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一事終審

行政法一事終審

發布時間: 2021-02-14 16:03:00

㈠ 終審裁定是什麼意思

終審判決,裁定是指終結審理並具有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在中國,指第二審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和裁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48條規定:「第二審的判決、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都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終審判決,裁定一經宣布,立即發生法律效力,必須執行,不得再按二審程序提起上訴或抗訴。如發現其判決、裁定確有錯誤,只能按審判監督程序提起再審。

對再審案件,原則上由作出生效判決或裁定的人民法院進行再審;少數特別重大、疑難的案件,可由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審。

(1)行政法一事終審擴展閱讀:

我國案件審理實行二審終審制度,而依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第二審的判決、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都是終審,具有強制執行力。

刑事訴訟二審應當發回重審的情形有:

1、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抗訴案件,經過審理後,認為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法院重新審判的案件。

2、第二審人民法院發現第一審人民法院審理中,有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的情形的,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案件。所謂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的情形包括:

(1)違反刑事訴訟法有關公開審判的規定的。

如,案件性質不是涉及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犯罪嫌疑人也不是未滿14歲的未成年人,但在一審中沒有實行公開審判。據以定案證據沒有當庭質證等等。

(2)違反迴避制度的。

合議庭組成人員中及有關人員依法應當迴避而不迴避的。例如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或者其他應當自行迴避的人員沒有迴避等。

(3)剝奪或者限制了當事人的法定訴訟權利,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如某審判員在庭審中未允許被告人進行辯護或者最後陳述。未依法為盲、聾、啞、未成年人或者可能被判處死刑的被告人指定辯護律師;對當事人。

辯護人關於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申請置之不理或無理駁回;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提出民事賠償要求未依法受理等。

(4)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的。

如,不具備審判員、助理審判員或人民陪審員法定資格的人參加合議庭;實際參加法庭審理的法官與法律文書中署名的審判長、合議庭成員不一致。審判委員會在委員未過半數的情況下研究並決定案件等。

(5)其他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㈡ 民事 行政 刑事。都是「兩審終審」,對嗎

是的,還有有個再審,再審是為糾正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錯誤判決、裁定,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重新進行的審理。 法院對已經審理終結的案件,依照再審程序對案件的再行審理,其目的是糾正已經發生法律效力但確屬錯誤的判決或裁定。再審的特點是: 1、提起再審的主體必須是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上級人民檢察院或本院院長 2、提起再審的客體是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審或第二審案件的判決或裁定 3、提起再審的時間是判決或裁定生效以後二年內提出;二年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以及發現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 再審是一項重要的訴訟程序制度,也是各國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各國的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對再審制度的規定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規定審判監督程序,即法定的機關和公職人員,基於法律賦予的審判監督權,對有錯誤的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提起再行審理。因為審判監督程序是以審判監督權為基礎的,因此,一般對提起的期限不作強制性規定,對提起再審的條件和理由等也只作原則性規定。 另一類是基於當事人訴權的再審,即當事人不服已經生效的裁判,向再審法院提起再審之訴,再審法院對案件再行審理。各國一般對再審的條件和理由、再審的范圍以及提起再審的期限都作了具體的規定。

㈢ 一審終審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您好!以下案件實行一審終審:
1、選民資格案件;
2、宣告失蹤或者宣告死亡案件專;
3、認定公民無民事行屬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 4、認定財產無主案件; 5、確認調解協議案件; 6、實現擔保物權案件。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七條 人民法院審理選民資格案件、宣告失蹤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認定財產無主案件、確認調解協議案件和實現擔保物權案件,適用本章規定。本章沒有規定的,適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第一百七十八條 依照本章程序審理的案件,實行一審終審。選民資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難的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審理;其他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

以及:

1、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的第一審案件為一審終審。
2、判處死刑的案件,必須依法經過死刑復核程序核准後,判處死刑的裁判才能生效並交付執行。
3、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依照刑法規定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案件,必須經過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判決、裁定才能生效並交付執行。
4,、民訴中的小額訴訟程序。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㈣ 行政訴訟可以一審終審的有哪些

