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地震行政法制監督規定

地震行政法制監督規定

發布時間: 2021-03-16 06:08:17

㈠ 地震行政執法規定的第五章 地震行政執法程序

第二十條地震行政執法人員進行地震行政檢查、處罰等執法活動,應當出示表明其身份的執法證件。不按規定表明身份的,當事人有權拒絕。
第二十一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實施地震行政檢查,必須告知被檢查者檢查的目的、內容、要求和方法等事項。
進行現場檢查時應當製作筆錄,並由被檢查者閱核、簽字;被檢查者拒絕簽字的,應當由2名以上現場檢查人員簽字並註明情況。
地震行政檢查應當按照法定時間進行。
在檢查中需要採取強制措施的,應當事先向被檢查者說明理由。
檢查結束後,應當對檢查情況進行總結,並製作檢查報告。
第二十二條地震行政許可的一般程序是:申請的提出、申請的受理、申請的審核、許可證的頒發。
地震行政執法機關應當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出的申請,依法進行審核,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應當給予駁回。
地震行政執法機關頒發的許可證應當載明許可的內容、期限、許可證件編號,並加蓋頒發機關印章。
第二十三條地震行政確認的一般程序是:確認事項的提出、檢查鑒定、確定鑒定結果和確認結果公告。
地震行政確認必須遵循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
第二十四條地震行政獎勵的一般程序是:獎勵的提出、審批、公布、授獎和存檔。
第二十五條地震行政處罰的一般程序是:受理立案、調查取證、決定、執行和結案。
第二十六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對下列案件應當及時受理:
(一) 監督檢查中發現的;
(二)舉報的;
(三)移送的;
(四)下級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報請的;
(五)上級地震行政執法機關指定辦理的;
(六)其他需要受理的案件。
第二十七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受理的案件符合下列條件的,應當予以立案:
(一)有違法人和違法後果;
(二)有事實依據;
(三)屬於地震行政處罰的范圍;
(四)屬於本機關管轄。
第二十八條確定立案辦理的案件,應當填寫立案審批表,由地震行政執法機關負責人批准立案,確定立案日期和兩名以上地震行政執法人員為案件承辦人。
第二十九條對於立案辦理的案件,地震行政執法機關應當調查取證,查明違法事實。
第三十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及時告知當事人行政處罰認定的事實、理由、依據,以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第三十一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在進行地震行政處罰時,必須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並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依據成立的,應當予以採納。地震行政執法機關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
第三十二條對違法事實確鑿,情節較輕,擬作出以下處罰決定的違法行為,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可以作出現場處罰:
(一)予以警告的處罰;
(二)對公民處以五十元以下罰款的處罰;
(三)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的處罰;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可以適用現場的處罰。
地震行政執法人員作出現場處罰時,應當填寫預定格式的現場處罰決定書。
第三十三條除適用現場處罰的案件外,承辦人員在案件調查終結後,應當對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和社會危害程度進行合議並作好記錄,合議應當根據認定的違法事實,依據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分別提出以下處理意見:
(一) 確定應當受到處罰的,依法提出予以地震行政處罰;
(二) 違法行為較輕,依法提出免於地震行政處罰;
(三)違法行為不能成立的,依法撤銷案件;
(四)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的,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三十四條依據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案件承辦人員應當製作地震行政處罰意見書,報地震行政執法機關負責人審批。
地震行政執法機關負責人應當根據案件情節輕重依法提出行政處罰決定。對情節復雜或者重大違法行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由地震行政執法機關負責人組織集體討論決定。
第三十五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在作出地震行政處罰時,應當製作地震行政處罰決定書,決定書應載明下列事項,並加蓋本機關的印章:
(一) 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執法機關認定的違法事實;
(三)適用的法律、法規、規章;
(四)處理結論;
(五)處理決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六)當事人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期限及受理機關的名稱;
