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國家意志執行說
❶ 行政處罰的決定依法作出後,為什麼必須得到執行
實施行政處罰是行政機關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是行政機關在代表國家進行行政管理活動中作出的,是一種國家意志的體現,而國家意志是具有強制性的,正是這種強制性維系著行政處罰這一具體行政行為的權威性和有效性。依法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的有效性體現在它具有確定力、拘束力和執行力。因此,行政機關作出的處罰決定是代表國家作出的,具有國家意志性,國家意志高於任何個人的意志,公共利益高於任何個人的利益。所以,行政處罰決定依法作出後,必須得到執行,否則將會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影響行政執法的威嚴和行政機關的威信。
❷ 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一律不能停止執行
你想問什麼?這句話是錯的。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四條訴訟期間,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
(一)被告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二)原告申請停止執行,人民法院認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並且停止執行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裁定停止執行的;
(三)法律、法規規定停止執行的。
行政復議法
第二十一條【執行停止事由】行政復議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執行:
(一)被申請人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二)行政復議機關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三)申請人申請停止執行,行政復議機關認為其要求合理,決定停止執行的;
(四)法律規定停止執行的。
就是說,無論你是行政復議,還是行政訴訟,只要沒有判決就不會停止執行。
在行政復議期間,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可以停止執行如下所述,
一、《行政復議法》第21條:行政復議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執行:
(一)被申請人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二)行政復議機關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三)申請人申請停止執行,行政復議機關認為其要求合理,決定停止執行的;
(四)法律規定停止執行的。
二、行政復議期間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是行政復議制度的一項原則。
這是基於行政機關依其職權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代表國家作出的,行政復議開始後,行政機關為實現行政目的,是否執行具體行政行為是屬於行政機關的許可權范圍和職責范圍。其強制力和執行力表現為,在違法或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被撤銷或變更以前,並不因管理相對人申請行政復議而影響其執行。因此,管理相對人在申請行政復議的同時,還要繼續執行行政機關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只有基於國家機關的決定、或者說是國家意志的明確表示才能停止執行。這是維持一定的社會秩序、保障行政管理的效能、實現全社會的共同利益、維護國家行政權應有的尊嚴所必需的。
從實際情況來看,有些具體行政行為所指向的客體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如果因管理相對人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便停止執行具體行政行為,就有可能對社會帶來更大的危害,造成更大的影響,無益於保護公共利益。例如,衛生防疫機關對某管理相對人經營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有權作出沒收或者銷毀的處理決定,提出行政復議申請後,就停止執行有關的處理決定,那麼可能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就會繼續出售,繼續危害社會。
❸ 行政訴訟的執行原則
行政訴訟但不停止執行
❹ 行政執行應遵循哪些原則
行政執行應遵循以下一般原則:
1、績效原則
績效原則是指行政執行的全過程,包括准備階段、實施階段和監控階段的所有行為都必須按照適用經濟的原則進行,力求以最小的執行成本獲得最佳的政策效果。
2、符合決策原則
符合決策原則指所有的行政執行計劃、組織、指揮、溝通、協調的方向都必須符合所執行的政策和決策的精神,不能自行其是,甚至歪曲執行。
3、靈活變通原則
由於現實環境因素的復雜性和多變性,行政執行必須具有靈活變通的特性,適應執行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執行計劃,以保證原有決策、政策的圓滿實施。
4、民主集中制原則
行政執行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搜集意見、不斷調整執行方案的過程,因此,應該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則,既集思廣益,又有適當的集中,保證執行過程有效開展。
(4)行政法國家意志執行說擴展閱讀:
行政執行主要方法:
1、行政手段。指依靠行政機關內部層級節制的機制,通過命令、指揮、控制、規定、指令等實施政策執行的方法。行政手段的優點在於它具有強制性,並且能夠依託行政體制內的各種行政資源,迅速有力地推動行政執行的實施。
2、法律手段。指行政機關通過制定行政法律、法規、法令,對行政執行的實施過程進行規范的方法。法律手段是行政執行中的外在約束因素,對行政執行的內外部關系均具有強制性、權威性和普遍性的規范作用。
3、經濟手段。指行政機關運用包括稅收、罰款、政府開支、政府合同、利息在內的各種經濟杠桿,在尊重經濟規律的前提下,通過調節經濟變數的關系,達到行政執行的目的。
4、教育手段。指行政機關通過宣傳、動員、感化、鼓舞等溝通方式,將政策理念輸人到人們腦海之中,使之理解政策的內容和意義,自覺地為行政執行服務。
❺ 行政復議期間,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可以停止執行為什麼
根據《行政復議法》第21條的規定,行政復議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行政復議申請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原則,是基於行政機關依其職權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代表國家作出的,行政機關為實現行政目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該行為的強制力和執行力表現為:在違法或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被撤銷或變更以前,並不因管理相對人申請行政復議而影響其執行。因此,管理相對人在申請行政復議的同時,還要繼續執行行政機關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但是該法同條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執行:(1)被申請人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2)行政復議機關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3)申請人申請停止執行,行政復議機關認為其要求合理,決定停止執行的;(4)法律規定停止執行的。
❻ 作為國家意志國家命令的法必須執行兩種職能分別是
國家命令的法是啥意思?這通順嗎?國家命令是啥。採納了重新組織語言提問。
❼ 如何理解 政治是國家意志的表達,行政是國家意志的執行標准
政治行政二分法,這是古德諾在《政治與行政一書中》提出的觀點,認為政治與行政是所有政府具有的兩種基本功能。政治與政策和國家意志的表達相關,存在於政府表達國家意志所必需的活動中;行政則與這些政策的執行相關,存在於政府執行國家意志所必需的活動中。由於政府體制的不同,這兩種功能的區分程度及其關系也會表現出一定的差別。一般而言,政府的民主程度越低,國家意志的執行功能與表達功能之間的區別也就越小。但是,即使在君主制政府中,分工的需要也都使區分這兩種功能成為不可避免。自是以後,「政治是國家意志的表達」和「行政是國家意志的執行」就成為行政學中一種影響很廣的觀點。政治和行政分離的理論是對19世紀80年代美國政府體制改革經驗的概括和總結。
❽ 作為國家意志,國家命令的法必須執行兩種職能分別是
第一,法所體現的是統治階級的「階級意志」,即統治階級的整體意志,而不是個別統治者的任性,也不是統治者個人意志的簡單相加.
第二,法所體現的統治階級意志,不是統治階級意志的全部,而是其中上升為國家意志的那部分,即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被奉為法律」的那部分統治階級意志.
第三,法只能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而不可能體現被統治階級的意志,這是階級對立社會法的階級性的集中體現.
❾ 現代行政具有哪些特徵( ) A. 國家意志性 B. 執行性 C. 法律性 D. 強制性
現代行政具有特徵為: A. 國家意志性 B. 執行性 C. 法律性 D. 強制性(全選ABCD)