  我國行政訴訟法規定,行政訴訟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度。本人通過對《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三部行政法律進行分析,並結合實際情況思考後,認為行政訴訟應當實行一審終審制。理由是:實行兩審終審有違效率原則。
  《行政處罰法》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必須查明事實;違法事實不清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行政復議法》規定,「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決定撤銷、變更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決定撤銷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可以責令被申請人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1、主要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2、適用依據錯誤的;3、違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或者濫用職權的;5、具體行政行為明顯不當的。」
《行政訴訟法》第五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以下判決:(一)具體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判決維持。(二)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⒈主要證據不足的;⒉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⒊違反法定程序的;⒋超越職權的;⒌濫用職權的。(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四)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的,可以判決變更。」
《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一)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的,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是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依法改判;(三)原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由於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的,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也可以查清事實後改判。當事人對重審案件的判決、裁定,可以上訴。」
依照上述法律規定,行政處罰必須是查明事實在先,實施處罰在後。違法事實不清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法律要求國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應當具有合法性。行政復議機關對於不合法的行政處罰應當依法糾正。人民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法院一審後,對於不合法的行政處罰應當「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國家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在經過四個法律程序之後仍然不能確認其合法性,需要發回重審,發回重審的案件就要經過五個以上法律程序。若再次被法院發回重審,就要經過七個以上法律程序。
對於一個本來就應當合法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經過如此多的法律程序仍然不能確認其合法與否,行政和司法效率的價值就很難體現了。
事實證明,審判程序多並不能保障審判公正。保障審判公正的最大動力是法官心中要有「我要依法辦案」的強烈責任感。因此,國家要通過司法制度改革,將「要我依法辦案」轉變為「我要依法辦案」。比如建立司法體制之外的專家評議審判文書制度,強化社會監督力度等。要用法律制度有效約束司法人員,使司法人員不想辦錯案,不敢辦錯案,不能辦錯案。
綜上所述。本建議國家修改《行政訴訟法》,並確立行政訴訟實行一審終審的法律制度。

㈤ 中國的民事案件是幾審終審制

兩審終審制,是指一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理即告終結的法律制度。其內容是:如果當事人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理的第一審案件所作出的判決和裁定不服,可以依法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要求上一級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第二次審判;經第二審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審理,所作出的判決和裁定是終審判決和裁定,當事人不服不得再提起上訴,人民法院也不得按照上訴審程序審理。

根據兩審終審制度的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在作出判決和裁定之後,還不能立即發生法律效力,只有在法定的期限內有上訴權的當事人沒有上訴,人民檢察院也沒有提出抗訴的情況下,第一審判決、裁定才能發生法律效力。如果在法定期限內有上訴權的人提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上一級人民法院才能對案件進行審理。第一審法院的判決、裁定也就不發生法律效力。

我國人民法院分為四級:即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因此,我國的兩審終審制也稱為「四級兩審終審制」。

兩審終審制的意義在於:①可以使錯誤的第一審判決、裁定在尚未發生法律效力之前得到糾正,從而保證辦案質量;②上一級人民法院通過對上訴案件和抗訴案件的審判,及時了解下級法院的審判工作情況,使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審級監督作用得到發揮,改進審判工作;③可以防止訴訟拖延,節省人力、財力、物力,保證及時、准確打擊犯罪,使處於不穩定狀態的社會主體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得以穩定和恢復。

對兩審終審制不能絕對和機械地理解。兩審終審制並不是說第二審法院的判決、裁定即使有錯誤也不得改變,如果確有錯誤,當然應予糾正,只不過不能適用上訴審程序來解決,只能通過審判監督程序。

2、兩審終審制的特殊和例外情況

兩審終審制並非是絕對、死的規定,而是能適應實際情況的活的科學的審判制度,也就是說,兩審終審制有特殊和例外的情況。

(1)特殊情況。刑事訴訟中的死刑判決是一個特殊的判決。為保證辦案質量,除二審外還要依法經過死刑復核這一特殊的訴訟程序,判決才能生效。但這同樣屬於兩審終審制審判制度。因為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對這類案件復核並非屬於一個審級,死刑復核並不是由有上訴權的人的上認或有抗訴權的人民檢察院的抗訴而引起的。

(2)例外情況。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的第一審案件是一審終審。因為最高人民法院是級別最高的法院,第一審判決、裁定作出後,不存在上訴和抗訴的問題,判決、裁定一旦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這是兩是終身制的例外。