(七)作出處理決定的行政機關名稱、法定代表人姓名以及作出決定的日期。
涉及罰款的還應當載明收繳罰款的金融機構名稱、地址以及不按規定期限繳納罰款的法律後果。
第三十六條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後當場交付當事人,或者在7日內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簽名,並註明簽收日期。
受送達人不在的,由其指定的代收人、同住的成年家屬或者所在單位代為簽收。
受送達人拒絕接受處罰決定書,則應當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其他人到場見證,在送達回證上註明拒收事由、日期、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並將送達書留在受送達人住處或者單位收發部門。
不能直接送達的,可郵寄送達、公告送達、委託代為送達。
行政處罰決定書自送達當事人之日起生效。
第三十七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在作出較大數額的罰款、中止許可證等較重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組織聽證的,地震行政執法機關應當組織聽證。
前款所稱較大數額罰款的標准依照本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執行。
聽證費用由聽證機關承擔。
第三十八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告知當事人聽證的權利時,應當製作聽證告知書。聽證告知書應當載明以下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當事人的違法行為、行政處罰的理由、依據和擬作出的行政處罰意見;
(三)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
(四)告知當事人提出聽證要求的期限和受理聽證申請的組織或者機構。
聽證告知書必須蓋有地震行政執法機關的印章。
第三十九條當事人提出聽證申請時,應當提交聽證申請書。聽證申請書應當載明以下事項:
(一)申請人的基本情況;
(二)請求聽證的目的;
(三)申辯理由及其依據;
(四)申請遞交的地震行政執法機關的名稱;
(五)提交申請書的日期。
申請人應當在申請書上簽名或者蓋章。
第四十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在收到聽證申請後,應當組織案件調查人員進行研究,並依法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對依法不予受理的聽證申請,應當告知當事人。
對依法予以受理的聽證申請,應當製作聽證受理書,載明以下事項:
(一)聽證申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案件基本情況;
(三)申請人申請聽證的理由;
(四)聽證受理決定。
第四十一條聽證由擬作出行政處罰的地震行政執法機關組織,聽證的具體工作由其法制工作機構負責。
第四十二條舉行聽證的地震行政執法機關,應當在舉行聽證7日前,將聽證通知書送達當事人。
聽證通知書應當載明以下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和方式;
(三)聽證人員名單;
(四)告知當事人有權申請迴避;
(五)告知當事人准備證據,通知證人等事項。
聽證通知書應當加蓋地震行政執法機關的印章。
第四十三條聽證會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聽證員檢查聽證參加人員是否到場,宣布聽證紀律;
(二)聽證主持人宣布案由,主持人、聽證員和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權利和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三)案件調查人員陳述當事人的違法事實、證據、處罰依據和處罰建議;
(四)當事人進行陳述和申辯,並出示相關證據;
(五)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和案件調查人員進行質證和辯論;
(六)當事人及其代理人作最後陳述;
(七)聽證主持人宣布聽證結束。
第四十四條聽證舉行後,地震行政執法機關應當根據聽證情況進行復核。違法事實清楚的,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違法事實與原來認定有出入的,應當調查核實,查清事實後,作出處理決定。
第四十五條地震行政處罰依法作出後,當事人應當在處罰決定的期限內予以履行。
第四十六條除法律規定的情況外,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擅自收繳罰款。
依法可以當場收繳罰款的,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向當事人出具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
第四十七條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的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繳納罰款的,每日按罰款數額的3%加處罰款;
(二)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強制執行費用由被處罰人承擔。
第四十八條地震行政處罰決定執行後,承辦人員應當製作結案報告,將有關材料進行整理裝訂,並由承辦人員簽名或蓋章後,歸檔保存。
第四十九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應當將作出較大數額罰款、中止許可證等行政處罰案件在結案後30日內報上一級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備案。

