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第189條

刑事訴訟法第189條

發布時間: 2021-02-08 08:15:30

⑴ 刑事訴訟法上的再審是什麼意思,與二審有什麼區別

刑事再審是為糾正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案件的錯誤判決、裁定,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重新進行的審理。法院對已經審理終結的案件,依照再審程序對案件的再行審理,其目的是糾正已經發生法律效力但確屬錯誤的判決或裁定。

刑事再審與二審的區別如下:

1、提起的主體不同

第二審程序提起的主體是第一審程序中的當事人,而再審提起的主體是原審人民法院的院長、上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2、審理的對象不同

第二審程序的審理對象是第一審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而再審程序的審理對象是人民法院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既可以是一審法院的判決、裁定,也可以是二審法院的判決、裁定。

3、提起的時間不同

第二審是第一審的繼續,上訴期限有一定的限制。當事人對第一審不服的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的期限為15日;當事人對第一審的裁定不服的,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期限為10日。而再審程序的提起時間,行政訴訟法未作具體規定。

(1)刑事訴訟法第189條擴展閱讀:

中國是兩審終審制,二審判決即是終審判決,生效判決。但如果當事人或法院等發現判決確有錯誤的話,可以提起再審。二審是指由於民事訴訟的當事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生效的第一審裁判而在法定期間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而引起的訴訟程序。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89條至191條的規定,第二審法院對不服第一審判決的上訴、抗訴案件進行審理後,應按先列情形分別作出處理:

1、原判決認定事實正確,證據確實、充分,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應當裁定駁回上訴或抗訴,維持原判。

2、原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第二審法院應當撤銷原判,重新判決,並在判決中闡明改判的根據和理由。

3、原判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由二審法院查清事實後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法院重新審判。

4、發現一審法院有下列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之一的,應當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⑵ 《刑事訴訟法》案例 一個案例寫作

(1)本案的處理上,存在哪些違反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訴訟程序的錯誤?

解答:

(錯誤一)根據刑訴法第150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對起訴書中指控的內容只能進行程序審查,不進行實質審查,認為起訴書中指控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屬於實質審查,不符合刑事訴訟法的庭前審查的法理。《刑訴法解釋》第116條、第117條也有相應規定。在《刑訴法規定》第37條最為明確說明:「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查後,對於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並且附有證據目錄、證人名單和主要證據復印件或者照片的,應當決定開庭審判,不得以上述材料不充足為由而不開庭審判。」因此法院不應退回補充偵查,而應當決定開庭審判。

(錯誤二)「一審當庭宣判後,王某當即表示向市中級法院上訴,孫某、趙某表示不上訴。於是一審法院在將判決書送達給三被告的次日,將孫某、趙某交付執行,將王某連同全案卷宗移送市中級法院二審。」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86條的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就第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全面審查,不受上訴或者抗訴范圍的限制。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訴的,應當對全案進行審查,一並處理。《刑訴法解釋》第246條、第247條也有相應規定。因此,法院應當對全案重新進行審理,一審判決並未生效,不得將案件中其他未上訴的被告交付執行,因為未生效判決不得執行。

(錯誤三)「二審法院經過審理認為一審適用法律不當,裁定撤銷原判,將案件發回一審法院重審。」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89條第2項的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不服第一審判決的上訴、抗訴案件,經過審理後,認為原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應當改判。因此,二審法院認為一審適用法律不當,裁定撤銷原判,將案件發回一審法院重審是錯誤的,應當依法改判,不得發回重審。

(錯誤四)「一審法院由原合議庭成員重新審理後,改判王某有期徒刑6年,並宣布改判後的判決為終審判決,被告人不得上訴。」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92條的規定,原審人民法院對於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對於重新審判後的判決,依照本法第180條、第181條、第182條的規定可以上訴、抗訴。因此,發回重審的案件,原審法院必須另行組成合議庭,而不能由原合議庭重新審理,宣布改判後的判決應依照一審程序處理,不能作為終審判決,被告人當然可以上訴,檢察機關也當然可以抗訴。