㈥ 一審終審制適用哪些案件

以下案件實行一審終審:
1、選民資格案件;
2、宣告失蹤或者宣告死亡案件;
3、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
4、認定財產無主案件;
5、確認調解協議案件;
6、實現擔保物權案件。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七條人民法院審理選民資格案件、宣告失蹤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認定財產無主案件、確認調解協議案件和實現擔保物權案件,適用本章規定。本章沒有規定的,適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第一百七十八條依照本章程序審理的案件,實行一審終審。選民資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難的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審理;其他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

㈦ 關於行政法 請幫我解釋一下 謝謝

關於行政法 請幫我解釋一下
葉赫那拉解答;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區別;

一、處理機關不同。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處理機關是不同的,前者是行政機關,後者是人民法院,即司法機關。

二、t適用法律、性質不同。處理機關的不同決定了它們行為性質上的區別:
1、行政復議機關的復議行為屬於行政行為,它是一種行政機關內部的級別監督制度,對相對人來說,這是一種行政救濟的手段;
2、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活動屬於司法活動,是人民法院對行政機關的監督活動,是人民法院行使司法權對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對行政相對人來說這是一種訴訟救濟的手段。
3、行政復議程序由行政復議法調整,行政訴訟程序由行政訴訟法調整。

三、受案范圍不同;
1、行政復議范圍大於行政訴訟范圍。屬於行政訴訟范圍的,必然屬於行政復議范圍;但屬於行政復議范圍的,未必屬於行政訴訟的范圍。
2、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限於人身權和財產權方面:行政復議的受案范圍除行政行為對人身權、財產權的侵犯外,還包括對受教育權和其他權利的侵犯。

四、審查標准不同。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都以具體行政行為為審查對象,但其審查標準是不同的。行政復議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與適當進行審查;行政訴訟原則上只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對不適當的具體行政行為不予審查。此外,行政復議法對復議的申請范圍作了擴大的規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更全面的保護。

五、審理方式和審理制度不同。行政復議是行政機關內部的上級對下級的監督監督制度,是高層級的行政權對低層級行政權的監督。所以監督是全面的,不僅限於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還包括對具體行政行為合理性的審查。甚至不僅包括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而且在對具體行政行為審查的同時,還可以審查作為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的規章以下的行政規范性文件。行政復議一般實行書面復議制度,也就是說復議機關在審理復議案件時,僅就行政案件的書面材料進行審查,不傳喚申請人、被申請人、證人或其他復議參加人到庭,這樣可以節省時間精力和費用;而行政訴訟一般不實行書面審理制度,當事人雙方必須到庭,相互答辯。行政復議實行一級復議制,也就是說對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一般不得再請求復議;而行政訴訟實行兩審終審制,當事人對一審裁判不服的,可依法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而且行政訴訟是行使司法權來審查行政行為,一般只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對行政機關行使自由裁量權的合理性,則不屬於審查范圍。

六、處理許可權不同。行政復議機關在復議中解決糾紛的許可權與人民法院在行政訴訟中解決糾紛的許可權大有區別。行政復議機關通過對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全面審查,依法可作出維持、責令履行、撤銷、變更、確認、賠償損失等行政復議決定。行政復議以變更原處理決定為常見,而行政訴訟則只能對顯失公正的行政處罰予以變更。這是因為,在行政復議中,審查機關與被審查機關屬於同一系統主體,而在行政訴訟中,審查機關是司法機關,被審查機關則是行政機關,是兩個不同系統的主體,它們受到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分工的約束。

七、處理依據不同。行政復議案件的審理以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以及上級行政機關制定和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為依據;而行政訴訟案件的審理則只能以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為依據,以行政規章為參照。

八、法律效力不同。行政復議一般沒有最終的法律效力,相對人對復議不服,還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只有在法律規定復議裁決為終局裁決的情況下,復議才具有最終的法律效力,相對人不能再提起行政訴訟。只有全國人大及其黨委會制度的法律才有權規定哪些案件的行政復議能夠有終局裁決權。行政機關自己制度的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不能為自己設定終局裁決權。地方法規也無權規定行政復議的終局裁決權。行政訴訟則具有最終的法律效力,無論有沒有經過行政復議的案件,一經行政訴訟,訴訟的裁判結果就是有最終效力的結果,不能再由行政機關復議。而行政訴訟的終審判決則具有最終的法律效力,當事人必須遵行。