㈡ 地震行政執法必須遵循什麼原則

《地震行政執法規定》第四條規定:地震行政執法必須遵循合法、公正、公開、及時的原則。
《地震行政執法規定》全部內容: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地震行政執法工作,規范地震行政執法行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地震行政執法,是指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以下統稱地震行政執法機關),以及受委託進行地震行政執法的機構或者組織依據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實施的具體行政行為。
第三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和受委託進行地震行政執法的機構或者組織及其執法工作人員進行地震行政執法活動,必須遵守本規定。
第四條地震行政執法必須遵循合法、公正、公開、及時的原則。
第五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執法工作人員依法進行地震行政執法活動,受國家法律保護。
第六條各級地震行政執法機關應當接受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地震行政執法機關的行政監督。

第二章地震行政執法主體編輯
第七條各級地震行政執法機關是地震行政執法的主體,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普及、貫徹、執行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制定地震行政執法的制度並組織實施;
(三)向立法機關提出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意見和建議;
(四)組織地震行政執法的培訓和考核;
(五)監督下級地震行政執法機關的行政執法工作;
(六)法律、法規和規章賦予的其他職責。
第八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根據需要在其許可權內可以委託有關組織或者機構進行地震行政執法。
未設立地震工作機構的市、縣的地震行政執法工作,由其上一級地震行政執法機關負責,或者委託有關組織或者機構負責。
委託機關負責監督受委託的組織或者機構實施的地震行政執法行為,並對行為後果負責;受委託組織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機關名義進行地震行政執法活動。
第九條具備地震行政執法資格,依法履行地震行政執法職責的人員是地震行政執法人員。
地震行政執法人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遵紀守法;
(二)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三)熟悉防震減災業務工作;
(四)熟悉防震減災法律、法規、規章以及有關的法律知識

第三章地震行政執法管轄編輯
第十條地震行政執法實行地域管轄。
國務院地震行政執法機關負責管理、指導和監督全國的地震行政執法。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地震行政執法機關負責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地震行政執法。
受委託的組織或者機構,在其委託的范圍內進行地震行政執法。
第十一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之間因執法管轄權發生爭議時,爭議雙方應當協商;協商不成的,案件由其共同上一級地震行政執法機關指定管轄。
第十二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發現查處的案件不屬於自己管轄時,應當將案件移送到有管轄權的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受送機關不得再自行移送或者拒絕。
第十三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在查處案件時,如發現違法行為已經構成犯罪的,應當及時將案件移送給司法機關處理。

第四章地震行政執法內容編輯
第十四條地震行政執法內容包括:
(一)地震行政檢查;
(二)地震行政許可;
(三)地震行政確認;
(四)地震行政處罰;
(五)地震行政獎勵;
(六)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地震行政執法行為。
第十五條地震行政檢查,是指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是否遵守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和規章,是否執行地震行政決定、命令等情況進行檢查的具體行政行為。
第十六條地震行政許可,是指地震行政執法機關依法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出的申請,通過頒發證明或者批准、登記、認可等方式,允許其行使某項權利,從事某項活動的具體行政行為。
第十七條地震行政確認,是指地震行政執法機關依法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防震減災活動中的法律地位和權利、義務進行甄別,給予確定或者否定並宣告的具體行政行為。
第十八條地震行政處罰,是指地震行政執法機關依法對違反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給予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
第十九條地震行政獎勵,是指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對在貫徹執行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和規章,為減輕地震災害損失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給予獎勵的具體行政行為。