總之,該案例羅列的所有程序均存在錯誤,嚴重違反程序法。

(2)結合本案論述論述我國刑事訴訟法關於二審審判的方式及結果的規定。

解答:

一,結合本案第一個程序錯誤,我國刑事訴訟法中的相關規定(包括《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解釋》《刑事訴訟法規定》)對於庭前審查,我國採用的審查制度屬於程序性審查,而非實質性審查,只有公訴機關提交的各種文件符合程序法要求的形式要件,法院就應當開庭審理,法院不能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等實質性要件退回公訴機關。

二,結合本案第二個程序錯誤,說明我國刑事訴訟法對於第二審人民法院對待上、抗訴問題的基本制度可以歸結為「一人上訴、全部上訴」的基本法理。二審在一人上訴的情況下,應當就第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全面審查,不受上訴或者抗訴范圍的限制。在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訴的,應當對全案進行審查,一並處理。根據這個法理,審判不能部分生效、部分不生效,而審判效力是全有或全無的方式,不得將案件中其他未上訴的被告交付執行,因為未生效判決不得執行。

三,結合本案第三個程序錯誤,我國刑事訴訟法對於二審發現一審程序中出現的不同的情況,區分進行不同的處理。對於原判完全正確的,應當裁定駁回上訴或者抗訴,維持原判;對於原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應當改判;對於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實後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四,結合本案第四個程序錯誤,說明我國刑事訴訟法中對於二審程序中發回重審的處理,並不剝奪被告人和檢察機關的二審終審的制度。只要案件存在新的情況,需要兩次確認才能裁判的案件事由,都必須適用二審終審制度,以確保當事人充分享有二次審理的權利。二審發回重審後,一審法院首先要啟用新的合議庭,以確保重審的公正性,其次重審之後新的判決產生,這時必須保障當事人擁有救濟權,對新的判決有權進行第二次審理,即可以上、抗訴。

總之,本案中二審程序始終貫穿著有利於被告人的一些刑事訴訟法基本的一些法理。

#############################

法律依據一:《刑事訴訟法》
http://www.dffy.com/faguixiazai/ssf/200311/20031109202059.htm

第一百五十條 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查後,對於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並且附有證據目錄、證人名單和主要證據復印件或者照片的,應當決定開庭審判。

第一百八十六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就第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全面審查,不受上訴或者抗訴范圍的限制。
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訴的,應當對全案進行審查,一並處理。

第一百八十九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不服第一審判決的上訴、抗訴案件,經過審理後,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應當裁定駁回上訴或者抗訴,維持原判;
(二)原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應當改判;
(三)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實後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第一百九十二條 原審人民法院對於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對於重新審判後的判決,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百八十一條、第一百八十二條的規定可以上訴、抗訴。

#########################

法律依據二:《關於刑事訴訟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規定》
http://www.tongwanglawfirm.com/article.php?articleid=423

37.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條規定:「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查後,對於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並且附有證據目錄、證人名單和主要證據復印件或者照片的,應當決定開庭審判。」對於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案件,人民法院都應當受理。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查後,對於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並且附有證據目錄、證人名單和主要證據復印件或者照片的,應當決定開庭審判,不得以上述材料不充足為由而不開庭審判。如人民檢察院移送的材料中缺少上述材料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人民檢察院補充材料,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日內補送。
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查的期限計入人民法院的審理期限。

###########################

法律依據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1.asp?id=397

第116條(略)
第117條(略)

第246條(略)
第247條(略)

