驗的積絜和人類文明的進化,法律規范與道德規范和宗教規范所調整行為的類型開始由混沌走向分化。法律調整與道德調整和宗教調整相對區分開來,是一個共同的大趨勢。

熱點內容
山東省稅收保障條例 發布:2025-07-16 03:33:52 瀏覽:833
2011年10月自考婚姻法試題及答案 發布:2025-07-16 03:32:18 瀏覽:738
電大勞動法在線答案 發布:2025-07-16 03:25:21 瀏覽:655
湖北法治建設 發布:2025-07-16 03:09:33 瀏覽:336
總法律顧問是什麼崗位 發布:2025-07-16 03:07:25 瀏覽:236
方誌平2017民法音頻 發布:2025-07-16 03:03:17 瀏覽:399
北京李凱律師 發布:2025-07-16 02:30:40 瀏覽:445
福清市法院副院長 發布:2025-07-16 02:29:59 瀏覽:370
中國建築注冊人員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6 02:29:52 瀏覽:211
清溪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16 02:27:38 瀏覽: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