第五章地震行政執法程序編輯
第二十條地震行政執法人員進行地震行政檢查、處罰等執法活動,應當出示表明其身份的執法證件。不按規定表明身份的,當事人有權拒絕。
第二十一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實施地震行政檢查,必須告知被檢查者檢查的目的、內容、要求和方法等事項。
進行現場檢查時應當製作筆錄,並由被檢查者閱核、簽字;被檢查者拒絕簽字的,應當由2名以上現場檢查人員簽字並註明情況。
地震行政檢查應當按照法定時間進行。
在檢查中需要採取強制措施的,應當事先向被檢查者說明理由。
檢查結束後,應當對檢查情況進行總結,並製作檢查報告。
第二十二條地震行政許可的一般程序是:申請的提出、申請的受理、申請的審核、許可證的頒發。
地震行政執法機關應當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出的申請,依法進行審核,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應當給予駁回。
地震行政執法機關頒發的許可證應當載明許可的內容、期限、許可證件編號,並加蓋頒發機關印章。
第二十三條地震行政確認的一般程序是:確認事項的提出、檢查鑒定、確定鑒定結果和確認結果公告。
地震行政確認必須遵循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
第二十四條地震行政獎勵的一般程序是:獎勵的提出、審批、公布、授獎和存檔。
第二十五條地震行政處罰的一般程序是:受理立案、調查取證、決定、執行和結案。
第二十六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對下列案件應當及時受理:
(一) 監督檢查中發現的;
(二)舉報的;
(三)移送的;
(四)下級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報請的;
(五)上級地震行政執法機關指定辦理的;
(六)其他需要受理的案件。
第二十七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受理的案件符合下列條件的,應當予以立案:
(一)有違法人和違法後果;
(二)有事實依據;
(三)屬於地震行政處罰的范圍;
(四)屬於本機關管轄。
第二十八條確定立案辦理的案件,應當填寫立案審批表,由地震行政執法機關負責人批准立案,確定立案日期和兩名以上地震行政執法人員為案件承辦人。
第二十九條對於立案辦理的案件,地震行政執法機關應當調查取證,查明違法事實。
第三十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及時告知當事人行政處罰認定的事實、理由、依據,以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第三十一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在進行地震行政處罰時,必須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並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依據成立的,應當予以採納。地震行政執法機關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
第三十二條對違法事實確鑿,情節較輕,擬作出以下處罰決定的違法行為,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可以作出現場處罰:
(一)予以警告的處罰;
(二)對公民處以五十元以下罰款的處罰;
(三)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的處罰;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可以適用現場的處罰。
地震行政執法人員作出現場處罰時,應當填寫預定格式的現場處罰決定書。
第三十三條除適用現場處罰的案件外,承辦人員在案件調查終結後,應當對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和社會危害程度進行合議並作好記錄,合議應當根據認定的違法事實,依據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分別提出以下處理意見:
(一) 確定應當受到處罰的,依法提出予以地震行政處罰;
(二) 違法行為較輕,依法提出免於地震行政處罰;
(三)違法行為不能成立的,依法撤銷案件;
(四)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的,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三十四條依據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案件承辦人員應當製作地震行政處罰意見書,報地震行政執法機關負責人審批。
地震行政執法機關負責人應當根據案件情節輕重依法提出行政處罰決定。對情節復雜或者重大違法行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由地震行政執法機關負責人組織集體討論決定。
第三十五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在作出地震行政處罰時,應當製作地震行政處罰決定書,決定書應載明下列事項,並加蓋本機關的印章:
(一) 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執法機關認定的違法事實;
(三)適用的法律、法規、規章;
(四)處理結論;
(五)處理決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六)當事人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期限及受理機關的名稱;
(七)作出處理決定的行政機關名稱、法定代表人姓名以及作出決定的日期。
涉及罰款的還應當載明收繳罰款的金融機構名稱、地址以及不按規定期限繳納罰款的法律後果。
第三十六條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後當場交付當事人,或者在7日內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簽名,並註明簽收日期。
受送達人不在的,由其指定的代收人、同住的成年家屬或者所在單位代為簽收。
受送達人拒絕接受處罰決定書,則應當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其他人到場見證,在送達回證上註明拒收事由、日期、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並將送達書留在受送達人住處或者單位收發部門。
不能直接送達的,可郵寄送達、公告送達、委託代為送達。
行政處罰決定書自送達當事人之日起生效。
第三十七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在作出較大數額的罰款、中止許可證等較重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組織聽證的,地震行政執法機關應當組織聽證。
前款所稱較大數額罰款的標准依照本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執行。
聽證費用由聽證機關承擔。
第三十八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告知當事人聽證的權利時,應當製作聽證告知書。聽證告知書應當載明以下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當事人的違法行為、行政處罰的理由、依據和擬作出的行政處罰意見;
(三)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
(四)告知當事人提出聽證要求的期限和受理聽證申請的組織或者機構。
聽證告知書必須蓋有地震行政執法機關的印章。
第三十九條當事人提出聽證申請時,應當提交聽證申請書。聽證申請書應當載明以下事項:
(一)申請人的基本情況;
(二)請求聽證的目的;
(三)申辯理由及其依據;
(四)申請遞交的地震行政執法機關的名稱;
(五)提交申請書的日期。
申請人應當在申請書上簽名或者蓋章。
第四十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在收到聽證申請後,應當組織案件調查人員進行研究,並依法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對依法不予受理的聽證申請,應當告知當事人。
對依法予以受理的聽證申請,應當製作聽證受理書,載明以下事項:
(一)聽證申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案件基本情況;
(三)申請人申請聽證的理由;
(四)聽證受理決定。
第四十一條聽證由擬作出行政處罰的地震行政執法機關組織,聽證的具體工作由其法制工作機構負責。
第四十二條舉行聽證的地震行政執法機關,應當在舉行聽證7日前,將聽證通知書送達當事人。
聽證通知書應當載明以下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和方式;
(三)聽證人員名單;
(四)告知當事人有權申請迴避;
(五)告知當事人准備證據,通知證人等事項。
聽證通知書應當加蓋地震行政執法機關的印章。
第四十三條聽證會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聽證員檢查聽證參加人員是否到場,宣布聽證紀律;
(二)聽證主持人宣布案由,主持人、聽證員和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權利和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三)案件調查人員陳述當事人的違法事實、證據、處罰依據和處罰建議;
(四)當事人進行陳述和申辯,並出示相關證據;
(五)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和案件調查人員進行質證和辯論;
(六)當事人及其代理人作最後陳述;
(七)聽證主持人宣布聽證結束。
第四十四條聽證舉行後,地震行政執法機關應當根據聽證情況進行復核。違法事實清楚的,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違法事實與原來認定有出入的,應當調查核實,查清事實後,作出處理決定。
第四十五條地震行政處罰依法作出後,當事人應當在處罰決定的期限內予以履行。
第四十六條除法律規定的情況外,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擅自收繳罰款。
依法可以當場收繳罰款的,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向當事人出具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
第四十七條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的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繳納罰款的,每日按罰款數額的3%加處罰款;
(二)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強制執行費用由被處罰人承擔。
第四十八條地震行政處罰決定執行後,承辦人員應當製作結案報告,將有關材料進行整理裝訂,並由承辦人員簽名或蓋章後,歸檔保存。
第四十九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應當將作出較大數額罰款、中止許可證等行政處罰案件在結案後30日內報上一級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備案。