⑶ 二審和提審什麼意思

二審又稱上訴審程序,是第二審人民法院根據上訴人的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的抗訴,就第一審人民法院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理時,所應當遵循的步驟和方式方法。
第二審程序又稱上訴審程序,是第二審人民法院根據上訴人的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的抗訴,就第一審人民法院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理時,所應當遵循的步驟,方式方法。它是絕大部分民事、刑事、行政訴訟中一個獨立的訴訟階段。
提審:
(1).把犯人從關押處提出來審問。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稟帖贅說》:「在憲台提審,不過以安靖地方。」 張書紳 《正氣歌》:「 志新 被捕後,看守所、法院進行了多次提審。」
(2).上級法院依法將下級法院受理的或作了錯誤判決的案件提歸自己審判。
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或者接受同級人民檢察院的再抗訴後,直接調取原審案卷和材料,並組成合議庭對案件進行審判的程序。
當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發現確有錯誤時,可以採取兩個措施:一是指定再審,即指令下級法院重新審理;二是提審,即上級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法院親自派出法官審理案件。雖然「提審」這一做法在法律中有明確規定,但實際執行中大多採取的是「指定再審」,而「提審」的方式極少使用。

⑷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189條

《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九條 因贈與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贈與的財產毀內損、滅失的,贈與人應容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本條是對贈與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導致贈與財產毀損滅失應承擔的責任的規定。
因贈與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的,贈與人應當承擔何種責任,該條規定表明,在因贈與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導致贈與的財產失去功效或者不復存在,而致使履行不能時,贈與人可以免除交付贈與財產的義務,但應當承擔給贈與人帶來的其他損失的賠償責任。

⑸ 刑事訴訟中一審和二審的區別有哪些,如啟動程序,裁判結果等

一審和二審的區別

1、性質不同。

歸根到底,由於審判依據和審判任務的不同,兩者在性質上有區別:人民法院第一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對行政案件的一審管轄權,其性質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人民法院第二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上一級人民法院對下一級人民法院的審判監督權,其性質是對第一審裁判合法性的審查,是將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方的特定爭議最終予以解決。

2、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原因不同。

第二審程序基於當事人行使上訴權而發生,而第一審程序是基於原告行使起訴權而發生。

3、審查對象和范圍不同。

一審法院審查的對象是被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僅對所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和相關的行政法律關系進行審查;而二審法院審查的范圍除此以外,其直接審查對象還包括一審裁判是否正確,即二審程序中的審查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和一審裁判的雙重性審查。

4、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訴訟主體不同。

一審中的原、被告地位是固定的,有資格限制,提起訴訟並引起第一審程序的原告,即是行政對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而二審中當事人的訴訟地位並不固定,沒有資格限制,原審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既可以充當上訴人、也可以充當被上訴人。

5、審理方式不同。

一審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一律實行開庭審理,包括公開和不公開開庭審理;二審中,人民法院除應採取開庭審理方式外,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6、裁判方式不同。

一審判決針對具體行政行為的質量,可以作出維持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判決、撤銷判決、確認判決、限期履行法定職責和變更判決等;二審判決則限於維持原判、依法改判兩種,並可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法院重審。

7、審理期限不同。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起兩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這就是說,二審的審理期限比一審期限少1個月。

(5)刑事訴訟法第189條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法》第187條第1款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合議庭經過閱卷,訊問被告人,聽取其他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對事實清楚的,可以不開庭審理。對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開庭審理。

全面審理原則

《刑事訴訟法》第186條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就第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和適用的法律進行全面審查,不受上訴或者抗訴范圍的限制。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訴的,應當對全案進行審查,一並處理。

二審處理原則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89條至191條的規定,第二審法院對不服第一審判決的上訴、抗訴案件進行審理後,應按先列情形分別作出處理:

1、原判決認定事實正確,證據確實、充分,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應當裁定駁回上訴或抗訴,維持原判。

2、原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第二審法院應當撤銷原判,重新判決,並在判決中闡明改判的根據和理由。

3、原判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由二審法院查清事實後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法院重新審判。

4、發現一審法院有下列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之一的,應當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1)違反法律有關公開審判的規定的。

(2)違反迴避制度的。

(3)剝奪或者限制了當事人的法定訴訟權利。

(4)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的。

(5)其他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⑹ 最高人民法院領導:再審需要提交新證據嗎

再審申請人除應提交符合前條規定的再審申請書外,還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1)再審申請人是自然人的,應提交身份證明復印件;再審申請人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應提交營業執照或組織機構代碼證復印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身份證明書。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委託他人代為申請的,應提交有其簽字或蓋章的授權委託書。其中委託代理人是律師的,還應同時提交律師事務所函和律師執業證復印件;委託代理人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應提交法律服務所函和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復印件;委託代理人是當事人的近親屬或工作人員的,應同時提交代理人身份證明復印件;委託代理人是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的,應提交相關部門的證明函件及代理人身份證明復印件。