㈧ 行政訴訟終審不服怎麼辦

一、我國實行二審終審制,已經生效的判決想推翻,不容易。

二、對終審判決不服的,對你而言,只能是通過申訴,申請再審一途。

我國《行政訴訟法》第62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申訴應由申訴人向人民法院遞交申訴狀,並附上原審人民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的抄本。申訴狀應寫明申訴人的基本情況,具體指明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的錯誤及申訴要求。書寫申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若認為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的,還應提供有關證據或線索。

三、提起再審的條件

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對行政案件提起再審必須同時具備兩個要件:

1、形式要件,即提起再審的行政案件,只能是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案件。對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不能提起再審。

2、實質要件,即發現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違反了法律、法規的規定。

(1)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包括適用法律、法規錯誤,嚴重違反法定程序,也包括認定事實錯誤,所依據的證據失實或發現了足以推翻原判認定事實的新證據,等等。所

(2)違反的法律、法規,包括實體法,也包括程序法。

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是我國行政訴訟法的一個重要原則,如果生效裁判的事實根據有錯誤,勢必影響適用法律、法規的正確性。因此,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理解不能過狹。審判監督程序不僅要對生效裁判所適用的法律進行審查,還要對生效裁判所依據的事實根據進行審查。違反法律法規規定作出的裁判,必然會侵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或者妨礙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影響行政效率,損害法制尊嚴,因而應予糾正。

四、提起再審的程序

根據提起再審的主體不同,有三種不同的提起再審的程序:

1、人民法院院長通過審判委員會決定再審。

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是否再審。人民法院的裁判生效以後,不僅對當事人和社會產生約束力,對人民法院也產生約束力,人民法院也不能隨意改變自己作出的已生效的裁判。行政訴訟法將對法院審判工作進行監督的大權交由院長和審判委員會共同行使,正體現了審判監督程序的嚴肅性。因此,案件是否再審,不能由院長一人決定,必須由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2、上級人民法院提審或指令再審。

上級人民法院發現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違反法律、法規規定,認為需要再審的,可以提級由自己審理,也可以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指令再審的,下級人民法院接到指令後,必須進行再審。再審後,應將審判結果報送發出指令的上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法院提審或指令再審,還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發現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違反法律、法規規定,認為需要再審而進行的提審和指令再審。指令再審的,接到指令的地方人民法院再審後,應將審理結果報送最高人民法院。這是審判監督權的體現。

3、人民檢察院抗訴。

行政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是行政訴訟法確定的基本原則之一。根據行政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第一,被提出抗訴的行政判決、裁定必須是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

第二,檢察機關認為被提出抗訴的行政判決、裁定違反法律、法規規定。

(1)行政判決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1、撤銷了完全合法的被訴具體行政行為;

2、完全維持了部分合法部分違法的被訴具體行政行為;

3、完全撤銷了部分合法部分違法的被訴具體行政行為;

4、維持了主要證據不足、適用法律、法規錯誤、違反法定程序、超越職權、顯失公正的被訴具體行政行為;

5、沒有判決應當履行法定職責的行政主體履行法定職責;

6、判決行政機關履行不應履行的職責;

7、判決應給予行政賠償的,不給予賠償,或不應給予行政賠償的給予賠償。

(2)行政裁定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1、將應予受理的行政案件,作出不予受理或駁回起訴的裁定;

2、將不符合撤訴條件的案件,作出准許撤訴的裁定;

3、將不符合終結訴訟的案件,裁定終結訴訟;

人民法院是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的,當判決、裁定生效後,整個訴訟就已結束。人民檢察院發現已生效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時,才能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

第三,提出抗訴的人民檢察院只能是上級人民檢察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

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十八條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於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於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應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

據此,在行政訴訟中,有權提出抗訴的主體只能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和上級人民檢察院,同級人民檢察院不具有抗訴的資格,不得直接向同級人民法院或上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基層人民檢察院無權提出抗訴。

人民法院接到人民檢察院的抗訴,必須對抗訴的行政案件進行再審。

五、對申訴的處理

1、當事人的申訴

申訴是指當事人認為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依法要求人民法院重新進行審理,以改變原判決、裁定的行為。