第六章獎勵與懲罰編輯
第五十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對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的個人或者單位,應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一)在宣傳、貫徹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和規章工作中成績顯著的;
(二)制止和糾正違反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行為,產生良好社會影響的;
(三)在執法工作中避免或者挽回重大損失的;
(四)在地震行政監督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
(五)其他需要獎勵的。
第五十一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其上級地震行政執法機關或者同級人民政府通報批評,可以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作出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者不適當,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或者國家利益造成嚴重損失的;
(二)拒不履行法定職責或者超越職權,造成不良後果的;
(三)以行政執法權為本單位謀取私利的;
(四)不按本規定的期限處理違法行為的;
(五)應當給予行政處分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五十二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的執法工作人員在地震行政執法活動中有下列違法行為之一的,由其所在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濫用職權、濫施處罰造成不良後果的;
(二)適用法律、法規、規章錯誤,或者違反法定程序,造成不良後果的;
(三)對舉報行政執法中違法問題的舉報人,或者對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單位或者個人打擊報復的;
(四)在行政執法工作中徇私枉法、索賄受賄,或者採取其他手段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的;
(五)在行政執法工作中泄露國家機密或者其他應當保密的商業、技術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
(六)推諉不履行法定職責的;
(七)應當給予行政處分的其他行為。
第五十三條地震行政執法機關不依法追究執法人員違法行為責任的,受具體行政行為侵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向上級地震行政執法機關或者同級人民政府舉報。