以上人員均應寫明電話等便於聯系的相關信息。

(2)申請再審的判決、裁定、調解書原件,或者經核對無誤的復印件;判決、裁定、調解書系二審裁判的,應同時提交一審裁判文書原件,或者經核對無誤的復印件。

(3)在原審訴訟過程中提交的主要證據復印件;

(4)支持申請再審所依據的法定情形和再審請求的證據材料。

(5)再審申請人對生效已超過六個月的裁判,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定申請再審的,應提供相應證據材料

⑺ 關於《物權法》第189條浮動抵押的理解

可以,浮動抵押不得對抗正常經營活動中已支付對價的買受人為例外,目的是保證企業擔保物的價值。

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88條和189條是怎樣說的

第一百八十八條 鑒定
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必要時應當對被請求認定為無民事行內為能力或容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進行鑒定。申請人已提供鑒定意見的,應當對鑒定意見進行審查。
第一百八十九條 代理、審理和判決
人民法院審理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案件,應當由該公民的近親屬為代理人,但申請人除外。近親屬互相推諉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為代理人。該公民健康情況許可的,還應當詢問本人的意見。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定申請有事實根據的,判決該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認定申請沒有事實根據的,應當判決予以駁回。

⑼ 刑事訴訟法 189條

【轉】民事訴訟法與行政訴訟法在駁回上訴,維持原審判決時均使用版了判決書這一表現形權式,而刑事訴訟法規定對駁回上訴,維持原審判決使用裁定書的表現形式。同樣是對判決作出維持的結論,為什麼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與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的規定不同呢?有的人認為,刑事訴訟法之所以使用裁定維持,是因為作出維持的案件實體處理沒有變動,只是程序方面的問題。筆者認為,凡是維持刑事一審判決的裁定,在其主文部分無不存在「認定事實清楚、量刑適當」這類格式化的法律語言文字。判斷事實是否清楚,必須通過審理才能作出結論。因此,即使作出維持的結論,仍需對實體進行審查審理。所以,用解決程序方面的裁定書製作維持原審判決的格式並不科學,還是應當以判決書的方式維持原判更有嚴肅性。

⑽ 刑事案件二審維持的,為什麼用裁定書,而不用判決書

1、首先在判來決、裁決、決定的源使用上,判決解決的是案件的實體問題;裁定是解決訴訟中的程序事項及部分實體問題,予以維持的都是程序性問題,所以用裁定;而改變一審判決就涉及實體問題了,要用判決。
2、法律的明確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189條的明文規定,主要有以下情形:
1、對於一審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的,採用裁定駁回,維持原判;
2、對於一審認定事實正確,但是適用法律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採用判決書改判;
3、對於一審認定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採用裁定撤銷原判,發回重審;也可以採用判決,直接改判。

熱點內容
江西法律知識競賽平台 發布:2025-09-29 18:02:45 瀏覽:629
環球網校經濟法 發布:2025-09-29 18:01:22 瀏覽:264
不屬於我國行政法的基本淵源的是 發布:2025-09-29 17:43:53 瀏覽:742
禁止傳銷條例出台背景 發布:2025-09-29 17:22:49 瀏覽:824
法治主要障礙 發布:2025-09-29 17:13:18 瀏覽:857
著名的行政法法學家 發布:2025-09-29 17:07:00 瀏覽:227
勞動法因病辭退 發布:2025-09-29 16:42:29 瀏覽:576
2018上海市勞動法陪產假 發布:2025-09-29 16:39:14 瀏覽:792
民法典人社局 發布:2025-09-29 16:38:41 瀏覽:624
司法之聲 發布:2025-09-29 16:36:21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