申訴是我國的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是我國憲法賦予公民的民主權利在行政訴訟中的體現。但就其性質而言,申訴只是一種民主權利,而不是訴訟權利。申訴只是引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材料來源之一,本身並不必然引起再審程序,也不是案件再審的預備或組成部分。即使申訴有理,申訴本身也不能引起審判監督程序的開始和停止生效裁判的執行。所以,申訴只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發現生效裁判是否有錯誤的一個重要途徑,不論是人民法院的院長還是上級人民法院或是人民檢察院,要發現生效裁判是否有錯,一般通過兩個途徑:一是全面檢查已生效的裁判,這種方法未免工作量太大,事倍而功半,實踐中較少採用。二是通過申訴發現問題,再調閱案卷,從而發現生效裁判是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因此,申訴是引起案件再審的一個重要因素。

根據本條的規定,當事人申訴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也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

行政申訴按以下方式進行處理:

1、轉處,行政申訴原則上應由原終審人民法院負責處理。因此,其他法院在接到當事人的申訴以後,可以轉交原終審人民法院進行審查處理。但對那些重大、復雜的行政案件,當事人長期申訴而下級人民法院基於各種原因,不容易辦理的,上級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時,可以審查處理,下級人民法院也可以請求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審查處理。受理當事人申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嚴肅對待當事人的申訴,指定專人認真復查原審案件的材料,也可以進行必要的調查。這種審查,是對原判決、裁定的內容和當事人提出的申訴意見,以及案卷中反映的主要事實、證據進行核對,而不是按法定訴訟程序再進行一次審理。

2、通知駁回。人民法院通過對當事人申訴的審查,認為原裁判正確,申訴無理的,可以說服教育申訴人,勸其服判息訟;對仍然堅持申訴的,可以用書面通知駁回。通知書應針對申訴理由,依法有理有據地逐條批駁。對於通知駁回以後當事人仍繼續申訴的,應由通知駁回的法院的上一級法院審查處理。

3、決定再審。人民法院通過對當事人申訴的審查,發現原裁判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如果是本院處理的案件,即由院長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再審;如果是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或者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處理的案件指令再審的,即直接作出決定再審的裁定,由被指令再審的人民法院執行。當事人向上級人民法院申訴的,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把申訴交原審人民法院復查,也可以自己進行復查。復查結果認為原判決、裁定沒有錯誤,申訴無理的,通知駁回申訴;申訴有理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4、裁定補正或作出補充判決。經過審查,如果發現已生效法律文書有錯寫、漏判和其他程序上的失誤的,可由製作該法律文書的人民法院裁定補正。如果發現原裁判有實體上的漏判或判決主文不明確無法執行的,可由製作該判決書的人民法院作出補充判決。一審的補充判決,當事人不服時可以上訴,二審的補充判決是終審判決,當事人不得上訴。

六、附:行政再審申訴書(格式)


行政再審申訴書


申訴人:

申訴人因XX一案,不服人民法院年月日()字第號行判決(或裁定),現提出申訴。

請求事項:

事實與理由:

此致

某某人民法院


申訴人:

2014年3月3日


附:原審判決書(或裁定書)X份。

㈨ 民法,刑法,行政法都有一審終審嗎

有,上訴期過後,民事案件當事人不上訴、刑事案件不上訴不撤訴、行政法當事人不上訴,一審判決即生效

熱點內容
勞動法勞動報酬全文 發布:2025-09-28 04:09:52 瀏覽:578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曲 發布:2025-09-28 03:58:51 瀏覽:328
雲南省司法廳機構 發布:2025-09-28 03:58:09 瀏覽:296
丫鬟進刑法室 發布:2025-09-28 03:58:09 瀏覽:575
國家法規信息 發布:2025-09-28 03:44:59 瀏覽:417
太原市客運辦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28 03:42:28 瀏覽:396
2014公司法真題 發布:2025-09-28 03:41:10 瀏覽:321
違反合同的民事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8 03:21:08 瀏覽:218
經濟法研究生公考 發布:2025-09-28 03:20:33 瀏覽:14
民法中拋棄 發布:2025-09-28 03:15:22 瀏覽: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