第七章附則編輯
第五十四條本規定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五十五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㈢ 因為地震,二層樓房四周及地面被震得裂開,請大家幫忙想想辦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地震行政行為的監督,防止和糾正違法的或者不當的具體地震行政行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以下簡稱《行政復議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地震工作部門或者機構(以下統稱地震行政機關)提出地震行政復議申請,地震行政機關受理地震行政復議申請、作出地震行政復議決定,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 履行地震行政復議職責的地震行政機關是地震行政復議機關。地震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具體辦理地震行政復議事項,履行下列職責:

(一)受理地震行政復議申請;

(二)向有關組織和人員調查取證,查閱有關文件和資料;

(三)審查申請地震行政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與適當,擬訂地震行政復議決定;

(四)對地震行政機關違反本規定的行為依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提出處理建議;

(五)辦理因不服地震行政復議決定提出行政訴訟的應訴事項;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四條 地震行政復議應當遵循合法、公正、公開、及時、便民的原則,堅持有錯必糾,保障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

第二章 地震行政復議申請

第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本規定申請地震行政復議:

(一)對地震行政機關作出的賠償損失、責令改正、恢復原狀等行政決定不服的;

(二)對地震行政機關作出的警告、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

(三)對地震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許可證、資格證、資質證等證書變更、中止、撤銷等決定不服的;

(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地震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資格證、資質證等證書,或者申請地震行政機關審批、登記等事項,地震行政機關沒有依法辦理的;

(五)認為地震行政機關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

第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地震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60日內提出地震行政復議申請;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60日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第七條 申請人申請地震行政復議,可以書面申請,也可以口頭申請。口頭申請的,應當當場記錄。

第八條 地震行政復議申請應當載明下列內容:

(一)申請人的姓名、年齡、職業、住址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

(二)被申請人的名稱、地址;

(三)地震行政復議機關名稱;

(四)地震行政復議請求;

(五)申請地震行政復議的主要事實、理由;

(六)提出申請的時間。

第九條 對縣級以上地方各級地震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由申請人選擇,可以向該部門的本級人民政府申請地震行政復議,也可以向上一級地震行政機關申請地震行政復議。

第十條 對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申請地震行政復議。

第十一條 對縣級以上地方各級地震行政機關與其他行政機關以共同的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第三章 地震行政復議受理

第十二條 地震行政復議機關收到地震行政復議申請後,應當在5日內進行審查,對不符合本規定的地震行政復議申請,決定不予受理,並書面告知申請人;對不屬於地震行政復議機關受理的行政復議申請,應當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復議機關提出。

除前款規定外,地震行政復議申請自地震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收到之日起即為受理。

第十三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提出地震行政復議申請,地震行政復議機關無正當理由不予受理的,上級地震行政機關應當責令其受理;必要時,上級地震行政機關可以直接受理。

第十四條 《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可停止執行的情況外,地震行政復議期間具體地震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

第四章 地震行政復議決定

第十五條 地震行政復議原則上採取書面審查的辦法,但是申請人提出要求或者地震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認為有必要時,可以向有關組織和人員調查情況,聽取申請人、被申請人和第三人的意見。

第十六條 地震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應當自地震行政復議申請受理之日起7日內,將地震行政復議申請書副本或者地震行政復議申請筆錄復印件發送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應當自收到申請書副本或者申請筆錄復印件之日起10日內,提出書面答復,並提交當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

申請人、第三人可以查閱被申請人提出的書面答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地震行政復議機關不得拒絕。

第十七條 在地震行政復議過程中,被申請人不得自行向申請人和其他有關組織或者個人收集證據。

第十八條 地震行政復議決定作出前,申請人要求撤回地震行政復議申請的,經說明理由,可以撤回;撤回地震行政復議申請的,地震行政復議終止。

第十九條 地震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應當對被申請人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提出意見,經地震行政復議機關負責人同意或者集體討論通過後,按照《行政復議法》第二十八條規定作出地震行政復議決定。

第二十條 地震行政復議機關作出復議決定,應當製作地震行政復議決定書。

地震行政復議決定書應當載明如下事項:

(一)申請人的姓名、年齡、職業、住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

(二)被申請人的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職務;

(三)申請地震行政復議的主要請求和理由;

(四)地震行政復議機關認定的事實、理由,適用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五)地震行政復議結論;

(六)不服地震行政復議決定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期限;

(七)作出地震行政復議決定的時間。

地震行政復議決定書由地震行政復議機關法定代表人署名,加蓋地震行政復議機關印章。

地震行政復議決定書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

第二十一條 地震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地震行政復議決定。《行政復議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的特殊情況除外。

第二十二條 被申請人應當履行地震行政復議決定。被申請人不履行或者無正當理由拖延履行地震行政復議決定的,地震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責令其限期履行。

第二十三條 申請人逾期不起訴又不履行地震行政復議的,按照下列規定分別處理:

(一)維持具體地震行政行為的地震復議決定,由作出具體地震行政行為的機關依法強制執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二)變更具體地震行政行為的地震復議決定,由地震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強制執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二十四條 地震行政復議機關應當於地震行政復議案件結案後30日內向上一級地震行政機關備案。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五條 地震行政復議機關違反本規定,無正當理由不予受理依法提出的地震行政復議申請或者不按照規定轉送地震行政復議申請的,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作出地震復議決定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的行政處分;經責令受理仍不受理或者不按照規定轉送地震行政復議申請,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第二十六條 地震行政復議機關工作人員在地震行政復議活動中,徇私舞弊或者有其他瀆職、失職行為的,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 地震行政復議被申請人違反本規定,不提出書面答復或者不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或者阻撓、變相阻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申請地震行政復議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的行政處分;進行報復陷害的,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八條 地震行政復議被申請人不履行或者無正當理由拖延履行地震行政復議決定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的行政處分;經責令履行仍拒不履行的,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第二十九條 地震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發現有無正當理由不予受理地震行政復議申請、不按照規定期限作出地震行政復議決定、徇私舞弊、

對申請人打擊報復或者不履行地震行政復議決定等情形的,應當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建議,有關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本規定和有關法律、法規作出處理。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條 地震行政復議機關受理地震行政復議申請,不得向申請人收取任何費用。地震行政復議活動所需經費,列入本機關的行政經費,由本級財政予以保障。

第三十一條 地震行政復議期間的計算和地震行政復議文書的送達,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關於期間、送達的規定執行。

第三十二條 本規定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三十三條 本規定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人民法院申訴復查規定 發布:2024-05-05 23:52:36 瀏覽:159
小區保安打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4-05-05 20:45:55 瀏覽:314
行政立法的特殊原則有哪三個 發布:2024-05-05 20:25:44 瀏覽:815
假冒專利罪應負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05-05 20:13:56 瀏覽:703
觀看法律知識講壇有感 發布:2024-05-05 19:38:52 瀏覽:695
法學要學數學嗎 發布:2024-05-05 18:54:41 瀏覽:855
徐珊琴律師 發布:2024-05-05 17:44:57 瀏覽:380
什麼樣的調解書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05-05 15:03:16 瀏覽:185
贊成難民法 發布:2024-05-05 14:46:28 瀏覽:740
公司違反勞動法怎麼寫辭職書 發布:2024-05-05 13:30:10 瀏覽: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